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门之青城长老-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粗,跟我抢。我们友谊的小船,翻了。”

    “哇,这个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怎么办怎么办”

    在坐七人中足有五个女子,听着这五个女弟子那肆无忌惮的样子,脸范花痴的样子,杨青城整个人都不好了。我只是想安静的做个美男子,可不想招惹烂桃花,更何况是徒子徒孙辈的。

    “咳咳。”坐在讲道台上的杨青城咳嗽了几声,待众人安静后,对着台下诸位说道:

    “本座杨青城,现为长生堂讲师,主讲术法方面的内容,以后每月逢六上午辰时开始,本座来长生堂主讲,愿来听本座讲法的弟子可准时来,迟到者不准入内听讲。”

    “是,杨师大人。”

    杨青城点头,再次问道:“今日人怎么这么少,往日也是如此吗?”

    只见台下众人面面相窥,尴尬不已。

    “怎么不好说吗?”杨青城再次问道:“没关系,你们据实回答即可。”

    这时唯二两个男生中,年纪较小的一个硬着头皮上前说道:

    “因听说新讲师年纪轻,入门时间短,众师兄弟觉得还是自修比较好。”

    “哦,既然如此,也就随着他们吧!”杨青城示意其坐下后说道:“因此次宗门让我来为众弟子开讲,实乃赶鸭子上架头一回。诸位能如此给面子,我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你们可以在合理的条件下向我提一个要求,我会酌情予以解决作为奖励。”

    在场七人听后,无不感觉幸福来的太突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片刻后,众人兴奋的叽叽喳喳,相互询问是否自己刚刚听差了,但各自验证后,高兴的向杨青城行礼道谢道:

    “多谢杨师。”

    “嗯。”杨青城敲响手边的木鱼,然后开讲道:

    “此次开讲,我要先了解下诸位,同时也想问下诸位,何为道?从左到右依次简单阐述一下你们的认知。”

    此时左边第一个是唯二男弟子中年长的哪位,其稽首行礼道:

    “弟子木成材,今年18岁。练气初期养气阶段,练体刚入洗髓期,弟子认为:

    道是衍生万物,是生养天地万物之源泉。正如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弟子认为道是千变万化,不离本源的。”

    “嗯,说得不错,下一个。”

    那个年轻的男弟子稽首见礼后,回道:“弟子王世俊,今年16岁,习青木诀,已是引气期修为,练体功法易筋经,已打通全身经脉。

    弟子认为的道,即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却能行云流水。道即是无为,无为并非不为,而是无所不为,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强为,故道常在!

    弟子认为人存于世就是为了超越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道,从而得到长生,驻世永恒。”

    “嗯,说得很有道理。下一个。”

    接下来一个是一个比较安静的,温柔的,长的很是秀丽的小姑娘。

    同样稽首回道:“弟子方芳,今年16岁,习练长青诀已至养气期,练体方面已易经大成。弟子认为:

    道,是不可言说的。正如道德经上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解释说明即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不道,不可名也。

    道代表的是最后的,最终的,真正唯一的,绝对的真实。非是我们言语所说的相对的,存在变化的事物。

    因此道是无形的,不可说的,甚至不可思议的,但是非存在不可的。”

    “很好,方芳是吧,说得不错,好好修行。下一位。”

    杨青城鼓励了一下方芳后,让下一个接着说。

    “我叫赵芸,今年15岁了,已练气中期元炁期了,练体也进入洗髓期。”

    一个活波可爱的小姑娘高兴的说道。

    “我觉得道是永恒存在,且会有发展成长的空间。

    永恒永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具有变化发展空间的,正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没想到你年龄虽小,修为不低,认知也不浅,很好。那接下来是哪位?”

    杨青城对这小姑娘很是喜爱,但讲道期间也不多做问答,就询问起下一个人。

    这时一个有点做作,发着花痴的女子随便俯首行了礼后忙介绍自己:“小女子叶仙儿,年方二八,正是花骨朵的年纪,虽然也修炼了几年导引吐纳之术,但还是引气期修为,练体更是太辛苦了,目前还未打通经脉,易经未成。

    我练那易筋经浑身难受,还请杨师帮我看看,是不是那里不对,尤其这胸部胀痛不已”

    叶仙儿那妖媚娇作的样子,引的两个涉世未深的小青年内心躁动不安,杨青城面色严厉的说道:

    “好了,我想你的道应该是欢喜道,你如果想修此道,我可以推荐你去百花谷,正好她们精于此道,免得你在本宗埋没了你的天资。下一个。”

    边上其余女子都偷偷笑话。

    “哼。”叶仙儿被杨青城这么一说,也是又委屈又难堪,真想一走了之,她就没碰到过像杨青城这样不怜香惜玉的男子。

    其下首的姑娘稽首行礼道:

    “弟子王文敏,今年16岁,也是引气期,刚打通体内各路经脉。

    弟子认为道是博爱,不自我彰显的。

    天地不仁,与万物为刍狗,圣人不能,以百姓为刍狗。

    其不就是说天地、圣人都没有偏爱,对待万事万物任其自然发展而不干预。

    不自我彰显,正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着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嗯,不错。下一位。”

    最后一位是在场年龄最小的,但修为并不比别人差。

    “我叫上官无双,今年14岁,已洗髓大成,练气已进入中期元炁阶段。”

    “那你觉得道是什么?”

    小姑娘想了一会觉得:

    “我觉得。”

第59章 第一次讲道() 
“道是什么?”

    杨青城看着最右边年龄最小的上官无双。

    上官无双一直微笑的听着,见轮到自己了,俏皮的眨着眼说道:

    “道就是道呗,还能是什么?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挺好,我也比较认同方芳师姐对道的定义。

    道,表示的是终极真理、规律、规则。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你生,也不为我亡。

    上古仙人广成子有说过:‘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緡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老君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

    这都说明道是没有穷尽的,也不可探测的,道存于万物中。其广大是没有什么不能容纳的。

    我觉得道就是一种行迹,一种规律。如花有花道,树有树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显。

    讲师大人,你觉得我说的对不?”

    杨青城点了下头后,不再理会上官无双。她这么小就懂得这么多,想必不只是天资高绝,其家境也当是不凡。

    上官无双见杨青城只是点了下头,就不再说了,连个表扬赞赏都没有,顿时,小孩子脾气上来了,哼的一声转过头后也不再理会杨青城。

    杨青城回首看了上官无双一眼,对其使使小性子也不作声,反而对众人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我们言语所说的道都是相对于认知中的具体事情,其是真实的,存在的,不虚的。但这些都是相对认识的主体,由普罗大众添加上去,意取的名字。其是会变化,是有可能消失的或更改称谓的。

    永恒的“道”是绝对的究竟真实,不可说,甚至不可思议,但是非存在不可。

    因此道分两面,一为根一为枝。枝是相对的,为用;根是绝对的,为本。

    无双说的那些道就是枝,是表面的,是相对的,是被定义的,可用于了解和已被探知的所谓道。

    道,从深度讲,有大道和小道之分。正所谓大道无形,小道有质。

    从修行方向上有天道、人道、王道、圣道、霸道等。

    天道,无为而尊者;

    人道,有为而累者;

    王道,六通四辟者;

    圣道,教化道德者;

    霸者,威服海内者。

    其修行目的不同,结果达到的成就也就不同。

    再从种类上分有情道和无情道。能感受八苦,有喜怒哀乐等种种情觉的灵长众生可修有情道;如草木顽石等无知无觉,因受日月精华,钟灵神秀而生灵智者可修无情道。

    从角色属性不同,领悟道之深浅不一,虽众生皆可修道,但成就大道之路坎坷难定,最终有成者也寥寥无几。

    因此本课堂就是讲讲如何简单的了解道,如何去领悟它,并深入浅出的理解并掌握它。

    从本座个人总结,就讲讲道的五个阶段。问道、向道、入道、得道、合道。

    第一阶段的问道,这是一个求法问道的过程,所求的就是各种筑基功法。修习这些功法,待功夫到了,也就触摸到道这一物。其实这也是一个知法,闻道的一个过程。

    第二阶段的向道,就是在你功夫到了,在开悟未开悟时,似明白未明白时,如光明非光明时,有一物在引导你,向着这个道路前进,直至最终明白了解它,认识了它,并能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术法运用随心,这就是知道、向道的阶段。

    第三阶段入道,这个阶段在我的理解中,就如捧着一个东西(道),抓住了,把握住,认识到了,但是,只是入门悟了,还需要继续用功,需要继续修证道路,明悟自身道途,这就是入道、行道的过程。

    第四阶段得道,这是一个究竟其道,知其规律,明白轨迹,了悟自身且宿疾并销,六情沈寂,由此可成仙或长生,方称为得道。

    得道是一种成果,也就是修行到了一定深度,并能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这也是成就一种天地果位的结果。

    最后一个阶段为合道,这阶段应该是掌握一条大道,使自身合其规则,自此一言一行皆行其道,一静一动皆为其道。

    因为这是个人的见解,并不一定就如此,也许其后还有其他境界也未可知。比如合道后超脱其道或合更多道等等。”

    “杨师之论,实乃新奇,我等感触颇深,不知杨师所处哪个阶段?”

    另一边木成材上前问道,其对创出如此新奇理论的杨青城感到十分好奇,并对其修为隐隐约约有些猜测,感觉很不一般。

    “本座此时应该算是向道已成,入道未始。”

    杨青城说得很随意,其意思就是功夫到了,也找到相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