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隼风云-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尔注视着别墅外墙上斑驳的弹孔,步入了大厅,让他感到惊诧的是,大厅上前妻收藏的油画已经不翼而飞,他本以为对方只是过来取回那张光盘,没想到连这些收藏品都顺手牵羊地带走了,这帮家伙实在是太过分了,议员恨不得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

    他随手拿出了手机。准备通告那名fbi的朋友,让对方在全国范围内通缉那帮不速之客。但是想想还是算了:fbi和对方的第一次交手就败下了阵来,根本就不是对方的对手,如果将通缉令发布了出去,无疑于打草惊蛇,恐怕到时候更难寻觅对方的踪影。即便遇上了,也未必能够将对方拿下。

    看来,只有借助其它的力量,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达成追捕对方的目的了,可是,在国内还有谁能比fbi更适合担当这一重任呢?

    想到这里,一个久违的名字浮现上议员的心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那些朋友们正好可以胜任这一任务,防范跟踪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威胁不正是他们的专长吗?而且cia一向都对美国的主要敌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了如指掌,清楚他们的优势,同样也对他们的劣势洞若观火,如果让cia发动对闯入自己宅邸的不速之客的进攻,那事情应该会变得更加容易。

    想到这里,威尔从电话本中调出另外一个号码,拨打了过去。

    ******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领海外围******

    这天夜晚,在马里兰州外围的大西洋上,一艘美籍货船正缓缓驶入美国领海,从外表上来看,这是一艘再平常不过的中型集装箱货运船只,飘扬着美国的旗帜,在货船的甲板上,排列着整齐划一的集装箱。

    但若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一些不寻常的地方:首先大部分集装箱货运船只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都会在甲板上将集装箱堆叠至两到三层,而这艘船上只放置了一层集装箱;其次,别的货船上集装箱都是堆放的密密麻麻,不留一点缝隙,而这艘货船上,每个集装箱之间有留有一定的缝隙。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个集装箱的铁皮上,都开凿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孔洞,以便保持里面空气的流通。

    这是一艘名叫“洛克”的货船,从香港起航,途径东南亚各地,携带着包括香港在内的多个国家的贫民的人口贩运船只。由于长期处于贫困和失业的境地,让他们的生活变的举步维艰,难以为继。而每每当他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好莱坞式的电影,看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竟然有着那样让他们心驰神往的生活,再加上人口贩子们的花言巧语,宣传只要勤劳苦干,哪怕你去美国的时间再晚,早晚也能在那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对方的一番言论,唤醒了他们每个人心中的“美国梦”。

    就这样,每个人在缴纳了100美元的“介绍费”之后,登上了这艘贼船,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看到这艘美籍货船庞大的体型,感觉如同踏上了美国的领土,多少感到一点振奋,然而当船只启航之后,才发现自己面临的境地大大超乎自己的意料,本以为对方会将他们安置在甲板下方的休息舱,只待漂洋过海平安地抵达美国。怎想不知从船上什么地方冒出来一群武装分子,挥舞着手中的枪械,强行打开货船上的集装箱大门,以武力胁迫他们进去。

    时值九月上旬,尽管早晚的天气已经渐渐转凉,但是白天酷热的局面依旧没有结束,每个集装箱之中都挤满了人,在烈日的炙烤之下,其严峻程度可想而知,人群中不时地发生脱水、中暑、昏迷的事件,为了不至于让这群被贩卖到美国血汗工厂的劳动力白白地夭折,人口贩子们每天将每个集装箱打开三次,为他们提供饮水的方式帮助他们消暑。

    至于每天的食物,每人每天领到手中的只有区区拳头大小的一块干面包,人口贩子非常清楚,人体缺水生命便难以维系,可是缺少食物却没有什么大碍,饥一顿饱一顿的都能够凑合地活下去。

    他们这样做,一方面是尽可能地节约运输过程的成本,反正能省下一分是一分,最后都落到了自己的腰包中。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这些难民们身体素质的严酷考验,接受这些人的黑工厂的老板明确表态,自己需要的是身强力壮,能适应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人,至于不符合这一要求的,都卖不上好的价钱。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人口贩运() 
这可难坏了这帮人口贩子,他们一路上途径的国家众多,而且这些难民都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如何得知他们的身体状况?一个个地去问显然不太现实,一来没有这么多的翻译,二来对于每一个想去美国的人来说,对方肯定会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身体非常好,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等到了人家工厂之后,能不能干活,只有天知道。

    帮助他们安排常规体检项目,测试每个人的状况是否达标?在人口贩子这里,只要不谈钱,一切都好办,一谈到钱,很多事情就变得困难重重了。靠,那些黑工厂的老板们提要求的时候,只需动动嘴,自己就得跑断腿,对方怎么就不提通过体检来筛选劳动力的这种方式,难道对方就想不到这一点?

    那些老板们当然想的到,只是他们心疼自己的钱,自然不会这么慷慨地出资来解决这个难题。所以临到最后,这个难题还得人口贩子们自己来解决。

    想来想去,怎样通过不花钱的方式,来筛选合格的劳动力呢?他们望着天上炫目的太阳,忽然心生一计,何不通让这炎热的天气来帮助自己,在从南亚地区前往美国的途中,至少历时15天左右,而自己每天只提供给这些难民们必须的水源和匮乏的食物,让他们在集装箱中饱受烈日的炙烤,最后能够熬下来的,一定都是身体素质一流的,肯定能满足买家的要求。

    至于中途生病或者虚脱的那些人,只能然他们自求多福了。其实这些人口贩子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的不人道,他们很清楚,铁皮集装箱经过阳光的炙烤之后,里面的温度能够提升至40…50多度,一般人很难在里面经得住煎熬,于是他们在集装箱的内壁都覆盖上了隔热玻璃纤维,这样便能够将里面的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如果在这个温度下还是熬不过去,那就怪不得他们了。

    如果途中有人不幸遇难怎么办?统一丢到海中去喂鱼,人口贩子们可没有那闲工夫来处理遗体。

    即便是这样,在这密闭狭小气流不畅的集装箱中,这么多人拥挤在一起,会让空气变得浑浊不堪,加之各种熏人的汗臭体味,和沿途随着海浪不断晃动的船体,想想都令人觉得窒息。所以,登船者从,下船者寡,虽然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但是这种血腥黑暗的人口贩运贸易和几个世纪之前大航海殖民主义时期的黑人奴隶贸易相比,并无二致,在某些层面上有所之而无不及。至少在过去,奴隶贩子为了防止奴隶们逃跑和闹事,只会通过绳索将黑人们首尾相连地串到一起,将他们束缚在宽敞的甲板上自由地呼吸。怎么会经历集装箱这种惨无人道的折磨?

    可是在过去,在欧洲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奴隶贸易几乎都是各个航海船队的必备的发家自富的项目,各个国家几乎是默许了这一行径,一个个都心照不宣,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更别提通过立法层面来遏制此类事件了。

    所以当时的奴隶主们便堂而皇之地将舰队开到非洲,从那里抓获了大批黑人之后,再将他们贩卖到欧美各个达官显贵的家中,充当终生奴隶的角色。在当时,船队才刚刚抵达货运码头,接下来就在那里举办现场黑奴拍卖会,这在现在是人口贩子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在国际上严厉打击人口贩运行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现如今各国的达官显贵们,自然就更不可能买卖奴隶来帮助自己打点日常事务了,唯恐别人知道了折损了自己的名声,遭致警方的严厉打击。

    但是现如今,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普遍萧条,原材料、人工成本以及国家税收的不断攀升,致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的压缩。对一些知法守法的企业来说,倒还没什么,大不了缩小一下生产规模,以便于渡过眼前的难关,市场总不会一直萧条下去不是,终究也会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而对于那些不法工厂主来说,他们可不错失眼前的大比利润,便动气了歪脑筋,在世界上絕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有相当大比重的人口都常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一直找不到解脱的途径。何不诱使他们来到美国,沦为自己的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呢?

    于是乎,在这些不法企业主和人口贩子的面谈之下一拍即合,我出钱你出人,帮助自己物色需要的劳动力。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难民还不满大街都是。如今人口贩卖这个行当已经从最初的死灰复燃,发展到现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的局面,俨然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有在当地负责接收人口的蛇头,有负责沿海贩运的船只,有负责执行警戒,控制现场局面的武装份子;有通过各种渠道沿途进行通风报信,躲避警方追缉的眼前线;也有最后从人口贩子手中接收手,将这些难民转移到各个血汗工厂中的车队。

    另外,之所以采用货运集装箱的方式来关押他们,是因为找不到比这更加经济省事的措施了,要食物和水源,就每隔一段时间供给他们;要方便解决内急,就到船舷边上,在武装人员的监视下自己解决;困了累了要休息,就斜靠在集装箱内壁或者别人的身上将就一下。而且集装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隐蔽手段,这种贩运人口的船只,外表上看起来和普通的或传播并无二致。可以有效地打消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疑虑。

    要是遇上那种执法严明,非常难缠的海警们,又当如何是好呢?那就看对方是实力了,如果对方人数少,而且在装备上也不占什么优势,遇到糊弄不过去的情形,在一船现代奴隶们的高额利润的驱使之下,大不了和对方火拼一把,或许还有一线胜利的希望。

    要是对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实在是打不过,那就只能做好在监狱中渡过后半生的打算了,三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一百七十二章 准备抓捕() 
尽管贩卖人口面临着终生监禁的风险,但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人口贩子们依旧排除万难,前仆后继,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黑。

    眼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探员凯丽,正站在美国多佛市的一个海湾,根据局内可靠情报显示,这里是“洛克”货船即将登陆的地方,对方即将在今天夜晚抵达这里。

    作为一名在人口贩卖案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cia探员,她将参与这次行动的指挥,本来按照原计划,是要在对方登录的海滩等待他们的到来的,但是那些人口贩子一向狡猾多疑,如果看到海滩上聚集了大批的警察,只怕在半路上就要掉头逃跑。

    为了不惊动对方,凯丽决定自告奋勇担当观察员的角色,由她一人在这片海滩上等待着对方的到来,而大部队则远在三公里开外的地方待命,届时只需要一条简讯,他们便会两分钟之内赶到这里。

    此时,凯丽身穿一套黑色的警服,和周围的夜色融为一体,如果不借助照明光线,将很难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