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唐侯-第7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玉门关没能攻下来,可是粮草却没有了,那么唐军只要追击他们,那他们可就全完了,但有粮草就不同。

    所以,必须先准备足够的粮草才行。

    而在准备粮草的时候,白豹又向贺鲁送了一封信,玉门关难攻,他希望贺鲁派一谋士来,不然这一仗恐怕不好打。

第1386章 庭州失长安惊() 
玉门关。

    唐舟在玉门关来回的走着,他有些着急,他担心李虎去晚了。

    他担心有更多无所谓的牺牲。

    而就在唐舟着急的走来走去的时候,一名侍卫急匆匆来报:“侯爷,高将军回来了。”

    高侃回来了,唐舟心中一喜,李虎并没有去晚。

    不过一喜之后,就是一怒,他对高侃信任,才派他去庭州说服庭州军民撤离的,可是他竟然违背了自己的命令。

    此罪不轻。

    高侃也知道自己的罪不轻,所以回来之后见到唐舟,立马就跪了下来。

    “末将有违侯爷命令,甘愿受罚。”

    高侃跪下后,受伤的于姜也立马跪下道:“侯爷,是末将的错,若非末将坚持,高将军也不会留下御敌。”

    两人争相认罪,唐舟哼了一声:“本侯带兵,还从来没有说谁敢违背命令不从的,你们这样,让本侯以后如何服众?”

    两人低头不语。

    “因为你们,让一千多名弟兄无辜牺牲,你们于心何安?”

    两人还是低头不语。

    唐舟眉头微凝:“来人,将这两人拉出去……”

    话还没有说完,程处默顿时站了出来:“唐兄且慢,他们虽有错,但罪不至死啊,还请唐兄轻判。”

    程处默跟高侃的关系不错,虽说高侃的幽默细胞实在差了些,但他们同为武将,脾气还是相投的。

    程处默求情之后,尉迟宝琳也立马站了出来:“唐兄三思啊,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还请让他们戴罪立功。”

    两人这样说着,唐舟却是很无语,他什么时候说要杀他们了?

    两人不听命令,的确有罪,但他们烧了沙陀粮草,阻挡了敌军几天,这对他们等到大唐援军的到来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可以说是有过也有功。

    而且,唐舟若要杀他们,又何须派李虎去把他们给带回来?

    杀人从来不是目的,让他们明白命令该执行才是。

    唐舟撇了撇嘴,道:“将这两人拉出去,各打二十大板,以后若是再犯,决不轻饶。”

    侍卫将高侃和于姜两人带了下去,程处默和尉迟宝琳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唐兄,敌军只怕过不了几天就来,我们得做好准备才行啊。”

    唐舟点点头:“突厥和沙陀要回去筹备粮草,少说也得七八天,七八点,足够我们做一些准备了。”

    说完,唐舟从身上拿出了一瓶药扔给了程处默:“这是来之前我夫人给准备的药,能快治疗各类跌打损伤,高侃和于姜两人打完后,你去送给他们。”

    “你怎么不自己去?”程处默见唐舟打完人又给人送药,忍不住就贫了起来,唐舟哼了一声:“我还是需要他们明白一些事情的,你去送吧。”

    唐舟需要让他们明白,犯了错就要受罚,若他去把药送去,自然能得他们好感,但也很容易让他们再次犯下这样的错误,所以唐舟必须保持严厉才行。

    程处默见此,耸耸肩,只能应下。

    ……

    庭州城失,这是大事,京城长安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报,突厥对我大唐用兵,庭州城失……”

    “报,突厥对我大唐用兵,庭州城失……”

    一匹快马在长安街头飞奔,长安百姓听得突厥对大唐用兵,而且还把庭州给夺了,想到之前李治还对贺鲁下诏书,不由得义愤填膺起来,纷纷高呼立马对突厥用兵等等。

    消息传到皇宫,李治顿时一震,这才初夏时节,突厥就对他们大唐用兵了,他们倒还真是有些急不可耐啊。

    “来人,召集群臣上朝。”

    大殿之上,李治望着下面群臣,道:“对于庭州城失去一事,大家有什么看法?”

    李治说完,长孙无忌便站了出来:“圣上,我大唐粮草已筹集的差不多,不日便可派人领兵出征,支援唐侯爷他们了。”

    李治点点头:“好,传朕命令,封梁建方为第一先锋元帅,率领府兵三万,先行支援玉门关,待粮草足够,再派第二先锋元帅。”

    李治说完,一名武将立马站了出来,道:“末将领命。”

    此人五十岁左右,长的魁梧,便是李治口中所说的梁建方,梁建方领命之后,李治颔,这个时候,一名官员站了出来,道:“圣上,突厥攻打庭州,庭州知府于姜抵挡不力,竟然擅自弃城,其罪不可饶恕,玉门关守将明知庭州又难,却不派兵支援,实在令人费解,玉门关守将也是庭州失守之罪人,请圣上下令严惩。”

    站出来的这名官员叫江桐,是王仁祐一派的人,如今唐舟去西域都护府遭遇不利,王仁祐岂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是肯定要让唐舟脱层皮的。

    江铜说出来之后,朝中不少官员也觉得庭州知府于姜没有死守,实在是大罪一件,那玉门关守将不去支援,也是不顾念情分等等,如此便纷纷站出来弹劾。

    大家一弹劾,包括于姜、高侃、唐舟、周盖、程处默这些人全都被朝中官员给提了一遍,这些人越说越气愤,好像唐舟他们丢失庭州,打了败仗,简直是奇耻大辱,恨不能分而食之。

    一群人嚷嚷着治这些人的罪,李治眉头微凝,望向长孙无忌,道:“长孙大人对此事怎么看?”

    长孙无忌是个顾大局的人,庭州失了不算大事,最多让大唐的商人最近一段时间不要去走丝绸之路就行了。

    可若是把这些人都给处置了,玉门关何人把守?

    而且,这些人中还包括唐舟,那是绝对不能失去的人。

    所以,在李治开口询问之后,长孙无忌道:“圣上,远方战事,绝非我们这些身在朝堂的人所能完全清楚的,庭州只有两千兵马,又如何能够抵挡敌军的六万兵马,庭州丢失不足为奇,而且胜败乃兵家常事,以一次失败就治罪,实在是说不过去的。”

    长孙无忌说到这里略微顿了一顿,然后又继续说道:“圣上,庭州虽失,但我大唐百姓却无一人因此而受到伤害,这便足以说明边关的战士很清楚他们在做什么,再有,战报上说,庭州虽然丢失,但他们却烧了敌军粮草,这就为我大唐援军争取了时间,所以臣觉得,庭州的丢失,并不能算是庭州将士的过错。”

第1387章 太监记仇永生不忘() 
边关战事具体情况,大家并不清楚。

    但不清楚不代表他们不能从中有所推测,长孙无忌是个很谨慎的人,也很聪明,从战报上他多多少少也推出了一些情况。

    根据这些情况,他觉得唐舟弃庭州城,并非不敢战,而是另有目的。

    再者,庭州就那么点人,又怎么可能顶得住突厥和沙陀两国六万兵马的围攻?

    既然百姓都已经撤出,留给敌人一个空城也没什么。

    长孙无忌说完,程咬金和尉迟恭等人也都立马站出来表示赞成。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儿子跟着去了,王仁祐想让李治惩罚他们的儿子,那怎么能行?

    “圣上,长孙大人说的对啊,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且庭州本来就不是很好守,倒不如珍惜兵力退守玉门关,以玉门关之险,将突厥和沙陀两国的兵马阻挡住,如此才能为我大唐援军争取更多时间。”

    “是啊圣上,长孙大人说的对啊,边关战事,肯定是有其变化的,不然我大唐将士岂会白白丢下庭州城?”

    众人议论纷纷,李治听完后,也觉得长孙无忌说的不错,庭州城还真的不容易守,唯一的遗憾就是庭州城失去后,丝绸之路怕是要暂停了。

    就算不停,他们也必须绕路才能与西域诸国的商人进行贸易。

    在大家说着的时候,李治摆了摆手:“好了,此事不要再说了,朕是相信唐爱卿的,玉门关,他也肯定能守住,退朝。”

    该说的事情已经说完,李治并不想再提。

    退朝之后,太监孙德却是有些耿耿于怀。

    本来这次高侃有罪,要是能治他个罪该多好,可就因为长孙无忌的辩护,李治竟然不追究了,这可把他气的够呛。

    那高侃曾经羞辱他,这仇他是绝对不会忘的。

    既然唐舟那些人李治不惩罚,但高侃却是必须惩罚的。

    一念起,孙德便又想到了萧淑妃。

    当初高侃在除夕夜可是让萧淑妃很是难堪,如果他稍微嚼弄一下口舌,应该能让萧淑妃去找李治说上几句的吧?

    这样想着,高侃便来到了萧淑妃的寝宫。

    他来到萧淑妃寝宫的时候,萧淑妃正在教李素节认字,见孙德来了,问道:“有什么事吗?”

    孙德是李治比较宠信的一个太监,他现在暗地里投靠了武媚娘,但表面上却是萧淑妃的人,这个也已经得到了武媚娘的认可。

    如此一来,武媚娘在萧淑妃和王皇后那里都安插有人,做起事来,才会更加方便。

    正因为孙德是萧淑妃的人,所以孙德进来之后,萧淑妃才会反应平淡,而且问了一句十分平常的话。

    孙德上前一步,道:“娘娘,刚才早朝上有战报传来,那个高侃在庭州镇守的时候,竟然弃城逃跑了,可是圣上并没有怪罪他,奴婢很是生气,也很为娘娘觉得不值啊。”

    听到高侃弃城,李治却不怪罪,萧淑妃顿时哼了一声:“这个高侃,除夕夜的时候让本妃难堪,如今竟然弃城,看本妃不弄死你。”

    说着,萧淑妃又把具体情况给问了一遍,这样问完后,便去了李治的御书房。

    最近大唐很忙,事情很多,娜妃不在后,李治虽然偏袒武媚娘,但并不痴迷于她,而且武媚娘经常劝李治以大唐为重等等,如此李治也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治理大唐上。

    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大唐的情况明显好转了很多,而这些在李治看来,都是因为武媚娘这个贤内助的功劳。

    萧淑妃进得御书房,给李治端了一碗参茶。

    “圣上,您这般劳苦,可要好好补补才行,臣妾给您熬了一碗参茶,你尝尝。”

    萧淑妃的样貌在后宫之中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虽然李治最为偏袒武媚娘,但对萧淑妃也是宠爱又加,至于王皇后,本来还是经常去她宫里的,但后来见她肚子一直没有反应,便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见萧淑妃端来参茶,李治便喝了一口,喝完后觉得舒服了许多,道:“还是爱妃对朕好啊。”

    萧淑妃浅笑,道:“圣上就是太劳累了,不然也不会因为一杯参茶就这样的感慨,是不是又有什么事让圣上烦心了?”

    李治道:“还能有什么事,不过是边关的事罢了,庭州失守,朕心不安啊。”

    听到庭州失守,萧淑妃神色大动,道:“什么,庭州竟然失守了?这庭州可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啊,庭州失守,先皇辛苦开通的丝绸之路岂不是废了?圣上,何人镇守的庭州,当严惩才行啊。”

    萧淑妃话出口后,李治心神微动,这丝绸之路是他大唐开国一来,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