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唐侯-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舟挥了挥手里的折子,道:“明天早朝,我将提出我的办法。”

    “什么办法?”

    “连通隋朝大运河。”

    听到这句话,林青素神色猛然一震,道:“侯爷莫不是开玩笑?”

    “开什么玩笑,连通隋朝大运河,功在千秋,长安城也将成为一个空前壮大的都城,这是好事。”

    林青素撇了撇嘴:“我虽然不是有识之辈,但也知道你这么做,肯定会遭到很多人反对的,隋朝大运河,是很多百姓的噩梦,虽然才不过过去了几十年,但很多人还是都记得的。”

    说着,林青素便走了出去,不多时把丹阳公主给叫了来,她知道自己劝不了唐舟,所以他只能请丹阳公主来劝。

    丹阳公主进来之后,神色微微一紧,问道:“听林妹妹说,你想连通隋朝大运河?”

    唐舟苦笑:“是啊,这是好事,为什么就不能做?”

    丹阳公主一声轻叹:“糊涂,此等劳民伤财的事情,怎么可能会有人赞成,更何况现在长安遭受洪灾,户部已经缺钱了,那里还有钱财来让你来连通隋朝大运河?”

    丹阳公主自然清楚唐舟这么做的难度有多大,在她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如果真的要做,后果也十分的不堪设想。

    她不可能看着唐舟往火坑里跳。

    趁现在奏折还没有递交上去,一切都还好商量。

    只是丹阳公主说完,唐舟并无一点领受之意,道:“公主殿下的顾虑和担忧,我都清楚,但此事却势在必行,至于你的担心,我有办法解决。”

    “你……”丹阳公主很是生气,一甩手走了出去,面对唐舟,她有点无语。

    丹阳公主离开了,林青素也指了指唐舟,然后也走了,唐舟苦笑,这事有那么严重吗,严重的让自己的两个夫人都这般不安?

    这事的确不容易,但让唐舟更加不安的事情还在后面。

    ……

    皇宫。

    夜色已深,李治在娜妃的寝宫照顾娜妃,不知道怎么回事,娜妃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以前还能到处走走,可现在,她只能躺着床上了。

    每天都没有什么食欲,而且越的憔悴,她病的越来越严重,可是御医,甚至连孙思邈都找不出任何病因来。

    此时的娜妃神色很差,差的几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艳丽,她已经不复当初之美貌了。

    不过就算如此,李治还是爱他的,他本多情之人,爱上娜妃皆因她的容貌,只是时间久了,人都会有感情,再有,看着娜妃这个样子,他又怎么忍心抛下他不管不顾?

    李治看着娜妃这样,越来越不安,他觉得太医院养的那些御医都是废物,废物。

    他有些着急,娜妃今天晚上已经第二次昏了过去。

    她可能活不了多久了,她望着李治,道:“圣上……”

    “爱妃……”

    “圣上,臣妾恐怕不能再服侍你了,臣妾有一愿望,还请圣上答应。”

    “爱妃请讲,只要是你提出来的,朕都答应。”

    “臣妾想在临死前再看一眼吐蕃的草原,臣妾……臣妾想死在自己的家乡。”

    “这……”

    李治有些犹豫,娜妃身为大唐皇帝的妃子,就算是死,也必须死在大唐,怎么能让他再回吐蕃呢?

    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的,而且娜妃回到吐蕃之后,指不定生什么事情,这是他不敢预见的。

    娜妃见李治犹豫,道:“圣上,臣妾已然时日无多,此生也就只有这么一个遗憾,还请圣上成全臣妾,臣妾来世,必当做牛做马,报答圣上……”

    “爱妃……”

第1328章 祸不单行() 
面对娜妃的请求,李治有些不忍。Ω

    虽然觉得有些不太符合规矩,但他还是决定同意娜妃的请求。

    “爱妃,好,你说什么,朕都应你。”

    对于一个将死之人,李治又有什么是不能同意的呢?

    不过是想葬在自己的家乡而已,他能够理解。

    娜妃没有请他不要对吐蕃用兵,已经让他足够感谢的了。

    听到李治这话,娜妃这才终于露出了一丝浅笑,她是真的想回去,哪怕是死,她也想死在自己的家乡。

    在她的心中,可能在某一时刻,对李治真的产生过爱意,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李治对她这么好,她又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反应?

    只是,在她心中,仍旧是把吐蕃放在位的,从她离开吐蕃的那一天开始,她活着的唯一使命就是为了吐蕃的强大,她也将终生为吐蕃的强大而奋斗。

    她快要死了,她想回家。

    回到那个牛羊成群的地方,回到那个夕阳下可以尽情策马狂奔的地方。

    也许,那里会有一个人等着她吧?

    娜妃再次昏沉睡去,李治给她又盖了一床被子,然后走了出去,他刚走出去,一名太监急匆匆来报:“圣上,汴京送来急报。”

    汴京,也就是开封,离长安城不算远,虽不是特别繁华,但也还算不错,毕竟身处中原嘛。

    李治对于汴京的急报有些奇怪,汴京能有什么急报?

    接来打开一看,李治神色猛然一变,接着就在屋内来回走了起来:“这可如何是好,祸不单行,祸不单行啊……”

    这样说了几句,李治连忙派人去吧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给请来。

    夜已深,长安城各处还都是水,不过李治这般着急的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虽然已经上了年纪,可还是连忙坐着马车赶了来。

    进得皇宫,只见御书房亮着灯,一个人影在里面晃动,两个老臣不敢怠慢,急匆匆就跑了进去。

    “圣上,深夜召见臣等,不知所为何事?”

    李治将汴京送来的急报交由他们两人,道:“你们看看,昨天汴京大雨,黄河绝口,已是淹进了汴京城,汴京百姓损失惨重啊。”

    李治说着的时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已是看完急报,两人看完之后,也是神色紧张起来,这等情况,他们还真是没有料到。

    本来,长安城生洪灾,已经让他们很是为难了,若不是唐舟慷慨解囊,他们现在连百姓的食物都成问题,如今开封城又生这等事情,再加上皇后决堤,这可不好办啊。

    “圣上,必须尽快派人去汴京救灾才行,不然恐酿成大祸啊。”

    任何天灾,若是救治不及时,百姓没有了活路,也就只能走极端了,这是一个规律,古往今来就没有说不灵的。

    而只要救灾及时,哪怕时常生灾难,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不太可能的,这可从宋朝又完善的救治制度,因而观宋一朝,很少生造反的事情可知。

    李治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道:“两位爱卿说的极是,只是派何人前去救灾才好?”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相互张望,接着长孙无忌道:“圣上,臣可推荐一人。”

    “何人?”

    “上官仪。”

    听闻此人名字后,李治眉头微微一凝,到:“上官仪乃是一介文人,让他起草诏书还行,去治理黄河水患,怕是有些难为他了吧?”

    长孙无忌道:“圣上,上官仪的确是一文人,但臣观此人,却是有大志之人,平时也多显才干,此事让他去还是很合适的,圣上若是不放心,可再拍一副官,不如让狄仁杰如何?”

    “狄仁杰?”这个人李治也是知道的,当年长安春试,狄仁杰破案又高中的,可是出尽了风头,这几年他在大理寺做过,在其他地方也做过县令,政绩不错。

    李治知道他是唐舟的义弟,但唐舟却从来不曾为他求取过什么,想来用着也放心,而且这狄仁杰除了破案厉害,也的确是个多方面的人才,让他跟着,更为放心。

    这样想着,李治便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定了吧。”

    这样说好,也不等明天早朝再议,李治立马下令,连夜派人给送了去。

    上官仪早年为僧侣,后来进士及第,入朝当了官。

    他才情不错,所以便为皇帝起草文书,不过他也是一个十分有抱负的人,只是让他写诗写文章,他并不甘心。

    如今上官仪已是四十多岁,连夜听得宫里来了人,急匆匆就起了床,听到汴京水灾,心下一震,也不多虑,立马就应了下来。

    次日一早,上官仪一番准备后,便与狄仁杰带着队伍出了宫。

    狄仁杰年少成名,但却十分内敛稳重,而他才情也是不错,所以上官仪对他的印象还是挺不错的,两人一同出城,便往汴京方向赶去。

    而就在他们刚出城没多久,便遇到了准备进宫的唐舟。

    大家碰面,唐舟觉得很是好奇,这么早,上官仪和狄仁杰要去那里?

    而且他也没有听说过狄仁杰跟上官仪很熟悉的事情啊,而且怎么还带着兵马?

    唐舟上前询问,狄仁杰道:“大哥,汴州水患,圣上命我们二人前往救灾。”

    听到这话,唐舟心下一沉,汴京竟然生了这等事情,这大唐也太不幸了吧?

    唐舟双眉微沉,生了这等事情,自己再让连通隋朝大运河,只怕反对的人会更多吧?

    如今接连生这样的灾难,肯定会有人借此说事的,如果又牵扯到了隋朝大运河,那你想当下一个隋炀帝的话怕会成为一些官员的口头禅。

    唐舟沉眉,不知这一趟是不是该去。

    狄仁杰见自己大哥这般,道:“大哥,可是有什么事情?”

    唐舟反应过来,摇摇头:“没事,你们赶时间就赶紧走吧,去了之后,多体谅百姓疾苦。”

    “大哥放心,若不能治理水患,我就不会来了。”狄仁杰相当的坚决。

    唐舟苦笑,又说了几句之后,便让狄仁杰和上官仪他们先走了,而他在城门处沉思许久之后,最终还是决定进宫。

    虽千万人吾往矣,就算有很多人反对,就算此事不太可能成功,但他还是决定试一下,他必须去试一下,不然他不甘心。

第1329章 群臣反之() 
一步一沉。Ω

    唐舟进得皇宫的时候,李治正与群臣讨论事情,最近几天大唐生的灾难有点多,每个人都很紧张,生怕出什么乱子。

    听闻唐舟来了,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京城灾民的事情都是唐舟在做,如今他来汇报一下情况,也合情合理吗?

    唐舟进得大殿,李治问道:“唐爱卿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上奏?”

    唐舟颔,接着将奏折递交上去,在李治看奏折的时候,唐舟说道:“圣上,对于如何将长安的水给引出去,臣有两个建议,一是连通渭河,二是连通隋朝大运河,臣不敢擅断,还请圣上过目。”

    虽然唐舟赞成第二个,但一开始就站出来是不明智的,他得先看看群臣的反应。

    李治听完,道:“好啊,不知唐爱卿觉得那个更加合适?”

    李治刚开始问,朝中一名言官立马就站了出来:“圣上,这还用得选吗,肯定得是连通渭河啊,隋朝大运河,那可是碰不得的,碰了,就要遭受骂名。”

    “就是,那隋朝大运河当年修建的时候,劳民伤财,费时六年才终于完成,死了多少百姓啊,而且也正因为此,才有百姓造反,这等事情就生在几十年前,我大唐怎么能够重蹈覆辙?”

    “是啊,而且连通隋朝大运河,势必花费颇巨,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