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唐侯-第1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应该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雪了吧。”

    “可不是,瑞雪兆丰年,明年我大唐肯定风调雨顺。”

    “极是,极是。”

    “这梅花可真香,离这么远都能够闻到阵阵香味。”

    “那梅花白的像雪,真好看。”

    “雪与梅花,可是春天的象征啊。”

    “嘿,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分明是梅花嘛,雪怎么算是呢?”

    大家议论纷纷,竟然因为这么一个问题闹了起来,丹阳公主在旁边听着这些人说来说去,倒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些人真有意思。”

    在丹阳公主看来,这个有什么好讨论的呢,这些人竟然议论的这么起劲?

    唐舟也笑了笑:“大家高兴嘛,随便聊,这也没什么的。”

    丹阳公主听了这话,撇了撇嘴,问道:“那你觉得是雪迎春,还是梅花迎春?”

    唐舟见丹阳公主这样,道:“不是吧,公主殿下刚才还说他们无聊,怎么突然就问上了。”

    “我就想问你,你答还是不答。”

    唐舟想了想,随即负手吟道: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样吟完,道:“只能说各有千秋吧。”

    这话等于没说,不过丹阳公主却是微微一阵,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让唐舟写出了一首好诗来,仔细想想,唐舟已经很多年没有写诗了吧。

    今天一开口,才情还是不减当年,丹阳公主顿时觉得有一股暖流经过。

    风雪呼呼的刮着,不时有梅香传来,唐舟的这首诗很快在宫里传开了,那些本来还在议论的人听到唐舟这首诗,顿时停了下来。

    “哈哈,还是侯爷说的有道理,各有千秋,各有千秋啊。”

    “是啊,我们在这里争什么争呢。”

    大家很快便停止了讨论,转而开始评论唐舟的这首诗,这首诗带着一些哲理,他们觉得算是上上之做。

    就在大家这样议论着的时候,宫宴终于开始了。

    大殿之上,灯火通明,而且都燃着火炉,里面还是很暖和的,除此之外,各色美食也是精致的很。

    大家坐下之后,便闲聊开吃起来,酒过三巡,李治望着唐舟道:“听说刚才唐爱卿写了一首诗?”

    唐舟道:“不过闲聊之作而已。”

    “虽是闲聊之作,但也是上乘啊,不如趁着今天这个机会,唐爱卿再写一首怎么样?”

    “这……”

    “就这么定了,别扫了大家的雅兴。”李治倒是有些霸道的,唐舟无奈苦笑,只能应下。

    “不知圣上想听什么诗?”

    李治道:“唐爱卿随便作吧,我们姑且听听,想来不管唐爱卿做什么,皆是不会差的。”

    李治这么说完,其他人也都连连跟着附和,仿佛很同意李治这句话,而其他人跟着附和的时候,李治的眼神之中却是突然露出了一抹凶光,不过这一抹凶光一闪而逝。

    唐舟倒也没有察觉到,犹豫片刻之后,随即吟道: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是一首有意隐退的诗,是李白《行路难》三首中的一首,此时唐舟吟来,也是有一点明志之意的,那便是他唐舟有意隐退,希望李治以后不要为难他,他早晚都是要隐退的,也不会跟李治作对。

    唐舟这首诗写出来后,其他人自然都纷纷称赞,李治也叫了两声好,不过除此之外,李治也听出了唐舟这首诗里的意思。

    要隐退?

    李治不知道唐舟是不是真的要隐退,如果是真的话,那自然最好了,自己也就不用费劲了,可万一不是呢,那可就坏事了啊?

    李治没有想到,在自己准备坑唐舟一把的时候,唐舟却突然作诗明志起来,这让李治开始纠结了,今天晚上的行动,是做还是不做?

    不得不说,李治虽然有很多皇帝的通禀,比如说多疑,比如说好色,但他还有一个其他皇帝很少有的,那就是优柔寡断。

    善变,可又善改。

    武皇后就坐在李治旁边,她一扭头看到李治神色,顿时明白李治在听完唐舟这首诗之后,怕是有些犹豫了。

    可这么一个除去唐舟的机会,她怎么能让李治犹豫呢,所以就在这个时候,她突然在李治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圣上,鸿门宴啊。”

    武皇后只说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李治却是神色微微一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以至于后来江山被刘邦所得,更是害得自己自刎乌江,何等凄凉。

    如果自己也学项羽,只怕以后唐舟真的有了反心,自己的情况怕也不会太妙。

    武皇后的一句话便是要告诉他,莫学项羽啊,有些事情,就应该当机立断才行。

    史书上记载的事情,便是要人以史为鉴,莫要重蹈覆辙,不管科技或者兵器如何的变化,人心却是古往今来都大致相同的。

    唯有不变是人心,所以,就算如今的大唐很强盛,李治觉得自己也应该狠下心来才行,因为他不确定唐舟是怎么想的,他不知道唐舟的心里藏着什么秘密。

    李治拍了拍武皇后的手,表示他已经明白了。

    (本章完)

第2132章 宫宴之后() 
宫宴是很热闹的,当风雪更急了一些,当天色越发的晚了一些的时候,宫宴终于结束了。

    宫宴结束,其他人陆陆续续的离开,唐舟和丹阳公主他们也准备离开的时候,却有一名小太监急匆匆跑了来。

    “侯爷,圣上请您暂且留下,有事与您闲谈,可能会很晚,公主殿下可先回府。”

    唐舟看了一眼丹阳公主,丹阳公主撇了撇嘴:“这个时候了,能有什么事情。”

    不过虽然这么说着,丹阳公主还是离开了,毕竟能够被李治留下来绝对算得上是殊荣了,因为那些还没有离开的人听到这话的时候,看唐舟的的眼神都充满了羡慕之情。

    丹阳公主冒着风雪回家赶,唐舟这边则继续留了下来,直到其他人都离开皇宫,皇宫大门也终于关闭之后,李治才终于宣唐舟到御书房来。

    御书房很亮,也很暖和,李治坐在一个火炉旁,火炉上烧着一壶热酒,旁边的小桌子上放着一些简单的下酒菜。

    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想到这会是一个帝王的招待。

    可以说,想当的接地气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舟刚进来,李治便说了这么一句话,然后又笑道:“唐爱卿还记得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吟出这首诗的吗?”

    唐舟有些惶恐,道:“臣不敢忘,当时先皇让圣上跟臣学写诗,在那种情况下,臣写出了这么一首诗。”

    李治点点头:“是啊,朕也一直都记得这首诗,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唐爱卿对朕的教诲,如今大唐地域辽阔,朕也泰山封禅,当年跟唐爱卿说的千古一帝,朕也算是完成了吧?”

    说这话的时候,李治一脸的缅怀,很显然,对于当年的那些事情,他还是很向往很喜欢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是无忧无虑啊,那需要为了大唐的未来而考虑那么多?

    唐舟没有想到李治会突然跟自己说这些,但他在一笑之后,却是摇了摇头:“圣上的确已经很不错了,但离千古一帝还远,圣上拥有大唐,应该让大唐更加的富足才行,当然,这个富足不是朝廷富足,而是百姓富足,还有,大唐此时还是存在不少隐患的,圣上当趁壮年,多多努力才是。”

    见李治说了这些话,唐舟也就忍不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给说了出来,很奇怪,他就是忍不住想说出来。

    李治听到唐舟说自己离千古一帝还有些距离,心里就有点不乐,不过却并没有表现出来,道:“唐爱卿坐吧,今夜别无他人,你我君臣二人敞开心怀聊聊。”

    唐舟在李治对面坐下,李治端起酒壶要倒酒,唐舟连忙要接下,却被李治给制止了。

    “你就坐着吧,今夜不分尊卑,就我们两人聊聊。”

    唐舟只好惶恐的坐着,酒倒好后,李治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两人便喝了起来。

    “唐爱卿说要百姓富足,这个朕是同意的,只是想让百姓富足,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更何况如今的大唐地域十分的辽阔,唐爱卿可是有什么好的建议?”

    唐舟道:“想要富足,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经商,当然,在鼓励经商的同时,也要确保农民的福利,毕竟粮食对于目前的大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圣上也不要急,这事不是几年内就可以搞定的,十年、二十年,只要圣上坚持做,肯定会有成效。”

    十年、二十年绝对不是一个短时间,不过国家大事,十年、二十年又短的出奇,李治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询问:“唐爱卿刚才说大唐还有隐患,不知唐爱卿指的是那方面?”

    唐舟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继续说道:“一共是两个方便,第一个方面就是西域的问题,如今我大唐虽然控制着西域,但也只是控制而已,西域诸国只是我大唐的附庸,而非我大唐领土,只要我大唐势力稍微弱了,西域诸国就有可能不听我大唐的话,当然,这个并不是最为严重的,最为严重的是在西域诸国的西北之地,有一个大食国,也叫阿拉伯帝国,这个时候的大食国正在迅速崛起,他们正在野心勃勃的注视着西域诸国,想把西域诸国从我大唐的手里给抢回去,如果臣所料不差的话,很快大食国就会对西域诸国进行掠夺的,那个时候,他们将会成为我大唐最为强大的敌人。”

    对于大食国,李治也是有所了解的,听说他们很强大,把周围的一些国家都给打败收编了,还弄了一个什么阿拉伯帝国,他大唐还很少称帝国呢,大食国就称帝国了。

    不过李治虽然了解,但因为隔着西域诸国,所以两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所以李治也没有太过于关心。

    如今听了唐舟这话,李治觉得这个大食国的确对大唐存在一些危险,如果西域诸国投靠了他们,那大唐的情况就不妙了啊。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可能,西域诸国太小了,为了生存下来,他们很多都是墙头草的,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依附于谁。

    而且,西域诸国还是很繁茂的,李治也一直有心将他们彻底收服,那个时候,他们大唐与大食国临近,怕也会有诸多问题出现。

    这的确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

    李治点了点头,问道:“第二个问题呢?”

    第二个问题比较敏感,唐舟本来是不想说的,不过今天晚上的李治完全没有帝王的威严,这倒让唐舟多少松懈了一点,而且他觉得自己只是说说,就算李治不同意,应该也不会怎么样吧?

    思虑过后,唐舟道:“第二个问题,就是各地节度使的问题,先皇在的时候,曾经削弱了各地藩王的兵力和财力,让他们造反起来不那么容易,但是各地之中,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