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唐侯-第1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绩看了一眼许敬宗,道:“许大人,你不是有事更圣上说吗,说吧。”

    许敬宗没想到李绩竟然这般害他,可他一时半会还真没有实在的内容跟李治说,不过这种情况,他显然也躲不过去,于是连忙站了出来,道:“圣上,长孙无忌嘴硬的很,一直不肯松口,所以并无结果。”

    听到并无结果,李治顿时瞪了一眼许敬宗,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要他何用?

    许敬宗被李治瞪的不敢多言,这个时候,李绩站了出来,道:“圣上,臣觉得这样调查下去也不是办法,此事当尽快解决的好。”

    李绩这般说,李治有些好奇,问道:“哦,英国公的意思是?”

    李绩道:“长孙无忌十分谨慎,就算他真的有谋反,想找到震惊也不容易,而若继续拖下去,朝廷内外肯定会有人指责圣上,说圣上泰山封禅之后,便要开始屠戮功臣,如今群臣不安,百姓对圣上也必定会失去信心,这事越拖下去,对圣上越不利,臣以为,当当机立断,解决此事。”

    李绩这话倒也不假,泰山封禅之后,李治先后软禁了唐舟,关押了长孙无忌,如今朝堂内外的确有很多人人心惶惶,十分的不安。

    若继续拖下去,对李治的情况的确很不利。

    “那该如何解决呢?”李治很奇怪,这事的确应该解决,可是长孙无忌谋反案没有确凿的证据,又当如何解决?

    李绩道:“长孙无忌于我大唐是有功之人,绝对杀不得,杀了,圣上只怕要在史书上留下骂名,不管长孙无忌是否有谋反,不如将其贬到外地为官,如此可堵住天下百姓悠悠之口,而且圣上饶了长孙无忌一命,圣上还可得仁慈之名。”

    李绩这话,不管是谁都听得出来,无非就是为了救长孙无忌,可他这话又说的很好听,句句都是为了李治着想,如此哪怕是李治听了,也觉得很舒服,很有道理。

    只是旁边的许敬宗却是微微凝眉,在他看来,既然要除去长孙无忌,那就一定要除的干干净净才行,怎么能只把他贬到外地就行了呢?

    “圣上,不可啊,谋反一事,岂能就这么放了他?”

    李绩呵呵一笑:“许大人找到谋反的证据了吗?”

    许敬宗不语,李治却是多少明白了李绩的意思,没有确凿证据就杀了长孙无忌,实在不是一件对他来说有利的事情,若就这么把长孙无忌杀了,骂名他李治肯定是会留下的。

    既然如此,饶长孙无忌一命又何妨?

    当然,前提是此一次贬官,要让长孙无忌再没有翻身的机会,李治心下想了想,接着说道:“英国公言之有理,传朕命令,将长孙无忌贬去黔州。”

第1987章 清除() 
长孙无忌从牢里放了出来,不过虽然被放,他的宰相职务却是被革除了的。

    除此之外,还有他长孙家的大部分财产。

    而当朝廷把这些都充公之后,长孙无忌被侍卫看着,直接向黔州赶去。

    没有人知道长孙无忌是不是真的谋反了,更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正他保住了一条性命,而且离开了长安城。

    这个结果并不能让褚遂良等人满意。

    在他们看来,他们想要活着的长孙无忌,但他们更想要的,还是能够在朝堂上充当宰相的长孙无忌。

    不然被贬去黔州的长孙无忌对他们来说有什么用?

    所以,在早朝上,不少官员还是再次站了出来,替长孙无忌求情,只是面对此时的李治,他们的求情没有任何作用。

    长孙无忌,要么死,要么去黔州,这是李治的底线。

    在长孙无忌离开长安之前,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他接触,所以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孙无忌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保住了一条命,以及一些对长孙无忌来说并不是很多的财产,当然,这些对长孙无忌来说都不算事,他在长安谋划多年,在其他地方都是藏有财产的,只要离开了长安城,这些东西都可以慢慢的拿出来用。

    当然,长孙无忌也知道,虽然自己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此后朝堂风云,怕是与他再没有什么关系了。

    长孙无忌离开了长安城,而就在他离开长安城后,有人突然送了一封信给他,长孙无忌打开来看,见是唐舟送给自己的信,他很奇怪,这个时候,唐舟送信给自己做什么?

    他打开来看,见信上并没有写太多东西,只有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两句诗很简单,长孙无忌看过之后,就明白了唐舟的意思,显然,唐舟是想告诉他,如今这种情况,切莫再想返回长安一事,去了黔州之后,不妨放下俗世的一切,好好享受生活,过一些田园般的日子。

    诗句的意思,长孙无忌已经明白了,看起来是建议,但实则是救命,因为长孙无忌很清楚,自己的存在对李治和武昭仪来说是一个威胁,如果自己表现出了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情况,他们不介意追到黔州灭了自己。

    而且,他就算是被贬到了黔州,在大唐各地还是很有威望的,这些都足以让李治他们对自己起杀心。

    如此,倒不如回归田园。

    长孙无忌看过两句诗后,忍不住一声轻叹,对于唐舟,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恨吗,肯定是有的,因为唐舟屡屡坏了他的事情,可喜欢吗,那也肯定是有的,唐舟的存在让他得到了不少好处。

    他经历过太多的事情了,不过像现在这般大起大落,却还是第一次,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狼狈过。

    所以对于唐舟的提醒和建议,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说实话,他还是有些野心的。

    所以,他将唐舟的那封信撕毁了,如果有机会,他肯定会卷土重来。

    ……

    长孙无忌离开长安城几天之后,之前长孙无忌一派的人有不少也都陆陆续续的被派遣了出去,有被贬官的,有直接去了之前吐蕃之地当官的。

    反正正在留在长安城的并不是很多,当然,只是不是很多,其实还有的。

    在长孙无忌一派的人当中,有不少人还是很有才能的,他们留在长安城对大唐的建设有帮助,对于他们,李治肯定会优待一些。

    不过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

    随着这些人陆陆续续的离开,整个陇西势力基本上土崩瓦解,陇西的新权贵在长安城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这些当年随着太宗皇帝打天下的人,慢慢的都开始低调起来了。

    李治掌握了更多的实权,如今他的话没有多少人敢违抗了,甚至连反对的人都很少。

    这种感觉让李治很舒服。

    而就在这个时候,唐舟还被软禁在府上。

    长孙无忌把他送去的信撕碎的情况他已经从探子的口里得知了。

    不过他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信只是信而已,关键是长孙无忌是不是能够真的理解他那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真的能够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长安到底还是变天了。

    唐舟在府上颇觉得有些无聊,在府上的日子,不是陪自己的两个夫人,就是教两个孩子读书,这是他以前不敢奢侈的生活,只是不得自由,这些看起来又是那般的别扭。

    当然,虽是如此,唐舟却也清楚,随着长孙无忌的离开,随着朝堂之上长孙无忌势力的溃散,武昭仪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膨胀。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武昭仪可能要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了,而等她计划成功,自己差不多就可以获得自由了。

    只是那个时候的自由,会是什么样的自由?

    乾祥宫。

    长孙无忌离开长安城后,武昭仪便越来越兴奋起来。

    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离成功很近很近了,也许只差一步。

    她马上就要成为皇后了。

    但就算如此,她也并没有太过于着急,这么多年她都等了,她又怎么可能在乎这几天的时间?

    随着长孙无忌势力在朝中越来越弱,武昭仪才终于开始部署自己的计划。

    他派人给许敬宗送去了消息,许敬宗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神色顿时一变,接着就兴奋起来,因为他得到的消息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后宫不可一日无主。”

    这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足以表明武昭仪的态度,现在,是时候提出这么一句话了,只要许敬宗在朝堂上提出了这句话,李治势必要立一个皇后,而如今整个后宫,除了武昭仪具备称后的条件和底蕴,其他人谁能有这样的实力?

    许敬宗兴奋不已,因为他知道,只要武昭仪称后了,他这个一直在下面支持武昭仪的人,肯定是有很大好处的,如今长孙无忌离开了长安城,宰相之位空缺啊,说不定这个位置就是他的。

    所以,他必须支持武昭仪称后,这样,他的前程必定似锦。

    许敬宗有些迫不及待,很快,他便联系了朝中一些武昭仪的人,想着明天早朝,便提出后宫不可一日无后,推武昭仪为后。

第1988章 称后一事() 
次日早朝。

    李治的心情很不错。

    自从把长孙无忌贬离长安城之后,整个朝堂之上以他为尊,他的话已经很少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了。

    他终于尝到了作为君主的甜头。

    上朝之后,李治与群臣讨论事情,而就在事情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许敬宗站了出来。

    本来,唐皇宫被烧一事,许敬宗被惩罚的很严重,不过后来因为举报长孙无忌有功,就又给提拔了上来,所以许敬宗现在仍旧有入朝的资格。

    许敬宗站出来后,道:“圣上,臣有本奏。”

    见许敬宗有事要说,李治道:“许爱卿有什么事?”

    许敬宗道:“圣上,自从王皇后被废之后,大唐已经多年没有皇后了,后宫不可一日无后,更何况这么多年乎?如今朝局安定,圣上又以泰山封禅,臣觉得圣上是时候选一个皇后,作为我大唐女子的楷模了。”

    皇后,不仅仅是管理后宫那么简单,她还要作为大唐女子的楷模,是大唐女子学习的对象,很多大唐女子有关的事情,皇宫都是有职责过问的。

    如今大唐许久未曾有皇后,这些事情怕也荒废了很久了。

    许敬宗这话说完,朝中不少人也都立马站了出来表态。

    “圣上,许大人言之有理,大唐已经经历三世,进入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可是后宫却迟迟无后,实在不是一个好想象啊。”

    “是啊圣上,似这般后宫无后者,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多见的,为我大唐稳定计,请圣上早日立后。”

    “臣等请圣上早日立后。”

    “臣等请圣上早日立后。”

    “………………”

    群臣一个接着一个的说着,李治也觉得这些大臣说的有理,虽说他不觉得有没有皇后对自己的统治有什么区别,但是后宫没有皇后,终归来说是不好听的。

    而且,有了皇后,后宫的事情她也就不用太过担心了。

    想了想后,李治点点头:“诸位爱卿言之有理,那诸位爱卿觉得,后宫之中,那位妃嫔可为皇后啊?”

    “圣上,为皇后者,须得德才兼备才行,如今后宫之中,只武昭仪附和这个条件,臣请圣上立武昭仪为后。”

    “臣也请圣上立武昭仪为后。”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