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族长压力大-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是堂亲,也是未来婆家,还有婆婆、太婆婆在。

    梅朵带了几分羞涩出来,应了,反问道:“怎么想起这个来?”

    也没有什么可瞒的,桂重阳就说了梅童生“乌发”的事,

    梅氏皱眉,梅朵轻哼道:“染了头发,也是满脸褶子。娶个十八岁的小媳妇做填房,还要大宴宾客,丢死人了。”

    梅氏犹豫了一下道:“重阳,那边送了口信过来,说是下月初一摆酒,让我们过去吃酒。你看,我们过不过去?”

    桂重阳闻言一愣,答非所问道:“不是说昨天才相看吗?这过几天就迎娶?”

    现在已经是九月下旬,离下月初一不足十天。

    梅氏点头道:“应该是昨天就订了日子了,听说要正经摆酒。”

    梅氏对外的身份是寡妇,自然要避正日子,就算过去,也不会是正日子过去吃酒。梅氏问重阳的意思,是要不要过去上礼。

    可是这乡下的往来,是“有来有往”,梅氏现下是桂家的“孀妇”,过去上礼也是桂家的礼,所以梅氏才这样问。

    桂重阳自是瞧出来,梅氏虽犹豫,可还是想要去的。

    不管怎么样,在梅氏族人眼中,梅家长房能拿出十五亩地分给梅氏姑侄,就将之前的不足都给补上了。

    梅朵在旁愤愤道:“好不容易远了,作甚还凑过去?姑姑就不怕他们再生什么幺蛾子?”

    梅氏无奈道:“还有旁人看着。”

    梅朵不甘道:“之前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时,可没见谁出来过,如今家里多了几百亩地,立时人人论亲起来,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前些日子,佃户没有订下来前,不仅仅“东桂”各族亲往桂家来,梅家也有不少人过来。

    不过梅氏一族因出了两个秀才的缘故,自诩“书香门第”,到底放不下架子,不会像“东桂”那样舍了面皮死缠,不过是旁敲侧击罢了。

    加上梅秀才将地卖给了桂家二房,梅氏族人心中对桂二爷爷家也不满,只肯往长房这里走动。

    桂重阳不接话,梅氏不应事,最后也是不欢而散,生出不少闲话来。

    不过是说梅氏性子怂,守了十几年,上侍候老的,如今又照顾小的,却当不上家、说不上话,还有说她傻的,将侄女说给了桂家二房,那边日子虽也起来了,有几十亩地可都是桂五的,就算是分给桂春、桂秋兄弟,一人能几亩,哪里比得上长房的几百亩地?

    又有说梅氏既接了梅小八过来,就当好人做到底,给梅小八也置办一份产业才应当。

    各种挑拨之言,听得梅氏老实人都恼了,撵了两回人才算耳根子清净。

    梅氏不会往心上去,梅朵却是一句一句都记得,才越发不待见那些人。

    梅氏皱眉道:“可重阳与小八还在村塾一年呢。”

    不论姻亲,也避不开那梅童生。

    梅朵闻言,睁大了眼睛道:“那边摆酒是奔着礼钱去的,不会放过村塾那边吧?”

    梅氏愣了下,摇头道:“哪里至于?村塾里小学生七、八岁,大的才十几岁,还是孩子呢。”

    这村里走礼,都是当家人的事,没有孩子露面的道理。

    梅朵撇撇嘴,道:“说不好,谁晓得会不会将脸丢到旁的村去。”

    桂重阳笑道:“保不住被表姐说着了,要是为了敛财,当不会放过那边。”

    舍得花几贯钱送孩子读书的,都是村里村外的中等以上人家,梅童生能落下才怪。

    木家村的学生还好说,梅童生的身份在这里,给不给信儿都要走一遭;木家村外的那些学生家长,要是得了消息,又有谁敢不来上礼?

    梅氏叹了口气,道:“只盼着梅晟能早点考出来。”

    倒不是梅氏是圣人,“以德报怨”,而是梅家长房的日子不太平,说不得又要盯着梅氏姑侄。

    *

    一夜无话。

    到了次日,却是正如桂重阳所料,梅童生带了一打自己写的帖子到村塾,下学之前,人手一帖,谁也没有落下,而且还很无耻的放出话来:“叫家里大人过来吃酒,无需太破费。”

    像桂重阳与梅小八这样,两人在一家的,梅童生也只做不知,也是一人一张。

    梅小八拿着请帖,上面的字也认得的差不多,倒是实诚,小声问桂重阳道:“重阳哥,不上礼白吃好么?”

    桂重阳看着梅小八,倒像看着一个小白痴了。

    杨武在旁嗤笑出声道:“不上礼,夫子发这个作甚?红纸也要钱呢。”

    梅小八诧异道:“可是夫子刚说了‘无需太破费’哩?”

    杨武摇摇头道:“‘无须太破费’,又不是‘无需破费’啊。”

    梅小八伸了下舌头,觉得手中的帖子烫手了。

    小学生们平生还是还是头一回收帖子,好奇的有之,兴奋的有之,像杜七那样皱眉的、梅晨那样羞恼的也有,不一一描述。

    *

    等桂重阳与梅小八下雪回家,就发现了梅氏的不同。

    梅氏的头发已经乌后,鬓角之前的霜霜点点都变成鸦黑色,整个人年轻了好几岁。

    梅小八围着梅氏,只觉得新奇不已。

    梅氏被看得不好意思,借口去端点心去厨房就不出来了。

    梅朵带了几分得意道:“我给姑姑染的发!”

    “姑姑好看!”梅小八点头道:“方子昨儿俺抄了,一会儿俺也给俺爷、俺奶送一份!”

    那边的本生亲属里,之前梅童生都教过梅小八改口,改叫“叔婶”,“三爷爷”、“三奶奶”,到了桂家后倒是没有人管着梅小八的称呼,梅小八提及那边时,亲爹继母用了“叔婶”,祖辈还是按照老称呼叫了。

    梅朵只是看不惯梅小八的亲爹继母,对于那边老一辈也没有什么排斥的,道:“早给你想到了,多配了两分乌发膏,在陶罐里放着,一会儿饭后送过去吧。”

    不说别的,就是梅小八最早往这边送鱼虾,也是梅爷爷、梅奶奶悄悄吩咐的,说到底也是两个心善的老人。现下不管梅小八,也是老两口有心无力,到底是跟着长子长媳过日子,还要看儿子媳妇脸色。

    梅小八忙不迭应了。

    匆匆用了晚饭后,梅小八就抱了陶罐去了梅爷爷家,不过回来时耷拉着脑袋,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见人说话也不抬头,还不肯进屋子里,只在院子里打转转。

    桂重阳在书房里的专心抄经书,没有留意到院子里动静。

    梅朵抱着元宵在院子里溜达,看到梅小八的样子,察觉到不对,撂下元宵,扶了梅小八的脸。

    梅小八的脸上,一个大巴掌印,肿了半拉脸。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远近亲疏() 
“这是谁打的?”梅朵见状,立时红了眼圈,尖声问道:“你爹?你大爷?还是你大娘?”

    至于梅小八的后娘,在人前素来温顺贤惠,不会下这样的狠手。

    这一嗓子,立时惊动了在书房抄经书的桂重阳与在厨房发面的梅氏,两人都走了出来。

    天色还没黑,梅小八脸上的巴掌印十分明显,是大人的手印,所以梅朵才没有怀疑是梅小八两个堂兄动的手。

    桂重阳的脸也沉下来,上前道:“你是去送东西,又是在饭后,又碍了你大娘什么?”

    梅小八的大娘是个极难缠的,并不比梅小八的后娘好多少,之前梅小八过去探望祖父母,因为赶上饭口被留了一次饭,就被梅小八的大娘念叨了好几次。

    梅小八耷拉着脑袋,没有吭声。

    梅氏也恼了,忍了怒气道:“难道给他们送东西还成了过错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若不说,我们就过去问!我们好好的孩子,凭什么他们说打就打?”说罢,就要去拉梅小八。

    不怪梅氏生前,梅小八既已经出继,就是梅家二房的嗣孙,相关教养自然无需本生亲那边做主。

    说句不好听的话,梅小八的老子过继前收了钱米的,立了文书,梅小八的生死嫁娶与他们不相干,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

    打自己的孩子没人挑,打别人的孩子就没有道理。

    梅小八见状,连忙拉住梅氏道:“姑姑,不用去问,俺说……”说到这里,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

    梅氏接过来看来,疑惑道:“这不是那乌发膏的方子吗?”

    这方子是桂重阳从杂书上抄下来的,梅小八惦记祖父母那边,跟桂重阳说了,才抄了一份。

    梅小八犹豫了一下道:“俺送乌发膏过去,五哥说这个东西贵哩,镇上都没有卖的,要去通州城里去买,一份要好几两银子。俺大娘就跟俺要方子,说可以拿到镇上卖去。俺就没往外拿……大娘让俺回来偷,俺说俺不,这是重阳哥的方子,要卖也当是重阳哥卖,她就说俺丧良心,打俺一巴掌……”

    这是什么长辈?

    梅氏神色没有好转,依旧皱眉,道:“她动手,旁人就看着?”

    梅小八摇摇头道:“俺奶拦了,俺爷恼了,将罐子砸了,说既是两家人,就分的清楚的,让大娘不要瞎惦记别人的东西,还跟俺说,不让俺以后再去了,每次闹得不安生,让俺跟着姑姑好好过日子……”说到最后,声音低不可闻。

    到底是十岁的孩子,难免委屈,眼泪出来了。

    梅朵伸出手指,戳着他的脑袋道:“哭!还有脸哭!这话是第一次跟你说么?老爷子是个明白人,你也长点记性,既然那边嫌你,以后你就少往前凑!”

    梅氏叹了一口气道:“那边既惦记上了,不会就这样死心,这段日子,就莫要过去了。”

    “嗯。”梅小八哽咽着点头道,却是还不忘那方子,小声道:“重阳哥,杨三哥那边也直接给膏子吧,这方子万一真值钱哩?”

    桂重阳眼中,这方子自然比不得梅小八重要,可是既晓得这方子能卖钱,也没有白便宜梅小八大娘的必要。

    对于梅小八的选择,桂重阳颇为欣慰,点点头道:“好,那就留方子,只送乌发膏。等卖了方子,给小八买好吃的。”

    梅小八摇头道:“俺不要吃的,真能卖了钱,重阳哥就可以吃洞子菜了,不用整日里白菜豆腐。”

    眼看就要十月,菜地早收拾过去,冬储的白菜萝卜也入了菜窖。镇上集市上,有洞子菜,前几日买了一次,可也心疼的梅氏够呛,梅小八记得,才这样说。

    桂重阳素来爱多思多想,防心也重,不过面对着梅小八这赤子之心,心里也暖暖的,笑道:“真能卖了,咱不买洞子菜,咱们自己起个洞子种菜!”

    之前买镇上的铺面与宅子,就将桂重阳身上带的金银花销的差不多。就是买杜家的六顷地,都是借的张量的。

    桂重阳不愿意拖着欠债,就拿了南京的小庄顶了。

    张量要将南京庄子折高价,要找补些银子给桂重阳,桂重阳哪里肯要?到底是推了。结果就是,桂家长房的银钱不多了,所以梅小八听说这方子能卖钱,才立时留在身上不往外掏。

    要是梅大娘晓得她惦记上的乌发膏的方子就在梅小八身上,桂家没有当回事,梅小八打算送过去的,怕是要呕死了。

    桂重阳的提议,立时得到其他三人的赞同。

    夏秋的时候还好,菜园里青菜多,换着样的做,桂重阳还能吃饱饭。近些日子,菜地收了,只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