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族长压力大-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情捅出来,不仅皇帝容不下宋家,连太子也要恼上宋家,万一牵连到张家与太子妃头上,那岂不是冤枉。

    可这种隐秘之事,又是十来年前安置的人口,要不是钟典吏这个地头蛇提及,张家又从哪里听说去?

    郑先生只觉得后背都是冷汗,望向钟典吏的目光带了深意。

    钟典吏又吃了一杯酒,轻轻拍了自己下巴一下,自言自语道:“这吃酒就啰嗦的毛病也不改改,什么都瞎咧咧,还好说了就忘,说了就忘,自己也稀里糊涂的!”

    这句话显然是给郑先生听的,出了这屋子,钟典吏之前说的话是不认的。

    要是一场误会还好,否则这等权贵秘事,钟典吏这种小角色搅合进去只有彻底被封口的下场。

    所以说张量这次提拔倒是没有白提拔,要不然钟典吏也不会冒着风险多这一次嘴。

    *

    木家村,桂家老宅,西厢书房。

    桂春拿着一打契约,跟桂重阳提及佃户的事。

    虽说是桂春打理,可到底是桂重阳的地,总要交代清楚才好。

    “都在立的正式契约,中人俱全,都是五成地租,咱们家负责农税,张二叔与大舅那里也是如此。”桂春道:“不过到底是至亲,不好就这样半点不饶。爷爷的意思,是要先收了,到时候这两家再酌情退回一部分。”

    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是因这两家与桂家关系好,就降下一成半成租子,那传到别的佃户耳中,就要生怨;就是张家、梅家一年两年感激,时间长了说不得也就习以为常了。

    表明上一样,桂家再做什么,就是桂家外送的人情。想要什么时候终止,也是桂家自己的事。

    桂二爷爷的提议,倒是老成之言。

    桂重阳自然没有异议,只道:“之前退佃的事,都是春大哥顶在前头,平白得罪了不少人,春大哥辛苦了。”

    桂春摆摆手道:“客套什么,本就是我应当的。倒是村塾这里,梅夫子这两月太敷衍了些,隔三差五就休假,会不会耽搁你学习?如今家里房也翻盖好了,地也置了,要不你还是去镇上读书,也能寻个好先生,省的耽搁了功夫。”

    桂重阳指了指做了一半的文章道:“放假就放假,我在家也自己学呢。”

    没错,村塾重开没几日,梅夫子又有事了,给大家放了假。

    有梅晟中了秀才的先例在,这十里八村不少富户指望“望子成龙”,如今都被梅童生不满了。

    只是这天下读书人不少,可这木家村周边的却有限。

    村里的读书人除了梅家就只有林家,可林家是大地主,儿孙都在县上读书,村塾好坏不甘林家事,林家自然不会上手。

    至于桂家叔侄,两人虽说读书的,身上却没有功名,也没有人将他们两个当成正经读书人。

    *

    杜家东厢房外,李氏忧心忡忡,驻足而立。

    厢房里,杜七俯首做文章,专心致志,因此没有察觉到窗外有人。

    李氏也没有打扰儿子,蹑手蹑脚的离开,直到到了正屋才悠悠地吐了一口气出来。

    杜老爷正沉思,听到动静不由烦躁:“又怎么了?”

    因杜家卖地,不仅村里人对杜家轻慢起来,连带着姻亲李家那边也少了几分畏惧。

    不过几日功夫,李老太太上门了两次,话里话外都要李氏帮扶娘家,又埋怨她不顾念手足情分,既是要卖地作甚不卖给娘家。李河二十来岁,说了两门媳妇都没成,还不是因家里穷闹的?

    要是李氏这个姑姑能拉扯娘家一把,卖给娘家几十亩地,那外头看着李家的产业也会上赶着嫁闺女。

    李氏问李老太太有多少银子,九两银子一亩,要买多少亩地。

    李老太太就卡了壳,说什么先佘着,左右不是别人,有了进账再还上之类话,竟是打着空手套白狼的意思。

    李氏只是冷笑,母女两个不欢而散。

    到了第二回过来,李老太太带了长孙李河过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倒是真的当杜家落魄,要威逼的意思。

    杜里正不耐烦听老太太的酸话,直接叫人将李河揍了一顿,这祖孙两个才灰溜溜的跑了。

    到底是丢人,杜里正难免迁怒李氏,才少了耐心。

    李氏陪着小心道:“儿子在用功,可这梅老头又放假了,没听说这样上三天歇两天能做好学问的,是不是还是将儿子送镇上去?”

    听到镇上,杜里正神色阴郁。

    张福逃跑毫无踪迹可寻,杜里正就打发人盯着女婿梅秀才那边,没想到真的找到一条线来。

    杜家那十顷隐田隔壁庄子的庄头。

    自己那便宜女婿,可不是有操守的,难道真有了狗胆勾结外人坑自己?

第一百七十章 木家村的新鲜事儿() 
这村塾三天两头放假,不少村民背后都议论起梅童生的岁数,到底是过五十的人了,这身子骨是不是熬不住了?

    若真是那样的话,村塾可怎么办?

    除了家里精穷的人家,实送不了儿孙去读书的,其他人家但凡家里能挤出来几个钱,都要送儿孙过来读上一年。

    这要是到镇上讨生活,识字与不识字可是两种待遇。运气好的话,识字还能混个账房学徒,那就有了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本领。

    就是桂重阳送走了桂春,心下也是犯嘀咕一回,这梅童生这两天看着气色还好,不像是又病了的缘故,那是梅秀才那边又赌去了?

    这赌博一沾,轻易难断。

    只是梅家的地已经全卖了,剩下的就是杜氏的嫁妆,梅秀才没有了赌的本钱,还不知会生出什么幺蛾子来。

    桂重阳这想着,就见梅小八手中提了一个口袋,皱眉从外头出来,嘟囔着嘴不痛快的模样。

    桂重阳看他身上还干净,不像与人动手样子,就放了心,笑道:“这是与谁拌嘴了?”

    梅小八皱眉摇摇头,然后小大人似的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桂重阳拿起茶壶,倒了一盏菊花茶,刚送到嘴边,就听到梅小八道:“善爷爷要续弦了!”

    桂重阳吃了一口茶,点点头,然后才反应过来,差点呛到,忙将口中茶水咽下,道:“听谁说的?莫非梅夫子今儿放假不是因为身体不舒坦,是为了相看?”

    有桂春、桂秋兄弟先后定亲,桂重阳对于北地的婚俗也听个七七八八。

    这正式定亲之前,男方、女方亲人都要相一相的。

    只是这梅夫子的岁数,委实不算小了,搁在三十岁就能自称“老夫”的大明朝,五十多岁已经算是中寿。

    梅小八闷声道:“李湖说的,梅夫子今天穿了新衣裳,去他家了,要相看槐花姑姑呢。”

    “槐花姑姑”,就是前些日子死了男人回了娘家的李槐花。

    李湖他娘,是“东桂”的女儿。之前“东桂”那边晓得桂五有家资,桂四奶奶牵线,还想要将李槐花说给桂五做妾生子,让桂二奶奶给骂出去了。

    对于这李槐花,桂重阳之前还专门打听了几句。不为别的,就是怕她真打桂五的主意,让江氏难做。

    江氏身子虽弱,为人也不算柔和,可只凭她当年“慧眼识珠”接受了桂五的“毛遂自荐”,就是桂家的恩人。要是没有江氏当初选择,桂五想要救侄子,那就只剩下卖身为奴一个下场。

    要是桂五没有凑到银子,那桂家二房现在还能剩下几个都不好说。

    就算桂五真的纳妾生子,也不该是这样送上门的小寡妇,总要江氏做主挑个妥当的才是。

    因为这打听,桂重阳对于李槐花就晓得多些,十八岁的小寡妇,做了冲喜新娘,人没有冲活反而冲死了,却是留下个男丁,肚皮算是争气的。

    “这岁数也差的多了!”桂重阳道。

    一个十八,一个快要五十八,这是“老牛吃嫩草”?

    梅小八撅着嘴巴道:“不单是差着岁数的,还差了辈分哩!”

    梅童生五年前病故的老妻,也是李家人,是李家老一辈姑奶奶。

    这桂、梅、杨、李四个老姓联络有亲,可都是同辈的年轻男女,那李槐花是李发财的堂妹,就是梅秀才的晚辈,可没有想到临老入花丛,入的是这一丛。

    “李湖家最近有什么难事没有?”桂重阳道:“瞧着李家之前模样,像是疼女儿的,怎么舍得将女儿嫁给梅夫子?”

    要是不疼女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水,也不会接了守寡的女儿大归。

    梅小八点点头道:“李湖他爹犯了秋咳,大夫开了方子,里面用了百合,说是不好好调养就要转肺痨,李家人都怕呢。”

    百合产于西北,千里迢迢运到京城,自是价格不菲。这“秋咳”又不是一副药、两幅药能好的,且调理呢。

    李家要是个舍得卖女儿的,也不会白留女儿在娘家两、三个月,如今想来也没有其他法子了。

    桂重阳与李家不熟,即便家里厨房就有一大包百合干,也不会想着巴巴地送过去。

    梅小八也只是感叹一句。

    方才,梅小八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去后山摘青核桃去了,这会儿说完闲话,也想起核桃,立时道:“重阳哥,咱们剥青皮吃,可嫩可甜哩!”说罢,拿了手中布袋给桂重阳看。

    里面足有二三十斤青皮核桃。

    “这许多,仔细别累了!”桂重阳掂了掂,皱眉道:”就算是爱的好吃食,也要掂量掂量,这样累着了岂不冤枉?”

    梅小八摸了摸后脑勺道:“重阳哥,这核桃的青皮占分量,就这些也剥不出一半来。”

    桂重阳道:“反正你要是不想长个子,以后就尽管折腾,到时候成了小个子可别躲起来哭。”

    梅小八“嘿嘿”两声,不说话了,只拿了钳子,剥青皮。

    *

    因私塾放假,村里孩子都跟放风似的撒欢,这梅夫子续弦的消息当晚随后就传到了各家。

    得了消息的家家户户,都觉得稀奇。

    这男子续弦的多,可像梅童生这样儿孙俱全,还想要续弦就怪异了。

    村老梅安听了,觉得不对头,拄着拐杖上门,就专门来寻梅童生说话。

    梅童生穿着八成新的茧绸褂子,倒是春风得意模样。

    梅安见状,忍不住开口劝道:“你要是想寻填房,也要多思量思量,李家那丫头到底差了辈分,这年岁也不相当。”

    梅童生白天相看完,十分满意,正是兴头上,闻言只觉得不快,板了脸道:“不过是拐了弯的姻亲,又没有违了《大明律》,作甚就娶不得?安大哥也是,怎么什么心都操!”

    话中嫌弃梅安多管闲事的模样。

    梅安叹气道:“不是老头子我多管闲事,只是这毕竟涉及柏哥与小晟哥两个,还是当他们都在方好。”

    这突然多一个继母、一个继祖母,谁晓得梅秀才叔侄会不会乐意。到时候父子、爷孙红脸,就要出笑话了。

    梅童生不以为然道:“这素来只有爷爷管儿子、管孙子的,没听说这儿孙还要管到亲老子、亲祖父头上。安大哥要是想反对,现下也晚了,我已经留了聘礼,写了婚书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刑克() 
木家村不过百十来户人家,梅童生说了李家大归的小寡妇为填房的消息,次日就传遍了各家各户。

    *

    杜家老宅。

    杜里正再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