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族长压力大-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了!”

    杜家明面上的地是八百亩,在村里最大的地主;其次是林家,也有五百零几亩地。

    如今杜家转了六顷地给桂家长房,桂重阳名下的地就是六顷零十亩,就越过杜、林两家,成为村里的大地主。

    不说别的,之前佃杜家土地的村民,以后就会成为桂家的佃户,其中,自然也包括“东桂”的一些人。

    *

    木家村,杜家上房。

    李氏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方道:“那地,竟然是桂家买了?怎么可能,那可是六百亩?桂家哪里有这么多银子?”

    杜里正指了指那装金饼子的匣子:“金子都在这里,有什么没可能的?桂家没有银子,可知县大人亲自拿银子垫的,谁敢不卖?”

    李氏依旧是百思不得其解:“南边的故人?桂四那窝囊性子,还能搭上这样的人物?”

    杜里正也是满心好奇,谁晓得桂家会不会自以为有了倚仗针对杜家。他想了想,找招手叫儿子到跟前,道:“你既不乐意去县学,明儿就还去村塾读书。桂重阳那里,也不要疏远了。”

    杜七全无欣喜,反而怏怏道:“爹,我们两家真的能和解么?要是不能和解,儿子还是远着他些吧!”

    就算是投契的小伙伴,也比不得爹娘亲近。

    杜里正十分宽慰,却是笑着道:“两家不过是些小嫌隙,作甚和解不了的?真要是生死之敌,爹也不会就这样将六顷地卖了。你小孩子家,不用操心这个,桂重阳既是个晓得读书上进的,你跟着他亲近些,也能见贤思齐。”

    杜七点头应了,可到底少了几分期待。

第一百五十九章 物归原主(第一更求月票)() 
桂重阳是与桂秋一起回木家村的。

    即便桂重阳怀里揣的是红契,丢了也不怕的,可到底这样的大事,桂五也不放心他一个孩子回去。正好桂秋好奇家人与村民的反应,就打着桂重阳回去的旗号跟了回来。

    桂二奶奶与杨氏婆媳早已回了二房,梅氏姑侄两个倒是等得抓心挠肺。

    白日几个外客的气度,实是令人望而生畏。即便他们表现出对桂重阳的亲善,可梅氏依旧不能全然放心。

    徐伯平兄弟对桂家人审视质疑,梅氏对于这突然冒出来的师兄也是同样生了戒备。

    一直到桂重阳进了老宅,梅氏迎了出来,见桂重阳全须全尾的,才松了一口气道:“那客人也是的,他买杜家的地,作甚还拉了你?没得让杜家迁怒到你头上!”

    梅朵跟了出来,与一边的桂秋打了招呼,却是不赞同姑姑的话,道:“张大娘不是说了么,中午那客可威风呢,之前在杜家面前充大爷的那个赵爷,见了那客就跪了。要不是真有权势的,杜家舍得主动卖地?有这样的人跟重阳往来交好,以后杜家只有巴结重阳的!”

    梅氏皱眉道:“何至于?就算是客人厉害,也是那客人的事,重阳毕竟要在村里过活,难免要受杜里正辖制。”

    梅朵撇撇嘴道:“不信姑姑等着,说不得明儿杜里正就让儿子去族学,继续巴着重阳。我虽没有与杜里正打过交道,只听了他的事就晓得他是个势力的,也最是会见风使舵,否则当年不会先与桂家联姻,在桂家出事后立时就又联合梅、李两家。”

    梅氏依旧是不以为然,并不觉得偶然出现的客人能让杜里正忌惮多少。

    桂重阳却是心下一动,当年坑桂家的事,真的只是杜里正一人使劲?还是有梅、李两家在里头?

    不管是自己的“老爸”,还是祖父,对外来户杜家都不会全然亲近,实在是两家也没有亲密到那个地步,可梅、李两家就不同了。桂家与梅、李两家是姻亲,平素都是同声连气。

    桂秋笑嘻嘻道:“不管杜家是不是见风使舵,反正这个亏杜家吃定了。”

    梅氏皱眉道:“可是那客人买地压了价?”

    如今良田不好买,要是那客人仗势压价,等传到村里,说不得杜家就要将过错按在桂重阳头上,说是桂重阳主使。到了那时,会引起村民的忌惮与厌恶。

    桂秋只知买卖,还不知具体地价,望向桂重阳。

    桂重阳摇头道:“没有,姑姑放心,九两银子一亩地,到哪里都说的过去。”说罢,讲了徐师兄让他买地,还有张量垫金子,以及他拿金陵的庄子顶了张量金子的种种,直听得梅氏姑侄跟着一惊一乍。

    六百亩地,姑侄两个真是想也不敢想。还有那个疑似“徐师兄”跟班的年轻人,二十来岁年纪,胡子都没有长,竟然是本地父母官?

    姑侄两人面面相觑,然若梦中。

    一直到一行人到二房时,姑侄两人神情还如梦似幻。

    *

    桂家二房,上房。

    “收地?!”桂二爷爷拿着地契,双手不由发抖,红了眼圈。

    桂二奶奶虽也意外桂重阳出去半天就弄出这么大阵仗,可到底是喜事,见老伴如此,嗔怪道:“这又是怎么了?地契都到手了,自然要收地了!”

    众人也望向桂二爷爷,倒是对老爷子激动的反应并无多少意外。

    只因之前桂五送回来五十五亩地契时,桂二爷爷也很激动。或许在老人家眼中,家里有了地才有了根基。

    桂二爷爷指着地契道:“南坨子这六百亩地中有六十亩地、有六十亩地,就是当年那六十亩!”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桂二奶奶一拍大腿,“哈哈”笑道:“老天爷开眼啊,叫老杜头买了咱们桂家六十亩地,如今如何?卖了六百亩回来,哈哈,真是老天爷开眼啊!”

    杨氏与梅氏对视一眼,也都带了激动。

    庄户人的根基就是土地,这些年“西桂”两房人日子艰难,就是因为失了土地;如今有了这么多地,桂家的日子只有越来越好的。这其中还有桂家祖产,自然更是锦上添花。

    就是桂春与梅朵两人,也忍不住添了欢喜。

    桂重阳已经说了,这六百亩地收回来,就交给桂春打理。

    只有桂秋,做了两个月买卖人,凡事都要算一算账,并不觉得自己占了什么便宜。

    要知道当年杜家买桂家的地,可是“趁火打劫”,压成了半价买入,为此桂家才凑不齐丁银,才有后来的九丁遇难;可今天桂家买的六百亩地,却是市价,半分银子没少花。

    不过眼见着长辈们如此激动欢喜,桂秋也就咽下这些算账的话,只看了眼桂重阳,见他眼神晦暗就放了心。自己堂弟是个明白人,不会因买了这六百亩地就放下对杜家的戒备的。

    *

    一夜无话,次日桂秋也没有回西集,而是留下来收地。

    这是昨晚就商量好了的,趁着杜里正心中还有顾忌,早日将那六百亩地收回来,也省的以后麻烦扯皮。

    桂重阳即便认识县令,可那毕竟是县令,人情岂是那么好欠的?

    桂二爷爷精神矍铄,脱下平日穿的粗布衣裳,换上了簇新的夹衣,这还是之前江氏孝顺公婆的,看着十分规整体面。

    倒是桂春、桂秋、桂重阳几个,还是平素装扮。

    桂二爷爷看着眼前这堂兄弟三人,不由皱眉。

    倒不是老爷子嗔怪三个孩子不换新衣裳,不将收田当成大事,而是他发现人手太单薄。

    不说桂家那边会不会扯皮,就是佃户那里耍起无赖来,也需要人手壮胆气。

    “还是要劳烦你们张爷爷家!”最后,老爷子做主道。

    至于与“西桂”交好的杨金柱父子,就不方便这个时候出面,因为那六百亩地的佃户中有杨氏族人。

    张家在木家村是小姓,没有族人佃杜家的地,倒是少些顾忌。

    昨天桂家来客人的前前后后,都在张家人眼中。

    对于桂家这个长房孤子桂重阳,张家几房差不多生了与张大娘一样的念头,那就是这孩子虽命硬些,可保不齐就是“贵婿”一枚。

    听闻是桂重阳买了六百亩地,桂家要人手去收地,张家老老少少都跟着动了。

    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意思。

    张爷爷领着三个儿子、六个成丁的孙子,浩浩荡荡地跟在桂家人身后,就去了南坨子。

    现下秋收完毕,各家各户正是整地肥田的时候,田间地头就有各家各户的男人在干活。

    眼见着桂、张两家一行十几口人浩浩荡荡而来,就有人放下手中的活儿询问。

    “换界石!”桂二爷爷脚步缓了缓,嗓音洪亮:“我这侄孙儿好运气,买了杜家六百亩地。”说罢,又领着一行人浩浩荡荡走了。

    “听错了吧!”刚才问话的村民有些迷糊,自言自语道:“杜家卖地?还是六百亩,怎么可能?”

    桂、张两家抬着的界石,都是有几十年前的老物件,直到十三年前桂家卖地时才起出来。之前在桂家长房仓库里,一直留着,倒是正好派上了用场。

    *

    桂、张两家浩浩荡荡,穿村而过时,就有人报到了杜家。

    杜里正直觉得心中憋闷,却也没有节外生枝的意思,摆摆手打发报信的人下去。

    这田产买卖本就是本地知县做主,说不得桂家黑心,正趁机等着杜家去闹,好借此抓杜家的把柄。

    杜里正素来谨慎,自然不会犯这个毛病。

    红契已立,换不换界石,那都是桂家的土地,与杜家再不相干。

    *

    南坨子,杜家的界石已经挖出来,丢在一边。

    写着“桂”字的界石埋在旧坑中,桂二爷爷回头,道:“重阳,你过来,与我一起填土!”

    桂重阳听话上前,拿了铁锹,跟着桂二爷爷一起将界碑埋好。

    早有跟着过来看热闹的村民,才发现桂家是来真格的,立时议论纷纷,生出各种揣测。

    “这不是杜家的地吗?”有人道。

    “桂家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吧?”又有人道。

    有老一辈记得旧事的,感叹道:“这本来就是桂家的地,这界石的地方都没变!”

    有一知半解的,道:“你们没听说吗?杜家卖地了,就是卖给昨儿桂家来的客呢。桂家是不是当庄头了?”

第一百六十章 红眼病(第二更求月票)() 
杜家的人始终没有露面,桂家的界碑也一个一个换上,有佃了杜家田的人家不免心焦,凑上前来探问。

    桂二爷爷还是那句话:“我这侄孙好运气,买了杜家六百亩地。”

    等到桂家爷孙与张家一干人,将几处界碑都换了,桂重阳成了大地主的消息立时传遍了木家村。

    不过别人如何反应,“东桂”老太爷立时坐不住,拄着拐杖,带了儿孙,走到南坨子。

    直到眼前看到写着“桂”的界碑,老爷子才老泪纵横道:“咱们桂家,这是要翻身了啊。”

    “东桂”一干男丁,望着眼前看不到边的地,都是眼睛冒光。他们可都听说了,这是六百亩地,不是六亩,也不是六十亩。

    众人围观的村民见了“东桂”老太爷的反应,不免腹诽。

    什么“咱们桂家”,真是够厚面皮的,早在十几年前就分了“东桂”、“西桂”,真要论起来,两家十多年不相往来,比寻常乡亲还不如。

    桂二爷爷眉心一个“川”字。

    桂重阳则是挑起了嘴角,“东桂”什么意思?想要贴上来,也要看他愿意不愿意。

    桂春素来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