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9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破这等谣言的最好方法就是用事实来说话,见夏朝确实是言行合一,百姓们才放下了心,不过他们也要担心,若是战事扩大,夏朝是否还能保持住?

    南诏宣战是在夏季末,那几天南方遭遇了连续的高温天气,十五万大军虽然出了蒙山,却因为暑气没有立即投入进攻。

    ://。。//45/45569/472194937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南境之动(下)() 
谅山要塞,位在原楚国南部防线的要害位置,与南境的第一大山——蒙山山脉相对,但与高耸入云的蒙山相比,谅山只是一座矮小的丘陵。

    可就是这样一座丘陵,却成为了一道包围楚国南疆的坚固屏障,屡有外敌入侵皆被拒之门外,而楚军却可以通过这里发兵对外征战,鼎盛时期,现在蒙山以南的大片土地都是楚国的领土,居住在那里的蛮族诸部则是他们的臣民。

    然而随着楚国衰弱,蛮族崛起,很快就控制了蒙山以南的土地,又在蒙山之战中大败楚军,让楚国也丧失了对蒙山的控制权,只得退回谅山加固防线,此后蛮族大举入侵却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谅山也就成为了楚国赖以继续存在下去的守护神。

    自被赶出蒙山之后,楚国历代君王很多都有想过恢复那些领土,也曾为此努力,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集结了二十五万大军南征,试图一举收复故土,可蛮族经过多年发展,国力已十分强大,此次南征遭遇大败,丧师超过三分之二。

    楚国国力为此大损,其后北方的夏朝又趁机掠取了他们的大片土地,形成了对南境的另外一个国家——唐国的包围。

    此后楚王虽有其心,却苦于南北两线作战,不仅没有丝毫进展,反而多次损兵折将,令楚国本就不充沛的国力雪上加霜,这也是导致楚国衰落的重要原因。

    虽然楚国收复故土无望,但他们对谅山要塞的经营还是可圈可点的,失去蒙山之后,这里就成了抵御外族入侵的第一线,楚国当然知道此地的重要性,比如其他地方可以几年没有新兵换防,唯有谅山必须时刻保证有足够的青壮年,每年楚国的军费有四分之一用在了谅山上。

    这些付出得到的回报就是自谅山要塞落成以来,还没有任何敌人能够通过这里,打进楚国去,可见谅山要塞的坚固程度。

    在楚国军中,谅山军向来以精锐中的精锐闻名,这支精锐部队的指挥官一般都是由极受王室信任的将领担任的,比如说前任谅山要塞指挥官赵成,他可以说是楚军中最后的良将,但在楚国灭亡的关头,他未能力挽狂澜。

    因为之前的伐夏之战与抵挡夏军入侵的战役,军力窘迫的楚国只好从谅山军中抽调部分劲卒,因此那时候的谅山军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后来,郢城失陷,楚王的投降诏令送到了谅山,多年来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为楚国守卫南疆的赵成一夜白头,在命令部下出城向夏军投降后,万念俱灰的引刀自尽,谅山遂为夏军所掌握,谅山的投降也宣告了楚国官方的抵抗行动就此结束。

    与楚国一样,夏军同样重视谅山,他们明白,今后这里就是夏朝的边疆了,而在眼前高耸的蒙山之外,有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大国家——南诏,他们可是一直对楚国虎视眈眈,因为他们的真正目标是楚国背后的夏朝,这块土地既是夏朝的屏障也是南诏的跳板,只不过夏朝抢先下了手。

    可南诏怎会甘心?所以,南境早晚必将爆发一场大战,现在,这场大战来了,以出乎夏朝预料的方式……

    在占据谅山之后,安南都护府大都护林湛下令,立刻对要塞进行加固,结果还没最终完成,南诏军便来了。

    不过南诏军最初为了躲避暑气而不进攻的那几天给了夏军完成加固的时间,来自后方的箭矢和炮弹也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只差援军还没有来,而用来抵挡南诏十五万大军的只有要塞里的两万士兵。

    这一战,南诏军占据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夏军在心理上占据优势,兵力存在很大差距不假,若是放在以前那肯定用不了几天就会被攻破,可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拥有了火器之后,他们的防御力增强了很多,人多已经不能算是优势了。

    更何况,林湛特地从后方赶到第一线亲自指挥,有了大都护亲临督战,士兵们没有紧张、没有恐惧,只有全身热血沸腾的兴奋,敌人不进攻,他们恨不得自己先出城战一场。

    九月三日,一场阵雨为闷热的天气增添了几分凉意,这天午后,城外远远的便传来了号角声,大地上轰然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城楼上的士兵向外眺望了一眼,随即转身跑去鸣钟报警,急促的钟声告诉整个要塞:敌军进攻了!敌军进攻了!敌军进攻了……

    训练有素的士兵立即做好迎战准备,林湛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城楼。片刻时间之后,漫天的喊杀声犹如潮水般扑面而来,南诏军开始进攻了!

    从之后的战况可以看出,这些天南诏军也是憋着一股力气无处发泄,现在他们终于可以不用顾忌了,所以第一波进攻来得异常凶猛,连弓箭和炮火的威力都被掩盖了过去,夏军士兵们也被吓了一跳,关键时候是林湛稳定住了军心,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很快从惊慌中回过神来,加强了防御力量。

    南诏军不愧是这么多年血与火中锤炼出来的强军,楚军简直没有办法相比,第一天的进攻中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很强的冲劲,即便面对第一次接触的火炮也没有半分胆怯和退让,对夏军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强敌。

    而夏军同样是见惯了大场面的,纵然一时觉得不适应,在主帅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之后又稳住了阵脚,过去的军旅生涯赋予他们的是强大的自信和凝聚力,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才能创造胜利,他们充分的发挥了弓箭和火器的优势,在南诏军的正面筑起了一面无比坚固的铜墙铁壁,令他们久攻而不能下。

    通常,进攻者与防御者的较量都会被比喻成矛与盾的较量,但在这场战斗中,实际却是矛与矛的较量,因为防御者让进攻者付出了数倍于自己的代价。

    经过一天的激战,南诏军未能如他们自己所愿的那样叩开谅山要塞的大门,给夏军造成的伤亡也不多,自己倒是为此付出了万余士兵的伤亡。

    南诏军当然知道给他们造成严重伤亡的原因,只是他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好用最笨的,就是进攻,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掩杀过去。

    然而,第二、第三天的战果却让他们的图谋破产了,夏军的防御未有丝毫的松动,进攻的队伍大多遭受了重创。

    ://。。//45/45569/472181745

    

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谅山要塞之战(上)() 
第三天的进攻失败之后,南诏军决定改换战术,他们不断派出小股部队接近城墙,一旦遭到攻击就撤回,等一会儿再派出去,此举的目的有两个,其一,通过不间断的袭扰增加守城士兵的疲惫;其二,让守军不胜其扰,派出军队出来追击,这样埋伏在附近的南诏军就可以趁机一拥而上,吃掉多少是多少。

    南诏军队的有生力量依然充足,几十人上百人的小股部队他们可以不停得派、轮流派,保证各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可守军不行,这样的袭扰战术让他们极为疲惫,即便实行士兵轮换也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林湛深知南诏军的目的,却也想不出解决之法,有几个冲动的将领请命主动出击也被他驳了回去,现在他们唯有咬牙坚持住,等待援军的到来。

    事情发展到后面已是愈演愈烈,南诏军的袭扰从天明到天黑,再从天黑到天明,一天不断的要来回百余趟,守军士兵被折磨的疲惫不堪、精神萎靡,为了提醒士兵们振作,林湛整天整夜的带着兵在城墙上巡逻,督促士兵们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被敌军钻了空子。

    有了他的督促,虽然让士兵们不敢懈怠,但也增加了他们的疲劳,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士兵们真的把身体累坏了,那还拿什么守城呢?林湛深深的担心着。

    很快,他的担心就差点成为了现实,一天晚上,一队南诏军士兵趁黑摸到了城墙边上,就是因为守在那里的士兵不小心睡着了,幸好有另外的士兵注意到了,开火击退了南诏军,这才让事情有惊无险。

    这个睡着的士兵本来事后要按照军律惩处,林湛却以情有可原免了他的刑罚,同时也把他调离了城墙,换别人补上。这也不是林湛法外开恩,夏朝法律从来说一不二,无论是有什么原因,犯了法就必要受到惩罚,林湛此举已经有违军律,而他之所以明知故犯,为的就是给守军保留下一份力量,现在的守军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可以坚守下去的力量。

    此外,林湛不明白,按照路程,援兵应该早就到了,可直到现在也看不到他们的影子,给右天成军去了两封急信也没有回音,到底有什么事如此延误呢?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大概林湛怎么也不会想到,右天成军确实在路上,自从接到增援命令后他们就立刻开拔了,这几天他们几乎马不停蹄,日日都在路上,至于为什么还没有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进军目标并不是谅山要塞。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林湛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他决定一边再修书一封给右天成军,另一边直接上书皇帝,请他下旨催促。

    两封信写好之后正要让人发出去,一个等待已久的信使终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正是来自右天成军,不过在见到林湛的第一眼却是笑道:“上将军说,这时候大都护可能已经等不及了,要上书陛下了。那便请大都护阅过此信,若看完之后还想上书就请便吧!”说着,他双手将一封信呈上。

    听着这个信使的语气,林湛有些不悦,怎么表现得这么满不在乎?像是完全没有把谅山的安危放在心上一样,南宫冕到底在做些什么?!

    但这些不满在他接过信看完之后却立刻烟消云散了,首先从字里行间的语气中可以确定这确实是出自南宫冕的手笔,接下来……他愣住了……

    谅山要塞的攻防战进入了艰苦的第十天,从这天开始,南诏军重复了最初几天的大举进攻,因为他们确信通过数日的袭扰战术已经让守军身心俱疲了,这种效果也明显的体现在了战斗中。

    比起最开始那几天的强劲,这回守军的反击显得软弱了很多,南诏军几乎可以轻而易举的突破到城墙下架起云梯向上进攻,给守军增添了沉重的压力。

    又是一天的激战,当西斜的阳光照射在谅山要塞的城墙上,可见随处都是血迹斑斑,守军士兵们拄着刀,无力的跌坐在地上、大口喘息着,身上、脸上和刀上都沾染着血渍,眼角的余光望向倒在身边的同伴和敌人,很快又移开了。

    谅山要塞依然在守军的手里,他们没有让南诏军再前进一步,完全将他们挡在了城墙上,却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林湛带着一队亲兵行走在城墙上四下观察,今天一天他都在城墙上,与这些士兵一起抵挡南诏军的进攻,就是因为有他在,士兵们才有力气继续拼杀下去,但这些力气总有拼完的时候,再这样下去,他们还能在这里守几天呢?

    矗立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