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9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渤海国建立之初,夏朝强盛,他们表示愿意归附,夏朝便按照炎朝的传统,赐封渤海国主为渤海郡王,允许他们自治,只要年年向夏朝进贡便可。

    因为国土紧邻夏朝,与夏朝的关系又是臣属,因此两国之间的交往相当密切,渤海国学习夏朝先进的生产和管理制度,国力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了东境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在国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渤海国的自主性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到第三任渤海郡王时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土地和财富,他连连对外征战、扩充实力,渤海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引起了夏朝的警觉。

    出于抑制渤海国力的想法,夏朝开始扶持与渤海交恶的靺鞨部落,渤海王感觉到了来自宗主国的掣肘,为了进一步取得本国的自主性,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意孤行对夏朝开战,此举导致和平了几十年的夏渤关系正式破裂,渤海国也与夏朝解除了臣属关系。

    两国在东境连年征战,战况一时陷入胶着,向来与渤海不和的靺鞨诸部、乌桓、库莫奚等国亦发兵助夏,渤海国也因此战败,不得已向夏朝上书请罪。

    夏朝接受了请罪,渤海国才重归夏朝的臣属国之列,只是经过此役,两国仅能保持表面上的和睦,之后渤海国历经两代郡王的治理,国力蒸蒸日上,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获得了“海东盛国”的美誉。

    与渤海国的日渐强盛不同,夏朝则在走下坡路,一直不甘心做臣属的渤海国趁机发动了战争,这次他们打赢了,以胜利为要挟迫使夏朝将渤海郡王正式升格为渤海王,渤海国就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虽然几十年后,夏朝依靠复振的国力再度击败了渤海国,却没有再要求他们降格,不过在那些年攻占的东境土地上建立了安东都护府,这些土地中也有曾经属于渤海国的,他们可是一直惦念着,过去的时间里,安东和渤海没有少为这些土地大打出手,这些土地在双方的争来抢去中不知轮转了多少次。

    江充当政的时候,夏朝国势倾颓,渤海国发兵抢夺了部分土地,本想再进一步时,安东大都护却换人了,新的大都护指挥军队连败渤海国,而且在这位大都护治下,原本已经兵无斗志、将无战心的安东军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杀气,恨不得将任何敌人都撕碎。

    渤海军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就遭受了九次惨败,而且次次都是全军覆没,逃回来的人寥寥无几,询问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却都已被吓得失魂落魄,只顾瑟瑟发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在安东军的强大攻势下,渤海国很快就挡不住了,不仅占得的土地被抢了回去,自己还赔进去一片,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向安东军求和,战事这才宣告结束。

    这次渤海国可谓元气大伤,士兵和国力都损耗过度,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无法再发动任何战争,倒是安东军利用这几年功夫对外征战、战无不胜,就像这位新任安东大都护所言:“奔狼骑的铁蹄所到之处,群王俯首、诸国震动!”

    这位大都护的名字叫做杨宁,如今在东境说起这个名字,几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那血海尸山之上唯一屹立的背影,擎着他杀人无数的长枪、昂首站立。在东境,这个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名字了,而是让人谈之色变的魔鬼、瘟疫……他只是一个人,却比任何的天灾都要可怕。

    为了消除这个“灾难”,东境诸国一次又一次努力做着尝试,他们甚至以此为理由鼓动百姓们参加军队,在渤海国,他们大声疾呼:“这是一次圣战!是一场消除邪恶的正义之战!为了我们的国土不再被践踏、为了所有孩子都能得到父爱、为了所有的妻子都有丈夫陪在身边,我们只有与这邪恶抗争到底!”

    ://。。//45/45569/420393578

    

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东境之争(中)() 
这次渤海与靺鞨出兵估计用的也是这样的理由,杨宁早已习以为常,这些年来对他口诛笔伐的人还少么?说到底,当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那些成天讲这些大义凛然、冠冕堂皇之语的家伙们又在哪里呢?

    那些家伙一天天激动万分的宣讲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力气和口水,杨宁就简单了许多,敢废话就一刀砍了,或者用马蹄踩死,他用同样的方法杀死无数对他喊打喊杀的人,他起先是很想看看,这些成天诅咒他不得好死的人面对死亡到底是一副什么表情?

    可实情却让他太失望了,这些人也就嘴上功夫,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都说他杀人多,要知道这世上每天都会有人被杀、有人杀人,杀人多至少也是一种本事,更何况他杀的是敌人,有什么错啊?为国杀敌杀得越多,功劳就越大,可那些人呢?总说他心狠手辣、沾满血腥,那他们又做了什么?

    除了专门鼓动别人去死以外,其他什么也做不了,对这种人,杨宁甚至见都不想见,直接让部下用马匹把他们拖死了。

    杨宁对待敌人的残忍和对待夏朝百姓的温和都是出了名的,因此恨他的人恨得咬牙切齿,爱戴他的人则甘愿为他效死,所以,在他的率领下,安东军的锐利无坚不摧,任何的敌人碰上他们都只有失败一个结局。

    安东都护府的强势,让一向热衷于相互征伐的东境各国空前团结,只是他们每次发动的进攻都无一例外的遭受了挫败,渐渐的,他们的战意也被磨尽了,觉得取胜无望就平静了下来,只剩下几个稍具实力的国家还在顽抗,不过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只能搞搞一些小摩擦。

    在这些国家中就有渤海和靺鞨,以往他们是不敢出动这样的大军的,想必也是趁着这次夏朝遭遇四境围攻想要趁火打劫,得到消息的时候,杨宁忍不住放声狂笑——他当然得笑,那可是三十万大军,东境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大战了,好啊,来吧,看他怎么把这三十万人统统吃掉!

    在杨宁看来,这场战争根本不需要援兵,凭安东军的兵力已经足够了,派了援军只会碍手碍脚!可朝廷的决定不能只考虑他个人的好恶,两支援兵已经向安东开来。

    从兵力上说,援兵抵达之后,夏朝参战的兵力也有三十万,双方持平,只不过安东军经验丰富、战力强劲,援兵也是中央禁军,虽是初来乍到,战斗力也不会比安东军差。反观靺鞨与渤海联军这边,他们虽也号称三十万,但常年与他们交战的安东军却很清楚,靺鞨与渤海近些年来国力下降明显,军中将士早已不复往昔,这些兵力只怕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乌合之众,人数多战力差。

    而且与北境和西境的联军不同,靺鞨与渤海之间并不接壤,相隔较远,所以只能从两个方向分别向安东进兵,然后找个地方进行合兵。据此,夏军决定兵分两路,分头迎击,此次两国中以国力较强的渤海国出兵十八万,靺鞨诸部则出兵十二万;夏军方面,十万右耀武军前去对付靺鞨军,而左奉辰卫则与安东军主力配合与渤海军交战。

    战斗正式打响于九月四日深夜,首先发动攻势的是右耀武军这一路,他们与靺鞨军在乌支山下相遇,当时靺鞨军因为连日赶路已经在山脚下扎营休息,右耀武军前军主将陈达派出哨骑探明情况后觉得有机可乘,便带领五千精骑趁夜对靺鞨军大营发动袭击。

    正在睡梦中的靺鞨士兵被这通攻势打得晕头转向,夏军骑兵趁此机会大力砍杀,慌乱中的靺鞨军没有来得及辨明形势就向主帅报告遭遇夏军大部队,靺鞨主帅大惊失色,没有细查便匆忙下令后撤。

    陈达见靺鞨军主力有动作,误以为他们在调整兵力准备反扑,为避免兵力处在劣势的本部遭受靺鞨军围攻,他率队迅速的离开了战场,并没有来得及清点此战的斩获,只知取得首级千余。

    此战两军统帅都产生了判断错误,靺鞨主帅盲目下令,致使军队阵脚大乱、损兵折将,而陈达则生怕陷入包围而提早撤退,没能继续扩大战果。单就从第一次交手的结果来看,靺鞨军未遭遇夏军主力便损失惨重,对他们的军心士气都产生了很大的打击,相反,对右耀武军而言,主力未至,前锋便打了一场胜仗,为此战开了个好头,也拉近了双方兵力上的差距。

    九月五日一早,红彤彤的太阳刚刚爬上乌支山,夏军的号角声便在山下响起,右耀武军上将军慕容叙骑马立于大旗之下,眼前的大地上,十万雄兵正在向前进击,喊声惊天、脚步动地,气势之强足令人心惊胆战!

    同样布好迎战阵势的靺鞨军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历经了昨夜的惨败,他们很多士兵还惊魂未定,现在又迎面撞上了夏军的气势,心中恐惧更深,不由口干舌燥、背上冷汗涔涔。

    打仗最忌讳临阵怯敌,靺鞨军的表现实际已经输了一着。

    “上将军!”一名哨骑飞奔到慕容叙身前,高声禀道:“各军已经进入了指定位置,请上将军下令!”

    慕容叙淡淡的目光平静的看着前方,慢慢的把手抬起,然后突然往下一放!

    “是!”这个动作实际上已经是下令了,哨骑立即会意,调转马头往前方奔去,一边奔一边喊:“上将军有令,进攻!进攻!进攻……”

    “是!!!”前方的军阵中轰然作响,随即另一个字冲天而起:“杀!!!”

    听到这两声,靺鞨士兵们脸色更白,很多人甚至流露出了目睹末日的绝望,他们的阵脚开始了松动,紧接着一声如同巨龙的怒吼则让他们止不住全身颤抖,他们不是第一次与夏军交手,自然知道这是什么。

    夏军的龙吼重炮首先发威,而靺鞨军这边作为回应派出了万余骑兵进行集体冲锋,他们在平原上冲击力十足,就算是夏军的盾牌阵也难以抵挡。

    这些靺鞨骑兵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马上功夫娴熟,他们避过了夏军的炮弹,与夏军的前沿越来越近,此时,夏军的另一件武器——弓弩也终于登场了,经过严格训练的弓弩手们射出的羽箭就如在稻田上飞过的蝗虫一样密集,这是骑兵们最惧怕的。

    ://。。//45/45569/420380111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东境之争(下)() 
成千上万支羽箭遮天蔽日向地面压来,骑兵们难以招架,一时间落马者众多,他们冲锋的浪潮也犹如拍打在坚固的堤岸上那样被强硬的遏制住了,能够冲破箭雨冲到夏军阵前者只有少数。

    不过别以为避过炮弹、冲过箭雨就可以直入夏军阵中,对付这些骑兵,夏军的另一样武器——火铳派上了用场。

    最前方的盾牌手们一律下蹲、单膝跪地给身后的火铳手空间,然后一整排五百名火铳手一齐发射致命的弹丸,准确的击中在目标身上,无论是马匹还是人中弹,翻倒在地都是无法避免的。

    眼看着万余骑兵损失殆尽却一个也没有办法冲进夏军阵中,靺鞨统帅急得跳脚,这时候他得到哨骑回报,夏军两翼并无强大的火器配置,因此他下令将集中在两翼的步骑出动,由一千骑兵利用速度和机动优势冲锋在前打开缺口,后方步兵趁机涌入。

    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件事,夏军两翼没有中路这么强的弓弩和火器力量是不假,但夏军还有一支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的军队,就是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