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屈炎只能苦笑着讲出自己的理由,事情因时而异,却也是因人而异,若是放在别的君王身上或许不需要担心,可恰恰是眼前的这位新君,他究竟有什么特别地方让孟太后和昭、景两家如此不遗余力的拥立他,屈炎不相信他们会怀有好意。

    说到底,屈炎还是不相信赵昇会在死前下这样一道遗诏,不止如此,太子的谋逆也很蹊跷,屈炎也知道,现在楚国最大的难题就是日益膨胀的氏族势力,他们占据了太多的土地,拥有着众多的人口,朝廷反而没有办法积蓄更多的国力,所以削弱氏族势力是势在必行的事。

    如果新君是一个发奋有为的君王,必然要面对这样一个难题,可是昭、景两个氏族如何能让君王剥夺掉他们的利益呢?如果不能,他们为什么要拥立这样一个君王呢?

    所以,屈炎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答案,因为他们看中了新君的性格懦弱,本身又无实力,最终只会沦为他们的傀儡而已,只有这样想,才能解答这个疑问。

    如果是这样,那这次阅兵其中肯定大有文章,虽说氏族力量现在坐大,但在名义上,在百姓的心中,楚王依然是这个国家的君王,只要他说一声,楚国百姓定然要遵从,昭、景两家肯定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屈炎有理由相信,此次阅兵肯定是昭、景在背后指使策划,而他们的目的肯定不是简单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只是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屈炎现在还想不出来,但他已经从这场阅兵中嗅到了一丝不妙的味道。

    接着,屈炎又问起阅兵的情况,黄澄等人也是据实回答,首先阅兵肯定是顺利完成的,其次就是此次参加阅兵的队伍,主力便是郢城将军昭魁麾下的郢城守军,共计四万,这几乎没什么值得注意的,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昭同调来了家族私兵参与阅兵,共计有一万人。

    虽然早知道昭氏势力庞大,但还是没想到他们的私兵居然有这么多人,而且这还只是一部分,除了他们自己恐怕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私兵到底有多少人。

    看到这个数字,连项翼这样的战将都不免瞠目结舌,更何况是黄澄他们,但屈炎却是表情淡淡的,丝毫没有被吓到,因为这个数字他已经估计到了,他所在的屈氏家族在楚国是仅次于昭氏家族的大族,见识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广。

    然后黄澄又说起阅兵式中的一个小插曲,新君和郢城将军昭魁站在观看阅兵的高台上的最前面,其他臣子则跟在后面。

    当阅兵式进行中时,昭魁很是兴奋又详细的向一旁的新君解释这解释那,都是关于士兵装备和战力方面的,突然,新君问道:“昭卿,你是郢城将军,向来是通晓军事的,不知我大楚士兵的战力究竟有多强?跟周围的国家相比怎么样呢?”

    昭魁连忙躬身禀道:“启禀陛下,我大楚军士战力极强,周边各国中只有南诏与夏朝能与我军争锋!”

    “哦?”新君却是饶有兴趣的继续问道:“敢问昭卿,你说的争锋指的到底是我军比他们强,还是堪堪能与他们打平啊?”

    昭魁思考了片刻,便答道:“陛下容禀,战事无常,在战争未开始之前谁也没有办法轻易言胜!但是,若真要面对面的话,我楚军士兵不会败给他们!”他这话说的极其自信,又无任何一点傲然感。

    “好!”新君大为赞赏的点了点头:“寡人有如此虎狼之军,还惧任何外敌么?!”然后这个话题就没有再继续下去。

    可众臣在后面听得有些异样感觉,新君最后那句话好像是在暗示什么,项翼也是多年军旅,感觉更为敏锐,他结合方才屈炎所言,更加觉得新君暗地里在盘算一些什么事,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但应该是跟战争有关的!

    新君想打仗?!这个想法在在场所有人脑海中出现了,只是他们现在都很疑惑,打仗并非是儿戏,新君这个时候出现这个念头太过突兀了吧?他要打仗,要打谁?怎么打?开战的依据是什么?

    众人聚在一起讨论了很长时间,想破了脑袋都猜不到这位新君的想法,屈炎反复咀嚼着这一系列的事,他觉得,新君会有这个念头,莫不是受了昭、景和孟王后的影响?可是他们又为什么要打?这不符合他们的作风啊?

    在没有理解清楚新君的真正想法之前,屈炎觉得最好还是按兵不动,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加大对朝内朝外所发生的各种事情的观察,可以从里面整理出蛛丝马迹,进一步达成探知新君真实想法的目的。

    继续商量了一阵之后,几人便分头进行行动了,可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两天之后一个消息的到来打乱了他们的部署。

    四月二十四日,一条同样的消息陆续进入了郢城内各家重臣的府邸:蜀国使臣江乙奉蜀王命进入郢城,一是为了吊唁而来,二则是来与楚国结盟的!

    比起与夏朝之间没完没了的打打停停,楚国与蜀国之间一直十分和睦,两边的商业、文化交流很是频繁,再加上两国王室之间的相互嫁娶,让两国的关系越发的亲密,过去也曾经数度联合进攻夏朝。

    所以两国联盟对他们双方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轰动效应,还是因为蜀国的真实来意,当今蜀王是楚国王太后的兄长,而楚国新君则认王太后为母,如此算来两国应该是外甥和舅舅的关系。

    现任蜀王登基之后始终忠实于两国的友好邦交,所以楚国王室乃至大臣、百姓对蜀人都是十分友好的,而正是因为这种友好,才让楚国更加无法拒绝蜀国的提议。

    蜀王特使江乙秘密的向楚国新君提出了结盟的真实意图:楚蜀联盟,共击夏朝安南之地!

    ://。。//45/45569/22577780

    

第九百八十七章 楚蜀联盟() 
在历史上,蜀国与夏朝的恩怨一点都不比楚国少,但他们跟楚国不同,炎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度,蜀地分为两个郡,一为蜀郡,一为巴郡,炎朝末年天下大乱,蜀郡太守公孙绛率军吞并巴郡,自立为蜀王。

    蜀地丰腴,地广人稀,因为沃土千里而盛产粮食,一直是炎朝重要的粮食产地,又因其地处西部群山之间,易守难攻,公孙氏治蜀以平和宽仁为本,与当世各路诸侯争夺天下的雄心迥然不同,蜀军从外踏足外部土地,而其他诸侯垂涎蜀国富庶欲夺之,然而多为群山阻隔而失败。

    与在诸侯混战时期被破坏的极为彻底的地区不同,蜀地几乎没有受到战乱的波及,蜀人因此平安富足,蜀国积攒了无可估量的财富。

    到大乱时期的尾声时,一直不满公孙氏与世无争的权臣孟氏一族聚集力量发动了军事政变,夺取了蜀国之主的位置,公孙氏惨遭屠戮,残存势力离开了蜀地,归附了后来建立的夏朝,现在西部的公孙家族便是曾经统治蜀地百年之久的公孙氏后裔。

    孟氏篡夺王位之后,一改公孙氏无为的政治方针,开始借助以前积累的财富大力整顿军事力量,并频频对外征战,在小胜了几场之后,新任的孟氏蜀王雄心渐长,遂效仿楚国楚烈帝,宣布加冕称帝,正式建立蜀国。

    然而,事有不巧,正当这位蜀皇想要大展宏图之时,夏朝的开国圣祖皇帝已经平定了各路诸侯,建立起了大夏皇朝。

    新建立的夏朝地域广阔,但百废待兴,民生凋敝,蜀皇便想趁这个时候,率兵出蜀地趁夏朝立足未稳之时夺取西部国土。

    蜀军一开始也是气势如虹,驻守西部的夏军由于是刚刚组建,战力很弱,基本上无法跟蜀军抗衡,眼看着整个西部都要被蜀军攻下,夏朝派来了跟随圣祖皇帝南征北战的开国名将——洛千城,他看中蜀军虽强,但后勤不继,便率军猛攻蜀军后部,先切断他们的粮道再与蜀军决战,最终知道粮道被断、陷入慌乱的蜀军主力被夏军击溃,损失惨重。

    洛千城一路率军乘胜追击,最终收复了西部丢失的国土,蜀军一路败退,最终出发时的三十万大军只剩残军数万退回了蜀地,而且几乎丢弃了所有的辎重和大量兵器,这些全都便宜了夏军。

    因为考虑到攻蜀的难度,圣祖皇帝没有赞同那时便收复蜀地的计划,他遣使同蜀国谈判,而那时才刚从大败中存活下来还没有喘口气的蜀人几乎毫不犹豫便答应了,最终结果两军停战,两国以现在国境线为标准,五十年内不能互相侵犯。

    战争结束后,洛千城便被圣祖皇帝留在了西部,主要原因还在于这次失败蜀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用多长时间两国便又会开战,洛千城此次大败蜀人,让蜀人惊惧,有他坐镇,蜀人也会投鼠忌器一点。

    果然,圣祖皇帝没有料错,此后的千余年时间中,蜀国与夏朝之间的战争频繁,每代皇帝几乎都少不了同他们打仗,至于胜负夏朝还是胜多负少的……

    楚蜀两国虽然不是直接接壤,但却有河流相通,从夏朝进入蜀国只有陆路,但从楚国进入蜀国便有平稳的水路。

    历史上,两国联手进攻夏朝的事情并不少见,仅凭他们单独一国无法同夏朝抗衡,即便是联合了也还是相形见绌,但两国联合实力总要比一国单独来得好,而且他们有着相当漫长的友好交往历史,彼此都信任对方,共战时也不用担心会相互牵制,即便这样的联合进攻也很少能够取胜,但的确也在一定的时间之内给夏朝制造了难题。

    对这次蜀国提出的联盟,楚国新君显得非常有兴趣,身为君王有多少人是不想建功立业的,更何况眼前这位新君本来也有这个意思,只是以前他表现的太过笨拙,总是被他人嘲笑,久而久之连他自己都怀疑自己。

    只是这段时间,有了孟王后和昭同等人明里暗里的鼓励,他不禁雄心勃发,十分渴望建立一番自己的功业,而且这位蜀国使臣又在他面前滔滔不绝的豪言壮语,更是让他兴奋非常,要不是他还有点理智,觉得这么大的事一定要跟大臣们商量的话,恐怕他早就一口答应下来了。

    在蜀国使臣面见新君的时候,虽然两人说是秘密会面,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话很快便传到了其他人的耳中,其中也包括屈炎。

    这时候屈炎终于可以确定,新君是真的想要打仗,而且蜀国特使在这个时候来一定不是像他表面所说的那样,他就是来请楚国出兵的!

    于是,在没有通知其他人的情况下,屈炎立刻进宫准备劝谏新君,但他到了门口却吃了闭门羹,新君正在休息不见任何人。

    屈炎无可奈何只能先返回家中,而且这件事也是要放到朝堂上来讲的,到时候再说也不迟,可他又难以放下心,因为这个新君的想法和行为已经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这样一个人是不可能真的自己主动想要做这件事的,唯一的可能便是有人在鼓动他,那个蜀国特使是一个,孟王后是另一个,光光是她跟蜀国的关系便足以说明。

    还有昭同他们也不可能不知道,但屈炎还是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鼓动新君起兵,别说现在楚国国力衰弱,动兵凶多吉少,光光是那夏朝就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撼动的对手,五年前的惨败至今还让屈炎痛心疾首,而在这五年中楚国国力根本没有复振,反而日益倾颓,此时举大军开战无论怎么想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