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5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家也成为了南境最强大的势力。

    此时,炎朝最后一位天子已经死去,炎朝国祚到此为止,天下诸侯也开始蠢蠢欲动,一天之内宣布称王称帝者达到十数人,天下彻底的四分五裂,也迎来了历史上空前激烈的争霸时代。

    一直在暗中窥伺的楚国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便试图再次卷土重来,然而这一次他们却碰到了强大的南宫家的阻挡。

    南宫家最为痛恨这些南蛮,南宫继辉及其继任者对楚国做出了最激烈的回应,双方激战了十几年,楚国付出了数十万士兵的伤亡,却未曾拿下一块土地,反而再次丢失了青冥关以北的土地,南宫家为了防止楚国重新来过,便建立了青冥关,并派重兵驻守,此后楚国虽然几次大军压境,却最终为青冥关所挡,无法越雷池一步。

    就在楚国于青冥关外束手无策之时,关内的情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夏朝开国圣祖皇帝在此时崛起,他本为一诸侯手下的将领,从小便是凭借军功一路从小卒做到了将军的位子上,凭借着他出色的军事本领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军中甚得人望。

    恰在此时,对他有提拔庇护之恩的老诸侯死去,继位的新诸侯对他很是忌惮,因为自身没有威望所以几次亲自带兵征战,但都遭到了失败,平时又多独断独行,下属稍有违背便是拳脚相加,又沉溺声色,弄得民间怨声载道。

    圣祖皇帝看准这个时机,暗中联络几个得力部下,取得几个大臣的信任之后,宣布废黜这个新诸侯,然后自己黄袍加身,自立为王。

    之后,历经多年南征北战,其治理下的土地日渐增加,因为治国有方,民间对其赞誉有加,渐渐引得诸多人才、百姓争相依附,实力飞速增长,后来连强大的轩辕家也站在了他的一方。

    远在南境的南宫家也看出了这个男人的不凡,权衡之下,他们决定归附,又经过了二十多年,自炎朝末年以来的乱世终于结束,江山重归统一,圣祖皇帝这才登上帝位,建立大夏皇朝。

    始终被挡在青冥关外的楚国此时已经难以有所作为,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好的机会从手上溜走,但他们对新生的夏朝政权始终虎视眈眈。

    天下纷乱刚刚平息,夏朝百废待兴,光光是一片一片的拾起这破碎的山河便让圣祖皇帝跟他的大臣们够呛的了,所以在这最初的一段时间中夏朝没有余力对外征战,所以对像楚国这样的强邻,圣祖皇帝采取了尽量温和的政策,比如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再比如买通他们朝廷上的一些大臣,让他们尽力斡旋楚皇对夏朝开战的决定,但如果楚国一定要对夏朝开战,夏朝也能依靠青冥关进行防御。

    夏朝凭借着在青冥关的有力防守和各种努力之下,还是比较安稳的度过了这一段困难时期,圣祖之后的太祖也是采取同样的政策,直到高祖前期也还是一样,不过此时的夏朝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国力,不必再惧怕任何人了,所以从高祖统治中期开始,频繁对外用兵,其中也包括楚国。

    而此时,楚国君臣上下也已经失去了楚烈帝时期积极进取精神,朝野上下弥漫在一片昏沉的气氛当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夏朝的逐渐强大,之前夏朝对他们百般讨好,更是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让他们越发的瞧不起夏朝。

    夏高祖以南宫瑞恒为主将,统兵二十万出青冥关,进攻楚国,夏朝大军压境,楚国君臣却丝毫没有一点警戒备战的意思,直到夏军如风卷残云般连拔了三十多座城池,楚国君臣方才从大梦中惊醒!

    楚皇开始匆忙调兵遣将,从各地集结了三十万大军迎击夏军,虽然在兵力上处于下风,但夏军主帅南宫瑞恒却是一代名将,手下士兵又多是精锐劲卒,反观楚军,人数虽众,却是勉强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统帅又无统兵大才,如此情况焉能不败!

    仅仅是这一战,楚国便感受到了夏朝这个新生政权的强大,他们跟炎朝不一样,夏军对骑兵这个兵种的使用已经接近炉火纯青,南宫瑞恒又是擅用骑兵的将领,所统帅的二十万大军中有十二万都是骑兵。

    再看楚军,偏居南方,重视水战步战,却唯独对骑兵战术不甚了解,所以眼见黑压压的夏军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轰隆隆的杀过来,楚军士兵无不脚下打颤,血肉之躯撞上飞驰而来的骑兵,结果可想而知!

    仅仅是第一次冲击,楚军方阵便被斩杀大半,其余士卒仓皇溃散,激战仅仅半日,夏军便斩首了二十万之众,此战,楚军主力几乎覆灭,消息传到楚国都城,楚皇吓得赶紧下令迁都以躲避夏军的锋芒。

    可令他们奇怪的是,都城是迁了,夏军却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退回了青冥关内,虽然这一次楚国逃过了一次亡国之祸,但这并不足以让他们放弃对青冥关内土地的觊觎之心。

    此后的数百年间,楚国与夏朝之间打打停停,却总是楚国吃亏,他们内部的情况也是起起伏伏,几大氏族相互争权夺利,导致朝政始终不稳,国力无法长期聚集,可就像之前一样,楚国这个国家一路伴随着大半个炎朝,又经过了那段混乱时期,接着又跟现在的夏朝为敌,算起来,楚国的国祚实在太长了!

    而更让人奇怪的是,这个国家总是衰而不灭,每隔几代便会诞生一个强力君主使国家一时兴盛,而不管是以前的炎朝还是现在的夏朝,虽然屡败楚国,却始终都没有下定决心消灭它,他们都以为被他们重创的楚国会自行灭亡,可是事情却恰恰相反。

    ://。。//45/45569/22516846

    

第九百七十六章 风云变化() 
说起来,楚国还真是一个奇特的国家,自夏朝建立以来,两国之间的战争楚国向来是败多胜少,但他们的生命力就像蚯蚓一样顽强,夏朝已经取代了炎朝,但楚国却依然存在,只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夏朝似乎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过去的辉煌一直是楚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可这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消失了,因为现在的楚国谁都看得出来,朝政上一直在走下坡路,而军事上前有夏朝虎踞,后有南诏新近崛起,这两个国家,楚国谁都不能轻易为敌。

    五年多前的惨败,依然还深深烙印在楚人的脑中,楚国国力不振,楚人心里都没有底,本来寄希望于能跟夏朝联姻,借此威慑南诏的兵锋,可是万国朝会的结果却让楚人心里凉了半截,联姻没有成功,虽然夏朝表示依然会同楚国保持友好的关系,可这样的表示能抵挡得了近在咫尺的南诏的垂涎之心么?

    四月初的楚国都城——郢城,出使万国朝会的使团已经归来数月了,吴霭带回来的消息让楚国朝野充满了叹息声,对此次出使众臣们可是寄予厚望,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对夏皇的表示,谁也没有当真,大家都是资深政治家,国与国之间从来只有利益,但相比之下,南诏想要鲸吞楚国,而夏朝则要楚国的永远归顺,两者之间楚国君臣更倾向于后者。

    幸运的是,南诏此时正在与洞蛮交战,无暇顾及楚国,而且真要打起来,谁说楚国一定会输,朝野的几个主战派都信誓旦旦的认为南诏若敢入侵,楚国只要全民一起抵抗则必胜!虽然众臣都没有说什么,但在心里却不以为然,只是现在的情况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要抓住,反正仗还没有打起来,不需要那么早便烦恼。

    朝野的紧张没有过多长时间便消散了,民间也是受此影响,一段时间的郁闷之后平民百姓该做什么做什么,一切似乎都很平静。

    这座楚国都城便是当年南宫瑞恒大军压境时,楚国皇室匆忙迁过来的城市,比起原本的都城更加远离夏朝南境。

    此城本来是仅次于原都城的楚国第二大城市,经济也相当发达,以前楚皇每次出游都会到这里来住上一段时间,在变成都城之后,楚考帝曾下令将这座城市重新大修了一遍,却因此引来了大臣们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原都城并没有受到损伤,夏军也已撤退,为什么还要劳民伤财?

    只是楚考帝却一意孤行,声称他夜观天象,原都城王气不兴,而郢城则王气鼎盛,只要定都于此,楚国必可雄霸天下!

    这番离奇荒诞的说辞自然无法骗过了其他人,他们都知道比起原都城,这座郢城更加舒适,而偏偏这位楚皇是很喜欢享受的人,他最怕麻烦,所以就干脆留在这里了,大臣们虽然心有怨言,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任由楚皇去了!

    两百年前,楚国与夏朝再度爆发大战,原因是当时的夏宪宗要求楚皇去帝号但遭到楚桓帝的拒绝,夏宪宗因而决定对楚国用兵。

    那次对楚国用兵,夏军方面的统帅是刚刚大破了西秦的名将上官华,其背后的夏宪宗亦是夏朝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反观楚国,权臣昭遂当政,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楚桓帝志大才疏、好大喜功,这样的战争结果可想而知。

    仅仅两个月,上官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扫荡了大半个楚国,利落的歼灭了楚军主力,最后包围了郢城。

    只不过夏宪宗并没有打算灭亡楚国,他只是想让楚皇除帝号,当时楚国被夏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楚桓帝早就被吓破了胆,连忙遣使出城同夏军议和,最终签订了楚国历史上第一个城下之盟。

    盟约规定,楚皇去帝号,从此不得称帝,并向夏朝称臣,永不违背,同时每年朝贡黄金二十万两,若有违背,夏军随时南下!

    盟约签订之后等于向全天下宣告,楚国从一个帝国降格为一个王国,这不仅是对楚国朝廷的打击,更是对楚国百姓的打击,从那之后,楚国一朝不如一朝,国力日渐衰微,当中也出过几个有心重振江山的君主,但可惜在那些把持朝政的氏族大臣的威逼下终于妥协。

    现任楚王在位前几年,也意图恢复国力,为此选拔人才,排斥氏族,澄清吏治,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这位楚王却在形势转好的情况下一时头脑发热,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很好但在事后看非常错误的决定,那就是进攻夏朝!

    当时夏朝也是内部党争不断,外部各国亦虎视眈眈,独揽朝政的江充收受了楚国贿赂,致使楚军千年来第一次得以长驱直入夏朝的南境腹地,形势危急,可就在这个时候,林湛却横空出世,以数千兵力大破楚国二十万大军,楚国因此国力大损!

    按照楚国的计划,有江充作为内应,凭他们的二十万大军,别说是拿下安南,就是攻下整个夏朝南境都不在话下,可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失败的!

    总之,因此战战败,丧师辱国,现任楚王的声威大跌,手中势力骤然萎缩,一直躲在暗处的氏族势力趁势复出,楚王一派无力抵挡,终使氏族再掌大权,而楚王也因为这次失败导致长期郁结在心,很快便生了重病,几年来时好时坏。

    就在万国朝会开始期间,楚王再次病倒,下诏由太子总领国政,在万国朝会结束之后,楚王的病情有所好转,即便知道没有达成与夏朝的联姻,但使团归来那一天他还是亲率百官于郢城外二十里处迎接,那时他的身体还十分康健。

    然而,也许是冬天太过寒冷,楚王竟又卧病在床,而且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