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李明宗对灰袍人的谦虚一笑了之,两人的茶杯碰到了一起,出了清脆的撞击声……

    元历1326年三月二十五日,洛京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公开集体处刑,与江刘倒台时被处刑的人中包括老弱妇孺不同,这次被处决的是百余名贪官污吏,他们的家人都没有被牵连,所以这次处刑得到了洛京百姓们的一致认同。

    这天早上,位于洛京东市街口的处刑台就被无数自四面八方赶来的百姓们给围得水泄不通,似乎是因为知道今天将有众多人头落地,一场春雨来得十分巧合,有人说:“当今世道,黑白颠倒的事情多了,连老天爷都在流泪!”

    即便有这场雨,依然不能阻挡百姓们观看行刑,随着行刑时间到,犯人被逐一驱赶到了斩刑台上,这些人有的是州府要员,有的是朝廷大吏,曾经风光一时,可如今他们手脚被缚、披头散,唯一能做的便是等待死神的来临。

    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处刑开始,身穿红衣的刽子手们挥舞大刀,一刀下去,温热的鲜血泼洒到了他的身上,一瞬间,一条生命便消逝了……

    对待这些贪官们,百姓们向来是最为仇恨的,这些人的死,百姓们只会说一句:“活该!”却仍是忍不住低声叹息,因为同样对他们来说,也是最心疼自己的命的,眼见这一个一个人就像是牛羊一般被宰杀殆尽,不禁感叹人命同样不值钱,只要做了违背良心的事,迟早都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因为这次行刑只杀百余人,所以很快便结束了,百姓们也都回到各自的家、各自的岗位,将这些事全部忘掉,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二十五日的这场春雨十分绵密,一直持续到晚间才停歇下来,人们以为雨停的同时,谁也没有想到,沉沉春雷即将从南方滚滚而至……

    时间来到四月份,与洛京在开春时还遭遇了两场寒潮的侵袭不同,夏朝的南方早已进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南方历来是夏朝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气候温和,盛产稻米,农作物极易成活,一年到头即便是严冬,极寒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习惯了北方一到冬天便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人到了南方就会极不适应,但谁也不能否认南方比北方更加适宜人居住。

    除了气候以外,南方的经济达也是一大特点,与北方多旱路相反,南方多水路,走旱路需要翻山越岭、所耗时日甚多,对商品运输极为不方便,相比之下,南方的水路运输则要方便快捷许多,正因为如此,连接夏朝南北方的大运河才会成为国家经济的大动脉。

    南方不禁漕运兴盛,海运也同样繁茂,夏朝沿海所设立的六大主要港口中有四个都在南方,每时每刻大量吞吐着货物,这一切得益于夏朝出色的造船技术和航行经验。此外,南方同样学术繁荣,南州、扬州、康州等都是著名的学术之都,历来南方士子与北方士子之争,总是南方占据上风,位于大运河边的浚州从百年前至今出过三百多名进士,因而有“进士之乡”的美誉。

    自然,一个地方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南方虽然气候宜人、经济达又学术繁荣,但南方人身体瘦弱,南方士兵的作战能力也不如北方士兵,因而一直是北方人用以嘲笑南方人的重要话题。

    :。:

    ://。。//45/45569/22486095

    

第九百七十二章 南方……() 
北方多霜雪和崇山峻岭,在那里生活的人必须时刻锻炼自己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养成的人们彪悍勇武,北方一个农户家的子弟都是四肢粗壮、孔武有力,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北方步骑更是以能征善战闻名,这是生活在南方丰美之地的人们所缺乏的。

    不过,北方人擅长翻山越岭,南方人则擅长扶持舟楫,南方多水,凡是居住在河边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不通水性的,再加上水上船只来来往往,以前只有渔业,后来发展为漕运业,船户更加多了起来,所以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南方水师亦以犀利精悍著称。

    在火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代,夏朝的北方步骑和南方水师都是人类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军,夏朝正是以此威震列国,成为人类世界的领袖,并长期保持着对外的军事威慑。

    而在夏军大规模装备各种火器之后,步骑的作战地位有所下降,但水师却凭借着装备了火器在水战中占尽了优势。

    在水战中坚固的战船和犀利的阵型还在其次,最重要的便是致命的武器,没有强大的武器,就算战舰再精良、阵型再精妙都无法发挥威力,过去水战中的主要武器就是弓箭,夏朝虽然擅长打造强弓利弩,但凡是拥有水师的国家无不重视弓箭。

    那时候两边都拥有弓箭,能够决定胜负的除了战船的数量,便是战船的精良和所练阵型的精妙,而自从装备了火器,战争的形势便成为了一边倒,夏朝出色的造船技术所打造的战舰可以大量承载火器和弹药,火器的威力远胜于弓箭,所以很快在实战中火器便取代了弓箭的作战地位。

    现在的夏朝不禁拥有强大的战船、精妙的阵法以及善战的水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火器这样一种打破以往所有战争形势的革命性兵器,大量装备了火器的南方水师在水上可谓天下无敌!

    四年前,夏朝举兵灭南唐之时,现任安南大都护林湛便亲率安南水师沿水道进入南唐境内,他们的作战任务是扫清南唐水师,以确保陆上军队的顺利推进。

    两军于南唐境内的第一大江——涵水江面遭遇,此战,南唐水师倾全力出动共计大小战船五百余艘,而林湛所率的安南水师仅有大小战船不到两百艘,两军战船数量相差很大,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水上搏杀下来,南唐水师损失战船四百多艘,仓皇撤退,而安南水师仅有不到四十艘的损失。

    涵水之战一举扫清了南唐水师,为陆上夏军的全面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掩护作用,更令关注此战的各国都看到了夏军水师的实力。

    南唐国灭之后,夏朝将其土地重新划分为十州之地,原有社会制度保留一部分对民间影响较深的,其余全部变为夏朝制度,并颁行众多新法令。夏军在攻城掠地时虽然消灭了大量士兵,但对其他百姓却是秋毫无犯,并尽力帮助当地在短时间内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引进夏朝各方资源。

    最开始的时候,自然会有不少反抗,但都被当地驻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夏朝法令在当地的推行产生了成效,百姓们从一开始的敌视变得渐渐接受,反抗活动也逐渐平息,三年过去,南唐故地的十个州府如今已是一片平静。

    按照战后的行政区域划分,南唐故地的十州都在安南都护府的管辖之下,边境则与南楚接壤,自从当年康州之战败北,楚国多年来休养生息,虽然时时有摩擦之举,但大体上还是十分平静。

    边境上的重要关口青冥关依山傍水,军事地位重要却极为险峻、易守难攻,南境多水少山,但此处与南楚接壤的地段却群山起伏,正是上天赐给夏朝南境的一道天然屏障。

    四月上旬,南方的天气已经是温暖宜人,青冥关坐落的山脚下百花齐放、花香四溢,山林间群鸟齐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突然,青冥关前的大道上一匹快马飞驰而来,林中的百鸟似乎都被惊动,城楼上的值岗士兵连忙上前,高声喝道:“此处军事重地,来者止步!”

    那马上骑士连忙一拉缰绳,在原地兜转了几圈之后,立刻拿出一块令牌,向城楼上高声喊道:“此为通关令符,有重要军事上报,请开关!”

    见到那块令牌和听到这句话,值岗士兵就算再怀疑也不敢怠慢,连忙叫人开门,大门轰然打开之后,那骑士扬鞭拍马一阵风般冲进了城中,接着城门又缓缓的关上了,一切仿佛都归于平静……

    安南都护府,汉州,正是安南大都护林湛府邸的所在地,四月八日,一封自青冥关发来的急信抵达了这里,很快便被送到了林湛府上。

    当时,林湛正在书房里看书,这时候那名拿着急信的亲兵走了进来:“大都护,南楚急信!”

    林湛眼神一变,立刻放下手里的书,抬手将信拿了过来,迅速打开之后阅读起来,自朝廷有灭楚之意以来,已有数十上百干探进入楚国,他们以各种身份为掩护,以极其秘密的渠道作为沟通联络的方式探听楚国内部的消息。

    这封信来源于一家由夏朝干探主事的商会,信中所言,是近日来南楚朝廷在各地暗中收集粮草,调集军队,似乎是要打一场大仗。

    林湛对此很是重视,便亲自写了一封信,又将两封信一起递到那亲兵手中,吩咐道:“立刻将这两封信一齐发往洛京,路上不要耽搁,如果出了错我唯你是问,明白了么?”

    “是!”那亲兵立刻挺直了身体,接过两封信之后便往外面走去。

    林湛坐在位子上,眉头微皱,抬手撑着头陷入了沉思,刚才听到“南楚”两个字的时候,他脑中立时浮现赵梦桐的容貌,一别已经数月,这其实还是林湛第一次想起赵梦桐,因为这些天他都不敢想,更不敢面对,赵梦桐离开的时候他就没有再去见她一面,夏朝灭楚之战势在必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身为楚国公主,赵梦桐仍是那个将被深深伤害的人,既然是这样,他们相见不如怀念,平添伤感而已!

    ://。。//45/45569/22499220

    

第九百七十三章 楚国() 
七天之后,一队由锦衣卫组成的钦使自洛京而来,进入了汉州,直抵安南大都护府邸,他们带来了皇帝的手谕。

    手谕并没有当众宣读出来,而是直接交到了林湛的手上,除了林湛以外没有人知道手谕上的内容,只是当他看完手谕之后,连发三道命令,第一:青冥关守军加强戒备,多准备滚木擂石。第二:边境线上各部进入二级战前警戒状态,以应对不测。第三:安南都护府下属各州县驻军迅速调集粮草和兵器,随时准备运往前线。

    以上三道命令都是在暗中执行,这样做固然会有所拖延,但也能查清楚南楚究竟意欲何为,同时也不能让南楚知道夏朝已经有所准备了。

    下完三道命令之后,林湛走到了屋外,望向了南边的天空,阴云正从那里源源不断的飘来,前途未卜啊……

    关于楚人的来历,现在的夏朝恐怕谁也说不上来,能够查到的楚这个民族最早记录的要追溯到炎朝早期,炎朝取代禹朝之后,几位君主皆是锐意进取,他们一边修养生息积攒国力,一边对外征战扩张土地,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楚人。

    当时,炎朝已经是一种中央集权制的帝国,而楚还只是一个类似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他们以农耕、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

    楚地多江汉而少山峦,可居住于此的楚人却极为好勇斗狠,与炎朝南方的百姓大不相同,正是凭借自身的武力优势,楚人在炎朝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时候一直在南方秘密扩张,到了炎康帝时,楚人所拥有的土地早就超过了一个部落的水平,于是当时的楚人领袖便宣布称王,正式建立了楚国。

    与炎朝的接触,让楚人迅速的学习到了一套高效的文明制度和社会生产方式,楚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在楚国全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