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罕国王姓崔,据说祖上是夏朝的移民,因为夏朝历史上历经了多个动乱时期,在这些时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普通百姓远离夏朝国内的混乱局势,举家迁徙到四境的这些外邦国家定居,东境便是有着夏朝移民悠久历史的地方。

    传说中,东境的第一个国家便是来自夏朝的前代,炎朝的移民所建立的,在部分东境国家,类似于炎朝的传统依然存在,文化上与夏朝最为相近的也是东境,但这些国家本身是不会承认的,他们更愿意相信的是,在古代有一个名叫王君的人建立了一个名为“檀”的王国,那时候整个东境甚至包括现在夏朝的安东都护府境内都是这个国家的领土,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数百年。

    直到后来,炎朝的武帝率领炎军大举入侵,最终消灭了这个古老国家,建立了炎朝的统治。尽管缺乏实际的依据,但有关于这个国家的传说始终在东境大地广为流传,后来一群自称是“檀君后人”的东境人趁着炎朝末年天下大乱纷纷揭竿而起,将东境从炎朝的统治下解放了出来。

    按照夏朝的史书记载,其实早在那之前,炎朝便已经失去了对四境土地的控制权,那时候东境是一个无政府状态,有几十支甚至上百支强弱不等的武装势力在此处互相征战、互相厮杀、互相兼并,其过程之复杂、牵涉的武装势力数量之庞大,足可同炎朝末年的诸侯割据相提并论——才怪呢!

    事实是这样的,虽然这些武装势力很多而且很杂,但他们的人数,大的有上万人,占据一两个城池,小的也就几百人,连个村子都占不到,炎朝的诸侯割据,实力强的有几十万大军,弱一点的也有几万兵,他们各自都占据着数量不等的城池,战争规模更不是东境的那些武装势力可以比的。

    随着夏朝建立,四境原本纷繁的武装争斗也渐渐平息下来,打了这么长时间,各自也都累了,或者说他们都打不动了,原本有上万人的势力经过不断的杀伐兼并,最后只剩下上千人,原本就弱小的几百人的队伍只有两条路,一是彻底灭亡,二是作为强大势力的附庸,简单点说就是当炮灰,冲在这些强大势力的本部之前,最后也免不了全军覆没。

    百年之间,原本多的数不清的武装势力只剩下了最后的十几支,而且他们皆精疲力尽,东境的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所有的战争资源都已经耗尽,这迫使他们只能停下战争,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

    全新的国家也就在此时建立了起来,只是当时历经了百余年混战之后,整个东境大地都被战火所毁坏,文明和制度都需要重新建立起来,因为过度的破坏,让这些战后所建立的国家都难以恢复过去的制度,只能按照人类社会早期的部落群居制度进行发展,同时他们开始与新建立的夏朝进行接触,希望能从夏朝得到建立国家的经验。

    根据夏朝史书的记载,那时候东境的这些国家,与其说是国,不如说就是一个一个的小村子,零散的散落在一片广袤的大地上,这些村子只能以简单的姓氏命名,比如说金村、李村等等诸如此类。

    在大动乱后的几百年间,东境始终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国家正式建立起来,与夏朝不同,东境就像是将人类社会过去的历史重演了一遍一样,从最开始部落群居逐渐演变成邦国,后来才总算建立起一个正式的王国,这便是渤海国,现今东境最大最强的国家。

    而在夏朝人的认识中,最为有名的高句丽则是在渤海建国后的一百年才建立起来的,国君姓高,自称是檀君后代。

    在夏朝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平罕国的建国时间,也没有十分详尽的记录,只有那几段只言片语,这让绝大部分夏朝人都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存在,也是因为它太小、太不引人注目了。

    在过去的时间中,夏朝的万国朝会声名传遍人类世界,一些之前从来没有过同夏朝交往的国家出自对夏朝强大的钦佩,和对和平的渴望,也不远万里派遣使团来参加万国朝会,作为东道主,夏朝从来表现出一副来者不拒的开放态度。

    这次前来参加万国朝会的国家中也有几个生面孔,平罕就是其中之一,皇帝早就听说平罕的国家很小,但也没有想到平罕国的使团居然只有十个人,带来的贡品也很少,不过其中有一颗罕见的东海夜明珠倒是吸引了皇帝的眼球。

    看书就搜“书旗吧”,!

    ://。。//45/45569/21190729

    

第七百零六章 一线希望() 
倒不是说这颗夜明珠有多么少见,夏皇坐拥天下,珍宝阁中奇珍异宝无数,夜明珠只能算是平常的了,只是这样的璀璨夺目,让夏皇看了第一眼便被吸引住的夜明珠足以说明它的珍贵,平罕只是一个小国,比不上那些大国富庶,但能将这国宝级别的夜明珠上贡给夏朝也算是诚意十足了。

    而比起这颗珍贵的夜明珠,这次平罕国的使臣倒是出乎了皇帝的预料,这位使臣看着年纪轻轻,但谈吐有度,又精通夏朝语言和文化,跟她沟通起来没有什么障碍,之前有些国家的使臣夏朝语言说的实在晦涩难懂,这让皇帝只能全程一边逐字逐句在脑袋里辨识一遍,一边跟他们说话,真是太累了。

    真正出乎皇帝预料的地方,在与这位使臣是一个女子,而且是现任平罕王的女儿,通称是“公主”,但按照东境的传统叫法,应该是“王女”。

    当然,这位王女心里明白,夏朝根本不可能将平罕与高句丽那样的国家相提并论,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自然会有差别,所以她必须保持着恭谨,因为她此次出使,真正的目的是想借助夏朝的力量应对高句丽的军事威胁。

    或许夏朝不太清楚,但平罕王女自己是十分了解她的父王的,那个男人表面看起来和顺,但骨子里却十分高傲固执,要他屈膝向某人求助,他是做不到的,若非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绝不会示人以弱的。

    就在这一年年中,野心勃勃的高句丽王高无恤向平罕国崔氏下达了该被称作“最后通牒”的国书,根据探子回报,高句丽国内已经开始动员青壮年而且大张旗鼓,因为他们根本不怕别人知道,他们要的就是让平罕知道抵抗是没有用的,在高句丽大军的威慑下,平罕只有投降。

    若高无恤是一个人格高尚、行事有度的君王的话,那投降对平罕来说未必是坏事,至少能够保全百姓。但事实恰恰相反,高无恤性格残忍、行事卑劣,而且反复无常、贪图利益,生平最喜欢的就是武力征服,然后将那些被征服的百姓当做奴隶一般随意羞辱,如果平罕屈服于高句丽的军力而选择投降,那么不仅是崔氏王族,就连平罕的几十万百姓都难以幸免于难。

    崔氏王族内部已经做出了统一的决议,那便是决不投降,很难想象,这位对待妻儿、百姓都是一般温和的男人竟有这样的魄力!在王的命令下,平罕全国进入战前的紧张状态,全部的青壮年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妇孺则为军队准备各种军资,整个国家凝聚在了一起,他们就像是一家人。

    然而,这样的众志成城却并不能为他们换来胜利,平罕的国力军力远逊于高句丽,在御前会议上,大臣们对于这场战争的前景表达了深深的忧患,这时候又有探子来报,声称高句丽已在边境聚集了十万大军,听到这个数字,无论是谁都是心头凉了半截。

    他们都明白,以高句丽的国力,调动二十万大军也不是难事,而平罕现在所有的青壮年加起来也就五万人,其中现役军人只有不到两万,以这样的阵容去对付那高句丽善战的十万士兵,后果可想而知。

    在高句丽巨大的军事威慑之下,平罕王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忍痛向另一边的百济称臣,以换取百济的援军,然而他的请求却被一向同高句丽作对的百济一口回绝,原来百济在与另一国家新罗的战争中遭到了惨败,即便有心他们也无力出兵。

    遭到百济拒绝的平罕王决心下令迎敌,他做好了准备要去最前线,即便是战死也不会向高句丽低头,断绝了最后一丝希望的整个平罕都沉浸在一片悲壮的气氛中。

    可就在这个时候,那一丝希望却出现了!

    就在平罕王做出决定要死战不降的时候,突然接到探报,原本集结待命的高句丽军毫无征兆的拔营而走,边境线上已经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这场本应该已经开始的战争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这样的感觉要多奇怪有多奇怪,高句丽撤军的消息让原本精神极度紧绷的平罕国民都大大的松了口气,不用打仗,恐怕这是他们有生以来听到的最值得高兴的消息。

    比起百姓们,平罕统治阶级高层对高句丽这次的突然撤军都感觉到百思不得其解,高无恤绝对不是那种说得出却做不到的人,他一向打定了主意的事便不会改变,都已经将军队布置在边境线上了,只需要一声令下,战争便要开始,而在这个时候他们却突然撤军了!

    无论怎么想,这样奇怪的事情都不能让人放心,在平罕高层的授意之下,派出去的探子们加大了探查力度。

    就在这次万国朝会之前不久,平罕终于得到了他们所想要的那个事实,原来在高无恤正打算向平罕动手的时候,却突然得到了消息,夏朝安东都护府兵力空虚,逍遥关不攻自破!

    这个消息让一直以来都十分觊觎夏朝东境领土的高无恤有些忘乎所以,他想着,平罕迟早都是他的,但夏朝东境的兵力空虚却是一时的,如果现在不打,那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反正平罕放在那里又跑不掉,等打下夏朝东境回头再收拾平罕!

    于是,高无恤当机立断,命令原本打算进攻平罕的十万大军先行撤退,然后抽调出其中最为精锐的四万兵马前去进攻夏朝安东,一开始自信满满的高无恤的确是高歌猛进,夏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可是很快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高句丽七万大军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被夏军击溃!

    那场战争进行的时候,平罕国派出的探子其实就在附近,他们亲眼看着高句丽军从一开始的占据主动,到后来的逐渐被动,最后演变成一场大溃败,溃败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夏军对高句丽军展开的一场大屠杀,遍地都是高句丽军的尸首。

    看书就搜“书旗吧”,!

    ://。。//45/45569/21190730

    

第七百零七章 巨大的影响() 
在平罕国探子们看来,这真是一场匪夷所思的胜利,他们甚至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高句丽会输,他们之前不是已经占据了很多土地,取得了很多胜利,可这一次怎么会败的那么惨?

    在探子们将看到的这些事全都告诉聆听的平罕王以及其他大臣时,王女也在一旁,虽然她不是很懂军事,但这场战争谁胜谁负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了,难怪高句丽会突然撤军,原来是去对付夏朝了!

    在解开多时疑惑的时候,他们也不禁感叹,夏军所取得的这场胜利不仅是为他们自己,也是间接帮助了平罕!

    以前,平罕与夏朝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他们只是听说过,但比起夏皇的仁德、勤政等,更多的是夏朝安东军的血腥和残忍,这就是一支浑身浸泡在血水中的军队,一支常胜之师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