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现在看来,你经历的那些事情似乎没有一件可以称得上好,但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为什么你会觉得痛苦?是因为那些人打你、骂你、对你拳打脚踢?还是因为另外一个单纯无比的理由?”

    “是什么?”天青抬起头,眼中的重重迷茫似乎透出了一丝光明:“那个理由是什么?”

    “活下去!你想要活下去!”霍云郑重的点点头:“这世上的每一个人,不止是人,还有猫、狗、老鼠,甚至是一棵树、一根草,它们都想要活下去,不是么?”

    天青有些怔怔的点了点头,虽然他感觉有些头晕,但却是真觉得霍云说的对。

    “没错,就是因为你想要活下去,虽然现在说这些对你来说十分残酷,但现实就是如此!我知道,这更像是狡辩!我们原本有更好的选择的,但是我们太过软弱也太过愚蠢了!”

    “但你不一样,知道么?人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你所选择就是两个字——抗争,而拥有勇气是一切抗争的前提,没错!你活得是很痛苦,但这过程却也磨砺了你自己,你的心灵将变得更强,比我们这些人都要强!因为你勇于抗争,才能活下去赢得未来,未来才是一切!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你苦难的过往将会是一件好事!”

    “心灵?”天青呆呆的伸手摸向自己的胸口,突然,感觉胸中突如其来的刺痛,让他一下子几乎皱着眉闭上了眼,但很快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没错,”霍云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天青的异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勇气就是从你的心中迸发出来的强烈感情,拥有一颗无所畏惧的心,未来也好,理想也好,才有可能实现!你知道了么?”

    “是!”看着霍云无比严肃的双眼,天青便有些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霍云并不知道他是否听懂了,但有一件事他可以确定,种子已经种下,将来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霍云很期待。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霍云又拍了拍天青的肩:“下午我有事要出去,要是有什么需要,就去找红鸾吧!”

    “是!”说完,天青便朝外面走去,可走到一半,又突然折了回来,问道:“大叔,那那个铁匠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霍云笑了笑,道:“他呀,跟你一样,没有选择妥协,后来参了军,也是一个十分勇敢的人!”

    听到这里,天青也笑了,道:“那大叔,我以后也要参军!”说完,他便离开了,没有再回来。

    对他最后说的话,霍云表现得不置可否,但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到门口:“喂,我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叫我大叔!”

    实际上,这个故事霍云并没有完全讲完,那个老铁匠的儿子名叫王焕章,已经是四百多年前的人了。三年多前,霍云带兵北上,平定了北燕,当时他们的军队驻扎在距离长城关口玉门关不远的地方。

    在玉门关前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块碑,当地的老兵都叫它:五百壮士之碑。讲述的就是四百多年前,王焕章和他的五百同袍们的故事。

    那一年,正值隆冬,北方的长城关口被大雪染白,更是滴水成冰。此时距离王焕章参军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他也从一个小卒晋升为军中的百户,统领五百兵马。

    那时候,草原上的突厥对夏朝的威胁依然巨大,长城上时不时就会爆发与突厥的冲突。而就在这一年秋天,突厥曾兴兵进犯至长城一线,虽然没能攻破长城,但是也给了驻守此地的夏军以精神层面的压力,这种压力即便到了寒冬也没能化解。

    驻守长城各关口的夏军都在紧张中随时备战,巡逻的士兵一批接一批,整个长城一线都处在一种极其紧张的氛围之下。

    ://。。//45/45569/21190243

    

第二百五十四章 命运的对立面() 
某一天,王焕章率领部下外出巡逻,途中却遭遇大雪,迫使王焕章不得不下令先就地扎营,以躲避风雪。

    或许是天意,或许是巧合,如果王焕章没有在此地停留,那么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一个时辰之后,风雪才暂时停止,王焕章才率军继续前进,不料就在此时,前阵突然探知前方有大批身份不明的军队正在向这里挺进。

    王焕章思量了一会儿,决定派副将返回长城报信,自己率部留下来观察。其实没有必要再观察了,大部队、地点还是在这儿,对方很明显就是突厥人。

    他们所在的地点距离玉门关较远,而突厥大军就在不远处,如果现在回撤,突厥人铁骑奔袭,就算最后他们能回到玉门,关口上的防御也来不及。

    最终王焕章决定,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们据坡而守,尽力拖延突厥大军,让玉门守军能抓紧时间进行布防,从那时的情况看,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由于史书上对这场战斗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而经历过这场战斗的人都已经离世,所以无人能窥其全貌。

    霍云想,也许那个时候王焕章已经十分清楚,按照当时的情况,他们可能已经无法返回长城了,与所有的悲剧故事一样,过程和结果都渲染着一种悲壮的气氛,当初向霍云讲述这个故事的老兵们有些都泣不成声了。

    或许是因为感同身受吧,多年以来的戍边生活,时时刻刻都要面临着生离死别,可反过来想,正是因为经常经历这种事情,感情才没有那么容易流露。让霍云惊叹的是,已经有十年戍边经验的老兵们,他们的感情居然还那么丰富!

    而在史书上,正如过程几乎没有多少记载一样,结果也只是寥寥数笔带过,因为这只是夏朝与突厥之间进行的上万场战争中毫不起眼的一场。

    最后,王焕章的军队除了那个去报信的副将之外,其余人全部战死,尸首布满了土坡上,而土坡下是数千突厥士兵的尸体。

    当后来夏军打扫战场的时候,那名副将带着一千多人赶到,看到的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他们从成堆的尸体中找到了王焕章。

    那时的他早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双目依然仰望着天空,士兵们伸出手去想要帮他合上,却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不仅如此,王焕章的手中依然紧紧的握着战刀,几个士兵上前想将战刀从他的手中抽出,但使尽了力气却无法拨动他的手指。

    最后只能让这把沾满鲜血的长刀做了他的随葬品,由于当时战事紧张,山坡上的夏军尸体都被就地掩埋,没有坟墓更没有墓碑,而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在这里竖起了一块碑,在碑身上刻下在这一战中,牺牲了的五百个战士的名字。而那片本没有名字的山坡,驻守玉门关的士兵们就称它为“勇士坡”。

    为理想而献身,为信念而死,仿佛就是在践行这句话。王焕章,一个铁匠的儿子,这个身份在几十万戍边将士中实在太过平凡,英雄两个字距离他似乎是很遥远的。

    但在这一刻,无论是他,还是倒在这坡上的所有将士们,他们都成为了英雄。没有煌煌的功业、没有出色的才干也没有显赫的身世,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选择了慷慨赴死,在他们的身上属于人性的光辉一面得以闪耀。

    梦想、信念、勇气、热血……历代文人骚客尽管穷尽一切的溢美之词却都无法形容这样的高尚行为。

    这个故事在玉门关一带一传就是四百多年,一代接着一代,虽然官方并不重视,但是这里的士卒们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缅怀在这场战斗中逝去的生灵们。而每一个来此戍边的士兵们几乎人尽皆知,很多人甚至能将那条长长的名录,翻来覆去背的滚瓜烂熟。

    那块碑,霍云见过,历经四百年风雨侵蚀,碑身却能保持完好,显然是有人进行专门的养护。这一切显得是那么可歌可泣!

    但不知道为什么,霍云心头总有一些怪异,像他这样的人似乎天生就能得到各种人的关注,上至皇帝、将军、大臣、王侯,下至百姓、下人、武林高手,他们都对他另眼相看。

    可是,像王焕章那样的人,如果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注定没有多少人会去注意他。但现在无数人都知道他,歌颂他、牢记他,其代价却是他用生命换来的。为什么?

    这个答案,霍云即便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但也许只需要两个字就足够了——命运,想着,他不禁摇头自嘲起来。

    这时候,一阵秋风吹过,冰冰凉凉的感觉瞬间刺激了霍云的大脑,让他不禁抬起了头,注意到了不远处的一座宅邸。

    他才清醒过来,原来竟已经走到了这里,胡思乱想了一会儿却是差点把正事儿给忘了!今天他可是来探望病人的!于是立刻把那些千头万绪都丢到了脑后,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前方宅邸走去。

    说起来,这处宅邸霍云来过的次数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对洛京城的其他市民来说,这座宅邸只是一个朝廷大员的住处,而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朝廷大员。

    但对霍云来说,此处却不比别处,他走到宅邸的正门前,抬头仰望着匾额,上面是两个烫金的大字——秦宅。

    洛京姓秦的大户不少,但能让霍云亲自上门的,不出那几个,而其中对他来说最特殊的自然就是兵部尚书秦方正秦大人的府邸。

    秦尚书是霍云的义父,这件事洛京官场几乎人尽皆知,秦方正的资历虽然及不上徐阶,但也称得上是两朝元老,掌管兵部多年,官风堪称上佳。

    他的秦家虽不像伏尧家那般树大根深,也不如徐家声势显赫,但是秦方正宽容大度、作风严谨的性格在洛京士人心目中的声望很高,而更为难得的是,他为人处世都是一派谦谦君子的风范,对平民百姓也是如此,从不让人感觉他高人一等,所以在民间也有很高的号召力。

    秦方正育有一儿一女,儿子秦永,如今已是左金吾卫上将军,封爵寿国公,也是勇力非凡、能征善战的一代名将。女儿秦惜燕,也曾是洛京著名的才女,与徐映雪齐名,现在担任宫学讲师。

    除这两人之外,秦方正的女婿,沈孚,为右屯卫将军,封爵镇伯,十分得上将军孙坚信赖,前途不可限量。

    另外,秦方正还收有一名义子和一名义女,义子霍云不用多说,而那名义女姓萧,名玉霜,是兰州萧家的旁裔,如今正在东南沿海的重镇泉州,这里先不多说。

    秦府平常大门敞开,门两边各站着一个家丁,他们看到一个眼生的年轻人走上来,立刻迎了上去,将他拦了下来。

    其中一个家丁微微欠身,问道:“请问这位公子,您找谁?我们可以代为通报!”

    霍云扫了一眼面前的两个家丁,也是眼生的很,看来想必是不认识自己,想想也对,自己离开了三年,就算换了原来认识自己的人,恐怕过了那么长时间也不认识了。

    他想了想,便道:“哦,能不能请你们把福伯,也就是王福叫出来,他认识我!”

    听他这么说,两个家丁对视了一眼,王福他们当然认识,只是不知道这个年轻人从哪里知道的,听他的口吻,似乎是跟王福认识很多年了,于是先前那个家丁又低头问道:“那您是?”

    “哦,我叫霍云,你只要跟他说,他就知道了!”

    ://。。//45/45569/2119024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