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10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说!”皇帝双目一瞪,道:“朕怎么会希望我军打败仗?”

    “那就好了。”霍云一笑,道:“其实陛下可以换一个思路想一想,平罕怎么说也是大夏的属国,若大夏对属国的灭亡置之不理,那就会让其他的属国心生寒意,让那些觊觎他们的敌国更加肆无忌惮,杨宁出兵正好让其他国家看看,大夏绝对无法坐视属国灾难,这是有益大夏的好事。”

    “呵!”皇帝也笑了笑,道:“他们未必会这么想吧?不要以为朕不知道,杨宁已经跟那个平罕国的公主结为了夫妻,他是为了自己的私情而行动,不是为了大夏。”

    “陛下,话可不能这么说。”霍云笑着摇头,“为发妻而举兵,救他们一家出大难,这是有情有义之举,说不定将来还能被传作一段佳话呢!”

    听霍云说了这么多,皇帝也冷静了下来,他道:“好啊,那朕就等着,不过先说清楚,此战不论胜负,朕都要处罚杨宁,也就是轻重的分别,到时候你就是说得舌灿莲花朕也不会动摇的,所以你还是别费唇舌了。”

    “是是是,”霍云连连点头,“到时候,臣一定把自己嘴关紧了,不会让陛下不悦的,请陛下放心!”

    “哼!”皇帝白了他一眼,哼道:“朕的这些臣子跟你是越来越像了,个个胆大包天!”

    “哎陛下,”霍云连忙抬手,“这可跟我无关,您不能冤枉人哪……”

    ://。。//45/45569/458290649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疑惑的行踪() 
根据历史记载,高句丽全盛之际全国拥有总兵力达六十万之众,只不过此时的高句丽远非鼎盛之时,近几任王的昏庸治理、现任高句丽王高无恤穷兵黩武再加上与夏朝的战争,让高句丽人口锐减,国势不复往昔。

    杨宁率领五万军自五月十八日进入高句丽国土之后,连连攻城拔寨,一切正如此前知道的,高句丽各城的守军数量可以用稀少来形容,这样的数量根本无法对夏军形成有效的遏制,杨宁也懒得浪费时间,军队一到就开始攻城,丝毫不给守军反应的时间。

    夏军入侵的消息很快就传播了开来,高句丽全国都像炸开了锅一般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他们谁都知道,高无恤带着主力打平罕去了,唯一能够指望的只有留守王都国内城的大将军苏蒙而已。

    战争打响数天之后,国内城就得到了消息,苏蒙很明白,现在不是惊慌的时候,他一边向统兵在平罕作战的高无恤传去消息,一边则调集自己的部署,又尝试动员各地军队,试图阻挡夏军的步伐。

    各地军队接到命令之后迅速的行动起来,但他们没想到,杨宁却趁着这个机会利用时间差将他们各个击破。

    虽说是各地军队,但实则多的兵力不过千人,少的只有几百人,这么点人给杨宁塞牙缝还不够。因为对手太弱,夏军甚至还游刃有余的演练起了阵型,这更像是一次简单愉快的演习。

    苏蒙渐渐明白,对手不是泛泛之辈,他又下令各城严守城池、号召百姓一起守城,做好长期围城战的准备,他试图以坚壁清野的策略来困住夏军。

    意识到这一点的杨宁随即调整策略,他率领大军放弃沿途城池、直扑国内城而去,而此时,苏蒙没有料到夏军会到的这么快,他的军队还在集结中。

    杨宁守株待兔,在国内城外打起了游击战,专门歼灭朝着国内城集结的高句丽军,夺取他们的粮草和物资以充实自己,苏蒙尚不知道夏军已经抵达国内城周边,眼见其余集结的军队迟迟没有到,便派出传令兵进行催促。

    直到传令兵满身尘土、失魂落魄的跑回来,苏蒙才知道,那些军队不会来了,因为他们都在前来国内城的途中被歼灭了,结果是,苏蒙预定召集的两万大军仅到了一万余,加上国内城的六千守军,能不能守住他心里没底。

    为了探听夏军虚实,苏蒙试着向外派出了好几队哨骑,没想到他们都像泥牛入海般一点音讯都没有传回来,而派去平罕的信使也没有任何回音。苏蒙不敢再掉以轻心,他下令关紧城门,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为今之计,他只能坚守待援。

    但奇怪的事情很快发现了,因为好几天过去了,城外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原本想象中大军围城的景象也没有发生,苏蒙每天都去城墙上巡逻,不时向外眺望,可四周风平浪静,完全不像是兵临城下的样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细想之后,苏蒙决定再等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两天之后,苏蒙再也忍不住了,他再次派出一队哨骑,到外面一探究竟,这些天他快把头都想破了,却就是猜不出夏军的目的。然而,等哨骑从外面回来,他更是一头雾水了。

    哨骑报告说,国内城方圆二十里的范围之内找不到一个夏军的踪迹,就好像他们从没有来过这里。

    最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夏军竟然撤退了!不,现在还不能说是撤退了,那他们到底去了哪里?苏蒙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想不通啊!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苏蒙又连着派出好几队哨骑,让他们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路找过去,一定要把夏军的去向弄清楚。

    哨骑们出发了,苏蒙登上了城楼向着远方眺望,艰苦的守城战没有爆发,他却不仅没有轻松,反而感觉更加沉重,对手果然还是杨宁么?也只有那个男人可以做到这样的事,他这次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一天一夜也好,几天几夜也好,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进入了六月,太阳逐渐变得火辣起来,高句丽因为靠近北方,气温还好。

    六月二日,一个阵雨刚过的午后,半空中很是少见的浮现起了一道彩虹,引得国内城中的人纷纷驻足观看,脸上露出了不约而同的笑意,也许是守城战没有爆发,让他们一时忘记了有一场战争正在他们的国土上进行着。

    短暂的彩虹之后,天边又有阴云在积聚,似乎预示着新一轮的倾盆大雨将至,人们踏上了返家的道路,可就在这个时候,遥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匹飞骑,士兵立即报与了苏蒙,这是之前派出的哨骑之一。

    苏蒙闻讯后立即赶到,他惊讶的看到,不过几日不见,那哨骑已是满身尘土、一脸的疲惫,身体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倒下,同时他身上还带着几道醒目的血迹,仔细看去,他的手臂上还挂着彩,他们本是一队人,现在只有他一个回来还是这副模样,肯定是出事了!

    “大、大将军……”哨骑上气不接下气,面露惊恐、声音颤抖着道:“援、援军……陛下的援军……完了!”话音未落,他已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昏死了过去。

    完了?什么完了?援军完了?苏蒙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他有满腹的疑问需要解答,于是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命人将哨骑带下去好好照顾,如果他醒了那要第一时间过来禀报。

    苏蒙在焦虑和不安之中度过了一天时间,他再次派出了一队哨骑出去查探,半日之后他们归来向苏蒙报告了一个十分不妙的消息:“夏军正在向国内城快速开来!”

    这时候苏蒙才猜到了大概,夏军之所以不急着攻城是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目前正在平罕的高句丽军主力,他们一旦知道本国遭到夏军进攻定会派援军回来,若那时候夏军正在进攻国内城,那么很可能遭到夹击,为了避免陷入这个局面,夏军选择先收拾掉援军。

    而为了不让苏蒙察觉到这个意图,夏军一次又一次的将哨骑消灭,就是不让国内城探知到他们的动向,好方便他们移动。

    该死!想到这里的苏蒙恼恨的揪着自己的头发,这么简单的战术竟然让他上当了!也不知道被歼灭的援军有多少人,夏军又有多少人,国内城还能守得住么?

    ://。。//45/45569/458064544

    

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坚守与歼灭() 
元历1328年五月二十四日,由高句丽王高无恤亲自指挥的对平罕国南邯城的攻城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高句丽六万大军昼夜不停的猛攻之下,南邯城的城防遭受了无比沉重的压力。

    尽管守城的平罕军利用夏朝支援的武器一次又一次打退了高句丽军的攻势,但自身的伤亡也在不断的加大,他们频繁的向后方要求粮食、武器和士兵的支援,只剩下一半国土的平罕国将自己的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却也长久不了。

    这时候,摆在平罕国君臣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夏朝求援。因为平罕被高句丽包围着,陆路是走不通的,他们只能通过海路向夏朝去信求救。

    就在他们的求援信抵达安东的那天,已是杨宁出兵的第三天了,杨宁临走前交代,平罕必会来信求援,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武器和士兵,因此杨宁命令留守都护府的齐远进行粮食和武器上的筹措,至于士兵,杨宁既已带着五万兵前去就已经是支持了。

    齐远筹集了一批粮食和武器,调用了几艘海船给平罕送了过去,正是这批物资缓解了平罕的燃眉之急。

    正当南邯城的战斗愈演愈烈时,突然之间,高句丽暂停了进攻,当时平罕军来不及想太多,能得到这样宝贵的喘息之机他们哪还有心思去想别的,休息最要紧!

    直到后来,平罕国才知道,原来高句丽暂停进攻正是因为杨宁采取的军事行动,消息传到高无恤耳中的时候,他愤怒的几乎想把前来报信的信使一刀劈了,幸而一旁的将领们及时拦住了他。

    清醒之后,高无恤即下令暂停进攻,并封锁本国被进攻的消息,否则军心就会散乱,同时他召集将领们进行商议。

    会议中,不少将领都认为,全军当立即停止进攻,用最快的速度返回高句丽,一旦本国有失,那这场战争就毫无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他们的家人和财产,倾向于回国的人越来越多,可高无恤却不肯放弃这个机会。

    这时候,他身旁的高莫来提议道,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这么放弃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士兵们,连日作战全军上下也都累了,既然如此,不如暂且停战,同时派出一部分援军回去本国,别忘了,本国中还有大将军苏蒙和他的部属,这是一股可观的力量。

    高莫来认为,夏朝安东军的主力尚在渤海,他们不会那么快回来,所以进攻高句丽本国的夏军不会很多,援军数量两万上下便可,而且他毛遂自荐,主动提出担任援军的主将。

    这个提议,在高无恤的支持下最终获得了通过,五月二十五日,高莫来率领两万援军踏上了返回高句丽的路程,此时的高莫来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杨宁已经预料到了他的行动,在他的前进路上布下了一个口袋,静静的等待着他。

    之前,杨宁所营造出来的进攻国内城的假象不仅蒙骗了国内城中的苏蒙,也骗过了高莫来,他误以为夏军在国内城,因此一路向着国内城而去,而没有注意前方的道路。

    五月二十九日,在高句丽南部,通往国内城的必经之路上,正在行军的高句丽军陷入了三万夏军的包围之中,一时喊杀声四起,杨宁手下的几员将领各自带兵插进了毫无防备的高句丽军队伍中,将他们截成了几段。

    两军短兵相接,夏军兵力占优又是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