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末之乱臣贼子-第7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存洲等人不敢说话,李璟说的这些事情并不是没有,实际上,这些人也曾经听说过,只是平日里没有注意而已。一朝功成名就,哪里还在乎其他的事情呢!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是一帆风顺的,自然是有许多劫难。李璟所说的一切,都不过是劫难而已。

    “当官是靠天资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官,读书实际上不过是识字而已,让人知道礼仪,知道朝廷的法律法规,知道廉耻,知道如何去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官,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能成为人上人,贾老先生,朕说的可有道理?”李璟望着贾存洲,朝廷哪里有那么多的爵位,哪里有那么多的官位。从这里面看,实际上赵家天子当初所做的诗也是错误的。

    “陛下圣明。”贾存洲听了之后面如死灰,不得不承认,李璟说的很有道理。只是这些道理让人听的心中很不舒服,尤其是这些读书人。

    “身为一个男人,就应该自食其力,若是让自己的妻女出去劳作,自己当一个米虫,为了一个未知的希望而奋斗,这不是无耻吗?难道圣人教导出来的弟子都是这样的吗?”李璟双目如电,冷冷的扫了这些人一眼,满口仁义,只知道争取自己的利益,却不知道天下之事,还有脸来和自己争论,真是笑话。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完败 (一)() 
“蔡京,你们都说蔡京说奸臣,恨不得将他诛灭九族,实际上蔡京也的确是奸臣,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天下最有钱的买卖,他都占据了不少,可是蔡京这个人还是有一些可取的地方,比如说,他积极的财政政策,卯吃寅粮,在一定的时候,是有道理的,可以帮助朝廷快速的恢复元气,比如说,他的学院制度,读书人就应该这样,乡、县、州、太学或者国子监,然后直接考试之后出来当官,前后也过十年的时间,若是这四者都不行,实际上就没有陛下读下去,六岁启蒙,十岁进乡学,十六岁入县学,又三年入州学,又三年入太学或者国子监,其中允许复读三年到六年,也就是说三十岁之前还没有入太学或者国子监,就没有必要走官宦这条道路了。诸位认为呢?”李璟扳着指头算一算,结果发现现在有许多人都不符合,只能又向后延续了六年。

    贾存洲等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积极地财政政策,也不知道这种财政政策有什么作用,但是李璟的四级科举还是听出来了,瞬间一下子炸了起来。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方面说明进士科的难考,同样说明进士的尊贵。连五十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可见当年读书人为了考中进士科,是何等的不要命,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还想着科举。

    试想民间有多少人家家产如此丰富,耗费数十年的时间共计一个人读书。

    “皓首穷经一辈子,这是读书人最喜欢的事情,陛下虽然文武双全,但实际上,武事多余文事,故而不知道文人最喜欢的事情,陛下乃是明君,何必为难这些读书人呢?”乔清平深深的吸了口气,勉强压住心中的愤怒,李璟这是在更改旧制,当年蔡京也想玩这一套,将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光了。现在李璟也想玩这一套,天下的读书人也会走向老路,这如何了得。

    “乔先生,若你的家里只是家徒四壁,瑞和供应一个人读书数十年?”李璟冷笑道。

    “或许此人乃是盖世奇才,难道陛下就不怕因此而错失一位人才吗?”乔清平忍不住反驳道。

    李璟摇摇头,说道:“大唐天下是何等之大,人才是何等之多,朕需要人才固然能治理天下,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不受贫困之苦,而且,这天下,行行出状元,不一定非要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本朝也有不少将军、侯爷乃是国公出身不高,也有出身匠人的,不一定非要读书。读书只是一个途径而已,县学之前,朝廷可以补贴那些读书人读书,朝廷也是鼓励读书的。县学之后,就量力而行,或是读书,或是学习其他。”李璟相信,实际上贫寒子弟也能考中科举,只要他聪明。

    “陛下此言,臣不敢沟通,事情不到最后,如何能确定对方不是真正的人才呢?姜太公八十岁而事周文王,难道不是一个例子吗?”贾存洲出言说道。

    “周文王时期的王朝才多大,不过是一州而已,那个时候风俗如何,暂且不说,就说现在一个四十多岁乃至五十岁进入官场,从一个县令坐起,何时才能出头?”李璟摇摇头,说道:“朕需要的是开民智,也同样是发扬儒学,诸位先生都是名扬天下的大儒,对于这种事情应该是支持才对啊!”李璟扫了众人一眼,满面笑容。

    这些家伙满口仁义,张口道德,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现在李璟这么一弄,只有当官之后才能得到利益,否则的话,就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读书人,若是没有考中科举,甚至连统治阶级都算不上。

    就比如眼前的读书人,各个都是儒门中声望最高的人物,可惜的是,只有名声,没有官位、爵位,如何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如何能庇护天下的佃户。

    李璟此举乃是就是要从根子里面,将这些人身上的权力尽数剥除的干干净净,让人这些人和普通的读书人一样,顶多也就是有一些名声,却不能为自己赚取实际上的利益。

    贾存洲等人先是听了之后顿时吓的面如土色,在考取官员之前,所有的读书人身份都一样的,只有年长和年幼之分,自己等人能够在里面得到什么呢?几乎什么都得不到,甚至还会弄一个倚老卖老的身份。

    “不可啊!陛下。”乔清平赶紧说道:“谁也不知道谁能中进士,唯独努力奋斗,苦心钻研才有可能考取科举,才有可能更进一步,若是仅仅是凭借州府之内的考试,如何能分的清楚众人的才能?”

    “陛下的意思是说,想从乡学升到县学,也是需要进行考试,与当年的童生试题,乃至乡试是一样的。”耶律大石很快就明白李璟言语中的意思,顿时摸着胡须笑了起来,说道:“实际上,这一切和科举没有任何区别,所区别的是,设定了时间年限,让一些确实没有什么读书天赋的人,尽早结束这种不显示的想法,从而从事其他可能的营生。”

    “耶律先生说的不错。”李璟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从乡学到县学,凡是读书的人,可以接受朝廷最基本的补偿,所用、所穿、所食均由朝廷补偿。乔先生,你说这样一来,大唐的读书人会不会多起来。”

    李璟再次使出杀手锏,虽然不像九年义务教育,但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可以让天下适龄童子读书,让天下的读书人再次增加。相同,让乔清平这样的一类人,再也没有机会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庇佑那些贫苦百姓。

    贾存洲等人早就说不出话来,这些读书人现在已经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本是想着巩固自己的利益,迫使李璟为了自己的好名声,广交士林中人,维持读书人的利益。

    如今李璟是维护了读书人的利益,但同样的削弱了那些读书人顶层阶级的利益,让贾存洲等人不知道如何是好。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完败 (二)() 
“是啊,虽然以后朝廷会耗费大量的钱财,来支援这些读书人,但若是让天下百姓都能识字,都能知廉耻,都知道忠义,朕认为还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李璟指着贾存洲等人说道:“看,赵宋都灭亡多少年了,靖康帝也被金人关在东北,受尽了屈辱,一旦回来之后,诸公还会前来迎接,还在朕面前说赵氏的恩情。相信,朕的王朝以后若是为人所灭,这些读书人也同样会保住李家血脉。诸公认为如何?”

    贾存洲等人听了之后,就好像说吃了苍蝇了一样难受,众人哪里会在乎赵桓的生死,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从李璟身上得到一些好处而已,没想到,这个时候反而成了李璟口中的理由,让众人如何能高兴。

    “陛下圣明,陛下大力发扬儒学,相信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尊敬陛下。”李甫也忍不住说道:“实际上当年赵家天下,只是为了遏制武将在朝中的地位,只是想得到更多人的辅佐,才会大力发展儒学,归根结底,还是为赵氏天下考虑,也只有陛下,才是真正的为了儒家,贾老先生,您认为呢?”

    贾存洲听了之后,也只能是轻轻叹了口气,点点头,平心而论,李璟耗费如此大的力量,耗费无数的金钱,补偿那些读书人,的确是促进了儒家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儒家学子人数大幅度增加。但这些与自己有关系吗?

    贾存洲和乔清平等人相互望了一眼,心中微微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这件事情是自己想错了,大唐皇帝是何等英明神武,岂会这么容易就能让众人获得更多的利益。

    “陛下,不知道这赵氏当如何是好?”贾存洲已经没有心思和李璟再争论下去了,再继续说下去,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赵氏,赵氏自然是有公论。”李璟面色阴沉了许多,扫了贾存洲一眼。

    “贾老先生虽然是士林领袖,但如何处置朝廷重犯,那是朝廷的事情,是陛下的事情,与诸位有关系吗?”李璟还没有说话,李甫顿时讥笑道。

    贾存洲面色一变,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这件事情哪里是自己能说出来的。他看了李璟一眼,却发现李璟双目中闪烁着一丝阴冷,吓得赶紧跪了下来。

    “陛下,老朽有罪,老朽有罪。”贾存洲浑身颤抖,老脸上闪烁惶恐,自己是何许人物,如何能敢妄议朝政。

    “好了,退下吧!”李璟摆了摆手,微微冷哼了一声,就甩了一下袍袖,转身就出了大殿。

    “哼,一群腐儒,坏了兴趣。”耶律大石冷哼了一声,也站起身来,转身就走,其他的高宠等人也都对贾存洲等人怒目而视。纷纷转身就走。

    “贾老先生,你们啊!让我们说什么好。”李甫望着贾存洲等人,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这原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对手,贾存洲原本就不是李璟的对手,现在面对李璟更是无话可说。

    “李大人,这,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乔清平低声说道:“赵氏已经没落至此,根本就没有机会,陛下何不厚遇对方,这样也能让天下人都称颂陛下英明仁慈。”既然保护不了自己的利益,那就守住最后的底线,若是赵桓被杀,整个儒家声望必定受到影响,自己这些老家伙还会被世人所笑话。

    “陛下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作为臣子如何知道呢?”李甫皱了皱眉头,忍不住说道:“处置一个罪犯君王,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可以决定的吗?你们难道就不怕给儒家带来祸害吗?或者说,还当是前朝?”

    “不敢,不敢。”贾存洲等人听了之后哪里敢反驳,纷纷低头。在赵宋的时候,这些人都是儒家领袖,赵家天子没有人敢对这些人放肆的,他们也一直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指点江山,是何等快事。现在才想起,李璟可不是赵佶,也不是赵桓,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代令主,杀伐果断,这件事情的确不是一个臣子可以决定的。

    “哎!若是有机会,还是劝说一下靖康帝,陛下召朱娘娘、郑娘娘还有几位帝姬前来,难道你不知道这里面的秘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