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末之乱臣贼子-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缫谎苹鹜鳌

    “陛下,洗漱时间到了。”休息了一个晚上,经过一番滋润过后的兰蔻,无疑是到了最美丽的时刻,她领着几个宫女端着脸盆走了过来,自己亲自给李璟梳头束发,李璟洗漱之后,天边已经有了一丝亮光。

    “今儿个天气不错,正好又是册封大典,双喜临门。”李璟做了一个扩胸运动,说道:“昨晚李甫大学士在政事堂值班,去给他送上一碗小米粥,小米好啊!”

    “是。”身边的宫女不敢怠慢,赶紧退了下去。

    “李氏族人不少,陛下仅仅只是封赏了李氏兄弟,难道不怕其他人闹事吗?”兰蔻大量着圣旨一眼,见排在上面的正是李氏兄弟,忍不住好奇的询问道。

    “没有为朝廷立下功勋,也想封爵位?真是笑话。”李璟张开双手,身边的宫女开始为其穿上龙袍,兰蔻也在一边帮忙。

    “那是。听说屯田使半年都没有回家了,可是妾身在上面没有看到他的名字啊!”兰蔻忽然迟疑道。

    “一个企图暗算朕的人,若不是看他有点用处,朕早就杀了他,还想封爵?倒是识相的很,还知道表现一番,他若是在京师,恐怕就下了大狱,甚至去和李霄陪伴了。”李璟冷森森的说道。他看着远处的琉璃镜,暗自点了点头,穿上龙袍倒是有几分气势。

第九百四十一章 大封群臣() 
太极殿前,无数文武百官站在一起,相互议论着,早朝还没有开始,但是朝中的小道消息都传出来了。毕竟关系到自己以及自己家族前程的事情,这些人自然是关心了。

    “听说昨晚陛下一晚上都没有睡,就是准备今日的册封大典了?”一个红衣官员低声对身边的同僚说道,言语中还有一丝期盼。

    “可不是吗?昨晚李甫大人在政事堂值班,陛下还让人送了一碗八宝粥过去了,陛下对李甫大人可是信任的很啊!”另外一个官员更多的是羡慕。

    “不知道这一次陛下会册封多少人为公为侯?”红衣官员叹息道:“我跟随陛下太晚,立下的功劳很少,否则的话,这次也能得到一个侯爵。”

    “你真是说笑了,封侯之中多数为武将,这些莽夫们跟随陛下身边南征北战,才有了今日的大唐,陛下不封赏他们,还会封赏谁?那些武将们会愿意吗?看看那边,啧啧,那些武将们这次可是占了大便宜了。”另一个官员眼睛瞟着一边的武将阵营,隐隐中带有一丝不屑。

    “打天下靠他们,但是治天下还得靠我们文官,等着吧!看看太平时节,还有多少人会封王?”红衣官员不屑的说道。

    旁边众人纷纷点头,这种大规模的封赏,也只有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才会出现,等到了和平年代的时候,武将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不仅仅是很少有战争爆发,更重要的是为了平衡的需要,防止武将专权。

    “啪!”忽然净鞭响起,有鼓乐之声响起,瞬间就将议论之声停了下来,众文武官员赶紧排班站好,朝太极殿而去,李璟即将到来,激动人心封赏也会随之而来。

    洪武二年的第一次朝会就在李璟班师回朝的第二天开始,洪武朝规模最大的封赏群臣也随之拉开了序幕,这也表明着大唐皇朝掀开了新的一页。

    “朕自鲁地起兵,数年而登基称帝,南征北战,才有了今日,这些一赖祖宗威名,二来为将士用命,三因众卿之功。酬公当封爵。”李璟笑呵呵的看着下面的大臣,好像能将这些人的肺腑都能看穿一样。他摆看了摆手,就见内侍捧着一张圣旨走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河山,甚盛典也!公孙胜夙笃忠贞,克摅猷略,宣劳戮力,有从龙之功,今加封公孙胜为赵国公,其师罗真人为清虚妙元真君!钦此!”

    公孙胜没有想到第一道圣旨居然是给自己的,这一道圣旨可不仅仅是圣旨,而是在说明对方是功臣之首,若是有凌烟阁,那也是排在第一位的。饶他性子沉稳,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有些激动,赶紧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公孙先生跟随朕左右至今,劳心劳力,理应如此,起来吧!”李璟点了点头,公孙胜从自己在鲁地的时候就跟随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定鼎河山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功臣之首,想来也没人说什么。

    “武安侯李乔统领大军,开疆扩土,征伐天下,有从龙之功,加封为任城郡王!”内侍的声音响彻大殿,震动大殿,排名第二的居然是李乔,而且加封为郡王,群臣脸上顿时露出复杂之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宗室大臣李甫总理朝政、协调阴阳有功,有从龙之功,今日加封彭城郡王!”话音刚落,大殿内的众多大臣脸上顿时露出复杂,李乔为郡王,又是文臣之首,就意味李乔的权势再次增加,只是强势的李璟会允许一个郡王坐镇政事堂吗?

    王璞嘴巴张的老大,居然想到了什么,嘴角露出一丝异样来,一边的赵鼎、张孝纯等人也很快就想到了什么,微微叹了口气。

    “臣谢陛下。”李甫面色平静,古井无波,赶紧上前拜谢。

    “王叔处理朝政,辅佐朕多年,这些年若不是王叔,朕也不会轻松,王叔辛苦了。”李璟看着李甫,微微叹了口气。大家都是聪明人,今日册封李甫为郡王,就意味着李甫的麒麟阁大学士是当到头了。一个郡王不可能成为辅政大臣,这不利于政事堂的团结和安定。

    当然能册封为郡王,说明李璟对他的认可,一个是宗室王爷,一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到底哪个才划算一些,这就看李甫心中的理想了。不过,想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一个郡王的,毕竟能传之后代,光耀门楣。

    李甫之后,郑国公赵鼎、凉国公张孝纯、英国公林冲等等一一受封,不管是在场的,或者是不在场的,纷纷得了爵位,一时间皆大欢喜。或许这些人心中有不满的,但最起码,表面上不敢说什么,就算是有不满,也只是针对身边的大臣,不敢针对李璟,天下是李璟打下来的。

    “封了将军、大臣,还有将士,传旨下去,军中将士包括哪些死难者的家属,每人册封十亩至五十亩的永业田不等。”李璟看着下面的众多大臣,笑呵呵的说道:“只是这些田地并不在中原,而在草原还有海外诸岛,青阳侯吕师囊正在率领大军进入流求岛,流求岛土地众多,现在多为土著人,不擅耕种,等夺取流求岛后,可以将这些土地封给将士们,将士们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朝廷也不必对这些土地征收赋税。”

    “陛下圣明。”众人连连称是,虽然田地不多,但军中将士不少,若放在中原,恐怕中原的土地都不够分,只有放在海外或者是草原,才能有如此多的土地,还能利用这些人进行开发当地,就算不收赋税,但也能繁荣周围,还是会给大唐带来利益。

    “对于战死的将士,不仅仅要恩养其后代、老人,在各方面都要给予照顾,没有这些人的牺牲,就没有今日的大唐。”李璟正容道。

    “陛下仁慈。”众人又是一阵山呼万岁。

    ​

第九百四十二章 政事堂人选() 
政事堂内,李甫正在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的辞职奏章放在一边,王璞却是在坐在几案旁,看着奏章上的内容,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李大人,陛下并没有让大人辞掉政事堂的位置,何必如此呢?”王璞摇摇头说道。

    李甫面色平静,想了想,放下手中的书籍,笑道:“老大人说笑了,我现在已经是郡王,哪里有郡王处理政事的,我这个时候辞职,正好让新人前来接替,免得朝局不稳。以后这政事堂内的事情恐怕就需要老大人多多费心了。”

    “这个应该的,只是大人才高八斗,若是这个时候离开朝廷,是朝廷的一大损失啊!”王璞微微感到一丝惋惜,虽然他也想主掌政事堂,但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若是能得到李甫的支持,那是最好。当然一方面,他的确是为李甫感到惋惜。

    一个文臣所需要的不过是名利而已,若是能作为一个首辅大臣,辅佐君王,调理阴阳,才是文人最想做的位置,相比较一个郡王位置,王璞还是感觉到不值。郡王和公爵有多大区别呢?

    “朝中文臣武将也不知道有多少,后起之秀更是有许多,比如说现在在流求的娄敏忠中,此人老谋深算,在武夷山下多年,辅佐德妃娘娘,十几万大军从武夷山转移到流求,足见他的能力不俗啊!”李甫想了想说道。

    “大人是说娄敏中这个落地的秀才居然能成为麒麟阁大学士?”王璞顿时有些惊讶了。娄敏中或许有些才能,但是想成为麒麟阁大学士,王璞心中就有些不愿意了。什么时候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成为大学士了,成为朝廷的宰相了。

    “有什么不可能?看看现在的朝廷,开国之初,用其才,太平年间,用人用其才。”李甫摇摇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书籍,说道:“现在就是用其才的时候,娄敏中能够在岳飞追击的时候,还能维持十几万人马正常前进,就说明他是有些才能的。”

    李甫自然是知道王璞心中所想,只是到底谁才是首辅大臣,李甫自己也不知道,君心似海,昨天夜里,李璟上次八宝粥,他心中还不感恩戴德,但是第二天的时候册封自己为郡王,才知道李璟昨天晚上赏赐自己八宝粥的含义,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离开朝堂。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自己已经为郡王,自然是没有郡王当首辅大臣的意思,只是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做什么,索性的是他知道,李璟绝对不会放弃自己不用的,想到这里,朝王璞拱了拱手,就出了政事堂,辞官的折子他相信很快就会落到李璟手中。

    “朝廷辅政大臣又少了一位,你认为何人能顶替?”赵小满的寝宫内,赵鼎忐忑不安的坐在锦凳上,赵小满前不久为李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李定松,今天刚好满月,赵鼎也被请入皇宫。

    “这个,臣不知道,还请陛下乾纲独断。”赵鼎一脸为难之色,按照正常程序,李甫之后就是赵鼎,这首辅人选就是赵鼎,现在让赵鼎推荐辅政大臣人选,为了避嫌,赵鼎也不愿意干的。

    “耶律大石还在西夏,李甫现在为郡王,朕准备让他做宗正,辅政大臣中只有你、王璞、张孝纯三人了,政事堂事情太多,你们三人恐怕也忙不过来,增加一个人势在必行。”李璟叹息道​:“朝中能人倒是不少,但是资历方面却是有问题,想要的这个人很难找啊!”

    “臣听说方腊手下娄敏中倒是不错,不如让他入政事堂?”赵鼎想了想说道。想要有声望和资历,还有真本事,赵鼎看了一下朝中的人选,还真的没有什么人可以有这个资格的。

    “娄敏中还在流求,流求的开发离不开对方,朕还需要他。实际上,这个政事堂位置不需要其他,只要能干事情就行了。也没有必要非要是读书人。这读书人中了进士之后,做了官还能凭借自己的文才治理天下吗?最后治理天下的也是看才能和手段,赵先生以为呢?”李璟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赵鼎的提议,流求在未来的计划中将会占据重要的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