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末之乱臣贼子-第1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之中蕴藏着深奥的道理。

    东宫,李定北看着眼前的试卷,试卷很多,上面还有油墨香,李定北取了其中一张试卷,见上面字迹分明,又看了其他的几张,都是一模一样的,顿时点点头。

    “殿下,这是广备攻城作新制作出来的印刷机,印刷出来的文字十分清楚,大小适中。”张孝纯指着面前的试卷说道:“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成本和时间。看上去也是整齐划一。”

    “不错。”李定北看了一下,上面的字一模一样,有名家的风采。他知道这是赵鼎的字,四四方方,端端正正,宛若像是做人一样。

    “殿下,还有最后一篇策论未出,不知道殿下准备何时出题?”张孝纯有些为难的说道。

    “还没有想好,不过,相信当天会出来的。”李定北笑呵呵的说道:“对了,父皇还有三个月就能返回京师,这次礼部要花一些心思弄一下,父皇为大唐开疆扩土万里之遥,可以说古往今来最圣明的天子,孤想请父皇封禅泰山,张大人以为如何?”

    “这个主意好,只是就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同意。”张孝纯想了想点点头,封禅泰山,告知天地,这是一件大事,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若是没有资格,只能是让人笑话,就像前朝,也有皇帝封禅泰山,不过许多大臣认为,这都是笑话。看看历史上,真正封禅泰山的皇帝,上古时期除外,其余的诸如秦始皇、汉武帝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封禅,其余的诸如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等,就差了一头了,而宋真宗更是一个笑话了。

    但李不一样,文韬武略,古代先皇无人能及,大唐疆域之大,人口之多,震惊世人,若是说李没有资格,那恐怕所有的皇帝都没有资格。

    “那就招群臣商议一番,然后上书父皇,相信父皇会考虑群臣之议的。”李定北笑道。

    

第两千零七十四章 小心思() 
封禅泰山是一件大事,不是李定北或者张孝纯两人就能定下来的事情,不过,想来凭借李的功绩,世上也无人会阻拦的。

    “对了,张卿,铁路方面建的怎么样了?”李定北忽然不在意的询问道:“这些年,铁路建设也是一个大问题,朝廷也出了不少钱,耗费了不少的青壮劳力,建造的怎么样了?”

    “黄河北边倒是很好说,但有些地方还是差了一些,建造起来有些困难。不过,工部和广备攻城作的人正在认真调整,虽然有些瑕疵,但相信不会影响大局,只是此事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朝廷每年在这上面投入不少,能产生多大的效益,臣也不敢保证。”张孝纯先是一愣,很快就说道。

    “铁路讲究的是地势平坦、开阔,中原大地物华天宝,山川河流众多,所以建造起来十分困难,这一点,孤是知道的,你说,能不能修建一条道路,从燕京到草原,或者说,从长安西进,穿过沙漠,到达西方?”李定北忽然说道:“西方现在尽数为我大唐所有,商队众多,若是有这么一条铁路,直接通往西方,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张卿,你认为呢?”李定北目光闪烁,望着张孝纯。

    张孝纯心中一阵苦涩,运送商旅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他知道李定北想修建这么一个铁路,绝对不是想着通商,而是为了加强对西域,乃至整个西方的控制。就算是封了王国,那王国也是朝廷的,也是属于大唐的一份子。

    “殿下,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实际上,想要实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而且,这件事情,陛下那边未必会同意的。”张孝纯苦笑道。李是何许人物,这样的计谋在李眼中根本就不算什么,他必定能一眼看出李定北的打算。

    “嘿嘿,这件事情父皇就算知道了,也必定会同意的。”李定北听了,反而笑呵呵的说道:“能够加强大唐对西方的控制,这样的事情,父皇怎么可能不同意呢?而且知道孤的打算之后,还会增加支出,加快进度。张先生,这件事情,现在就可以开始了。”

    张孝纯想了想,忍不住点点头,没有谁比李更想彻底的掌控西方,甚至张孝纯还认为,李之所以,将西方册封为诸位皇子,甚至还移民,甚至还允许将士们在西方开枝散叶,实际上也是为了加强汉人在西方的统治,就算西方出了什么问题,那也是李家内部的矛盾,这个时候,李定北提出的建议,李可定会通过的,甚至还会强行推广,逼迫诸位皇子同意此事。

    诸皇子也不得不答应这件事情,只要李还在世,这件事情,那些皇子们就不会反对,这就是阳谋,谁都不能阻挡。张孝纯看了李定北一眼,这个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了,一举一动,都让人震惊。

    “那臣就盯着广备攻城作的人,让他们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张孝纯连忙说道。这件事情才是关系到大唐的千秋大业,关系到汉人江山。

    “既然如此,这次恩科的题目就叫做西方。”李定北笑道:“现在朝廷西征的事情早就传遍天下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知道,若这些读书人还不知道,那就是读死书的人,这样的人没必要进入朝廷为官。”

    张孝纯并没有反对,策论实际上才能反应出考试人员的综合水平,想凭借一首诗就能获得状元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存在了,没有一点真知灼见,莫说是打动太子殿下,就算是下面的主考官都是很难的。

    “那些准备支援西方的吏员都来吏部报道了吗?”李定北又问道。

    “已经有一千零三十二人报名了,但距离截止时间还有半个月,臣估计,恐怕人数更多,甚至连高丽、红河新城那边都有人报名。”张孝纯赶紧说道:“说明此举对这些吏员们的吸引力很大。想来,填补西方的空缺应该是够了。”

    “能者上,庸者下。我大唐为官就是如此。孤看不仅仅是西方,若是有好的吏员,留在中原也是可以的。”李定北并不能确定,这些人十年之后还会回来,所以能留下来,自然是好事。

    “臣明白了。”张孝纯心中一阵暗笑。

    “这些试卷保密问题可做好了?”李定北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试卷,说道:“这要是将试题泄露出去了,恐怕你我都要倒霉了。”

    “殿下放心,负责印刷的工匠都全部控制起来了,都是在山里进行的,周围有大军警卫,就是一只鸟也飞不出,然后由东厂的人运进宫中,是臣亲自拆封的。”张孝纯赶紧说道。科举舞弊的事情长有发生,一般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尽的杀戮。张孝纯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哪里敢有丝毫松懈之处。

    “如此甚好。”李定北听了顿时松了一口气,让人将试卷重新密封好,这才让张孝纯退了下去。

    恩科终于开始了,整个燕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一天,大清早的,就见一个个读书人朝贡院而去,燕京的贡院很大,建造的虽然不是十分华丽,但十分的庄严,这些地方,早在一个月前都打扫干净了,昨天,又派大军清扫一遍,甚至还重新粉刷了一遍。

    考试的地方并不大,左右不过数丈而已,勉强能够靠在墙壁上休息,但遮风避雨还是可以的,吃的是朝廷发的,比较清淡,清水、大饼等等,这些读书人只要带着脑袋进去就可以了,甚至连笔墨纸砚都是朝廷提供的,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人作弊,更是体现了一种对读书人的重视。

    黄公度也随着人群进入考场之中,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小屋子,顿时捏紧了拳头,今后如何,就看眼下的结果了,虽然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但能不能击败这么多的同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昨天晚上,他还特地的推演了一下今年恩科的题目,就是知道自己所想的,是不是和主考官的一样。黄公度这个时候也发现自己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第两千零七十五章 准备截胡() 
黄公度看着面前的试卷,试卷中的内容暂时是一扫而过,他注意的是上面的字迹,连连惊叹。忍不住低声说道:“这大概就是新发明的印刷术了,果然先进的很,若不是提前知道这是印刷出来的,还真是不知道,这自己就像是一个人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几张试卷放在一起,可以清晰的看见,这上面的字迹一模一样,铁画银钩,就好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现在却被印刷在面前,让他啧啧称奇。

    “西方?”翻开了最后一张试卷,仅仅只有两个字,黄公度双目中闪烁着奇异之色,这和他想象的一样,最后一道策略和他想象的一样,选取的是当下最有热度的问题,西方是什么?

    传闻那里茹毛饮血,传闻那里瘴气之地,传闻那里毫无礼仪之所,但同样,传闻那里有无数金银财宝,有无数的美女,民间数次奏请天子,扩大西征大军规模。传闻大唐皇帝在那里册封诸王,大唐皇帝奋勇挥鞭,准备打造着一个强大的帝国。

    “太子殿下野心勃勃,恐怕不仅仅想着占据中原之地。”黄公度从这两个字中,看出了太子李定北的野心所在,想着占据更多的领土。只是,现在领土是占据了,但攻占了并不等于彻底的占据了,如何消化,如何掌控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才会有了这篇策论。

    认为已经把握了李定北心思的黄公度整个人都变的轻松下来,他看了前面的考试题目。除掉第一和第二张是考诗书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关于律法、商业、农业、算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试卷并不是太难。

    当然,这或许是针对他黄公度的,至于其他人,到底怎么样,黄公度就不好保证了。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开始答题了。

    考场上寂静无声,大家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前程,在考棚之外,一队队士兵正在考场上行走,防止有人作弊,考场中,那些主考官们也纷纷看着手中的试卷,心中顿时生出了其他的想法来,试卷中的题目各有不同,从李举行第一次恩科开始,就有变化,这些人也就感觉到很平常了。

    只是最后一个策论让人们心有所想,西方是一个大命题,尤其是现在,被分封的几个王子也与朝中有联系,这些皇子们纷纷向国内的大臣们写信,多有许诺,有些大臣们倒是心中有所想,有所意动,所以看到眼前这篇策论之后,瞬间就能猜想起太子的心思。

    作为主考官的曹,原本只是一个商人,这些年倒是有所进步,但也只是在财政方面有发言权,在文学方面却是不同,索性的还有副主考相助。

    “曹大人,这篇策论?”礼部侍郎韩忍不住询问道:“莫非太子殿下有意西方之事?”

    曹扫了对方一眼,笑呵呵的说道:“太子殿下的心思谁知道呢?大概是因为现在朝廷的疆土越来越大,需要知道西方的事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策论吧!左右是一个取才的方式,或许能遴选到大才也说不定呢?”李定北是什么心思,别人不知道,曹肯定是知道的,分封诸王,对谁都是有利的,但对李定北就不一样了,诸王得利,太子的利益就会有所损失。

    “对,对。”韩听了连连点头,心中却闪烁着无数个念头。他现在是礼部侍郎,最多就是成为礼部尚书的,但若是想成为大学士,入政事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还不如离开中原,前往其他王国,蜀王、魏王、晋王等等,都是有可能的,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