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凉州辞-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金城之战时,张阆对欲降凉的冯定这部残卒苛待至那般,这些原同属陈安部下的人,也是皆有耳闻。因此地处大河南岸的金城几乎无人问津。这些马贼宁愿忍饥挨饿地渡河再多行一两日,也不愿就近投奔金城。

    其次,在日益严重的压迫和匈奴刘赵的直属骑军不知什么时候就到来的屠戮和劫掠之下,陇西残存下来的汉人百姓,也纷纷开始举家迁徙。拖家带口地向着凉州而去。

    已经率部回到县中的李延炤,心情沉痛地签了一张又一张抚恤单据。在这次两个来月的行动之中,他与苏抚部起先各自为战。不过随着可选择目标的变少,和日益强大起来的运输队护卫,最终两部还是合兵一处,一同对这些已听到风声的目标开展了几次还算成功的突袭。

    不过随着敌人防范意识的提升,带来的最直观的后果便是自己麾下兵卒的伤亡也跟着成比例地提升。这让李延炤感到分外心痛。几次下来,自己这边已是伤亡近半,而苏抚那边情况更糟,已经召集过一队援兵的他,最终剩下的人也不过七八十个。

    令居县骑卒在这一系列行动之中,阵亡二十八人,伤三十三人,其中十七人落下了终身残疾,可能再也无法留在军旅之中。

    阵亡者中,甚至还包括从关中逃难,就一直跟李延炤相处在一起的韩文灿。上次在金城失了牛二壮,李延炤已是痛心不已。此次又在陇西没了韩文灿,想着早先为保护自己而亡的牛二壮,李延炤心中愈发痛心。

    之前已经分批掠回的财货,如今皆是堆积在县府府库之中。不明就里的辛彦,并不知道李延炤麾下的士卒们,为了这些能让县城发展壮大的财货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他只是在看到这些堆积的财货之后,一方面对李延炤的能干赞不绝口,另一方面开始暗自懊悔自己当初的反对。

    他哪里知道,心中沉痛的李延炤,却并未在意过这些细枝末节。将阵亡士卒的名册交给工坊,令工坊中的木匠们为他们赶制牌位。他想择日便将这些英灵的灵位送至忠烈祠中,好让他们享受郡府与民间的香火供奉。

    饶是如此,李延炤依然觉得心情无比沉痛,且不说县府训练培养这些将卒花去了多少财货和精力,这些士卒背后的家庭,如今要么失去了顶梁柱,要么落下残疾。老无所养,幼失怙恃。才是令他感到分外心痛之事。

第二百六十九章 令居强兵() 
令居县东五里,山脚下。原先只是依着逆水河的一个乱石滩。如今已是被令居县兵们平整出来。原本在此处散乱堆着的石堆也早已被运走。那些石头被砸成碎石子,而后在去岁冬季时候,由县令辛彦与司马李延炤两人发动流民增筑令居城墙的行动中,被筑进了加高的令居县城的城墙中。

    而这一片广袤的河滩,则被县兵们修葺成了新的校场。骑卒们在其中近山的区域往复奔驰。山脚下树立着二三十个木质假人。而步卒们则穿着厚重的铠甲,奔跑在逆水边上。如今李延炤给这些步卒们的任务,也早已加量到每天往返令居与郡府一个来回。除了披甲,还不定时地将一尺见方的两个铸铁盘分别捆缚在将卒们的前胸后背,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耐力。

    从起初的叫苦不迭,到后来的习以为常,这些步卒足足用了一年光景。好在他们的待遇在军中最为丰厚,即使一个十口之家,仅靠军中这一个步卒的收入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因此每当操练得疲惫不堪时,这些士卒想想家中亲人,便也总能咬牙挺过难关。

    曹建就在校场上操练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有些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了校场的边缘。望着山边那些往复奔驰,肆意用手中弓箭射击着木质假人的骑卒,他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回当初在广武军中,他自己还是一个喂马的小卒。如今几年过去了。虽然职位与事功皆已突飞猛进,不过曹建反而更怀念起当初那些日子来。

    先前李延炤调任令居,曹建并未申请一同随行。虽然李延炤明确表示支持他留在广武。不过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确实令他始料未及。本想着留在广武军中能有更好发展,谁知却落得一个这样下场,也让曹建感到无颜再见李延炤。

    许是心知曹建的这般想法,李延炤便制止了想要前去迎接的刘季武等人。嘱其照常带队操练。而李延炤,则在营中自己屋内摆下一桌酒宴。毕竟他们与曹建之间那么久的交情,什么表示都没有,也太说不过去。还会让曹建以为他仍然是在为当初之事而耿耿于怀。

    曹建立在校场之外,孑然一身,和校场上兵将们热闹非凡的景象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副诡异的景象,很快便被站在点将台上监督各军操练的刘季武尽收眼底。刘季武将手中令旗交给一旁的副将陶恒,而后便大步走下点将台,直向校场边缘的那个孤独身影走去。

    校场边上的曹建,看到点将台上下来一位将佐向他走来,定睛细看,方才发觉竟是老搭档刘季武。见刘季武如今意气风发的模样,顿觉自己与之宛如云泥之别,心中却更添几分尴尬与失落。

    刘季武仿佛对曹建的这种尴尬失落浑然不觉。他行上前去,接过曹建背着的包袱,而后右手一伸,已是揽着曹建向县城方向行去。如今令居县兵中最为精锐的骑营与战锋营已皆归于刘季武代管。李延炤也要求他事事能够亲力亲为,让这些新选的县兵精锐能够有一种全新的气象。因此刘季武在营中,吃住都是与士卒一起。每到操练时间,也必亲临校场。颇有一种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的意味。

    除此之外,去岁之中不断有陇西地区流民逃亡至令居。李延炤在其中选取一些家中丁口众多的民户,便落户在令居县中。其余的,则向郡府发了公文,请求郡府接纳其中一部分。而去岁通过苏抚打劫了刘赵数个郡县税收的广武郡,此时正是富得流油。而且去岁郡城扩建,直到今年还未完工,也正是人手紧缺的时候。辛太守便将这些流民当宝一样通通接纳走了。

    丁口众多的那些民户足有近千户。即使继续开垦田地,县中也难以全数满足他们耕种取食的需求。其中一部分分不到田地的人户,便接受李延炤与辛彦的提议,开始畜养县府提供的牛羊马等牲畜。平日由县府按量供给衣食。到了收获季节,则以畜类产品来换取粮食。

    这些流民早已司空见惯了陇西地区豪族与刘赵的剥削。他们可是完全不计较百姓的死活。更遑论给他们衣食了。颠沛流离至此,早已看破人生的百般艰辛。能活着已是不易,又哪里能求得事事完美呢?

    于是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些流民的安置便算是划上了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句号。这些人丁众多的民户中,每家都按照李延炤的要求,出一名丁口到县中充任辅兵。辅兵本人由县**给衣食,主要参与各种军中杂务,和县中各项工程的修建。而对于这些辅兵家中,县府也是有一定的宽松政策,比如辛彦提出的规定:辅兵之家,只纳半税。便是说家中有丁口在县中担任辅兵的,家中便可免一半的税。

    如此一来,本来还为自家男丁去当兵而心怀忐忑的民户们,便纷纷欢呼雀跃地将各家男丁送至军中。如此一来,除去千余正兵,县中所掌握的辅兵也是有了千人左右的规模。

    如果不是令居县太小,没有那么多可以容纳开垦的田地,李延炤倒是想开垦出一大片地来,让这些辅兵成为军屯。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没有地给他们做军屯来耕种,便也只能发展出一部分副业来。思来想去,李延炤便盯上了县城附近山中那些茂密的树林。

    反正这些树林,也是天然长成。这个时代伐木的效率低下,又不怎么存在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顾虑。这一千余名辅兵便被李延炤任命的将佐带出去可了劲的伐。这些树林可以为县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木材。而上等的木材,也是可以成为商品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

    如今的令居县,早已成为一个有几分世外桃源意味的存在。各色货品琳琅满目,粮食钱物早已堆满了县府府库。县城之中,还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商业街。由县府出资修建。每个铺面每天只需向县府缴纳十文钱的税款,便可以在这街上吆喝一天的买卖。

    虽然早已不复自己方才到来时候那副寥落模样,不过李延炤对于这些还是不能说完全满意。只是自己所掌握的那一支逐渐强大起来的县兵,才是给他无穷动力的源头。

    现今的这支县兵,在武兴郡铁矿源源不断出产的铁料支持下,武备与当初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两百余人的骑卒,早已达到一人双马的配备标准。精选的一百多名步卒,如今也能身着一百三十余斤的铁甲,拿着十多斤重的诸刃长刀行军数十里。

    另选了二百名臂力出色的士卒,拿上了工坊中出产的强弓劲弩,成为弓弩手。而剩下那五百来人,也早就更换过武备。如今人人都至少有一件皮甲蔽体,手中所持刀剑枪戟,也皆是在灌钢法下大量出产的精良武器。

    曹建自校场一路行来,所见所闻,皆是令他惊诧不已。在与刘季武的攀谈之中,他更是了解到了如今的令居县真实的风貌。不由得也在暗自后悔他当初一念之差,没有跟随李延炤同来令居,还因此让两人原本良好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可惜已是悔之不及。

    两人一路走着聊着,用了小半个时辰,方行入县城之中。如今的令居县城,随着去岁之间大量流民的涌入,变得也是热闹了起来。曹建听着城中大街小巷贩夫走卒的吆喝声,看着眼前街道上一片片摩肩接踵的人海,不由得赞叹道:“李司马,果非常人也!”

    刘季武闻言,笑了笑,却对曹建道:“司马在营中为你备下酒席,给你接风洗尘。想当初我等一齐由关中来此,情谊当是最为深厚。切莫辜负司马的一番好意和苦心啊……”

    曹建听着刘季武的话,神色中也平添几分懊恼。然而也只能默然不语,随着曹建一同行入大营。刘季武带着曹建一路行去,所遇到的值守士卒们纷纷按刀行礼。刘季武也一一点头,以为回应。

    到了营中一座屋子前,刘季武伸手叩了叩门,里面随之响起李延炤的声音:“请进!”

    刘季武推开门,拉着曹建的衣袖,将他引入屋中。屋内李延炤正襟危坐在上首。屋中摆着数张拼接起来的长条胡桌。胡桌上各色菜肴米酒,丰盛至极。而甫进屋内的曹建,看着这一桌的美味佳肴,面上却是一副寡淡神色。

    李延炤见是刘季武引着曹建入内,忙从上首站起,而后绕过那胡桌,快步走上前来,把住曹建的臂膀,哈哈大笑道:“曹建!我之得力臂助,来此一年有余,可算把你盼来了……”

    听闻李延炤充满热情的开场白,曹建却是低垂下头,感觉心中有愧,涩声道:“曹某人不通情理……早先愧对司马,还望司马不计前嫌……”

    “说的哪里话!”李延炤故作嗔怒道:“早先你留在郡中,我心中并无不快。若你能在郡中混出一片天地,我也会由衷为你高兴。我等一路自关中而来,有了今天这番光景,是为不易,且行且珍惜。”

    曹建虽然知道李延炤很可能并不会特别在意此事,不过从李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