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凉州辞-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箭之外游走的匈奴骑卒,尽管人数众多,然而其一由低打高,其二在运动中开弓,准头也是大为降低。每波箭雨均是有过半未射到城头之上,而是纷纷插进夯土城墙之中。

    然而在城外游荡久了,也未见金城郡城头对他们开展有效反击。这些匈奴骑卒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他们在一箭之外又反复逡巡了片刻,向城头又射出了几波箭,见金城军依然没有有效的针对他们的反制,便逐渐开始自发地向一箭以内靠拢过来。

    刘岳身为匈奴赵国的中山王,自然是见多识广。【△網。】见部下们此时纷纷自发一箭之地内,心中顿时惊惶不已。正待喝止,令这些匈奴勇士们返身撤出一箭距离。却已是为时已晚。

    见得匈奴骑卒们一箭范围,先前受张阆之命集中起来部署到西南侧城墙上的弓弩手,纷纷举起手中弓弩,纷纷瞄准那些狂妄而自大的匈奴骑卒们。

    随着鼓的再一次响起,忍耐已久的金城军弓弩手们,纷纷饱含着愤怒,用力扣下手中的弩机,或是松开尾羽。近千支箭矢,便带着金城军弓弩手们复仇的怒火,直向城下越逼越近的匈奴骑卒们呼啸而去。

    闪着寒光的三棱箭镞,带着凌厉的风声,转瞬即至。那些狂妄而自大的匈奴骑卒们,尚且不及做出反应,便已在这摄人心魄的寒芒之下,倒下了一片。

    不过一刻钟左右的功夫,那些匈奴骑卒,便为他们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金城军弓弩手这一波千箭齐发,将冲在最前的数十名匈奴骑卒即刻放倒。首波齐过后,弓弩手们便在各自将佐的指示下展开漫射。务求将远程打击的火力最大化。弓射速快,各弓手便不停地持弓放箭,而弩射速远逊于弓,却胜在威力巨大,射程稍远。弩手们此时也是在奋力上弦而后瞄准射击。

    这两种远程投射武器此时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张致命的火力网,将冒进的匈奴骑卒纷纷射杀于马下。先前狂妄的匈奴骑卒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当他们醒悟后撤之后,方才他们所游荡逡巡的地面上,已是留下了百来具尸体。

    匈奴骑卒们为他们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之后,已退出一箭地远,再也不敢贸然向前。他们继发的箭矢等物,也是很少能射到城上,距离城头尚还隔着一段距离便纷纷下坠。

    匈奴骑卒虽然已是远遁,然而赵军进攻的步卒却已是纷纷爬上云梯,直向城头攀来。匈奴人的箭雨如今威胁已是小了不少。所以城头的金城军士卒们,纷纷又将滚木礌石等架上城头,待赵军爬上云梯一半之后,这些滚木礌石,便带着死亡的气息向着那些赵军砸下去。

    赵军先登士卒方才爬上云梯一半,头顶上的这些滚木礌石等物便如同黑云盖顶一般砸下来。然而还在爬梯子的他们,只能发出一声声绝望的嘶嚎,而后便是一声闷响,云梯上的赵军便被纷纷砸下梯去。从梯子上自由落体的赵军士卒,随即便砸在下方仍在攀爬或是正待攀爬的士卒头顶上,带起一片凄厉不似人能发出的哀嚎之声。

    尽管有少许赵军士卒奋勇上前,砍断了栓系着滚木的绳索,却依然不能挽救这些同泽们的命运。

    配合着垛口处步卒丢下的滚木礌石,闸楼外侧的金城军弓弩手,纷纷将手中弓弩对准了仍在顽强向上攀爬的赵军兵卒。一时间箭如雨下,躲过了滚木礌石的赵军兵卒,却躲不过这些致命的箭雨,亦是逃脱不了跌落城下死不瞑目的结局。

    金城军的顽强抵抗,使得赵军顿兵城下,不得寸进。即使偶尔有几个悍不畏死之人攀着云梯登上城墙,也很快就会被城上金城军捅过来的长枪戳成筛子,而后自由落体,再砸倒城下的一片赵军步卒。

    赵军首次发动攻击,对城上守军的部署也不甚了解。而守军由于准备充足,虽是面对赵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却也怡然不惧。

    双方便在金城的西侧城头反复拉锯。随着时间流逝,兵力处于劣势的金城军一方,面对赵军开始渐渐感到有些吃力。闸楼外侧不停地放箭的金城军弓弩手,射出的箭矢也渐渐开始疲软起来。

    而城下的赵军步卒,尽管伤亡在不断增加。然而战前刘岳为先登勇士开出的高额赏格依然是不断地在刺激着他们的内心,使得他们依然红着眼,罔顾身旁同泽的死亡,只是望着高耸的金城郡城墙,但有一丝机会,便毫不犹豫地攀着梯子想要往上冲。

    然而金城军的顽强,却远超这些赵军士卒的想像。他们一次一次不顾伤亡地攀上去,眼看就要到达城头,而后开辟出一片阵地的时候,城头的金城郡长枪利刃便纷纷招呼过来。前一秒还在做着领赏美梦的同泽,后一秒便成了胸膛被洞穿,或是头颅被砍掉,而后掉落城下的孤魂野鬼。

    随着伤亡的增加,本来以为金城城头一鼓可下的赵军,纷纷开始了动摇和怀疑。金城军的顽强抵抗意志,也远非他们这些为利所驱,近乎雇佣兵性质的士卒可以理解。

    军心已出现不稳的赵军兵将心里,那个高额的赏格,此时却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他们攀上云梯的动作,也远不如方才那么利落。当他们逐渐变得犹豫的视线,落到城门外最后一辆试图撞毁城门,打开通路,却被城楼之上落下的数块滚木礌石砸了个粉碎之后,他们的士气,终于在这次失败的进攻中跌落到谷底。

    而带着匈奴骑卒在金城西侧反复游荡,意图寻机下手的刘岳,此时见攻城的士卒们皆已疲敝不堪,无以为继,遂下令敲响了撤军的铜锣。,。

第一百五十八章 喋血金城 三() 
听到身后传来了鸣金收兵之声,先前云集金城郡城下,力攻不克的赵军步卒们,纷纷如蒙大赦一般,即刻便缩起头往回逃去。金城城墙之下,霎时出现了极为壮观的一幕景象:数千赵军步卒,如同潮水一般,向着自己大营方向奔流回去。

    在河对岸大营中的哨楼上看到这一幕的李延昭,望着视线中那些灰白色的身影,神色颇为凝重。他走下哨楼,而后根据自己所见的战况,向营中大帐处的军主韩宁,以及一干将佐做了简短的汇报。

    听闻赵军进攻受挫,韩宁亲率几名亲卫,登上寨墙眺望一番。赵军首番进攻不力,早在凉州诸将的意料之中。然而望着金城西侧城墙下密密麻麻的尸体,仍使人望而生畏。由赵军遗尸数量之巨,便可想而知金城郡的守军,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韩宁细细将这番景象尽收眼底,城头之上金城守军树立起的“晋”字大旗依然是迎风猎猎飘扬。宣示着这座城池的主权。西侧城墙下的累累尸骨,见证了此处成为赵军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天堑。

    城头上的金城军也已是疲惫至极。面对数千赵军悍不畏死地对西城墙发起的攻击,他们的神经,时刻如同箭在弦上一般紧绷。如今乍然松弛下来,还活着的士卒们纷纷或靠或坐在女墙旁。仿佛用尽全身力气之后的颓然之色浮现在他们面上,金城郡西侧的城头,虽然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士卒,却呈现出落针可闻的安静景象来。

    中山王刘岳,此时正带着那些忠实的匈奴骑兵部属,静静在一箭之外,看着纷纷败逃回来的步卒们,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撞入营寨之中。而后,他们所见所闻的那些令他们感到深深恐惧和忌惮的景象,便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地在他们所处的大营之中传播开来。

    此番初攻金城,赵军已是损失了千余步卒。虽然早知攻取金城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金城军在守城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以及强大的战斗力,还是令赵军主将刘岳感到胆战心惊。

    城下赵军的尸骨累累,以及那些被遗弃的云梯橹盾等,昭示了此次进攻的失败,然而刘岳却不知道,后面还有更大的挫折在等着他。

    时日已近正午。刘岳命各营埋锅造饭。而后他又召集了属下数位氐羌以及汉人将领,命他们下午组织一波更为强大的进攻。虽然并不指望数次进攻便能摧毁金城守军的斗志,从而攻取金城。不过在汲取了上午进攻不利的教训之后,刘岳还是为下午的进攻进行了充足而繁琐的准备。

    早上趁着第一波试探性进攻的时候,刘岳便命营中一部士卒前去大河河滩上,采集了为数不少的石块与黏土等。回到营中,将黏土加水调和,而后包覆在石块外面,并将其形状尽可能修得圆滑一些,制成了近百个泥弹。负责操作那几架简陋投石机的士卒,也将投石机移至理想的射击阵位。

    赵军阵后,又推出了数十个橹盾。并且遵从刘岳的命令,一些步卒又找来锤子、凿子等土木工具。随身携带着,准备在下午的攻城战中依靠这些橹盾掩护阻挡金城军的箭矢,这些步卒便推进至城墙脚下用工具破坏城墙底基。

    受命下午出发攻城的那些赵军步卒,饱餐一顿以后,在上午溃逃而回的那些同泽注视之下,收拾兵甲,而后集中待命,眼见就要走上那不归路。

    就在赵军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下午的进攻行动时,金城北岸大营中,在左都护韩宁的主持之下,凉州军诸将又召开了一次军议。这次军议,正是商讨协防金城郡的诸多对策。

    眼观上午的那场惨烈至极的防守战,韩宁已是忙不迭地向州治派遣而出求援信使。不论在何种情况之下,哪怕对面的赵军全是一帮乌合之众,以现今大河两岸的五千左右兵力硬抗这种密度的攻击,都势必不能长久。

    军议上,韩宁、杜杰等高级将佐依然确立以浮桥联结两岸,大营与金城互为犄角,相互照应的大方略。然而在细节上,李延昭提出以哨骑前出,监视下游五十里范围内河面情况,以防敌军架设浮桥偷渡,而后趁势袭营。

    而且有必要在现存浮桥的上游数里之外,再增设两座浮桥。以防敌军狗急跳墙,摧毁现有浮桥之后,便使南北岸的兵力物力调动出现瘫痪。

    况且再增设两座浮桥,也能使两岸之间兵力调动更加便捷。韩、杜二位上官听得这两条建议之后,纷纷点头应允。

    军议之后,李延昭便从速派遣曹建率部东出,负责监视此去下游五十里以内的河面情况,而以其余骑卒西出大营,集中往西而去,在上游方向选址架设浮桥。

    上游水流往往较为湍急,较之中下游来说,架设浮桥显然更为困难。不过就算水流湍急的上游,也偶有宽阔浅滩这种适合搭建浮桥的地方。李延昭部自出营之后,邵雷便引部属一路自上游而去,寻找适宜搭建浮桥的渡口,而李延昭则亲率余部,四下伐木,并寻找船只。

    金城郡太守张阆,在统计完毕上午初战之中折损阵亡将士之后,已是向北岸大营中的韩宁发出了求援信。

    韩宁接信之后,又确认了一遍此时去往下游,靠近赵军屯兵之处的河面上一切正常,方才遣手下一千州治精锐步卒,与广武军射声营、步卒营混编部队一千人,共计两千人开拔,通过浮桥渡过大河,而后由金城北门入城。

    如此一来,金城郡中此时的防守兵力已近四千。上午的防守战中,尽管金城军奋勇作战,却仍是折损了三百余人。负伤士卒已被转移至金城郡府之中,由金城郡内留驻的郎中与医师等共同医治。

    虽然上午初战的伤亡比高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