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第一奸臣-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管事看到这里,他身边的一个姑娘,拿着本子不停地记录,这个女人是古管事的随从。

    她记录了这里的情况,古管事便道:“我会将这些问题,呈报给商老先生,如果商老先生同意的话,我们将重建这座縣城,不过我有个小小要求,就是必须在重建之后,由以前的葵花縣,启用商老之名讳,仲永縣!”

    古管事说话的时候,一直是看着徐茂先的反应。

    而众人在心里暗道:“这位古管事还真敢说话,恐怕这不是商老先生的意思,而且他为了讨主人欢心,自己拿的主意吧?”

    只不过,人家捐款重建縣城,只想留个好名声,这又有什么不妥的吗?

    但是葵花縣知縣和縣令,脸色就有些难看了,他们在心里想,如果一縣之地连縣名都改了,岂不是成了他商老的私人之地了?不过两人看到州令大人和知府都没有作声,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古管事道:“商老先生一直有个愿望,那便是落叶归根,只可惜他老人家祖上迁徙暹罗,早已不知故地在何处。

    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想以后的仲永縣,一定是谷阳府最富庶的地方。不论是民生发展,还是环境条件,都将成为一处名闻天下之处,縣改府自然不难,甚至府改州都未尝不能!”

    古管事看着徐茂先:“徐大人,你觉得我的提议如何呢?”

    古管事提出将葵花縣改名为仲永縣,而且承诺将以后的仲永縣,兴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徐茂先倒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如果一切承诺都能实现,那受益的无疑是这一方百姓,正准备同意的时候,葵花縣知县在滕海耳边,轻轻地嘀咕了一阵。

    滕海立刻就皱起了眉头,我们自己拿不出重建的款项,人家出银子免费兴建,你们还提条件?再说古管事又没有提什么严苛的要求,只不过将地名改为捐赠人的名字罢了,这种事在府里,一次堂议便可决断,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在滕海看来,古管事提的这要求,一点也不过份。如果商老先生愿意出此善举,将葵花縣重建,这里的发展肯定会连上几个台阶。

    只是没想到,他们这些縣官反倒这般迂腐,左右推诿,暗里婉拒,难道面对这天大的政绩,反倒是怂了?

    徐茂先看到知縣和滕海在那里嘀咕,就猜到了中间肯定有什么缘由,不由问了句,于是滕海便跟徐茂先做了呈报。

    “徐大人,葵花縣地名还是开国初期,当时一位行都司大人亲笔题名的,而且这位大人,正是从葵花縣走出去的学子。因此,知縣和縣令的意思,能不能请徐大人和古管事再考虑一下,不要改这个縣名了。”

    徐茂先听他这么说,就看了眼界碑上那几个大字,果然写得苍劲有力,有几分书法大家的味道。虽然没有落款,但依然可以看出,不应该出自凡家之手。

    既然葵花縣的人,想保留一点属于他们的古迹,那么这个地名还是保留得为好,只是古管事那边估计就有些不乐意了。

    人家援助这么多银两,兴建一座縣城,难道真让人家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他们这些人真的有些迂腐。现在是活人要留名,死人也要留名,而葵花縣的人,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本章完)

第417章 劝和(上)() 
徐茂先想了下,这事暂且不提,等下看看能谈到什么样的程度再说。

    知縣带着大家在縣旧址走了一圈,这座横贯二里不到的小縣,一炷香就逛完了,然后知縣请大家到后山安置地坐坐。

    进了安置地的会客之所,众人看到这里只不过是一间整洁的木棚,只有几条长板凳,中间摆着几张木板充当桌子。

    一个年轻点的女官给大家倒了茶,也许是从来没有见过大阵势,今天突然看到这么多的大官,端茶的时候,手都有点发抖。

    水是普通的水,茶是漫山遍野最普通的茶,这会客之所不大,徐茂先陪古管事坐下之后,其他的人就只有站着的份。

    徐茂先叫了滕海和那知縣,让他们也坐下,以便了解情况。其他的人,几个重要成员,像王麟和黄丙辰则站在徐茂先身后,古管事从暹罗带来的那个随从,也规规矩矩矩在最在他身后,司徒百合没有过来,留在了府城内休息。

    而今天的这件事情,由行都司太常院和仪制司,还有荆州城太常府全程记录。常婉儿和马蓉莲都在,还有不少杂役,扛着笔墨纸砚配合司乐,将徐茂先和古管事此行的细节,丝毫不漏的记录在册。

    徐茂先和古管事听着知縣讲解縣里的情况,滕海在旁边也不说话,听到葵花縣的民生如此落后,设施与其他縣城完全是天壤之别,听得徐茂先都有些老脸发红。

    以前没有下来巡视的时候,还真不知道他们的落后,现在下来看了之后,才发现荆州偏远乡下的生活,居然还停留在开国初期,兵荒马乱的那个年代。

    于是他就想到,民生大计,光靠别人援助改变不了现状,关键还得自力更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款项投到实处。

    他就悄悄对王麟下了指示,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回去的时候好好核实一下,每年的兴建拨款到底有多少?这些银两,是不是都如实落实到了每个该用的地方。

    在徐茂先与王麟悄悄交流的时候,站在后面的谷阳府户部郎中,他的脸色微微一变,有些很不自然。谷阳府是个相对贫穷的府城,多山的丘陵地带,唯一一处平原,都给洪水冲毁了。

    谷阳府地界,也是荆州疆域内最小的府城,整个县区呈一条狭长的落叶形,东西长不到四里,宽余不足二里。它的发展就是沿着以前的老官道一路延伸。

    像治下这么一个贫困的縣城,要拿出更多的银子来扶持民生和兴建,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而且徐茂先在縣城呆过,越是贫困的地方,官员越是贪婪无德。

    因此,他想叫王麟回去的时候查一下,有没有挪动兴建款项的乱象。但是今天不适合谈这个问题,只能一笔带过,暗暗记下。

    大家在葵花縣呆了足足两个时辰,一行人就准备回谷阳府了。没想到刚刚出了会客木棚,来到下山路口的时候,有十几个縣杂役冲过来,一下就跪在徐茂先一行人面前。

    他们也分不清哪个是徐大人,哪个又是滕海,只是听说今天有大官要下来巡视,他们十几个杂役就赶过来了。

    有几个年纪大点的女官跪在地上,哭诉着自己已经快两年没有拿过俸禄了。还有几个男杂役,也默默地跪在一旁,虽然没有像縣女官那样哭诉,却表情哀默,一脸的生无可恋。

    谷阳府户部郎中脸色大变,很恼火地看了知縣和縣令一眼,不是早通知你们,要做好縣里杂役的安抚嘛,怎么又出了这样的乱子?

    听到那几个杂役在哭诉,知縣和縣令的脸色都不好看,只是州令大人和古管事在场,他们又不好发作。这些人明明跟他们说好了,没想到还是半路杀了出来。

    现在縣城都冲毁了,别说他们这些人,就连縣老爷的俸禄没得拿了,哪来的银两发他们这些杂役?

    徐茂先朝几位跪在那里的杂役喊道:“大家都起来吧,我是代州令徐茂先,你们有什么话可以对我说。”

    听到徐茂先这么说,众人将信将疑。

    这么年轻的公子哥,会是代州令?不过他们看到知縣和縣令都老老实实,毕恭毕敬地站在后面,连个屁都不敢放时,心里就相信了几分。

    徐茂先就问了他们的情况,这些縣杂役把自己肚子里的苦水,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他们二十几个人,有七个是知縣衙的杂役,还有五六个是縣令衙的杂役,剩下的归门别类,没个衙门口的都有。

    二十几个杂役中,老的有五十多岁,小的也是三十出头。徐茂先知道,在乡下的衙门里,这种杂役连官阶都够不上,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縣老爷说你是人便是人,说你是狗便是狗,无从谈起什么地位。

    关系好一点,跑得勤快一点,也许五年十年之后,能跑个正式杂役,发你一套官服加身。关系不好,又不爱跑动的杂役,有人苦干一辈子,到头还是个临时的。

    这些杂役俸禄比正式要低了不少,一个月也就三四十个铜钱,有的甚至更低。正是这样的俸禄,还被拖欠了两年之久,你叫他们这些人怎能不急?

    听了这些情况,不等徐茂先开口,滕海就出来道:“我是谷阳府知府滕海,关于拖欠杂役俸禄的事情,我向你们承诺,将在一个月之内彻底解决,请大家放心地回去吧!”

    大家听说知府大人都承诺了,一个个站起来,本能地退到路边。古管事看到那些因拖欠俸禄而拦路的十几个杂役,暗自摇了摇头。

    真没想到,大明的百姓现状,还停留在这等水火之中。这与他平时接触到的官场人物,他们的生活百态,完全是天壤之别。

    对于大明的举国等制,古管事自然知道一二,有人可以花天酒地,有人却只能为了一份可怜的俸禄,惶惶度日。大明的现状,一直存在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两极分化的现状。

    巡视队伍经过了谷阳府城的时候,队伍没有停留,滕海知道徐大人一行,不会在谷阳府过夜,就率文武百官送到了交界处。

    (本章完)

第418章 劝和(下)() 
回到荆州城之的后,已经是晚上酉时,黄丙辰早通知了礼部客栈,大家就在那里简单吃了顿便饭。

    司徒百合在官兵的保护下,今天玩了一天,听到徐茂先回来了,她就欢天喜地地回过来。大家在用膳的时候,古管事喝了些酒,对大明的现状,发表了一些感概。

    虽然商家在宜阳府的古街项目,开展得还不错,但今天的现状,让他不得不有一些感慨。古管事的话,让徐茂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古管事看到的现状,确实再大明朝普遍存在。

    而今天他们看到的,还不是最偏远山区那些穷地方,如果他去了百越以西,或是西域边疆,看到那里穷苦的情景,估计他都看不下去了。

    古管事突然颇有感慨地端起杯子:“徐大人,今天我托大叫你一声老弟,我们也是多年的老相识了,葵花縣重建的事情,我会尽力跟商老先生说得。”

    “既然我们是朋友,我也就实话实说,如果葵花縣的官吏,不肯用商老先生的名讳,那我想这笔援助是有限的。一些民房重建的事,我可以代表商老先生做决定,其他的事情,我就爱莫能助了,希望你不要怪我商人本色!”

    “那就谢谢古老哥了。”

    两人碰了一杯后,古管事感慨就更多了起来:“其实,你们官府的漏洞很多,如果把那些用在吃吃喝喝上面的银两,用来做这些积善积德的善事,咱们大明朝应该是世界上最大强的国度。可惜啊,很多人不理解老百姓的痛苦。今天我喝得多了,说了糊话,你不要见意,不过我希望,你是一个好官。”

    古管事的话,让在坐的人闻之变色,心道这个古管事也太大胆了,竟然敢在徐大人面前,如此直言不讳,好放肆!

    古管事的话,让在座的人都很尴尬,不过幸好只有几个与徐茂先走得比较近的人。古管事说的,正是大明目前的现状,可以说是说到大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