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第一奸臣-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蒙董捕头不辞辛劳,我代柳城县千户百姓拜谢!”

    “徐大人,柳大人,卑职不敢当、不敢当!”

    就在董长顺正准备带人马而回时,宜阳知府派来传书,宣布了一项调职任命:宜阳典狱捕快董长顺,即日任柳城县典史一职,捕快牛大福任大捕头,另留任十名捕快,协助柳城县典史办案,其余人马押解人犯立刻返回。

    对于这项突如其来的任命,董长顺唯有一声苦笑,他算是被徐茂先,彻底拖下浑水中。

    董长顺其实很年轻,仅比徐茂先大四岁,在宜阳府做捕头好几年,算是宜阳府典狱一位得力干将。从这项临时调职任命上看,不难发现宜阳府两衙,对柳城县治安的高度重视。

    午后,柳城县各条街道出其地热闹开来,百姓议论纷纷,奔走相告。看着那些地痞无赖,一各个被关进囚车带走,无不是拍手称快。甚至有人燃起鞭炮,锣鼓齐鸣,好比过年的气氛还要隆重。

    此次由柳城知县衙门牵头,宜阳府典狱出面雷霆之击,盘踞在柳城县的恶霸伙团,从里到外地疏理了一遍。尤其是以杨忠奎为首的一伙官役,基本上全面伏法。

    徐茂先要的就是这种结果,他要让柳城县成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县。打黑除恶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全县通告,有冤申冤,及时处理所有陈年旧案。

    这一方案实施以来,开始有人忐忑不安,怕举报被人报复,可实行一段时间后,见县典狱果然雷厉风行,秉公办案,出来状告的人越来越多。

    又是一个月下来,柳城县的局面彻底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以前那种拦路打劫,坑蒙拐骗,明抢暗偷的现象彻底消除。

    新任柳城县典史董长顺,坐在徐茂先后堂书案前,正是徐茂先的奇思妙想,让他整天焦头烂额,忙得不变乐乎,现有空连忙跑来倒苦水。

    一招全县通告,举报有功、诬告无过。让大量含冤受害者终得沉冤昭雪,自然也增加了典狱的办案极限。

    柳城县典狱,算典史在内一共十二个人,几乎是不分昼夜连轴转,再这样下去,冤情没有彻底翻案,他们这帮捕快都累死了。

    见董长顺牢骚不停,徐茂先从书案下取出一坛酒,正是卢本旺送的那种上等佳酿。“尝尝看吧!这段时间你们的确劳苦,我替柳城县百姓亲感谢你们。”

    董长顺接过酒坛,嬉笑着说:“若不是因为大人您,卑职也不会调到这穷山沟里来。”说着他便站起来:“典狱这么多兄弟,一坛酒不够分啊,大人您好人做到底,有多少就都拿出来吧。”

    书案下还剩不到一坛,徐茂先仅喝掉不足一壶,董长顺这人毫无含蓄,剩下的全部被他要了去。

    “大人就是大人!随便翻翻都是这般极品。”经过一个多月的熟络,董长顺和徐茂先关系非同一般,酒是难得的好酒,十两银子都未必够买一坛,所以董长顺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喜欢拿去!等有了空暇我设宴犒劳你们。”徐茂先也由着董长顺把酒拿走,想要马儿跑得快,不给吃草怎么能行?

    诚心求收藏,方便阅读,谢谢!!

    (本章完)

第18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午后卢本旺便会到,主要是考察柳城铜矿,如果双方满意,柳城铜矿以后就非官窑了,而成了朝廷与私家合营的形式存在,按照大明律,开采还有某程度的赋税减免。

    在此期间,这一提议曾遭不少人暗中反对,说这是变卖朝廷的产业。当时徐茂先敲着书案反问道:“那谁有好的办法,将已经停产荒废的柳城铜矿,盘活?”

    结果那些人又没话了,徐茂先一句话,堵死了天下人悠悠之口。

    如果柳城县人有办法,可以将柳城铜矿盘活的话,也不用穷等到今天。再说徐茂先早与柳温通了气,这是两人共同定下的方案。只等投资方实地看过后,柳城铜矿的重启即可开始。

    午时刚过,卢本旺准时出现。跟他在一起的同行的,自然还有他的真命天女,倩儿。

    在一般情况下,卢本旺从不让女人插手生意上的事,这次将倩儿带在身边,说明倩儿已经成功地晋级为内人行列,由纯粹的欢场情缘,升级为可以信任的生活伙伴。

    这次,倩儿是以卢本旺账房的身份,参加到这次铜矿考察之行,可见其一般。

    此时徐茂先才豁然想起,倩儿是京九直隶学府出身,这在女官盛行的大朝代并不稀奇,有的女官甚至可以把持后宫,左右朝政。

    徐茂先朝倩儿笑了笑,倩儿闪过一丝妩媚。“徐公子果然官威气派,只是这办公地也太寒碜了点,该换换新了。”

    这次接待人员里,柳温和主簿周书才同在。徐茂先就开着玩笑道:“那就要看你家卢大少爷,愿不愿意帮衬了,重新帮我修间正堂吧。”

    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卢本旺一口应承下来。“没问题,我出一万两纹银。倩儿,这点小事我就不过问了,你有空从账头里划出即可。”

    果然是有钱的大掌柜,随随便便一句话,就送了知县衙门一栋正堂。要知道,柳城县衙这种办公大堂,设下共分十多处杂役司,如粉刷装饰不算的话,一万纹银紧紧凑凑基本上也够了。

    跟随在柳温身后的那帮杂役司吏,再次感叹,还是徐知县路子多。相比之下,柳县令就逊色太多了,他在位这么多年来,也没见谁给柳城县带来点好处。一些人渐渐地将立场,摆到了徐茂先这一边。

    在铜矿考察过程中,卢本旺对一切设施还算满意,只是他提出几点要求。通往柳城铜矿的路已经破烂不堪,如果重启柳城铜矿的话,他还得花一笔很大的款项来修路。

    因此,县里面必须再给他增加些干股做补偿,要不他宁可停止合作。对于这个提议,柳温也觉得有理。

    可徐茂先却看出了,卢本旺别有深意的笑容背后,藏得是什么样的心思,趁没人的时候他问了一句。“你想趁火打劫?”

    卢本旺歪着嘴笑了笑,奸商嘴脸暴露无遗。“天下没有免费的便宜占,我那一万雪花银可不能白送人。”

    徐茂先大怒!

    奸商啊奸商,又被这卢本旺钻了空子,将干股八成五提到了九成。

    ……

    自从董长顺到柳城县任县典史之后,柳城县的治安彻底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过往的车马与行商逐渐多了起来,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敲诈勒索了。

    徐茂先也因此博得当地百姓的爱戴,柳城县的人们,基本上都知道这个新来的知县,为县里解决了多少惶恐不安的大难题。

    只是最近徐茂先有些烦恼,虽然铜矿重启方案进行顺利,但永定县方面答应引流的事,却迟迟不见下文。

    从上次宜阳府履职商议后,距今又过去了半个月,如果得不到对方应允,柳温他们所做的努力,终将付之一炬。

    同时,还有引流开渠的款项问题。

    直到目前为止,徐茂先连一个铜字儿都没讨来,想想当初自己的豪言壮语,都不禁脸红羞臊。

    而唯一好的消息,县里的库银比以往多了。。。。。。

    最近一段时间,百姓听说是兴修水利热情都很高,再加上柳温马不停蹄地做宣传事宜,征劳役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大难度。

    正当徐茂先苦恼不堪的时候,宜阳府吏司派来飞鸽传书,请他到宜阳府一叙。

    田胖子那狗贼,不是躲着自己不见吗?

    这个时候,又找自己作甚?

    徐茂先也弄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他还是如约来了宜阳府。

    田友量在吏司衙门接待了他。

    这次的表现令徐茂先大为意外,田胖子不但亲自为徐茂先倒了茶,还亲切地询问道:“你求上峰开渠拨款的文书,带来了没有?”

    徐茂先从身边拿出柳城县开渠的详细文书,递到田友量跟前。

    田友量初略地看了一下。“一万两银子是吧?”然后就拿起笔,很爽快地作了批示,然后备注存案。

    “徐老弟你就放心吧,这银子不出七日便能筹齐奉上。”徐茂先谢过田友量,出门的时候挺直了腰板,长长地舒了口气。

    一直坐在椅子上的田友量,目送徐茂先的背景,直到慢慢消失不见,他现在不得不佩服徐茂先,这个年轻后生手段当真高明,竟让唐大小姐亲自到此为他求情。

    田友量想了半天,也猜不透其中的奥义,用力拍了拍大肚腩,渐渐陷入了深思。

    田友量今天的转变,大出徐茂先意料之外,这其中恐怕有另外的原因吧?佟府令显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来找田友量要钱,难道是唐凤菱在中间搞得鬼?

    从府吏司衙门走出,徐茂先快步走到府驿站,给唐凤菱发出传书,相约望云轩一见。

    待见到唐凤菱时,美人笑嘻嘻地问道:“干嘛,我刚游玩回来你就想人家了?”

    “想你臭美啊!凤菱我问你个事,田胖子那边是不是你出面干预了?”

    “哼!绕了半天,你竟是来兴师问罪的?真是好心没好报!”唐凤菱气乎乎就要走,两只小脚狠狠地跺着地面上。心里骂道:死茂先,臭茂先,竟敢拿本小姐好心当驴肝肺。以后再也不管你的事了!

    唐凤菱气呼呼的离开,果然是干的好事,也不知道她跟田友量说了些什么?

    唉!徐茂先叹了口气,真拿这个唐凤菱没办法。但是,只要她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这事还真得谢谢她。

    开渠款项终于有着落了,徐茂先没有心思再宜阳府担搁,直接上马回了柳城县。

    某日午后,徐茂先跟柳温商量了一下,召开动工战备商议,准备选个黄道吉日奠基。

    按照方案可以动工了,款项也将在近日到帐。

    听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每个人心里都很愉悦,连那些最顽固保守的老油条们,也都对徐茂先刮目相看,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三天,还有三天便可以开工了。

    在这段时间,柳城县旱情开始加重,柳城河完全干涸,河床里到处是龟裂的痕迹,柳城县方圆五里之内的百姓,连饮水都成了问题,这更加坚定人们引流开渠的决心。

    等待的日子里,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三天后,县吏司的蒋华山兴冲冲地来报,一万雪花银由典史董长顺亲自押运到帐。此时,全县上下一片欢呼,终于可以破土动工了。

    刚好此时,徐茂先又接到佟府令亲自派来的传信,引流永定河的方案通过。同时永定县两衙决定,出资一万两白银,配合柳城县这项水利工程!

    引流开渠,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与永定县终于达成了协议,得到这个消息,徐茂先和柳温立刻下达吩咐,宣布破土动工的人员安排,和各项职务任命。

    这项工程关系重大,由徐茂先亲自挂帅,柳温全程协助负责调配劳逸。与此同时,由卢本旺出资的知县衙门正堂,也正式推倒重建,给柳城县来一次全面翻新。

    徐茂先对蒋华山说道:“现在非常时期,你们要当好管家婆,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做事不可吝啬小气,也要争取不花一分冤枉钱。”

    为了更好的加快工程进度,最近柳城县的各杂役司做了些微调,柳温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