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奇侠传-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揽这瓷器活”

    月姑一愣,瞟一眼女人手边的布包,清晰可见包上沾染得油污和血渍,里面鼓鼓囊囊,不知是些啥东西。月姑为难了,说:“您老先坐,面条荷包蛋马上好了,我去端来您吃”

    老女人提高嗓门:“准备两块银元按规矩该收三块,谁让咱们是乡亲呢!”

    艾叶端个小盆过来,看月姑脸色不对,忙问:“咋的了?”

    月姑说:“你先放下,让她吃。”便去东厢屋看青莲蒸煮的器具用品,重又回到堂屋,见老女人已将一碗面条吞在肚里,艾叶正给她盛上第二碗。

    月姑赔笑着对孙婆说:“家中没有现成的土坯,看能不能就在炕上?”

    老女人斜睨月姑一眼,叹口气:“唉,可惜俺栓儿出门了,不然让他送来,满打满算花十块钱,还不便宜?也罢,就依你,可我告诉你,这孕妇是外乡人,在你家炕上生孩子,要妨害主人的,我把话给你说明白,以后出啥事别怪我哟!”

    月姑恍然明白孙婆借机卖坯赚钱的用心,理由虽近荒诞,却不好跟她分辨,只说:“就为这?老婶放心,出啥事我决不怪你只要大人孩子都平安就好。”

    老女人哼一声:“娘俩都平安?我可不敢保!看这样子,大人孩子能保一个就不错,想大人孩子都保住,谁能办得到?除非骡子生驹,公鸡抱窝!”说着打起饱嗝,从桌子上抓起她的万宝囊,一副要走人的架势,“咱们把话说明白——我只能保一个。若用我,我立马烧纸念咒,请神灵下界保佑不然,还有别家的病人等俺哩!”

第一百零四章 金月姑勇接早产儿() 
青莲慌慌张张跑过来,着急地拉住月姑悄声说:“俺妗子让你去里屋,她说快生了。”

    老孙婆听见瞪青莲一眼,不屑地哼一声说:“你小妮子家懂啥哩?没神灵保佑,她生下孩子也难长命!你们快说不然,我可走了!”身子却只是不动。

    月姑竭力抑制着气愤,对艾叶说:“孙婶儿要走,你送她回去,年纪大了,总不能白白跑一趟,就给她五块钱。孙婶儿你走好。”忙转身去了东屋。

    艾叶暗自嘟噜:“还给她五块钱?两大碗面条吞到肚里去了,怎么算白跑哩!”

    老女人迟疑地走到门口,接过艾叶递来的钱,放在眼前细看看,却又踅回来,对艾叶说:“这个孩子,我接,两块银元,不再另外加钱了,我尽量保住大人和孩子唉,谁让咱们是街坊哩!”

    未及艾叶回答,东屋传来婴儿啼哭声,青莲惊喜地跑出来:“俺妗子生个小子呢!”老孙婆顿时变了脸色,掖起五块钱悻悻走了。

    月姑出来问艾叶:“孙家婶子该满足了吧?”

    艾叶瞪起眼:“满足?她那胃口大着呢!她不是不想接,把保全大人孩子说得难些,想给咱多要钱,也显得她有本事。”

    月姑兴奋地说:“幸亏赶她走了,五块钱白送她也值得看见她那万宝囊,把我吓一跳,腌臜着哩,谁知里面是些啥样的‘宝贝’让她逼我硬着头皮出手,这一下子就出徒了,往后咱村女人生娃,我就来承当,乡里乡亲,分文不收!”

    月姑和艾叶一起来东屋,看着哇哇啼哭的孩子,喜得合不拢嘴,对艾叶说:“俺们金家人丁兴旺,大哥两个小子,松绮如今又添个小子只是,不知杰群这阵儿在啥地方,也没法给他报个喜。”松绮面色苍白,睁眼听她们说话,忽然伸出胳膊拉住青莲的小手,看看艾叶,看看月姑,眼里流出两行热泪。

    松绮临产,冯老先生病体尚未痊愈,塾屋只好暂时停课。艾叶带上孩子们下地做活,月姑在家伺候松绮,做些零活。松绮要往家捎信来人接,月姑不肯:“云绮刚走,她那学校也开学了,娘家、婆家两个老娘都岁数大了,谁能伺候你?你只管在这里安心住着,按原来的打算,等你出月子,我套车送你母子去黄龙埠,然后随便你去哪里。”

    街坊邻里不少女人来看松绮,桃花天天过来瞧看。元盛和元兴的媳妇、吴勤家的,还有不少学生家长,手中或拿几个鸡蛋,或攥一包红糖,过来便围着松绮坐在炕前,祝贺她平安生个男娃,说笑一回,感叹一回,齐声夸松绮虽有文化,却不小瞧百姓,爱护学生,让人感激。这天上午,冯老先生居然也出现在月姑家院子,左手提个装有鸡蛋、挂面的布兜,右手拄根拐杖,颤巍巍地赶来瞧松绮。

    松绮急忙挣扎着坐起,感动地说:“我年轻,老先生不该亲自跑来。”

    老先生哽咽了:“刘老师早产,全是代我为孩子们操劳所致,我怎能不来?幸亏没出大的差池,我心中稍安。”说着眼中垂泪。松绮嘱咐老先生好生将养身体,待康复后再开塾屋教孩子们读书,这话却又引发老人感伤:“听说倭贼大举进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中国人眼看成亡国奴,多少生灵将遭荼毒,我恨自己枯木朽株,没法上阵杀贼,唯盼孩子们长大成人,多学知识,杀贼报国。但愿尽快康复便再开课,教孩子们识字明理,长爱国之心,立强国之志,这是我的心愿啊!”随即涕泪交流,松绮和月姑也不由热泪盈眶。

第一百零五章 静妙庵青山遇福顺() 
这些天,艾叶常带青山、春堂和青莲去村东地里拾棉花。青莲腰间扎个小包袱,在齐颈的棉棵间缓缓移动,两只小手摘拾得又快又干净。春堂老实肯干,怎奈青山顽皮,不耐烦在棉垅间磨磨蹭蹭,拉上春堂到处乱跑,艾叶喝斥不住,没奈何,任他俩到处跑着玩去。

    青山对春堂说:“听说东边姑子庵有俩姑子。女人家剃成秃头,还真稀罕呢!”拉上春堂,去东边姑子庵。

    两人来到这座名叫静妙庵的地方。这是一座孤零零的独院,坐落在万家营村东三里外。里面几株杨柳,左面临沟傍坎,右边是一片庄稼。青山和春堂来到庵前,院门口正停一辆马拉篷车,却不见人影。两人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向里偷看,只见几间青砖灰瓦的庵堂,堂前地面平整干净,墙边几棵黄白菊花正在开放,气氛素雅静谧。青山拉着春堂蹑手蹑脚溜进去,见庵堂正中一尊泥塑神像,似乎是个女人。背后墙上有大幅彩色壁画,画得也是个女人,双手环抱金童玉女两个娃娃,腾云驾雾飘然降临的样子。画上题写的字样,青山、春堂都能认识,是“仙姑送子”四个大字。两人叽叽咕咕说笑,旁边两个光秃头顶的道姑自顾双手合什,低头诵念,一个年轻女人跪伏在泥塑女神前,微眯双眼专心祷告,声音极低,听不清说些什么。青山细看两个尼姑,见年纪小些的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乍看竟与妹妹青莲模样相仿。跪在地下的年轻女人妆扮艳丽,看去面熟的很,一时想不起是谁。正看得出神,听院门外有人喊叫:“你俩小子干啥哩?快出来!”

    青山认得是西头吴家的小管家福顺,便不理睬,拉春堂走出院门,撒开两腿飞也似地跑去。不料福顺三两步赶到前边拦住,笑嘻嘻地说:“青山,你放心,我不揍你我叔说过,让我跟你交朋友。”说着,从兜里掏出几个石榴,上前塞给青山。青山摇摇头,他仍然记得当年被骗用银元换哑炮的事,气哼哼地说:“你,还想骗俺?”福顺忙说:“这石榴是我从庵子里石榴树上摘的,没花钱,一个子也不给你要吃吧,可甜呢!”青山迟疑着接过,递给春堂一个,问福顺:“俺咋没看见石榴树?”福顺说:“在庵堂后面的小院里,挺大一棵树,挂满石榴呢”青山拉起春堂往回走,福顺在身后喊道:“没事找我玩去,我带你去打鸟!”

    忽然,远远传来青莲的喊声:“哥,你不好好干活,看我告诉娘!”

    两人气喘吁吁跑回地里,春堂从兜里掏出石榴给青莲,青山拦挡说:“我这里还有呢!”从兜里掏出一个,塞给青莲,说:“莲儿,千万别告诉娘我好好干活,看我摘得多快哩!”摘下一把棉花塞进青莲腰间的包袱,

    艾叶问:“你俩去那庵里看见啥?”

    春堂说:“两个秃头女人,还有个女人趴在地下磕头,像是吴家福顺的小婶。”

    青山抢着问艾叶:“婶儿,福顺带那吴兴祖的媳妇去干啥?这会儿还跪在那里磕头,那俩秃头女人站在一旁边念叨”

    艾叶笑道:“那是姑子庵,秃头的女人是尼姑。”

第一百零六章 说婚嫁春堂约青莲() 
艾叶接着说:“原来的尼姑走了,刚来两个新姑子,师傅叫静修,年轻又漂亮,还有个女孩叫妙云,也蛮秀气。”

    青山问:“难怪这庵子叫静妙庵。福顺那小婶子跪在地下,又磕头又烧香为的啥?”

    艾叶说:“庵里供奉着送子仙姑,女人生不出孩子,就烧香求告捐布施,听说可灵验哩。”

    青山又问:“那媳妇求孩子?她咋就生不出孩子呢?我妗子咋就能生个小子?”

    艾叶说:“这,怎能一样哩!都说,好人盼儿生儿,盼女生女,没德行的就绝后”

    三个孩子直钩钩地瞪大眼睛听艾叶说话,一脸茫然地笑着。

    青山怀疑地问:“我长大也能生儿子?”

    艾叶大笑:“你自己还是个孩子哩!等长大了,娶个媳妇,让媳妇给你生去。”

    青山说:“我都十二了,还不该娶媳妇?”

    艾叶说:“快了!男人十四、五岁娶媳妇的多着呢!青山好好念书,等婶子给你说个识文解字的好媳妇,春堂姥姥家那村有几个好人家,闺女都长得俊哩”

    青山看看青莲,说:“婶儿,别人我不要,我娶俺莲儿当媳妇。”

    春堂急忙说:“娘,我也娶青莲当媳妇!”说着,挪动两腿朝青莲身边靠近。

    艾叶笑得前仰后合。

    青莲小脸红红的,对青山说:“哥,俺是你妹子,你怎能娶俺当媳妇哩?俺给春堂哥当媳妇”

    青山觉得青莲的话在理儿,无奈地看看她和春堂,又转脸看艾叶。艾叶喜得上气不接下气,说:“这会儿,都还小,说这些,让人笑话呢长大以后才能谈婚论嫁哩!”

    松绮的孩子已经满月。月姑套上四轮牛车,带上青莲送松绮去了黄龙埠。

    松绮离开万家营的这一天,塾屋重新开课了。冯老先生面容消瘦,拄着拐杖来到塾屋前的老槐树下,拉响钟声,然后,跟在欢蹦乱跳的孩子们身后走进课堂。

    月姑送松绮回家来,白天忙地里剩余的活计,晚上开始纺棉花做针线。但她一直在担心青山和青莲念书的事。冯先生老病在身,坚持开课无非为让孩子们着想,不忍让他们完全荒废,却只是勉强支撑。原有传言,于集区政府办一所新式小学,如今时势****,只怕难以实现。想到这些不禁发愁。而就在这时,又为青山逃学生了一场气。

    这日,青莲从塾屋回家,带来一个让月姑气恼的消息:“哥哥两天没去念书,不知道干啥去了。冯老师着急,要来见你哩!”

    “你怎不早说?他人呢?咋还不回来?”

    “冯老师正留下他盘问只怕他要挨戒尺!”

    月姑问艾叶,她和青莲不在家这几天,艾叶总过来给青山做饭。艾叶茫然不知:“青山来家吃过饭,就说去念书,晚上跟春堂一块住西厢屋。”

    正说间,春堂背着书包跑来了,看这屋里的气氛便立刻明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