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密电码-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篇采访稿自然也就作废了。

第162章 土匪武装() 
伊藤不负责此次交换战俘的计划,他不需要关心飞机失踪事件,可是杨明坊却也在同一天失踪了,到现在仍没有杨明坊的确切消息。

    伊万诺夫劫机去了重庆,这个过程半身就很蹊跷,在这之前杨明坊一直借口密码破译与伊万诺夫接触,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还有杨明坊提出的破译思路都与伊万诺夫有关联。伊藤不难作出判断,杨明坊十之八九也在那架飞机上,令伊藤更恼火的是连同闻锵的家书、密码原件也都一同失踪了。

    伊藤一方面让重庆的日特人员去查找杨明坊的下落,另一方面也让特高课电讯研究室论证了杨明坊提出的破译思路,以确定这是否就是一个骗局。电讯研究室专门进行了推演论证会,结论是:他们认定杨明坊的破译思路根本看不到希望。

    杨明坊到达重庆后,便被军统保护起来,同时也对外封锁了消息,而杨明坊则加入到了军统的电讯研究室。日特查找不到杨明坊的消息,便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杨明坊家人的身上,终于有一天,日特在杨明坊家人的住所发现了杨明坊的身影,至此证实了伊藤的推测。

    伊藤基本梳理出劫机事件的脉络,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一个年轻而且毫无经验的杨明坊给欺骗了。伊藤根本不相信杨明坊有这样的能力,他知道一定有人在背后策划指挥,但现在已经很难查证此前谁与杨明坊有过不寻常的接触,至此,此事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电讯研究室的职能和作用,伊藤始终都很重视,失去了杨明坊,伊藤便想再找一位专家来顶替杨明坊的职能,于是他将目光投入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伪满洲国。至于人选,倒是有一个,伊藤一直在犹豫,因为他担心此人的到来,或许会影响沈砚白目前的平静状态,进而有可能会影响到沈砚白的工作。

    杨明坊的背叛显然又给伊藤上了一课,由此他终于做了决断,他决定把东北的那个人调到南京来,或许这也是对沈砚白最好的一个检验。

    这两天伊藤的心情很不好,静下心来的伊藤找到了一本他感兴趣的书——《论持久战》,认真研读后,他叫来了沈砚白。

    伊藤问沈砚白是否读过这本《论持久战》。

    沈砚白说读过,那是在重庆军统任职期间,当时她也是政策、战略、理论的研究人员,所以毛先生的这本著作自然是要读的,而且还奉命写了相关论文。

    伊藤很感兴趣,问道:“哦,那你是怎么看这本册子的?”

    沈砚白说:“在其位谋其政,当时我身在军统,自然在论文中赞同毛先生论述的结论,当然了,从理论上讲,我也是很认同毛先生的分析,问题是客观因素并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就拿国共的统一战线来说,这种合力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这很难说,持续多久也很难说,事实上国共摩擦一直存在,如果他们分崩离析,我认为这也不奇怪,一旦出现内耗,那还谈什么持久战,另外得道多助的问题,这个也应该辩证的去看,南京的和平路线如果贯彻执行的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与支持也是有可能的,和平路线也是有可能形成得道多助的局面,所以我认为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一本著作的结论最后还是要靠实践去检验。”

    沈砚白内心很无奈,她只能再次抛出汉奸言论,显然伊藤很欣赏沈砚白的观点。随后他让沈砚白准备一下,过两天要出趟差,目的地是苏浙皖交界的山区。

    伊藤说,在苏浙皖山区盘踞一股地方武装,受派遣军总司令部委派“友好协会”前去解决这股武装。

    所谓解决这股武装,沈砚白大致可以猜测到里面的含义,一是劝降,劝降不成,那就是剿灭。沈砚白将这一信息分别汇报于中共的彭瑞东和军统的老金。

    经查,中共方面表示,伊藤所说的地方武装不会是新四军及所属的游击队。军统老金也经多方面调查,最终判断这个武装的前身应该是某县的一个保安团,该县沦陷后,这个保安团逃往山区,形成了现在的土匪武装。

    老金感到很奇怪,伊藤既然让沈砚白一同出差,为什么不让沈砚白去研究那股武装的具体资料呢?沈砚白说,有可能是伊藤亲自出面的原因,自己仅是辅助,所以没有让自己去看资料。

    老金说:“不管怎么样吧,总之你要保护好自己,无论是劝降,还是剿灭,你都不需要进行干涉,也不要有小动作,平稳去,平稳回来就行。”

    沈砚白明白老金的意思,她说:“哎,就是遗憾啊,现在不知道到底这是什么武装,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在什么地方,不然可以派人过去,把这支武装拉到国军队伍里,这多好啊。”

    老金无奈地笑着摇摇头,“国军早就跑没影了,还有谁会回来为这么一群土匪去谋出路呢,但凡有一点办法,这些人也不会上山当土匪的呀。”

    沈砚白也感到挺无奈的,只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总是很不舒服。

    ……

    伊藤带着沈砚白、石川去了苏浙皖交接的山区,直到这个时候,沈砚白才了解到这个武装的具体情况。此前老金的推断基本是准确的,这原来的确是县保安团,该县沦陷后,在保安团团长的带领下,他们进入到了这个三省交界的山区,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这个土匪武装。

    没有物资供应,没有装备补给,他们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抢,抢了就跑,也抢过往富商,但更多针对还是汉奸和日本人,还袭扰日伪部队。除此之外,他们另一个办法就是绑票,也是针对汉奸及家属,就这样他们生存的似乎很好,持续到现在也有两年多了。

    当地日本驻军深受其扰,曾数次派兵围剿,无奈密林山区易于防守和隐匿,这个土匪不但没有被剿灭,反倒渐有壮大之势。

    最近,日特捕获了土匪头子的家人,于是派伪军汉奸代表前去土匪据点进行谈判,但这个土匪头子颇为顽固,伪军汉奸无功而返,这才汇报到了派遣军总司令部,于是就让伊藤出马了。

第163章 劝降策略() 
这个土匪名字叫钟建祥,淞沪会战之前,曾在上海做过水警队长,因与上司不合,后回老家做了县保安团团长。此后抗战硝烟弥漫到了这个小县城,钟建祥也就提前安排家人撤离此地,国军稍作抵抗便在夜间撤防了,只独独留下了县保安团。

    钟建祥没有预想到国军会有这么一手,发现国军都已经撤走时,保安团已经被围困在县城里,拼了老命,撕开日军包围圈的一个豁口,从而侥幸逃到了深山密林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现在这个令日伪头疼的土匪武装。

    伊藤一行人来到了县城,见到了钟建祥的老父亲。出于礼节,伊藤还是很尊重老者的,请老者喝茶、问好,可这位上了年岁的老者却卑躬屈膝,一副奴才模样。同为中国人,沈砚白看见这样毫无羞耻的老者,都觉得脸红的发烧。

    老者说,愿为太君效犬马之劳,其子愚钝云云。

    伊藤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交谈,他甚至怀疑老者与钟建祥是否是亲生父子,如此孱弱的、不知廉耻的父亲,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强悍、不屈的儿子呢!

    此前,日伪汉奸曾命其父亲写过一封劝降信,后捎给了钟建祥,钟建祥看到信后,将书信撕的粉碎,并让日伪谈判代表回去转告父亲,忠孝两难全,一身戎装自是保家卫国为首选。

    与老者交谈之后,伊藤又与先前劝降的日伪代表开了一个分析会,日伪代表认为钟建祥麻木不仁,不念及父子之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悍匪。

    伊藤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说,如果钟建祥真的不念及父子之情,你们去谈判也就回不来了,正是因为他父亲在你们手上,他才有所顾忌,不敢对你们下手,这就说明他其实还是很在乎他的父亲。

    伊藤也就是想以其父亲为突破口,再次与钟建祥谈判。日伪代表说,上次谈判时也利用其父亲的生死做威胁,但钟建祥油盐不进,并说愿意杀就杀,倒正好成全他的忠义之举,他不在乎。

    伊藤认为钟建祥还是在乎其父亲的生死,只是此人有大局观,看的比较深远一些而已。伊藤认为钟建祥料定日伪不会轻易对起生父动手,故此说的那么绝情。劝降没有奏效,总归是方法不对。

    见伊藤有意亲自去土匪窝谈判,日伪一众人都说风险巨大,并劝伊藤不应该亲自前往。石川也劝伊藤不要冒险,他还说身份、职位上也不对等,这样的谈判很不合适,石川表示自己愿意代为前往谈判。

    沈砚白也站了出来,她提出伊藤显然不合适亲自出面,石川同样也不宜出面,毕竟日本人的身份过于敏感,怕是钟建祥更不容易接受谈判,甚至会激怒他。

    面对一个顽固不化的悍匪,沈砚白的建议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伊藤也似乎受到众人言论的影响。伊藤是对钟建祥的资料有过深入研究,他认为钟建祥受过良好教育,不至于无法交流,但回头想想这些年此人做土匪的经历,更有他手下一众土匪或许真容不下谈判的场面,由此做出什么不顾后果的事情来,也是有可能的。如此想,伊藤才觉得亲自去谈判的确有不可控的风险。

    伊藤最终放弃了亲自去土匪窝的打算,他只是想有一个可以与钟建祥平静坐下来谈话的机会,显然这并不容易。

    沈砚白提出还是先以围剿,兼顾劝降的策略,这样是最稳妥的。沈砚白之所以提出围剿,这是她知道围剿不会有多大效果,否则早就围剿成功了,她提出建议,也只是表示自己的存在,以及对日伪的所谓忠诚。

    果然,沈砚白一提出围剿,当地日伪就说,这股悍匪异常狡猾,山高林密,日伪部队很难对其形成有效打击,此前多次围剿均没什么效果,而且日伪部队每次都有伤亡,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沈砚白非常清楚,自己的建议一定会被人驳倒,所以早就想好了对策,表面上算是为挽回面子,沈砚白又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她继而提出,围剿不行的话,就拿钟父开刀,不相信钟建祥真的不在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留着钟建祥的父亲也没什么价值,以通匪之名杀了算了,省得麻烦。

    沈砚白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建议看上去的确是心狠手辣,不过她认为像钟父这样人活着本身就没什么意义,对钟建祥来说,这老爷子就是一个拖累,其父死于日伪手里,反倒是件好事。

    沈砚白的这个建议,实际上也是大多数当地日伪的想法,只不过南京新政府一直在招兵买马,钟建祥所部也在南京新政府的视野之中,所以想要对钟父动手,是需要南京方面的同意,这次伊藤前来处理这件事,不仅是奉命日本派遣军之命,也是南京新政府授权的,所以也只有伊藤有这个权利去处置钟父。

    见伊藤的助理沈砚白提出这个建议,当地日伪立刻响应,认为这是可行的。伊藤暂时没有更好的方案,于是决定按沈砚白的意见,先做一个计划出来,然后再讨论这个计划是否具有操作性。

    这次计划的制定做到了群策群力,当地日伪更熟悉情况,计划的方案设计以他们为主,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县城及周边乡村大量张贴告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