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学吾-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禅麾下的两万象兵就在这有心算无意的战术面前,伤的伤,死的死。而刘学吾带着后面的十万大军,带着这两千骑兵两千将士的遗愿起了绝地反击。在没有了象兵的掩护,还无准备的南蛮大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人都还拿两万象兵丧生的爆炸中还没缓过神,就连人带头被刘学吾的大军砍翻在地。

第一百二十二章 锋芒所向,有我无敌() 
“杀。”战场上喊杀声迭声起伏,刘学吾手上两把不同的大刀骑在马背上纵横无敌。那十万将士不顾死伤,纷纷集体爆发,杀出了沙场男儿的血性。面对强悍和数倍于己的南蛮人,他们没有任何可以退避的余地,既然如此,那就决死拼一把,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成双,杀上三个准赚不赔。

    面对如此凶猛的冲锋,首当其冲的就是牛蛮战士,牛蛮战士无论有多英勇多强壮,面对骑兵的冲锋面前也是无能为力。更不可能在仓促之间发起一场牛神降临进行牤牛冲锋,所以牛蛮战士一败,四下的南蛮士兵随着奔溃四散。那些小部落见情况不对,偷偷的带着自己部落的勇士落荒而逃。一天之内,战况反复无常,刘学吾等人化悲伤为力量,终于在绝地反击赢得了这次大决战的胜利。

    刘禅在这次大战中损失了近两万象兵,早在刘学吾大军发起决死冲锋的时候,就下令先行撤退,抛弃了自以为是的牛蛮部落。

    不过牛蛮部落的酋长啊骨达也算是一代豪杰,见大势已去,却仍然淡定自若。召集残余的牛蛮战士组织战阵,且战且退。挽回了南蛮百族大半人马,也算是功德无量。虽说南蛮此次战败,但是相对于刘学吾军队中的伤亡,这次南蛮百族的伤亡却是几乎可以忽略,也就死伤数万人。除去被爆破敢死队骑兵所杀的两万象兵之外,也不过是死了万把人。主要还是被那个爆炸的场面所带来的惊吓,使得大多数南蛮百族的勇士们不战而逃。而人数相对处于劣势的牛蛮一族随着兵败如山倒,不败也败了。

    所以说此次能赢纯属侥幸,现在刘学吾大军虽说胜利却也是惨胜,根本就无力再继续征伐。当即下令大军撤退返回益州,刘学吾含着泪水,带着不甘,对天大喊”我刘学吾还会再回来的。“

    喊完拍马飞驰而去。

    而南蛮百族此次损失最为惨重的莫过于刘禅和祝融部落,两万象兵可以说是整个祝融部落三分之二的实力。此次损失了如此重要的战力,祝融部落的实力排名已经在南蛮百族之中跌出前三。而牛蛮部落此次却是因祸得福,牛神降临的威力百族之人都是有目共睹。被列为了绝不可以招惹的部落名单,而一直低调的狂猪一族却是意外的问鼎了最强实力的部落。而杀入前三替代了祝融部落的是,之前排名前四的共工部落。作为老牌的底蕴,共工部落有着和祝融部落一般古老的传承。就连狂猪部落和牛蛮部落也不外是其的后起之辈,虽然共工部落以水泽捕鱼为业,但是其部落的人数以及战斗力却也不在其他部落之下。只是其一贯不参与百部之间的纷争,从而排列第四部落。

    这次要不是老牌祝融部落的衰弱,必须有一个同样的老牌部落出来坐镇前三,不然共工部落才不来绞这趟浑水。当然了现在如日中天的三大部落享受着其他部落所没有的福利与待遇,而作为失败者祝融部落则是成为了各大部落相继打压的对象。这些年祝融部落得罪的人也太多了,平时沉积的仇恨爆发出来,落井下石的数不胜数。刘禅的大酋长,南蛮百族王的位子当然也不保,被狂猪一族的族长野猪王所取代。只能龟缩在祝融部落的祖地苟延残喘,好在祝融部落的底蕴深厚,只要再耐心的发展十来年,祝融部落新一代成长起来,还是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不过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牛蛮部落辛辛苦苦和刘学吾死磕的来的竟然让狂猪部落的人捡了桃子,怎么甘心愿意。就连从来不参与争斗的共工部落在面对利益的面前,也不甘示弱,三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随着爆发。

    共工部落的第一勇士共工泽天和牛蛮部落的酋长啊骨达以及狂猪部落的野吃霸成为了新一届南蛮王的候选人。就在共工泽天和啊骨达两人争斗两败俱伤之时,一直潜伏在一边的野吃霸挥舞着一根巨大的象牙大锤冒了出来夺得了南蛮王座成为了新一代南蛮百族的大酋长号称野猪王。

    而撤回益州的刘学吾却是败兴而归,一路之下,皆是哭声遍地。刘学吾很是惭愧,要不是自己意气用事,太过自大闯入那南蛮荒野之地么也不会造成那么多将士客死他乡。

    也是此次大战之后,天下又归于太平。

    却又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刘学吾的二哥刘瑁因病辞世。其遗嘱点名要三弟刘学吾前来,刘学吾接到这封噩耗,立刻马不停蹄的赶赴而去。其四弟刘璋恐冀州情况有变,也在冀州边境陈兵数万。

    刘瑁一生所说机遇所获,但却不能否认他的个人能力。凭着一人之计谋,网得天下黄巾余党。收归其心,安稳民众,稳定冀州。其贡献无愧对于冀州百姓,而且随着这些年大发展壮大,冀州也实行了兵役制度,提倡工商农相结合,推行兵屯等重要措施,却也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

    冀州尊其为冀州瑁公以神位供之,其虽辞世却留下了一个繁华的冀州。

    刘瑁此生只娶一妻,未曾纳妾,遗儿二人,一曰尚,字子傲。一曰德,字子兴。一文一武,皆人才也。

    不过临终之时刘瑁却没有传位给两个儿子,而是不远千里请来三弟刘学吾。不为别的,之时刘瑁看得比较远。他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虽然有些才能,但是如今天下大势借以三弟刘学吾为首。大哥暗弱,若是有一天刘家统一天下恢复大汉皇朝那么这天下之主就非刘学吾莫属。他不愿看到自己死后,两个儿子因为权力而相互征伐,也不想看到将来自己的兄弟和自己的儿子们发生冲突。

    所以刘瑁做出了一个很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当他死后把冀州交给他三弟刘学吾,让自己的三弟看在自小的兄弟之情,好好照顾自己的妻儿。

第一百二十三章 梦落一方,纷纷而然() 
“听说益州三王爷要招兵,小子我马不停蹄前来投效。可惜排队参军的人群人山人海,报名比武竞技的各路豪杰更是数不胜数。好啦,别挡着路,我还得赶紧去排队报名了。”一个胖嘟嘟的少年推开旁边的记者就冲上了排队大军之中。

    好的,您没听错也没看错,就是记者。随着刘学吾的学吾教观对于所治管辖的改革推广,诞生了记者这一行业。一开始推行着日报,后来现效果不佳,只因汉末时期兵荒马乱的,百姓流离失所。一天都只为一日三餐劳碌着,百分之九十多乃是文盲。而且如今是汉末古代,有没有电视电脑进行新闻联播,不过刘学吾想啊,新闻不外乎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最新的资信嘛!他这一念叨却是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最原始的信息沟通除了动作那就是语言。在我们伟大的中华五千年文化里面就有这么一门传承,说书啊。咱们老百姓最喜欢的娱乐活动,看热闹,哪里人多往哪里凑。这不刘学吾特地找来了益州当地有名的名嘴,通过他的一番解释,这些名嘴不愧是靠嘴巴吃饭的,可谓是张嘴就来,把一段段新闻时事说的滋滋有味。

    或许您会问,到底啥名嘴啊。原来汉末事情还没真正的形成独立的说书行业,读书写字都是人家世家豪族官府子弟人家。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世外隐士之类的门人弟子,但要说道自古相传的名嘴,那还得数大街小巷的媒人们。他们才是这一行的行家当担,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包办,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人啊一生一世的幸福就完全靠这些大媒人了,是好是怠,媒人们都可以给你说出一朵花出来。

    而且走街串巷,媒人们的消息也是特别灵通,基本认识的人也多。所以刘学吾就召集这这些名嘴媒人,在每个县城里卖弄设立新闻社,把外面每天的最新消息,通过着这些名嘴媒人传播。进来听的人,每人一每铜钱。这些钱扣去名嘴和记者的钱,再集中展。就这样一个个新闻社在刘家的管辖之地遍地开花。

    而这位记者就是来采访今年的军营招兵情况,场面激烈,一字一句都被记录在了本子上。再加上画师把个情景运用现代漫画的画法夸张抽象的呈现在报纸上,供说新闻的名嘴充当道具。

    益州刘氏现在可是如日中天,几乎是全天下百姓公认的正宗汉室皇族。而百姓们口中的三王爷,也就是最有机会问鼎天下的刘学吾。

    因为上次南蛮地域兵败而归之后,刘学吾就加强了益州所在的周边区域的军事建设。招募新兵,选贤举能。

    而现在他本人可不在益州,而是留下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刘阳和刘安去治理,一文一武相互协调。早在刘学吾出征南蛮的时候,刘学吾他老爹刘焉就把整个益州的基业交给刘学吾去管理。自己呢,则是隐居在后府颐养天年。那么刘学吾他去哪里呢不用乱猜,当然是去接收冀州,顺便整顿自己所有的势力范围。因为刘学吾害怕手底下的大将拥兵自重反水,或许是年纪一天天的大了,很多事都力不由心。或许是自顾君王的通病,疑心太重,一直以来刘学吾都是以天下未定为由,没什么时间去打理个个州郡的治理。毕竟每个州郡的官员都是由他学吾教观出来的,他有着无比的信心。可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前不久张辽病危,幽州群龙无,只有诸葛瑾一人苦苦支撑。那些学吾教观出身的官员竟然在幽州混迹了十来年,与当地世家氏族相互勾结,竟然想要举兵夺权。还好诸葛瑾和张辽之子张虎在赵云妻子的娘家吴家的协助下,这才稳定局势。

    这消息传来,刘学吾这才反应过来。联想到更多地方,不由得自己内心暗自大惊。连忙密信段飞联络自己之前就埋下的后手,针对各地官员与世家之间的勾当进行挖掘。看着这一个个一封封消息的传来,刘学吾终于下定决心重新整顿一番。

    该罚的罚,该杀的杀。刘学吾这次是以铁血的手段打击贪官污吏,让赵云前往幽州镇定局势,替换张辽父子来回并州颐养天年。调段飞过来冀州处理交接事宜,大量的重要职位更换新鲜血液,等整顿完地方,再进一步整编军队。

    刘学吾害怕有生之年都未能统一天下,所以他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分三步走,先打实自己的大后方,让后在统一整编出一支直属作战的精锐部队。再等一个时机挥师南下,一势不可挡之势,一统天下,按照计划是三个五年就是十五年,到时候六十岁的时候刘学吾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这大汉天下之主。让历史上东晋之后的五胡乱华彻底的隐患消失,扬我大汉雄威。

    北面的刘学吾大刀阔斧的改革,南蛮江东的局势却是生了重大变故。长沙孙权在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磨难之后,在刘琦大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宣布回归江东吴国。而孙策却也大方得可以,不仅没有追究孙权任何罪名,而是封其为长沙王。还派遣周瑜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支援。而刘琦却是得到了奇遇,使得其无论是军备啊还是粮草都十分充足,随随便便的就拉起了三十万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