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秦峰的农村合作社制度,体现了集体的力量,能够从初期就有效抵制土地兼并。为后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同程度地仿效,在华夏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枣祗十分钦佩秦峰的农村合作社制度,但他也提出他的见解,他提出了屯田制。他认真研究了当前的情况,每一天,都有大批的流民,渡江来到秦峰的治下寻求庇护。而秦峰大力安置流民,实乃仁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批到来的流民,在安置过程中,消耗了秦峰治下太多的钱粮储备。二年之内,都是逆差,安置的流民可以说一直在消耗,第三年才能够真正有所产出。

    枣祗提出他的屯田制,作为秦峰农村合作社制度的一个补充。不再分散安置流民,而是集中安置,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少朝廷对流民的支出,以最快的速度,让到来的流民形成对朝廷有贡献的生产力。

    “你们对这份策论怎么看?”秦峰问道。

    军师们都在沉思的时候,庞统第一个走了出来。(。)

第七百八十二章 农耕技术() 
秦峰就枣祗的屯田论,提问诸位军师,庞统最先有了想法。

    他高度赞扬了屯田制,认为这项举措能够加快秦峰统一天下的进程。

    可以以现有人口为生产力的根本,实行秦峰的农村合作社制度。而未来所得到的人口和地方,先实行屯田制,后实行农民合作社制度。这有利于新得人口和地方,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生产力。以最快的速度,为秦峰提供统一天下的力量。

    军师们大加赞赏了枣祗的屯田制,更加赞赏庞统的战略眼光,不敢在小瞧这个年轻的候补军师了。

    秦峰大喜,就此提拔庞统为正式军师,负责屯田制。

    “这第一名是枣祗,第二名是马钧,第三名是黄承彦,诸位军师可有意见?”

    经过之前的分析,军师们没有任何意见,对秦峰选拔这三人为前三名,心悦诚服,并充满了期待。

    “既如此,传见枣祗、马钧、黄承彦三人。”

    半个时辰后。

    枣祗作为第一名,先行进见秦峰。

    “丞相在上,请受学生枣祗一拜。”枣祗十分激动,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金科第一名。他原本还在担心,秦峰有农村合作社这样先进的制度,会看不上他的屯田制。

    然而秦峰选枣祗为第一名,并不是单单因为屯田制。枣祗也是一名古代的科学家,研究的是农业。此人对于农桑的种植技术,十分独到。农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这让秦峰十分看重。

    “枣祗,你的屯田制十分不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枣祗高兴坏了,连连叩首。

    “不过,本相更愿意听听你对农桑发展的见解。须知屯田制的基础,还是在于土地的产出。”

    “丞相明鉴。”枣祗由衷钦佩秦峰的见识,屯田制再好,若是土地里产不出太多的粮食,也是无用。屯田制加优秀的种植,才是成功的保障。

    “农桑者,衣食之根本来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物质基础,枣祗,你就来大致说说吧”。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物质基础!丞相说的太好了,其中蕴藏的道理,也只有圣人之言能够相提并论。”

    荀彧急忙拿起笔录,将秦峰的这句话记录下来。此笔录为秦峰语录,也好流传后世,就如同孔圣人的论语一样。

    随后枣祗娓娓道来、

    农耕衍生出华夏文明的文化源头和最为质朴的文化范畴——农桑文化。先民们在千年稼穑中,农桑文化逐渐完善。农桑的演变,从中能清晰看到历代执政者和知识分子重农和悯农的思想,从侧面感知农村历史的社会结构和生产状况的演变过程。

    农桑的发展,就是华夏文明的发展。

    秦峰听着枣祗的陈述,便感到枣祗对于农桑的确有一套,从育种到四季每个阶段的耕作形势,乃至除草浇水等方面的轻重缓急,都有详细的安排。

    可以断定,枣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无限接近科学种植的方法。若能在民间推广开来,就能够提高亩产量。

    旁观的军师们个个点头,便感到枣祗果然是农业生产的大人才。

    但在秦峰看来,枣祗毕竟是古代人,有时代的局限性。只是科学的种植过程,也只是能够有限的提高产量。

    而想要大规模提高产量,就需要在品种上做文章。

    枣祗说来,有一种自豪,这是先驱者都会有的。军师们都无法掩盖枣祗在他这一行的光芒。

    秦峰却是说道:“枣祗,你有没有想过杂交技术。”

    枣祗一愣,“敢问丞相,何为杂交技术?”

    秦峰想了想,“若是说基因、dna,恐怕你也是不懂了。你可知道,种子是怎么孕育出来的吗?”

    基因、dna是个什么东东?军师们有些懵,枣祗也有些懵,但后一个问题对他来说就太简单了,“开花就会结果。”

    “还有呢?”秦峰问道。

    “没了!”枣祗瞪大了无辜的眼睛。

    秦峰叹了口气,“你的知识还是有局限性的。嗯,我跟你大致解释一下,只是开花是结不了果的。比如粟米,它的花分雄蕊和雌蕊,这些是植物生育器官的一部分。接下来,是吧,你应该能够理解果实产生的过程了吧。”

    老贾诩哆嗦着白胡子,惊道:“老夫年过半百,头一次听说植物也能那啥,偶的神呀!”

    “哇呀呀!”军师们瞪大了眼睛,浑身发抖,无法自制。

    “什么!”枣祗一屁股坐地上了,又爬到秦峰的席塌前,惊呼道:“丞相,这是真的?”

    “也有无性繁殖的植物,不过不太多,大部分是那啥繁殖。”

    “哎呦~。”枣祗又坐到地上了,他刚才那种自豪感立刻就没有了,他便感到,与丞相相比,他太小儿科了。“人们都说丞相圣人在世,无所不知,我以前还不信,我真是井底之蛙……。”

    军师们也被震惊了,庞统激动坏了,“主公圣人在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都知道,孔圣人都不知道,只会吃……,哎呦,老家伙你踩我脚干什么!”

    原来老贾诩也想这么说,却被庞统抢了先,十分生气。

    “不可能吧……。”枣祗还是不愿相信。

    秦峰严肃起来,“这是科学,本相岂能乱忽悠你。本相告诉你这些,是有一条路给你走。植物同科也分很多品种,比如河南的粟米产量就高,河北的粟米就抗倒伏。你可以让河南的粟米和河北的粟米繁殖,这就是杂交技术。培育出新的品种,产量高的粟米又抗倒伏了,岂不是产量更高?”

    “这……,丞相,这真的能成!”枣祗眼睛一亮。

    军师们也是眼睛一亮。

    “这就要靠你去探索和发现了,本相相信,若是深入研究,刻苦钻研,一定能够培育出亩产过千斤的优良品种。”

    枣祗之前在秦峰面前的自信全部没有了,他感到自己太渺小了,他叹气道:“本以为能够在丞相麾下引领农桑,现在才知道,自己需要学的还很多。而真正引领农桑的,唯有丞相一人。”

    秦峰尴尬道:“其实我也是没事瞎琢磨,我也只是一个人,具体的事情,还是需要你们去做的。”

    军师们唏嘘不已,心说主公没事瞎琢磨都能够琢磨出来,若是仔细琢磨,那还了得!

    就在众人震惊秦峰言论的时候,秦峰又开始瞎琢磨了,这次就琢磨到了黄承彦身上,其实黄承彦没什么好琢磨的,但黄承彦的闺女就值得秦峰好好研究了。(。)

第七百八十三章 闺女就来我府上() 
枣祗,可说东汉农桑发展第一人,带有那种独有的自信和自豪,认为他的本领,一定能够在秦峰这里起到大作用。

    枣祗就相当于秦峰的农业学家,为了让枣祗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秦峰用后世的技术,‘沉重’打击了东汉第一农业学者,又指明了方向,就是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亩产过千斤的品种。

    枣祗这才知道自己种地还差得远,在秦峰的激励下,他开始发愤图强,研究杂交技术,先从杂交谷类入手。

    “我的技术,都是得自丞相的教诲,丞相才是神农氏教导农耕后,第一人也。”后来,每每有人称赞枣祗农桑技术的时候,枣祗总是这样说道。他对秦峰充满了敬畏,想那些权势者连锄头叫什么都不知道,而秦峰却这么会种地。

    随后秦峰约谈了马钧。

    马钧是大发明家,秦峰准备告诉他真正科技发明的力量。

    “德衡,只是改良,还是有局限性的,应该有大胆的创新精神。”秦峰指出。

    军师们瞪大了眼睛,他们十分期待主公再有新的思想产出。

    创新,谁不想创新,但真正创新的又有几人。马钧就有些失望,便感到秦峰和以前的掌权者一样,虽然他可能更加重视,但还是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便道:“丞相,不知如何创新呢?”

    “动力,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本相这里说的动力,并不是指研究人员创新工作的动力,而是彻底改变工具运用形态的力量。比如马车牛车,用的是马力牛力,若能找到新的力量,就能够制作出新的工具。”秦峰说道。

    马钧眨巴了眨巴眼睛,他认为秦峰是在异想天开,就问道:“那么丞相,您从什么地方寻找新的力量呢?”

    秦峰笑了笑,他就说道:“德衡,熬过粥没?”

    马钧蒙圈了,军师们也晕了,心说这跟熬粥有什么关系?

    “熬……熬过……。”马钧吃惊道。

    秦峰就说道:“水放多了,是不是会将盖子顶开?”

    马钧小鸡吃米的点了点头。

    “那么,是什么力量顶开的盖子呢?”秦峰诱导道。

    “水放多了,水的力量。”庞统抢答道。

    众人一阵点头,显然认可了庞统的话。

    秦峰语重心长道:“水固然是一方面,其实是水蒸汽的力量。”

    “水蒸气的力量?”军师们面面相窥。

    但马钧露出了沉思。

    秦峰又说道:“木质车轮子特别好坏,还十分颠簸,很难运输易碎的物品,老人也因此无法长途远行。但若是用橡胶做一个能够充气的轮胎,就能够避免太多的颠簸……。”

    “轮胎?”众人晕了。

    其实秦峰并没有指望马钧就能研究出蒸汽机,但他深知,思想播种下去,将来必有收获。哪怕只是提前一百年研究出蒸汽机,但华夏的力量依旧能够横扫全世界。

    其实秦峰也不太懂这些,但他深知播下种子的道理。

    看马钧沉思的模样,显然,秦峰已经成功的埋下了种子,他特意说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军师们便感虽然秦峰并不是在说治国治军的论述,但所说的却能极大推动治国治军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们有些明白了,但更多的是懵懂。但他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他们和主公的差距。

    孔圣人只是布下了一道,主公布下的道就太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