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却非同一般,这等同于向整个东北地区的民众宣告,中国人打回来了。

    捷报传回大同之后,在马铮的指示下宣传部门迅速开始宣传此次大捷,事实上如果不是朱可夫等人在这里的话,像这样级别的捷报绥察军区高层未必会在意,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是在全军范围内通传一些,并不会在整个军区进行大范围宣传。

    但是由于朱可夫等人存在,马铮自然得让他们知道八路军的战斗力,甚至于这一仗马铮是刻意为他们打的。

    在绥察军区的大力宣传下,朱可夫等人不可避免的知道了这件事情。得知马铮所部的一个新组建的军分区竟然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攻破了日军驻守的一座重城,还消灭了四千余守军,朱可夫等人大为震惊,急忙派人想远东地区的特工求证此事。

第九百五十七章 :皖南,新四军!()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五十七章:皖南,新四军!(求订阅!、、求一切!)

    这些年由于日军的威胁,苏联方面极大的加强了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其无所不入的特工组织对于东北地区的渗透很深。再加上东北抗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苏联人的资助,在情报方面也会给于苏联人帮助,因此苏联想要从东北地区打听一些事情其实并不困难。

    更何况这次苏联人打听的事情在东北地区并不是什么秘密,很快一封来自苏联远东军区的电报就发到了朱可夫等人手上。

    在看完电报之后,朱可夫大吃一惊,结合这些天在绥察军区看到的东西,他深深为马铮所部的强大所震撼。能在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两部的夹缝中发展壮大,八路军确实有几分实力,也有资格成为伟大的苏联的盟友。

    有了这样的认识,朱可夫再次提出和马铮会面的请求,尽快达成合作意向。

    对此马铮没有拒绝,而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召见了朱可夫。

    经过一整天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分4条,第一条是关于青霉素药物的,根据协议,苏联不再要求中共方面将青霉素药物的生产技术交出来,但是华夏公司必须恢复同苏联方面的交易,而且货物的份额要增加到之前的三倍。

    其次是关于新式武器的,根据协议马铮所部要将火箭筒的生产技术无偿的送给苏联方面,并且指导苏联的兵工厂量产这种便携式反坦克装备。

    第三条是关于双方配合作战方面的事情,按照规定,只要日军向苏联的远东地区发动进攻,作为苏联的盟友,八路军必须第一时间对东北的关东军发动牵制性作战。

    作为回报,苏联方面将会对绥察军区进行经济援建,帮助马铮所部在绥察地区建设一个可以生产坦克的工厂,并且无偿将苏联研制的t26轻型坦克的生产技术交给八路军。此外还会秘密为马铮所部提供油料以及其他特殊物质,例如一些特别的金属等。

    当然了,为了不刺激日本人,苏联方面要求双方的协议都在暗中进行,并不能对外公布。

    对此马铮自然没有做主的权力,当即便将此事上报到了延安方面,经过主席等人一番商议,决定同意苏联方面的请求,并且授权马铮全权处理此事儿。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这一天,马铮和朱可夫在晋北名城大同签订协议,正式结盟。

    对于此次结盟马铮自然是喜闻乐见的,马铮很清楚苏联人的用意,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担心日军会配合德国陆军对苏联发动进攻。但是马铮却知道,直到二战结束日本人都没有向远东地区派遣过军队,更没有配合德国进攻苏联远东,因此这一次结盟对于马铮来说稳赚不赔。

    最重要的是,自从双方前段时间停止贸易之后,马铮所部的油料库存急速下降,这对马铮所部接下来的战斗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结盟之后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只不过马铮不会想到,因为此次结盟,他们算是把小心眼儿的蒋委员长给刺激坏了。

    重庆。曾家岩官邸。

    蒋委员长的办公室内,国民政府的几大首脑人物都在,除了老蒋之外,军政部长何应钦、国防部长陈诚、参谋总长白崇禧、军统局长戴笠依次坐在老蒋的对面。

    “雨农,你说的这些都是事实?”老蒋眉头紧皱地问道。

    “回委座,千真万确,经我们潜伏在延安的高级情报人员证实,前段时间确实有苏联的高层人物前往延安进行秘密访问,带队的似乎是苏联名将朱可夫!”戴笠回答道。

    “朱可夫?难道是那个在诺门坎战役中重挫日军的朱可夫?”老蒋惊讶地问道。

    “对,就是他!”

    老蒋赞叹地说道:“此人可不得了啊,诺门坎战役的时候此人担任的是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负责指挥对日作战。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哈勒哈河战役,以阵亡失踪9000人的较小代价,取得歼敌5万余人的胜利。在这一仗中,朱可夫初露锋芒,表现出他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

    “朱可夫的指挥水平确实可圈可点,没想到此人竟然秘密访问延安,真是出人意料!”戴笠沉声说道。

    “你们情报部门搞清楚朱可夫访问延安的目的了吗?”老蒋再次问道。

    “没有,这样机密的问题不是我们的情报人员所能接触到的,不过结合前段时间的其他资料,我们推断苏联方面应该是和延安达成了某种协议,只是不清楚这个协议到底是针对日本人还是针对。。。针对。。。”

    老蒋咬着牙说道:“娘希匹,不管是针对谁,这样的事情总归是对党国的蔑视。而且这些年土共越来越放肆了,大半个华北成了他们的天下,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啊!”

    “委座,现在我们还是应该以日本人为第一对手,至于延安方面只需警告即可,万不可轻动武力!”陈诚当即劝道。

    “辞修,此事已经到了非动武不可的地步,朱毛已经到了公然和苏联人勾勾搭搭的地步,如果苏联方面大力支持他们和党国夺权的话,后果不可设想。”老蒋大声说道。

    “委座,现在欧洲局势波诡云谲,德国已经放弃了进攻英伦三岛,主力也开始从西欧撤兵,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德国人即将对苏联动手,他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支持延安方面和我们夺权。我想苏联人八成是希望八路军能为他们把东北的日军牵制住,仅此而已。”陈诚据理力争道。

    “委座言之有理,不说朱毛等人是否真的有夺权的意思,单单其拥兵数十万就已经超过了党国容忍的限度。现如今党国的精力全部用来对付日本人,导致八路军有机会快速的发展。看看华北的局势就能看得出来八路军的实力有多强,等到有一天我们将日本人打败之后,或许延安的实力早已经超过了我们。”白崇禧当即说道。

    老蒋接口说道:“正是这个道理,你们看看民国26年的时候朱毛等人只有多少人,满打满算的也就四万余人,再看看现在,单单一个马铮所部就有不下三十万大军。三十万啊!我们一个战区才多少人,一战区不过15万人,二战区除掉八路军也不过20万人。也就是说我们两个战区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余万人,仅仅和马铮所部持平,而八路军还有刘、贺、彭等部,以后必然是尾大不掉啊!”

    陈诚见如此劝不回老蒋,于是说道:“委座,八路军的实力您是知道的,正因为如此,卑职才不建议您对他们动武,毕竟胜负难料啊!要是惹得八路军强力回击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闻言老蒋一下子愣住了,是啊,八路军的实力确实已经超过了他的容忍限度,但是这个时候向八路军动武真的合适吗?要是八路军反击的话,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将对方击溃吗?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单单一个马铮所部就足以让所有人够头疼的,那可是一个连冈村宁次等人都头疼的人物,单凭他麾下的那些将军们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马铮击败,一时间老蒋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处境。

    但就在这时,白崇禧指了指地图上的一个点说道:“委座,华北的八路军我们确实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可以拿这里的部队敲打一下延安方面。”

    老蒋钉眼望去,良久吐出几个字:“皖南,新四军!”

第九百五十八章 :形势危急()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五十八章:形势危急(求订阅!、、求一切!)

    晋北。大同

    送走朱可夫等人之后,马铮并没有立即返回山东前线,而是留在大同安排军区和苏联方面合作的事情,毕竟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大批的苏联物资运抵绥察军区,必须做出妥善的安排。

    但是马铮的好心情没有维持多久,就在他反回归绥同留守的冯部长等人商讨扩大包头重工业基地的事情的时候,皖南的局势陡然间紧张了起来。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马铮一边致电延安方面,希望党中央要求新四军做好战斗准备,以防万一。同时,马铮命令绥察军区各个军分区的主要领导立即返回大同,召开紧急会议。

    2月22日,马铮经过两天的急行军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回了大同,回到司令部之后马铮顾不上沿途急行军的疲敝,迅速赶往司令部的会议室。

    虽然现在已经快要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但是军区会议室里依然人声鼎沸,绝大多数的干部战士的情绪都极为激动,远远的就听到了各师旅长的吼骂声了。

    “啪”

    马铮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许多了,带着几个战士就推门走进了会议室。

    “是司令员回来了,司令员你快说说我们该怎么办?”有眼尖的一眼就认出是马铮回来了。

    “吵吵吵,都他娘的吵个屁,都给老子闭嘴。”看到整个会议室像个菜市场似的马铮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司令员,你先别生气,同志们现在的心情我想您也清楚,蒋介石真是太不像话了,我们必须要拿出一个意见出来。”罗政委见马铮发了火,急忙转移了话题。

    “老罗,现在情况怎么样,新四军的损失大不大,还能不能撑下去?”马铮也没时间和其他人扯淡。

    按照马铮的想法,现在八路军的实力远超历史上,就中国北方而言,老蒋的实力已经远远比不上八路军了,因此马铮以为老蒋不会像历史上那样针对新四军,毕竟八路军也不是吃素的,搞不好老蒋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然而令说马铮没有想到的是,历史的惯性会如此的大,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最终还是发生了,而且规模比历史上还要大得多,另外时间还非常急促。

    “情况很不妙,2月12日,老蒋命令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向八路军正副司令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发出“皓电”,以新四军所属部队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不遵编制数量自由扩充,不服从中央命令破坏行政系统,不打敌人专事吞并友军为由,命令新四军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旧黄河以北。”罗政委回答道。

    “那中央是如何回答的,新四军现在情况怎么样?”马铮急忙问道。

    罗政委恼怒地说道:“党中央从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该地区,并以朱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