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满清覆灭之后,中华民族仍在泥潭中艰难跋涉,苦苦追赶。

    唐业从腰间的箭囊中再次抽出一根箭矢。

    熟练的将这根九十厘米长,以鸟羽做翎,尾部开有弦槽的木箭搭在弓弦上,拇指扣住弓弦,食指辅助稳固,虎口呈凤眼状双臂同时用力左臂一推,右手将弓开了个全满,偌大的六十斤希腊弓被开了个全满,弓弦一直拉到了耳际。

    稍稍找了一下准头,拇指一松,弓弦便瞬间归位,箭矢化作一道残影“咄”地一声钉在了十五米之外的第二个靶子上。

    顺畅的任由弓箭自己摆动,顺手收回将弓随手递给身旁的那名希腊弓箭手,唐业仔细看了看十五米外的箭矢,略微摇了摇头:“没shè中最中间。”。

    最中间指的是那块被切割g rén形的木板上在脖颈处,脸孔处两个被圈出只有碗口大小的红sè部分。

    唐业shè出的箭矢则插在了那木人靶子的右肩下方。

    按照位置来算,若是敌人没有穿甲衣,或者铠甲不足以防御这个磅数的弓箭,那么便已经算的上是相当致命的一箭了。

    不过,显然这个成绩并不能让唐业满意。

    难道还去指望敌人是没有铠甲的杂兵甚至平民么?或者说自欺欺人的将希望寄托于这六十斤力道的弓箭能shè穿穿着jing良铁甲的敌人?

    不消说那些穿着内部夹有铁板的重型棉甲的女真jing锐。

    就是在明末战场上最为常见的寻常棉甲、铁甲也未必能完全无视?唐业曾经看过不少关于盔甲的节目。

    其中许多种类的铠甲在实际的损毁实验中都表现出了惊人的防御力。

    对于火枪也许不行。

    但对于寻常劈砍或者低劲道的弓箭可还是相当管用的。

    唐业可不希望将一切都压在自己的弓箭的攻击比对方铠甲的防御力略强一点的优势上。

    尽管这六十斤力道的弓箭已经能对付大部分杂兵。

    但在唐业的假想敌显然是那些jing锐的女真铁骑亦或者jing锐的明军。

第93章:效仿前吴,背水而战!() 
在唐业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相当灵活的战略设想——对,的确是“战略”这种全局观、时间跨度很大的长远打算。

    而不是像以前那般打赢一个敌人算一个敌人,走一步算一步的山贼般的ri子。

    连唐业自己都察觉到,别管自己这战略设想能不能实现但一个有了战略目标的群体显然比之前那种占山为王,毫无目标的群体要强的多!

    血的教训已经让唐业成长了许多,也更加明白在这个烽烟四起的明末世界当中,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去争!

    争夺资源!争夺地盘!争夺空间!

    只有绝强的势力才能保障自己的一切。

    否则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无论是明军、流贼、白莲还是女真人谁来都要割肉甚至将羊整个吃掉!

    为了不当一只弱小的任人宰割的绵羊,唐业也只能去争!去夺!生存的空间、发展所需的物资!去挤压别人的生存空间,让他们无法威胁到自己!

    而在最初制定的诸多战略路线当中,因为帝国与文明系统中并没有‘海战’设定,整个游戏中也只有‘近海渔船’和‘远洋渔船’两种设定。

    所以向着大海发展,跑到ri本去争夺生存空间,亦或者提前占领台湾,借助那里做一个世外桃源的想法显然是无法实现了。

    若是仅凭渔船,哪怕是将大型远洋渔船改造成战舰、运兵船唐业也不敢抱上一点这样半吊子的战舰能够与明军、后期清军甚至是那些正忙着满世界争夺殖民地的欧洲人争斗。

    所以,陆地上的发展势在必行。

    而在仔细分析了如今大明的局势之后,唐业发现如今的大明有极大禁区。

    其一,东北苦寒之地,虽然唐业十分清楚东北的土地实际上如果种植适合的农作物,绝对是一片富饶之地。

    但显然,如今的东北在**哈赤屠灭关外汉人之后显然已经成了禁区。凭空一个势力下去第一个要对付的便是羽翼已成,战斗力极强的女真人。

    以自己的情况来看,即便是有上二十万大军也不算多么稳妥。

    除非有二十万以上的步兵军团,差不多十几万的轻重骑兵才算稳妥——而这还不能考虑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或者意外突发情况。

    其二,北直隶地区,也就是京畿附近。

    绝对的死地!

    如果说关外的女真人只要平了下面的朝鲜,上面的蒙古便能高枕无忧的话běi jing这地方却是绝对的战略下风口。

    若是国家军容鼎盛,经济发达倒还好。

    可如今明朝的状况却是吏治黑暗,多灾多难,在小冰河纪的天气中苦苦支撑。

    根据唐业分析明末的情况来看。

    以地缘政治来看,这个时期的běi jing纯粹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西边闹流贼,北边是蒙古,东北就是女真。

    哪个都是虎视眈眈。

    哪个都是要命的主!

    而且若是不迁都南方,大明真正气候完美,富饶丰腴之地的南方的力量却是借助不上。不仅东南、西南各省力量难以到达,就算是那些较近的地区也会因为官员的腐朽和地方势力的暗中勾当而无法为zhong yāng提供有效的支持。

    朝中那些出身南方财阀、士绅家族的大臣即便是知道南方民间财富无数,遍地是可用之兵也绝不会跟皇帝说。

    否则今天调兵,明天要粮岂不要命?

    若是迁都南京更是会牵扯到一大批人的利益,大量北方勋贵高官南下,那南方豪门又当如何自处?

    所以,崇祯生生是让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给玩死了。

    他以为死不迁都,死不难逃是他自己的主意实际上这何尝不是那些出身南方豪门的大臣们所希望的?

    所以,从地缘上来说北方是绝地。

    最终,这条发展路线被唐业第一个pass掉了。

    随后,张雷提出了往西北发展的设想。

    开始的时候,众人纷纷提出西北的好处——例如此时的西北自然情况要比后世好的多,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畜牧都是好地方。

    除了系统兵外,好的民生基础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兵员和战争潜力。

    而且就算是十几年后开始连年大旱,但那后面不还有哈密那般广阔的发展空间么?将来争霸不成,一路退到中东去无论是明军还是满清都不可能追到那里去?

    更何况十几年后的大旱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个灾难。

    但对于拥有系统田地的唐业来说,这却正是收敛民心,趁势而起的好机会!

    可以说,西北绝对是个能攻能守,可进可退的好地方!

    如果给唐业十来年的发展时间,任何人可能都动摇不了唐业在西北的基业了。就算是满清入关,携改朝换代之势,有着整个西北作为后盾的唐业也能与之争锋!甚至如果系统势力在那时已经发展超过数百万人规模之后,就是反攻灭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此时西北却是去不了了。

    几个人走在这兵荒马乱当中太过冒险。

    大军行进,不出山东可能便要被白莲或者明军给灭了。

    仔细考虑其中风险之后,唐业几人还是不得不暂时放弃经略西北的想法只能等将来势力够强,彻底打通山东与西北之间的数省之隔之后再做发展。

    但如果都能打下数个省了哪里还需要经略十几年的西北?

    肯定是直接挥师北上,岂不干脆?

    最后的发展方向便是南方或者中原。

    南方不必考虑。

    尽管庄士敦、王宝等人都以祖籍南方诸省为多,但总的来说,富饶之地哪里有多少机会?

    势力小了,还不够当地守军打。

    势力大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去了就是为了发展,又不是为了统治。

    唐业他们可没有这个时间和能力去经略这样一块势力盘根错节,且是整个大明最肥美的一块地方。

    于是,另外一个发展路线便在这种不断的商议、否定中拟定了出来。

    并且被大多数所同意。

    那就是——效仿前吴,背水而战!

第94章:闷声建设,全才老头() 
不过这个效仿却不是单纯的效仿三国鼎立时期的吴国——毕竟吴国的版图主要是南方,而如今唐业所谋图的几省却大多在中原或者北方!

    但唐业所谋求的却是与吴国战略形势类似的,占上一大片地盘,背靠大海,减轻防御压力的一种战略。

    唐业看中的是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

    如果将明朝看做一个整体,这自然看上去有些冒险——毕竟就算是五省之地,实际上也是被整个大明包围在其中的。

    若无四川那般天险,明军岂不是随意从哪个方向都可来攻?

    但经过结合后世局势发展的情况实际分析后唐业他们发现其实情况并没有那般恶劣!

    首先,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五省固然被北直隶、山西、陕西、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包围。

    但从全局上来看,这五省在地图上却是狠狠的扎在了大明版图的中间位置上!不但南北阻隔!而且上胁京师,下压富庶似玉,而不能轻易与人相碰的南方之地。

    这一点被上攻击京畿、南下威胁大明粮仓、向内顶住山、陕的态势在攻击状态下可是有着巨大的优势!

    而就算是防守,实际上除了湖北之外,也并无完全被多省围攻之地。

    除了山东因为抵近北直隶可能遭到京军的攻击,压力大一些外,大部分地区其实还是势均力敌的。

    退一步讲,就算有几个省拿不下来。

    但只要山东、部分河北、部分江苏和大半河南被拿下来这也是堪比战国时齐国的地盘了!

    加上背林大海,有一面漫长的边境不需要太多防守的优势。

    在这明末一片烽烟之中岂不又是一片坚固的根基?

    最不济,像吴国那般后继无人只要自己这边别是太弱,各有胜负,加上外面流贼、满清的牵制

    在这数省之地偏安一隅的维持几十年也是可以的?

    更何况唐业对于自己还是有自信的。

    别说还有一个只会越来越强的帝国系统,就是光凭自己作为未来人的远见和许多知识在这个时代不说争霸至少混个富家翁当当还是没问题的?

    击退早期来犯的敌人当然还只是这“效吴背水”战略的第一个步骤。想要真的达成这份战略设想,与大明、以及后起之秀的流民义军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需要经历的考验不计其数。

    而在这些考验的间歇之中,便是全力发展的最好时机。

    在击退蔡姓老者这一支白莲的进攻后,虽然山中村庄的消息很快随着退出大山的白莲军而传递到了其他白莲教甚至附近村民、山贼土匪的耳中。

    但这座能击退白莲军的村庄,寻常山贼土匪又怎么会百里迢迢的跑来找不自在?

    明军此时龟缩于各大县城之中,哪里还有心思管这一座身份不明但至少没竖起反旗的村庄?

    更何况此时村庄中有大量夷人的情况也已经散播开来。唐业有没有打出那扎眼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