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他结合许多宗教的做法编排了一套简易不,甚至有些简陋的教义和规范,派人送到县城内的书社内印刷后发送到了各村。

    对于这位能施展神迹,创造良田的“真神”,各村村民自然是无不遵从。

    很快,一套唐业编排出来的简陋教义规范便在方圆数十里地的范围内传播开来

    一、天父是这世间的至高神,一切神灵都不得高于天父。

    二、圣子降临人世赐予众生‘神田’。众生需信仰他、膜拜他、跟从他,不可不信他、诋毁他、背叛他。

    三、信仰天父,遵守教义在死后则能升入天堂,不信天父,践踏美德者必将堕入地狱!

    这三条简单的甚至有些粗陋的教义便在唐业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分发到目前神天所覆盖的村落地区。

    本来唐业还准备效仿基督教将上帝与人类的“十诫”和佛教、伊斯兰教等一些规矩融入其中。

    但仔细思考之后,唐业还是觉得教派初建,其本质最好还是越简单越好。

    如果搞的太过复杂了,一来以村民们的文化水平可能做不到,甚至可能发生错误的领会。二来也是担心过于庞大明显的规矩引起大明官府的注意,从而引起官方的围剿。毕竟,在古代新兴邪教作乱造反的事情可是屡见不鲜。

    历朝历代的朝廷对于除佛、道之外的新兴教派的抵触、防范可是相当森严的。

    唐业的小心翼翼的确收到了回报。

    各村的村民发现“天父教”的教义并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缛节后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毕竟不用去凭空接受那些要改变他们生活习惯的规矩。

    而当地官府在得知了所谓天父教的教义后也是嗤然一笑——这么简单的教义里似乎也没有什么反贼作乱的苗头嘛!

    对于大部分地方官来说,只要治下不乱,按照缴纳钱粮。至于那些泥腿子们信仰什么关他们鸟事?

    反正他们读的是圣贤书,敬鬼神而不信鬼神!

    这些地方官们完全没有注意到天父教看似粗陋的教义下霸道的“唯一神”式教派的强大本质和其中蕴含的在信仰扩大后可能形成的强大号召力。

第19章:被当成软柿子了() 
没有了官府的阻力,天父教的传播在这十里八乡的范围内可谓是快的惊人。虽然教义简单粗浅,但人都架不住眼巴前的“神迹”啊!

    其他远处的村民在通过各种渠道看到这些村子里拿七ri一收的神田后不知瞪出了多少双眼珠子!

    也许,对于一个不思农事的现代人来说。稻田也许只是一个遥远的记忆了,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稻香,什么是麦浪滚滚。

    也许,更多的人看到田野都是在屏幕或照片中了

    那是属于我们曾经所有人祖先的记忆。

    而对于如今这些普普通通的底层农民来说,那七ri一收的意义简直无与伦比。那份能够拯救他们家庭,能够让子孙后代终于吃上一口饱饭的意义如山似海。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更加重要的了

    于是,无论是从底层农民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乡绅地主的角度来说。改信天父教,获得圣子赐予的神田简直就成了头等大事。

    一幢幢庙宇拔地而起。

    很多村子里实行了建庙捐的多,优先分配神田的政策。而那些没有什么钱粮的普通农户则出力气,同样能几十或上百家人共同分配到一亩神田。

    以七天一百余斤的收成来说,上百家分不过是一斤不到的白米而已。但对于这些农户来说的意义却是不同寻常。

    这也就意味着在以后自己将慢慢也有机会获得一亩属于自己的神田!

    一月大约能收获五百斤,一年就是六千斤!

    这可是几乎相当于普通水田十几亩的产量了!而且每七天一收的方式也更隐蔽,更快捷。

    不但能补充上家里见底的米缸和花销,更是可以笑看每年秋收时如狼似虎的衙役税差们上下蹿腾。

    至于本地负责辅助收粮的乡绅地主——只要不是傻子,哪一个会把神田的事情捅到县里去?

    且不说当即衙门便要涨了那粮税,回头那些闻风而动的老爷权贵们不还如同闻了肉腥味的疯狗般上来将神田瓜分一空啊?

    到时候别说是几十户共拥有一亩神田的农户,就是他们这些十里八乡有些势力的大老爷的财产也被狠狠的咬下一大口去!

    以县城里那些大老爷们的模样,甭说神田,就是他们这些人原本的田地房产也都得被那帮剥皮拆骨的狗东西连皮带骨头的吃下去!

    大部分人是这样想着。

    可自古以来,人一多了自然不可能一条心思。其中什么样的货sè没有?

    于是,神田和天父教的消息还是逐渐通过一些大嘴巴的村民和居心叵测的地主之口传到了一些人而耳朵里。

    清河县,泰阳乡守御百户所的百户周仁安便是其中之一。

    而且和其他大部分对传闻的神田呲之以鼻的老爷们不同的是,周仁安的百户所离附近几个得了神田的乡都不算远。

    其辖地泰阳乡更是近在眼前!

    所以,周仁安很快便验证了‘神田’的消息属实。

    那七ri一收,每天都长一大截的稻田让周仁安当时眼珠子都红了!这一亩地怕是一年能亩产数千斤了吧?

    一亩地顶上十几亩水田不说,这七ri一收的速度就足以让这天下任何一个人都跳脚发狂了吧?

    在周仁安看来,就算是那朝堂当中的衮衮诸公又有几人不眼红这神田?

    要知道,一亩数千斤!

    那十亩呢?将十里八乡所有神田霸占下来呢?甚至于抓住那个掌握着神田秘密的妖人让他当牛做马呢?!

    这简直就是一笔泼天般的财富啊!

    从这一刻其,周仁安心中贪yu炽烈的燃烧起来一定!一定要得到这些神田的秘密!有了无数钱粮老子手下还会缺人当兵卖命吗?到时候就算是上面的千户不!就算是县城里的大老爷又算得了什么?老子要当这山东的王!

    当ri,周仁安立刻秘密联络几名交好的百户,将此事秘密商议后。几名同样被激起贪心的百户决定瞒着远在几十里外县城当中的上司,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那妖人,强夺这神田的秘密!

    在他们看来,只要动作够快,拿下妖人。数百亩的神田到手!到时候就广招流民农户扩充实力!

    等县城里那帮大老爷们反应过来,知道神田的存在时也拿作用数千甚至上万雄兵的他们没辙了!

    接下来便是先稳住这些县令、千户等人。待到势力进一步扩大后别说这一县之地,就是整个山东又有何人能治得了他们!

    到那时候,朝廷只要不像被拼个两败俱伤就得看他们的脸sè!

    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最不济也能在山东当个土王!岂不比这媚上瞒下的狗屁百户快活多了?!

    几人立刻点齐各自兵马,数百卫所大兵cāo起兵器直扑唐业村庄所在的无名山岗!

    这路卫所大兵还没上山便已经被村里在山下收集石料的村民们发现。

    铜锣刺耳的声音在山岗上骤然响起!

    等一众卫所大兵爬上山岗,入目的却是早已空无一人的水稻田和远处村庄紧闭的大门!

    在听完墙外那些百户粗鄙的劝降说辞后,唐业也明白了这帮兵匪来此的目的了!

    心中怒火顿时升起——的!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谁都想来踩一脚?!

    山贼来的时候是敌众吾寡,老子出粮忍了!

    村民来的时候是敌更众,我更寡,并且好歹还忽悠了数千信徒,建了七八个小庙!

    你们这帮兵匪来了让老子投降给你们当牛做马?!

    cāo蛋!

    唐业扒在墙头打量了一眼对方的情况——不过三四百人的模样。站的松松垮垮,武器兵甲也不甚整齐。

    再联想到无数小说中明末卫所腐朽后士兵低劣的战斗力

    唐业觉得打起来自己也未必不能胜了!

    要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移民发展,村庄的人数虽然还未上千,但也差之不远了!加上之前村民围攻的情况给他敲响了jing钟,唐业又特别加盖了足足五座猎人帐篷!算上原来的猎人,村里足有48个猎手!

    四十八个弓箭手,加上数百手持草叉、锄头的强壮农夫对上这些腐朽制度下的九流烂兵还不轻松愉快?!

第20章:与明军的初战() 
在唐业看来,自己坐拥围墙地利的便宜,又有数百不会溃败的强壮民兵和几乎快要成建制的弓箭队,对于几百战斗力弱爆,被流寇、海寇、满清鞑子各种完虐的明军还不轻松加愉快?

    如果这墙外的是以前戚继光时期的戚家军或者万历三大征后能与顶峰时期的丰臣秀吉手下的20万ri军正面硬战还略占上风的明军。唐业自然早就熄了与其对战的心思,可眼前的对手是什么?

    那是被后世无数明粉都唾弃不已的明末烂军啊!

    唐业可不相信这等烂番薯臭鸟蛋能打得过自己!

    谈无可谈,战斗开始。

    可有个典故说的好——纸上谈兵,说的就是唐业这种人。虽然但说见识和理论,饱经后世发达资讯熏陶的任何一个人都比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而唐业这种时常关注军事论坛和各类节目的半军迷更是经验丰富。

    但理论并不代表实际效果。

    双方一开战,唐业便知道这下可能要是场苦战了!也不知道到底是眼前这伙明军较为jing悍还是后世对明军的评价有所偏颇。

    总之,堵在村外的明军在发现不能靠“朝廷威势”直接拿下对方后,直接便排兵布阵,形成了四道每队百人上下的长方阵型。

    那些长枪兵、藤牌刀兵全部靠后,而队伍中持有鸟铳和其他杂乱火铳的士兵则站在前列。

    虽然从阵势上,这种粗糙不堪的阵型没什么特殊出彩的地方。但却也是冷热兵器配合的一个简单实用的范例。

    大约仈jiu十步之外,明军的火铳手开始将鸟铳支在两腿间装药、夯实、装铅弹。

    眼神好些的还能看到一部分明军做错的顺序而重新清理枪膛的笨拙表现。

    如果这种表现放在凶猛的女真人面前显然就是帮靶子,放在远在欧洲已经开始慢慢习惯“排队枪毙”的欧洲军队面前绝对就是三排速shè+一个冲锋就被搞定的垃圾。

    但如今,放在没有骑兵也没有火器,科技水平甚至连像样的钢铁都不能制造。弓箭都只是能短距离狩猎小动物的四十磅单体直拉弓的村庄面前却是毫无办法。

    如果不想蜂拥而出,然后冲到一半时先挨上一轮枪子的话,唐业也只能吩咐众人做好隐蔽等待明军一轮又一轮的排枪朝墙头宣泄。

    终于,明军的鸟铳手们填装完了弹药。

    躲在墙后的唐业在百无聊赖中还数了数时间,虽然没有jing准的计时设备,但这至少超过两分钟的装填速度还是令唐业忍不住吐槽。

    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啪啦

    中间稍微中断了两次的枪声响起。

    在离开将近百米的距离上听这些原始鸟铳的声音就像是热锅内炸开的豆子。有些沉闷,也并不标准。

    大小规格根本不统一的铅弹倾泻在村外的围墙上,溅起大片的泥土。

    远离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