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道全真录-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还是全真教还是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向南宋理综皇帝上表,接受了朝廷的封赏,这是全真派的首次,自从岳武穆被宋庭给莫须有杀了之后,王重阳就一直不与宋庭有联系,全真七子也是如此,但是在这个时候,全真教终于答复了宋庭的招揽,更是让朝廷上下异常振奋。

    到了这个时候,李志宁才发现原来在南地一直有一枝内丹修炼的道派,被称作紫阳派,一直是一脉单传,如今在江南行走的为最弱的弟子乃是白玉蟾,这个人李志宁也知道,这已经是南宗第五代。

    与全真不同,南宗讲究修炼先命后性,入世传道教少,一味的清修,与全真相同,来源可以上升到老子,老子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而之后吕洞宾留书终南山,为刘海蟾,而这个刘海蟾便是南宗始祖。

    李志宁想这个刘海蟾得到的应当是大道金丹之法,因为刘海蟾之后传道与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张伯端乃是儒家之人,也是天赋惊人,随后儒道合一,传出《悟真篇》,从此立下内丹修行之法。之后张伯端传于石泰,石泰传于薛道光,薛道光传于石楠,如今石楠新收弟子白玉蟾。

    只是如今南宗都是在家修行,多是从儒家挑选传人,只有最新的弟子才开始有了出家的念想,谭志端便是在南地传道,遇到白玉蟾,才知道还有一脉吕祖的传人,两人论道,才发现都是内丹之术,要求也相似,都是讲究性命双修,但是南宗有先后,讲究先命后性,先入先天为要,之后才是对道学的修行,特别是让谭志端吃惊的是,如今白玉蟾只是不过三十,就已经成就先天,此时才知道,南宗寻找传人不看缘法,只求资质,等到先天之后才有时间寻求大道的修行。

    不过虽然如此,还是让两人收获颇多,白玉蟾了解了全真教的简化之法之后,也是颇为认同,其师傅是到了接近大限才寻到白玉蟾,得以传承,而白玉蟾在南地游走,便是为了寻找传人,得到全真教的传道方式,非常的认同。

    不过有一点不同,南宗讲究男女双修,认为,丹经中的夫妻等实指阴阳二性,而这些又皆为已身所有;又说:“人知吾身自有日月,则往来不穷之妙,只在吾身而不必索之高远矣。”(《易外别传》)阴阳派发挥《悟真篇》中阴阳交媾的思想,主张男女双修,即采取同类坎中真阳,以接补已身离中之阳。这种采补式修丹法又分三乘。中、下乘行“体交法”;上乘则行“神交法”,即男不宽衣,女不解带,男女对坐,性情相交,气化感应,从而双修双补,利己不损人,双方皆获采补之益,与采战御女之术有分别。鉴于此术有被人误解而步入歧途的危险,阴阳派大师皆不肯轻传。

    不过白玉蟾却与王重阳理解相似,人体为一乾坤,不与外求,所以有意效仿王重阳建立出家道士一脉,而谭处端对于白玉蟾评价甚高,赞其不下于王重阳。

    全真七子听后也都是赞叹不已,恨不能与之相见,一起论道,但是白玉蟾如今正要潜修简化南宗修行之法,全真七子又地位太高,一起南下影响太大,只能感叹不能得遇高人。

    南宗修行注重奇经八脉,一开始修行便从奇经八脉开始,一开始便调节阴阳,所以对资质要求较高,但是修炼起来确实飞速,南宗五祖都是先天高手,而且都是十几年便进入先天,只是不入江湖,都在士林修行,不过据白玉蟾所述,除了师祖张伯端不能确定之外,其他祖师都是到先天而止,连假丹都难,白玉蟾也曾说,估计自己的开派祖师也是阳神突破而去,而且宗门记载也是感觉灵气越来越少,反而对于王重阳的选择很是佩服,。

    李志宁也是感叹,据南宗记载,北宋年间的高手都是从奇经八脉开始修炼,所以非常容易迈入先天,但是逐渐的就发现修炼的开始越来越难,对资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到了现在都开始了从十二正经开始。所以迈入先天也越来越难。

    不过经过与白玉蟾交流,也让全真教对修行的认识更加真实,两相对比,对于修行之道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不过也让全真七子对于成丹的念想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不过有最好的一点,全真的法门还是相对于突破先天最容易的法门,因为不看资质,只要修行,终有一日可成。

    而此时全真七子也开始准备帮助马钰突破先天,马钰如今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因为本身体质的原因,内息不足,而之前又休了一阵养神决,所以才迟迟不能突破。如今马钰的内息只是在维持身体不衰落,再想进一步增加功力,已经比较困难了。

    倒是孙不二比较豁达,本身七子当中只有孙不二年纪最长,但是也许是清净决的原因,外面看去比马钰要年轻许多。孙不二此生修道是为了马钰,也没有了要突破先天的念想,一心成就马钰得道,让李志宁唏嘘,有宋一代,江湖侠女多是痴情之人,孙不二刚游荡江湖的时候,因为是女子,所以做事多有偏激,之后几年不时的修行,但是与王重阳跟她取的清净二字一直没有关系,但是她对于马钰的感情却一直没有变。

第二十五章 大道生一得万法() 
说实话,李志宁也不明白为什么道家喜欢收取岁数比较大的人当徒弟,像全真这样第一代基本上都是而立之年拜师,只有丘处机在是十九岁被招入门内,所以虽然最年轻,但是反而是排在第三位。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道家最容易一代不如一代,也许是弟子喜欢吹捧前人,也许是灵气减少越来越难修炼,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全真七子都有自己对道的理解,而且都有不凡的成就。

    其实运用七星汇聚需要许多准备的,而且使用一次之后对其余七人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只是重新补足元气就有不小的难度,像是李志宁,功力耗尽,有紫霞功帮助,也是两年时间才完成,师尊郝大通或许会快一点,但是其他人怎么也要三年,但是其他六人都没有找到先天一窍,于是只能先帮助马钰,或许进入先天之后对先天功有不同的理解,毕竟全真第二代若是没有一个踏入先天对全真教来说打击实在太大。

    于是在华山二次论剑五年后,全真七子再次闭关,不过在闭关之前,全真进行了一次大比,分文武,不过李志宁没有参加,其他几脉弟子也多已经分派的各地主持道观,所以只有王处一和丘处机一脉在争夺,最后道学被马钰门下刘真一夺得最佳,主持文事,也就是接待香客,传承道学,武艺方面最后是赵志敬夺得首席,负责江湖事物,毕竟全真也算是江湖门派,附近江湖上的事情也喜欢找全真道人做个见证。

    不过丘处机门下虽然大弟子尹志平没有参与,但是小弟子甄志丙和李志常都表现不错,特别是甄志丙,小小年纪竟然仅次于赵志敬,让大家感叹其天赋。

    既然师傅闭关,李志宁也只好独自修炼,不过全真众人对李志宁都还是比较尊重,一是对教派有功,还有就是没有威胁,因为郝大通这一脉是最不会成为掌教的,而王处一和丘处机门下就竞争厉害的多了。

    说实话,李志宁也感觉自己挺无趣的,来到武侠世界竟然丝毫没有闯荡江湖的想法。后来双手被废就更加没想过出去了,只是每日不断的在采集紫霞真气的时候还能够感觉到师尊的存在,突破先天本就是很难的事情,何况此时还不是自己突破,是借用他人真气。

    其实这一段时间是最平静的而一段时间,宋蒙之间没有冲突,都在努力消化和准备,南宋名将孟珙建立了一条防线,但是在死前却将一人推荐上位,便是贾似道,此人本是一个混混,因为姐姐选妃进入官场,没想到竟然能够被孟珙看重,出奇的是李志宁也得到消息,南宋之人对此人评价都相当不错,特别是在军队中评价更好,自从接任之后,的确做了不少对军队有意的事情,而且其姐姐受宠,反而让他做出不少别人做不来的事情,如此军中支持也更加多了起来。

    李志宁没想到砸后世被人骂的奸臣,此时在民间朝廷以及军队都名声上佳,连全真很多人也都对此人的能力很是赞叹,对于南宋的坚持有了一些信心。

    还好有终南山一方净土,还好有丘处机在蒙古传道,如今不少人都逃难到终南山下避难,此时在整个华夏都在备战,南宋是为了防御,北地就是要为蒙古的西征做后勤,老百姓本以为金国就够严苛的,可是见到蒙古人才知道什么是残暴,自古胡人无百年运,但是这一次不是如此,如今经过辽,金,蒙古,北地汉人还存在汉胡观念的只是少数人,,老百姓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他们只知道现在的蒙古人比之前的金人更加厉害,更加能杀人罢了。

    其实现在统治北地的人大多数都是汉人,而且现在的汉人只是货物,在蒙古人眼里,之前汉人是金人的奴隶,现在我把金人打败了,这些货物只是我们抢来的战利品,蒙古杀了汉人,只是毁坏了封在这里的蒙古人的财产,所以要赔偿牛羊或者财货,汉人如果杀了蒙古人,便是奴隶杀主子,这是大罪。

    这就是蒙古人的文化,在整个蒙古的统治区都是如此,所以对于经受过汉人文化熏陶的金人来说他们还能理解一些汉人儒家的东西,但是蒙古人可不会听这些,而北地此时也来了不少色目人开始管理北地财货,他们是蒙古人的管家,特殊影响北地汉人用文化侵蚀蒙古人的阻碍,对于蒙古人来说,简单的利益关系要比儒家的春秋大义更让人容易接受,所以儒家在北地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而全真教要好了许多,一是有成吉思汗的册封,还有就是全真教在北地传播主要讲的是卫生,在蒙古军中很是有用,所以蒙古人都愿意相信全真道人所说的东西,对全真道人很是尊重,所以近些年愿意加入全真教的汉人有很多,因为只要跟全真教扯上关系,最少蒙古人不会随意的杀害和掠夺。

    如此全真教在北地的外围人员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李志宁却看到了巨大危机,因为全真教现在不可能全力投向蒙古,而这么大的宗教势力历来是上位者所忌讳的,这个大的危险总有一天会爆发。

    全真七子闭关,刘真一负责传道,不过与蒙古人接触最多的还是赵志敬,因为文道人只负责道法,而其他的额杂物都是由赵志敬接触,显然全真众人都看出了赵志敬偏向蒙古的一面,但是无人会提出反对,因为首先大家都是修道之人,对于两国争锋不会有太多的倾向,还有就是全真大多数弟子都是北地之人,他们可没有经历过宋国朝廷的好处。对于大家来说传道,让蒙古人少杀生,才是对北地汉人的帮助,所以赵志敬的所作所为其实只是符合全真多数人的利益。

    当然赵志敬本身也是为了得到大多数普通弟子的支持,而且这一代全真弟子大多数都是金人祸害而成的孤儿。对于消灭金人的蒙古人其实并没有深仇大恨,从这里不难看出全真之后要足的道路。

    虽然李志宁对此很是郁闷,但是李志宁可没有要做救世主的想法,那可是直接跟天地意志作对,之后就算是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更何况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