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9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疆设省,第一任巡抚,应该就是展东禄;第一任布政使,应该就是刘锦棠——这一层,几位大军机,心里头都是有数的。

    展克庵、刘毅斋两位,都属“尤其得力”,不必担心;可是,“下头的官员,道、厅、州、县,也皆须得力”,就难了!

    原因很简单:新疆遥远苦寒,内地人到新疆去做官,感觉上跟“充军”、“发配”也差不了多少,能竖着进去,未必能竖着出来,没有几个人是心甘情愿的。

    可是,新疆建省之初,除了极个别的情形,重要的位子,必定不能用本地人,不然,岂非又整出一堆“伯克”来了?

    所以,新疆的道、厅、州、县,必须用内地人,且必须“心甘情愿”——不然,来了就想走,怎么可能办得好差使?

    曹、许、郭沉吟不语,都有棘手之感。

    文祥叹了口气,说道:“我晓得,这不容易——未必有多少人心甘情愿的到新疆去啃沙子,就算是‘心甘情愿’的,也不一定就是合适的——”

    顿了一顿,面色变的凝重起来,“实话实说,回乱暴起,致成席卷陕、甘、新之局面,当地官吏的无行,不为无因!有那么一班蠹吏,以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到任之后,巧取豪夺,渔猎回女,胡作非为,无所忌惮!这个情形,愈往西北走,愈是严重!”

    说到这儿,微微咬着牙,“我以为,这个回乱,倒有一半儿,是这帮混蛋给逼出来的!”

    哎呀,关卓凡心想,文博川,咱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正要说话,郭嵩焘已一拍大腿,说道:“博川之语,可谓中的!”

    关卓凡只好把自己的话咽了回去。

    “有一种人,”郭嵩焘说道,“朝廷凡有新政,必借机生事,变换花样,巧取毫夺,朝廷一番心意,一经他们的手,面目全非,有的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暴政’!博川‘混蛋’之谓,说的就是这种人了!”

    转向关卓凡,“王爷,我记得,左季高入甘克复董志原之后,上折请求,‘破除文法,遴访甘肃人员,署理庆阳府州县各篆’——”

    顿了顿,“本来,本地人不做本地官,这是朝廷的规矩,可是,季高以为,西北贫瘠,若从内地选人、调人,许多人未必肯过来,肯过来的,大多是无赖无行之人——这种人,肯冒险,能吃苦,但做官的唯一目的,就是刮地皮,把他们放到大乱刚过的甘肃,过不多久,大约就要重新激起民变了!”

    关卓凡点了点头:“是,这种人信奉的,不过七个字——‘千里做官只为财’!不为发财,他们怎么肯到西北啃沙子?而且,这种人刮起地皮来,心狠手辣,无所顾忌,非普通贪官可比!”

    顿了顿,“西北大乱之后,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为第一要务,断不能叫这种人钻了进去,替地方雪上加霜!——因此,左季高的请求,朝廷照准了。”

    “左季高以‘破除文法’、本地人做本地官,”曹毓瑛说道,“来规避不肖之徒署篆,祸害百姓,用心虽然良苦,可是,毕竟只是非常之时的权宜之计。庆阳一府,可以这么做,甘肃一省,可不能都这么做,不然,朝廷‘本地人不做本地官’的规矩,就荡然无存了。”

    说到这儿,加重了语气,“这条‘权宜之计’,新疆尤其学不了。”

    新疆“尤其学不了”的原因,前边儿已经提过了——“署理庆阳府州县各篆”的,虽然是甘肃本地人,可是,到底都是汉人;新疆本地,可没有多少汉人,如果“本地人做本地官”,先不说朝廷的规矩神马的,一班维人,署道、厅、府、县,岂非又回到了“伯克制”的老路上去了?

    兜了一圈儿,还是回到了原点:怎样才能够从内地找到足够多的“得力”人员,以充新疆建省之需?

    好难啊。

    众人一时沉默下来。

    *(未完待续。)

第一一四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还给我!() 
过了一小会儿,关卓凡打破了沉默,说道:“各位说的都对,新疆道、厅、府、县的堂官,确实大都得求之于内地,也确实得一个个精挑细选——肯吃苦,能干活,对于治下的百姓,不苛不虐。”

    顿了一顿,“听起来,这个事儿,确实不大容易办——”

    说到这儿,转向郭嵩焘,微笑说道:“不过,路子还是有一条的——只是要从筠仙这儿走起来。”

    连郭嵩焘在内,众人都是微愕:什么意思?总不成……叫郭大军机去新疆做个“道、厅、府、县的堂官”,这个,“以资表率”吧!

    当然不是。

    “我想,”关卓凡慢吞吞的说道,“新疆建省,道、厅、府、县的堂官,尽量从‘顾委会’的‘调置司’走吧。”

    啊……

    众人恍然,怪不得说“要从筠仙这儿走起来”呢——郭筠仙是“顾委会主委”嘛!

    只是,虽然名义上挂在“顾委会”下面,但谁都晓得,“调置司”这个“小吏部”,实在是直属于轩亲王,郭筠仙这个“主任委员”,其实是管不着的,因此,关卓凡说什么“要从筠仙这儿走起来”,连郭嵩焘自己,也没有想到“调置司”上头。

    不过,仔细想一想……还真是一条好路子!

    “好!”曹毓瑛第一个赞成,“‘调置司’出来的,大多是轩军退役有功人员,苦是一定能吃的!还有,这班人追随王爷多年,有王爷的训导、调教,操守也必定是好的!”

    虽然不无吹捧之嫌,但轩军的“能吃苦”、“操守好”,确实是公认的。

    “能吃苦”是没有任何异议的——轩军的训练,以严酷著称,而且,除了每七天一休之外,日日操练,一日也不会落空,从轩军出来的,就算没打过仗,拿轩军自己的话来说,也叫作“死去活来”。

    这方面,中国别的军队,统统难以望其项背。因此,从轩军出来的,没有一个是不能吃苦的。

    至于操守,虽然不见得个个一清如水,但就整体而言,轩军肯定是彼时中国最廉洁的一个群体。

    “王爷的训导、调教”,是重要原因之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严格的军纪,是重要原因之二;除此之外,还有重要原因之三——轩军是彼时中国最高薪的一个群体,所谓“高薪养廉”,贪污的概率,比起其他的群体,要少许多。

    当然,退役了,通过“调置司”,“调置”到地方上做官了,拿的就不是轩军的薪水,而是泯然于众人的“养廉银”了。

    不过,大伙儿都晓得,轩军有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轩军伤残基金”,除了照应真正伤残的同袍外,还专门替这班“退役有功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因此,从“调置司”出来的,养家糊口的压力,比起别的官员,要小很多;进而言之,其贪污的“需求”,也就没有别的官员那么大。

    “‘调置司’之设,”关卓凡说道,“初衷是为了矫书吏之弊,分胥吏之权;另外,毋庸讳言,里头也多少夹了些向地方督抚收权的用意。”

    几位大军机,心头都是微微一震。

    “矫书吏之弊,分胥吏之权”,是早就过了明路了;可是,“向地方督抚收权”,只是君上和枢臣的心照不宣,在会议之上——虽然这只是军机处的“内部会议”——公然“毋庸讳言”,却还是第一次。

    “既如此,”关卓凡继续说道,“自然就有人看‘调置司’不顺眼,没过多久,什么‘关选’或是‘轩选’的怪话,就出来了。唉,嘴长在人家头上,我也堵不住,只好两个字——‘随便’!”

    轩亲王的话,冠冕堂皇,虽然大伙儿都晓得,轩亲王在“调置司”里头,大大的塞了许多自己的私货,可是不能不表态——

    “王爷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文祥说道,“一些无知无识之议,又何必放在心上?”

    “博川说的是,”关卓凡说道,“我说了,‘随便’嘛!”

    顿了顿,“不过,实话实说,‘调置司’出去的,也确实占了几个好位子,所以,也怪不得,有人要说几句怪话——”

    说到这儿,微微一笑,“不过,这一回,应该有些不同了。新疆的为官难,方才,咱们已经议过了;新疆的道、厅、府、县,绝大多数,都得归入‘冲、繁、疲、难’一类,而且,还不是内地的‘冲、繁、疲、难’可比!这一回,嘿嘿,总该不会有人再抱怨,‘调置司’堵了他们的路,抢了他们的位子了吧?”

    几位大军机,都略尴尬的陪着“嘿嘿”笑了几声。

    以轩军“退役有功人员”出任新疆的道、厅、府、县,就这么定了下来。

    关卓凡以“轩军退役有功人员”出任新疆地方官员,并不仅仅是高风亮节,骨头专捡硬的啃,事实上,这是他的“军转干部”策略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哼哼,我要叫你们这些个“传统士绅”,看一看“军转干部”这个大杀器的威力!

    在本时空,轩军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用工业化思维和手段进行训练并组织起来的团体,它的成员,对中国次第展开的大规模工业化来说,是目前能够大批量派上用场的最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

    事实上,在原时空,这种性质的干部储备,正是TG能够在短短数十年之内搭起工业化——且还是重工业化——完整骨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让俺来偷个师。

    有人心想,新疆的缺,绝大多数,固然是一等一的“冲、繁、疲、难”,可是,巡抚是“轩系”的人,底下的道、厅、府、县,也都是“轩系”的,只一个布政使是“湘系”的人,则全国各省之中,“轩系”对一省之掌控,再没有比新疆更加彻底的了!

    轩亲王并没有回避全疆“班底”尽出于“轩系”这个事实。

    “虽然,新疆的缺,绝大多数,都是‘冲、繁、疲、难’,”关卓凡说道,“可是,必然还是会有人说,如此一来,新疆可就为‘轩系’一手把持啦……”

    啊?

    有人不由面上微红——王爷这不是是钻到俺肚子里来了么……

    “可是,闲言碎语,顾不得了!”关卓凡说道,“我以轩军退役人员充任新疆大小官员,还有一层极紧要的用意——”

    顿了一顿,声音变得低沉,“咸丰八年、咸丰十年、同治三年,咱们同俄国人签了几个条约——”

    几位大军机,心头一凛。

    咸丰八年,即1858年,《瑷珲条约》。

    咸丰十年,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同治三年,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先不说《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了,”关卓凡说道,“那是东北的事儿,就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吧,这是西北的事儿——”

    微微一顿,“我大略算了算,《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人从咱们这儿,拿走了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约……嗯,三个安徽再多点儿吧。”

    文、曹、许、郭四人,都倏然睁大了眼睛。

    “平方公里”是什么,几位大军机都是晓得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咱们吃了亏,也是晓得的,可是——

    四十四万平方公里,三个安徽!

    真……真有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