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9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一零一章 元恶授首() 
“军机处的徐老爷”,应该是军机章京徐用仪,军机章京里,就他一个姓徐的;“紧急军务”,嗯,新疆的战报?

    希望是好消息。

    关卓凡下楼,走到殿门口,果然看见徐用仪站在前露台东侧的铜龟旁,手里拿着护书,正在向殿内引颈张望。

    关卓凡跨出殿门,徐用仪看见了,快步迎上,“王爷,新疆的军报!”一边儿说着,一边儿打开护书,取出电报,递了过来。

    果然!

    关卓凡接过电报,正想说,“筱云,天儿怪冷的,怎么站在外头,不进殿里去?”话到嘴边,醒了起来:乾清宫什么地方?那是“天子正寝”,岂是臣子可以随意出入的?就是自己,除了“皇夫”的身份,还有个“奉懿旨”的名目,才好入内“视察”的。

    如果不是有“紧急军务”,一般的臣子,连乾清宫的前露台,都是不能随意上来的。

    关卓凡只是点了点头,说了句“辛苦你了”,拆开电报的封口,取出内文,只扫了一眼题目,便眼睛一亮,“阿古柏死了!”

    徐用仪惊喜不置:“哎哟!南疆……大定了?”

    关卓凡又略略扫了几眼,说道:“这个折子,报的是东四城大捷——”

    顿了顿,“就是南八城中的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四城,折子很长,西四城的情形如何,看过了才晓得,不过,明摆着的事儿——破竹之势已成!”

    徐用仪兴奋的搓了搓手,“好!好!说不定,这个时候,西四城已经打下来了!喀什噶尔已经克复了!”

    关卓凡一笑,“咱们回军机处吧。”

    “是!”

    “哦,对了,筱云,麻烦你派人通知博川、琢如、星叔、筠仙几位,迟一点儿,在我的府里会议。”

    “是,我这就去办!”

    徐用仪兴冲冲的去了,关卓凡又给黄玉敬简单交代了几句,然后,回到军机处,展折细看。

    *

    *

    阿古柏确实是死了,不过,不是死于西征大军的炮火——他并没有像他自己吹嘘的那样,“亲提大军,身先士卒,决死一战”。

    他是被人鸩死的。

    下毒的那个,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

    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大败的消息,传到喀什噶尔,阿古柏顿时慌了手脚。

    阿古柏投入是役的军队,是他的“洪福汗国”的精锐,是他最重要的本钱,原本想着,就算不能“克复失地”,将中国的军队赶出“**********斯坦”,至少,也可以相持不下,保住南疆的地盘。

    反正,“洪福汗国”的“东北领土”,也即乌鲁木齐、玛纳斯一片,本就是白彦虎鸠占鹊巢,从妥得璘手中抢了过来,转投给他的,搁在手里,还没捂热乎呢,不比南八城,是他一城一城,血战得来,所以,就算丢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阿古柏颇有一些幻想的:只要挡住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波攻势,中国人客地作战,师老疲惫,粮饷难继,自然就得休战;到时候,我也不必逼的太紧,大方些,就和中国人南北两分“**********斯坦”好了。

    最多,到时候,我学学尼泊尔,给中国派几个使者、送点儿礼物,拿中国人的话说,就是“遣使入贡”什么的,中国嘛,天朝嘛,不就是好个面子吗?行,我给你!

    如此一来,我这个“埃米尔”的位子,就是铁打的了吧?

    至于伊犁,谁手快,就是谁的——反正,我打伊犁,打得是塔兰齐,不是中国人,中国人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阿古柏万万想不到,他的“精锐”,一战即溃,除了未经接战便逃到了喀喇沙尔的一支,其余覆灭无遗。

    刚开始的时候,阿古柏无论如何不能相信这个荒唐的消息,甚至为此杀掉了一个报信的使者,可是,一拨又一拨的信使,报来的都是同一个消息,阿古柏不能不相信了。

    简直是……颠覆三观啊。

    阿古柏根本没法子将信使口中的中国远征军,同几年前驻扎在新疆的中国的军队联系在一起,好像……根本是两个国家的军队!

    如果要有所比较,嗯,所有的使者,都异口同声:中国人的战力,不在俄国人之下!

    俄国人战力何如,浩罕人是清清楚楚的。

    使者们的话,阿古柏不能不相信:那支他千辛万苦“礼聘”而来的俄国雇佣军,在玛纳斯一役中,全军覆没,死无孑类。

    阿古柏的心,拔凉拔凉的。

    他的自信心,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原先觉得“无事不可为”,现在觉得,“事已不可为”。

    别的不说,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既失,天山天险为敌所有,南八城门户洞开,由北而南,一马平川,无险可据。

    就算“有险可据”,也拿不出足够据守的兵力了。

    就算拿得出足够的兵力,也没有用啊——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还不够险吗?兵力还不够多吗?

    结果……唉!

    这个仗,没法儿打了!

    就在这时,一直在暗地里支持他的俄国人,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原本说好的一批枪炮弹药,刚运进“洪福汗国”境内,突然就掉头而去,“洪福汗国”来接收的官员连声追问,负责押运的俄国人一声不吭,“洪福汗国”的人又不敢硬拦,只好眼睁睁看着这块到了嘴的肥肉,扬长而去了。

    这个事情,促使阿古柏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他毕竟也算一代枭雄,断不会坐以待毙的,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将新疆这个烂摊子扔给儿子,自己率领留在喀什噶尔的人马“西征”,进入浩罕国,“寻求庇护”。

    “西征”和“寻求庇护”,这是两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奥妙在于,“西征”是“洪福汗国”内部的说法,以示正大堂皇——“埃米尔”率军西行,是为国家开疆拓土,可不是逃命去啊!

    “寻求庇护”,则是对外的说法,以尽量减低浩罕国的戒心,并在国际上求一个名正言顺,毕竟,彼此都是同族、同教、同一个“哈里发”。

    当然,浩罕国也没那么天真,未必会因为“寻求庇护”的说头,就真的撤除对阿古柏的一切戒心了,因为阿古柏此举,实质上就是要从浩罕国手上,抢下一块地盘来,“以为安身立命之所”。

    不论怎么说,只要进了浩罕国——嘿嘿,中国人总不能追了进来打我!

    阿古柏本就是浩罕国的大将,他的亲信、骨干,也基本上是浩罕人,可谓人地两宜;另外,浩罕国目下,内忧外患,被俄国人压得透不过气儿来,一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模样,也没有足够的力气,阻止阿古柏行藩镇割据之事。

    不过,阿古柏也晓得,俄国人早就视浩罕国为禁脔了,自己插这么一杠子,俄国人会不会不高兴呢?

    顾不得了。

    反正,俄国人现在占的是浩罕国的北方,自己抢的,是浩罕国南方的地盘,暂时不会直接和俄国人对上,等到俄国人南下了,瞅着形势不对,主动投靠过去就是了,多半还能够在俄国人那儿混一个“总督”什么的呢。

    本来,同样是“投靠”,“投靠”中国人也是可以的呀,可是,我在中国人那儿,罪大恶极,中国人根本就不会接受我的“投靠”,真“投靠”过去了,等着我的,别说什么一官半职了,怕得保首领都做不到吧!

    我可不想被槛送北京,凌迟处死!

    阿古柏的这一招,实话实说,颇为可行,可是,他的大儿子胡里伯克不乐意。

    原因是,新疆这个烂摊子,阿古柏并不要扔给大儿子胡里伯克,而是要扔给二儿子海古拉。

    摊子固然是烂的,可是,接了这个烂摊子的人,就等同于阿古柏立的“太子”了。

    *(未完待续。)

第一零二章 血海深仇() 
胡里伯克不干了。

    在阿古柏的计划中,胡里伯克并不“随征”,而是留守喀什噶尔。目下,阿古柏的嫡系部队,还剩下两支,一支在喀什噶尔大本营,一支在喀喇沙尔的海古拉手上。如果阿古柏“西征”,自然要把留在喀什噶尔的这支部队带走,那么胡里伯克这个“留守”,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了。

    胡里伯克是这么想的:我跟老二一向不睦,就算你传位给我,我手上没兵,也坐不住“太子”的位子,何况你个老不死的根本就不要传位给我!真这么着了,我不就是老二案板上的肉了吗?

    大位之传,以长以贤,我不但是长子,名声也比老二好得多——老二嗜杀、贪货、滥淫,哪一点比得上我?你偏心至此,真是……该死!

    胡里伯克想不到的是,老爹传位老二,正是因为老二“嗜杀、贪货、滥淫”——这一层,同阿古柏本人,十分相像。二儿子好武,一向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大儿子爱读书,却总是给阿古柏一副娘娘腔的感觉——阿古柏**出身,却最讨厌娘娘腔的人。

    阿古柏总觉得,“二儿子像我,大儿子不像我”,因此,喜欢老二,不喜欢老大。

    另外,阿古柏认为,海古拉的军事才能,远在胡里伯克之上,带兵的将领,也更服气海古拉,收拾眼下的这个烂摊子,指挥作战的能力以及将领们的效忠,是摆在第一位的,单从这一层考虑,也得将这个烂摊子交给海古拉。

    事实上,多年来,一直是海古拉在外,跟着阿古柏南征北战,胡里伯克留在喀什噶尔,负责庶务和后勤。

    是次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之役,援军的主帅,就是由海古拉担任的。

    阿古柏没有想清楚:如果海古拉真的像他认为的那么能打仗,这一仗,“洪福汗国”怎么会输的那么惨?

    胡里伯克先是婉转进谏,希望老爹可以回心转意,打消“西征”的计划,然而,却被阿古柏骂了个狗血淋头。

    眼见“西征”的日期近了,胡里伯克一咬牙,一跺脚,决定铤而走险了。

    宫廷政变的剧情,是我们似曾相识的:胡里伯克成功交通了阿古柏的一个妃子,在阿古柏的饮食中下毒。

    这个妃子是维吾尔人,她本是和田的“帕夏”哈比布拉的女儿,当年,阿古柏背信弃义,赚开和田城门,不但鸠占鹊巢,更大肆屠城,五万和田人倒在血泊之中。这个妃子的全家老小,都被屠杀,只她一人,因为相貌绝美,留得一命,被喀什噶尔兵作为战利品,献给了阿古柏。

    她本就和阿古柏一家有着血海深仇,很愿意看到他们父子、兄弟相残,于是,一口答应了胡里伯克的要求。

    下毒的过程,十分顺利;没有想到的是,阿古柏体气极壮,这妃子在酒中下了大分量的砒霜,阿古柏喝了下去,居然不即便死,只是辗转呻吟,喊叫“胸闷”、“口渴”、“肚子疼”。她见不是事儿,拿一条白绫,环住了阿古柏的脖子,死命勒紧,阿古柏挣扎了半天,终于咽了气儿了。

    胡里伯克发丧,宣布“埃米尔”病重驾崩,遗命长子胡里伯克接位。

    阿古柏**出身,歌舞俱佳,有一把极清亮的嗓子,临死前喊叫的“胸闷”、“口渴”、“肚子疼”,远远的传出了房门,宫内的不少人都听到了。消息传到喀喇沙尔,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