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卞先生请起,”关卓凡很客气,“这一趟实在是辛苦你们,以后上海的几个电报房,就要拜托给卞先生了。”

    “理当效力。”卞宁从容说道,“不管发报收报,还是译报,都没有问题,请关大人放心。”

    这一批来的人,都通洋文,只是有不少人的官话说得不好——香港地方,说的是广府的白话,但形诸于笔墨,却没有问题,毕竟大家用的是同样的汉字,因此在中英文之间翻译电报,没有丝毫滞碍。

    于是由衙中的书办,先带他们到旁边赁好的民居里去放下行李,关卓凡又额外发了一个月的津贴,既算是见面礼,也算是过年的“年礼”。待得一切都安顿好了,又把卞宁请到签押房来,密密细谈。

    “卞先生,除了收发报之外,另有两件事是要跟先生商量的。”

    “是,请大人吩咐。”

    “吩咐不敢当,都是不情之请,能不能办,全看先生的意思。”关卓凡笑道,“第一件,我手里一共有六台电报机,除了安放在三处电报房的三台,另外三台,我想拿它们设一个电报学堂,请卞先生指派教员,替我教些人出来。”

    “可以的,”卞宁点头道,“三处电报房原也用不到十五个人。只是电报这个东西,算是易学难精,靠的是手熟心熟,因此不能一下子就见效。另有一样,得会英文。”

    “嗯,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件事。现在找几个会洋文的,先来学习,倒不是难事,可是将来假如中国要自办电报,要的人多了,总不能说只有会洋文的人,才能充任电报员。”

    卞宁一时没有接话,眨眨眼睛,颇有些困惑:不会洋文,怎么能当电报员?

    “电报所用的莫尔斯电码,无非是以点划长短,来表示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

    关卓凡的这句话一说,卞宁吓了一跳,惊诧之余,对眼前这位关大人佩服极了:“大人英明,确实是这样……大人会发电报?”

    “我是嘴上功夫,恰好知道其中的一点道理罢了。”关卓凡笑笑,继续说道“若是一组数字,拿电码来表示,自然也是可以的?”

    “是。”

    “那么,每一组数字,对应一个汉字,不就变成中文电报了么?”

    说穿了毫不稀奇,只是——

    “汉字总有几万个……”卞宁想了一会,迟疑着说,“怎么记得住这许多?只怕译报会有麻烦。”

    “咱们又不是上考场,做文章,只要能把意思说清楚就是了,哪里用得到几万个。”关卓凡信心满满地说,“我看,从《康熙字典》里选出两三千个常用的字,足够了。至于说译报,可以将这三千个字标上数字,汇编成册,随手翻查,虽说略慢一点,到底是中文电报么!时间久了,自然就能象你说的那样,手熟心熟,不用翻册子也能译得出来了。”

    这个笨办法,听上去异想天开,然而卞宁反复推敲,竟是毫无破绽。

    “此法可行!”卞宁也兴奋起来,“大人的意思,是由我……”

    “卞先生,”关卓凡微笑道,“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可以名垂千古。”

    卞宁蓦地明白了——果真如此,自己不就变作了中文电报的发明者么?狂喜之下,慌忙离座请安:“这全是出于关大人的指示,卞宁谢大人的栽培!”

    关卓凡心说,这倒受之有愧了。这样的中文电报编码,本该是在十几年后,由一名在华的法国鬼子发明,名字就叫做《电报新书》。

    嘿嘿,管你新书旧书,老子信手拈来,连版权费都不要付。

第二十六章 作乱 (二更)() 
到了年二十九,城中的各衙门才开始封印,好歹也算过了一个年。只是这个年,过得不安生,杭州和苏州两个方向的太平军,都已经有异动的消息传来,于是无论军队还是地方上的官员,都只有三天的时间可以休息。

    这是关卓凡穿越以来,在这个年代所过的第二个新年。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热河的马队营帐里跟大家喝酒,如今却已身在战云密布的上海,把方圆百里的安危挑在肩上,难免有恍如隔世的感慨。

    “同治”的年号,虽然早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时便已定了下来,但直到过了年,入了正月,才算是正式启用,所以直到现在,才叫做“同治元年”。

    军事上的布置,仍然按关卓凡上回跟李恒嵩所说的,以华尔当南线,以李恒嵩当北线,以丁世杰当正面的西线。官军各营和地方上的团勇,都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厉兵秣马,加固城防,准备迎接一场恶战。

    租界里的洋人,亦感受到太平军的压力,由正在“天京”访问的一艘兵舰舰长宾汉,向洪秀全提出照会,虚张声势地恫吓“不要愚蠢到进攻上海”,结果理所当然的被拒绝了。而远在杭州的李秀成,做出的回应则是:于正月六日,传檄东南各地,宣布天兵即将扫荡上海,号召朝廷的官兵识时务,顺大势,投诚保命。

    这一下,战鼓擂响,再无缓冲的余地。于是租界的领事团与上海方面协商,由英国领事麦华陀、法国领事爱棠、美国领事查尔斯、舰队司令何伯,再加上上海道吴煦,组成了一个“中外会防局”,协调上海的保卫事务,同时按照轩军的要求,开始实施堵塞闸桥拱洞、清除黄浦江面船只等一系列行动。而图林所统带的亲兵,亦开始在关卓凡的县衙之外设立武装岗哨。

    大战当前,城里不免人心浮动,各式各样的传言都有。关卓凡忽发奇想,在管钱粮的秦师爷底下,增设了一个专管战事文告的委员,叫做“宣传委员”,每日里写出文告,由书办复写成数十张,贴在街头巷尾,大意无非是说官兵如何威武,长毛都是渣渣。虽然不脱官样文章的本色,但百姓每日都有新的文告可看,居然颇得安定人心的成效,算是占领了第一线的舆论阵地。

    另一件让他挂心的事——电报的架设,终于完成了。电报房一共三处,一个设在县衙之内,一个设在泗泾丁世杰的中军,一个设在周浦洋枪队的营地里。当卞宁把机器调试好,亲自将“上海安静,一切如常”这八字译成英文,拍发出去的时候,站在他身后的关卓凡,随着电键悦耳的嘀嗒声,脸上露出了这些天里难得一见的笑容。

    关卓凡心里想的是,哪怕就只有这一项功绩,自己也不枉了到世上走了这一遭!

    他发出了中国的第一份电报。

    *

    *

    到了正月十六,防务上的各项准备大致都已就绪。从前方传来的消息来看,太平军一共两路,一路发自杭州,一路发自苏州,都已经开始向上海逼近,但主攻的方向却还不能确定。就在这样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气氛中,姜德忽然带了七八个人,骑着快马,穿过租界,从北门进入上海城,一大早便来倒县衙求见关卓凡。

    “姜德?”关卓凡听了图林的禀报,不由一愣,“请他进来!”

    “卑职参见关老总!”五品的武官姜德,毫不犹豫地给身穿七品文官服色的关卓凡请下安去。

    “起来。”关卓凡对李恒嵩的这个部下,格外假以辞色,亲自扶了起来,“果然是英气勃勃,难怪李大人把这一支精兵交给你来带。”

    “卑职不敢当老总的夸奖。”姜德在这位初次见面的“关老总”面前,还有一点拘谨。

    “北线的军事,想必都已经部署好了,你赶了来,一定是有什么急务要跟我说?”

    “是,李大人和卑职的兵,都已经进了嘉定城。今天早上,卑职却收到一个消息……”姜德顿了顿,眼望图林。

    “无妨,你说吧。”关卓凡做了个手势,“这是我的亲兵队长,图林。”

    “是,”姜德向图林点头致意,接着说了下去。

    这个消息,颇为惊人,说松江府里,一位叫佘大铭的城门守,意图作乱,接应李秀成。

    “有这样的事?”关卓凡大吃一惊,“你从何得知的?”

    “佘大铭的手底下,有一个他信任的把总,叫做孙开枝,是卑职的小同乡。他昨天得知了这个消息,不敢告诉别人,连夜赶到嘉定来见我的。李参将说,这件事很大,让我带了孙开枝一起,来见关老总。”

    “人呢?”

    “等在衙外面。”

    “传他进来!”

    等到把孙开枝带进来一问,才知道事情确然无疑。佘大铭是广东人,有一个哥哥,曾是刘丽川的手下,小刀会起事的时候,死在了官军的手里。他冒籍福建泉州,算是躲过了后来的清查,一直在官军里面当兵,一直升到了松江府城门守的职位。这一回,觉得长毛势大,一定能赢,于是跟手下的几个亲信密谋,要在长毛抢攻之时,开门献城。

    “姜德,你跟吴道台说了没有?”

    “没有……李参将说,吴道台也是广东人……”姜德嚅嗫着说道。

    关卓凡失笑——李恒嵩也太多心了。若是说吴煦知情,那是决不会有的事。

    “那个佘大铭,他守松江的哪个门?”关卓凡问孙开枝。

    孙开枝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颤声说道:“西门。”

    西门,那正是面对杭州方向的门。

    “他管着多少人?”

    “亲信的,只有一个副城守,一个把总,还有……我。”孙开枝垂头丧气地说,“手下一共是八十多个兵,要说跟他格外好一些的,大约有二十几个。”

    “你不要怕!你跟他们不一样,而且举发有功——这件事了了之后,我保你接这个城门守!”

    “谢谢关老总!”一直惴惴不安的孙开枝,如蒙大赦,喜出望外地给关卓凡磕了个头。

    “你擅离职守,用的是什么名义?”

    “没……没用什么名义。”

    这等于说,是私自跑出来的。佘大铭此刻不见了孙开枝,说不定已经起了疑心。关卓凡看了看旁边的自鸣钟,已经过了早上九点。

    “姜德,给你记一功,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置,你先赶回嘉定。”关卓凡吩咐道,“记住,替我谢谢李大人。”

    等到姜德领命去了,关卓凡把图林叫过来。

    “图林,我这就给泗泾发电报,让张勇带兵进城。你挑十名亲兵,带上这位孙把总,现在就骑马赶去松江——只有一件事要办,让他去指人!”

    这一天,关卓凡便始终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度过。太平军的攻势在即,松江城内的这个隐患,能不能妥善去除?张勇办事,能不能办得利索,会不会有意外的伤亡?

    直到当天傍晚,图林从松江赶了回来,关卓凡听到衙外马蹄点地,忍不住便亲自迎了出去。

    “爷!”图林和十名亲兵一见关卓凡,便滚下鞍子,伏地请安。正月里的寒风之中,人和马的身上,都是白气腾腾。

    “事情办妥了!”图林的声音虽小,但却掩饰不住话语中的兴奋之意。

    丁世杰和张勇收到关卓凡的电报,略作商议,便由张勇带了三百马队,急奔十里之外的松江城。等进了城,也不跟知府贾益谦打招呼,只会同了城内伊克桑的步勇,忽然包围了西门,将城西守军中佘大铭的一部共八十四人,全数缴械,押往知府衙门。

    人犯押到府衙,贾益谦才得知有这么回事,吓得不轻,即刻升堂讯问。佘大铭等三个为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