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官员的陟黜,恭王是打定了主意,再不在台面上发表任何意见的,不过,小皇帝是他的侄子,他在这上头出出主意,并不犯忌,再者说了,他也确实是好心。

    关卓凡连连点头:“六哥提醒的好!他们两个,确实不能厚此薄彼,嗯,这样吧,皇上大安了,给魏仁甫一个京堂!”

    京堂至少是正四品,连升四级,也是地地道道的“超迁”了。

    轮到恭王连连点头了:“好,好!”

    关卓凡和恭王两个,讲得热闹,旁边儿的醇王,却发着愣。他说的王守正的“心事”,其实并不是关、恭二人说的这个,可是,话头被关卓凡和恭王扯开了,转回不去了——就算转回去了,醇王也被弄得有点儿糊涂了:呃,我原来想说什么来着?

    事实上,这一回,醇王本来是难得地头脑清楚了一回——比他六哥,还要清楚。

    入太极殿,恭王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病榻上的小皇帝身上,他只顾着留意小皇帝是什么“气色”了,王守正是什么“气色”,他根本没在意——虽然他面对面的和王守正说了好一番话。

    醇王却不同。

    因为自以为是懿亲和重臣的代表,突然之间,颇有重任在肩之感,精神高度兴奋,所以,注意力既没有全部放在患病的侄子身上,感觉又比平日敏锐了不少,加上冷眼旁观,他看了出来——或者说,有所感觉:这个王守正,眼神游离,心神恍惚,脑子中想的,似乎并不都是皇上的病。

    此谓之“有心事”。

    醇王的观察是准确的,王守正确实“有心事”,这个“心事”,也确实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位子和顶子。不过,“似乎并不都是皇上的病”,就不对了,其时,王守正脑子里想的,除了小皇帝的病,没有别的,不过,这个“病”,不仅仅是“天花之喜”——还有别的。

    醇王的王守正“有心事”之谓,芙蓉榭内,其他十三人中,只有关卓凡一人,明白意义何在,他的反应很快,立即故意曲解醇王话中原意,并将话题引开——决不能叫醇王就其本意敷衍、张扬开去。

    伟论未得尽抒,醇王的肚子里,又憋进了一口气,愈发难受,愣了半响,突然大声说道:“有一句话,我可是不能不说了!”

    *

    (重感冒中,努力不断更,这两天,若各位书友觉得字数、内容略少,就请见谅吧)

    *(未完待续。)

第一五五章 觊觎大宝() 
一十四人,一齐望向醇王,看看他这一次,又有什么“高见”拿出来?有的人,已经准备再次“相互以目”了。

    醇王见人人瞩目,不由得意,大声说道:“当年,世祖章皇帝就是在天花上头出的‘大事’——这个,各位想过了没有?”

    这两句话石破天惊,芙蓉榭内,果真“相互以目”。不过,不论谁看谁,看出去,对方的脸上,并没有任何讥嘲的表情,而是“瞿然色变”,则自己在他人眼中,必亦如是了。

    其实,除了一、两个年轻识浅的,在座之人,得知今上“见喜”后,对于醇王说的世祖的“大事”,哪一个没有想过?只是谁又肯宣之于口?一不防头,醇王直愣愣地就将之捅了出来,直抉各人心底隐秘,这下子,装不成傻了!

    庄王强笑道:“何至于此?何至……”

    话一出口,已是懊恼无比:妈的!我接什么口?“于此”两个字,生生地咽了下去。

    一片极沉重、极难堪的沉默。

    在柔和的晚风中,呼吸声、心跳声,似乎都清晰可闻。

    过了好一会儿,关卓凡轻轻地咳了一声,开口说道:“二哥说得对,眼下,确实还谈不上这一层……”

    “逸轩,你这话不对!”

    醇王打断了关卓凡的话,声音依旧很大:“二哥可以这么说——他毕竟不管事儿;你呢,可是当家的人!”

    关卓凡哑然,不做声了。

    “不管事儿”的那位,一脸的尴尬,嗫嚅了一下,什么也没有说。

    醇王环视众人,说道:“讳疾忌医不管用!啊,不对,我是说,把耳朵捂起来,不管用!咱们……可不能够掩耳盗铃!”

    在座的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十分古怪了。

    “世祖章皇帝‘出事’——”醇王说道,“我记得,没几天功夫,快得很!我记得,我记得……”

    呃,我实在不记得了。

    他转向文祥:“博川,你们军机上的人,这些事儿,应该更清楚些吧?”

    文祥微微犹豫了一下,说道:“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世祖章皇帝‘见喜’,召大学士、学士草遗诏,呃……初七日,于养心殿……龙驭上宾。”

    说完,转向坐在身边的曹毓瑛,低声说道:“琢如,是初七吧?”

    曹毓瑛点了点头:“是。”

    “你们听听,你们听听!”醇王大声说道:“初二到初七!这才几天的功夫?”

    顿了一顿,“不是我说丧气话,是,是……还是那句话,把耳朵掩起来,没有用的!”

    众人雅雀无声,静夜之中,醇王的声音,愈发显得响亮了:

    “世祖章皇帝‘见喜’的时候,可是已经有了好几位皇子了!一共有,有……呃,博川,是吧?”

    文祥心中苦笑:你算是卯上我了?

    “是,”他平静的说道,“有皇二子、皇三子、皇五子、皇六子、皇七子、皇八子——一共六位皇子。”

    “皇三子就是圣祖仁皇帝,”醇王大声宣布这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彼时,也已经‘见’过‘喜’了——世祖章皇帝身后无虞!”

    顿了一顿,终于说出了这句话:“今上呢?”

    今上……嘿嘿,还用说吗?

    “万一——我是说万一——有了‘不讳之事’,”醇王环视众人,一副意气昂扬的样子,“请教诸公,何以为计啊?”

    “不讳之事”?我靠,我靠。

    “何以为计”?我靠,我靠。

    醇王加了一句:“我是说,到了时候,再手忙脚乱地……手忙脚乱地……呃,那国家得乱成什么样子啊?”

    我靠,你的意思,目下就开始寻找嗣皇帝的人选?皇上可是刚刚开始发病,还没怎么着呢,就这么干,国家又得乱成什么样子?

    见还是没有人说话,醇王有点儿急了,大声说道:“在坐诸公,不是懿亲,就是重臣,都是与国同戚的人!咱们可不能因循敷衍,到时候……到时候……到时候可就对不住列祖列宗了!”

    顿了一顿,盯着关卓凡:“逸轩,你是当家的,你说呢?”

    关卓凡不能再不表态了,他环视众人,缓缓说道:“醇郡王责以大义,我无言以对,不过……”

    他转向醇王,语气极其诚恳:“朴庵,这个事儿,大伙儿心里有数,先摆着就好,眼下,确确实实,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别的不说,现在就来议立……唉,这得多伤皇太后的心啊?朴庵,你在皇太后面前,可千万别提这个话头!就当我求你了!”

    说罢,站起身来,对着醇王,深深一揖。

    醇王没想到关卓凡来这一出,赶忙也站了起来,手忙脚乱地还礼。

    不过,关卓凡的举动,叫他觉得自己的面子足了,也就不已为甚,点了点头,说道:“逸轩,你说的也有道理,你放心,在皇太后跟前,我不会说什么的。”

    “这就好,这就好!”、

    关卓凡连连点头,然后转向庄王和恭王:“二哥、六哥,你们说呢?”

    醇王那句石破天惊的“世祖章皇帝就是在天花上头出的‘大事’”出口之后,庄、恭二王,便如坐针毡,尤其是恭王,身上的汗,一层又一层地往外冒,到了后来,真正是掐死他七弟的心都有了。

    为什么涅?

    如果小皇帝未能闯过“天花之喜”这一关,果然有了“不讳之事”,则因为大行皇帝尚未大婚、亲政,便“龙驭上宾”,嗣皇帝的人选,首先要在大行皇帝的同辈、即“载”字一辈中挑拣。

    理论上来说,在座的庄、恭、睿、怡、郑、礼、豫七位亲王,醇、钟两位郡王,他们的儿子,不管“近支”还是“远支”,都有入继大统的资格。

    当然,其中不包括科尔沁亲王伯彦讷谟诂,他是蒙古人。

    也不包括轩亲王——他不姓爱新觉罗。

    让我们来看看,虽然说“都有资格”,但谁是其中“最有资格”的呢?

    这个“资格”,分量轻重,天差地别,有的人的“资格”,是实打实的;有的人的“资格”,仅存在于抽象的“理论上来说”。

    嗯,先不说这个,先说什么呢?先说你有没有儿子——因为,单有“资格”,没有儿子,“资格”神马的,就毫无意义了。

    几个小年轻,郑亲王承志、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本格,以及钟郡王奕诒,都还没有生育。

    还有,醇郡王奕譞虽然生育过,但是很遗憾,没有养住,目下膝下无子。醇王能够大发上述石破天惊的一番议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既没有儿子,就没有谁能说我“觊觎大宝”,就没有瓜田李下之嫌。

    醇、郑、礼、豫、钟五支,首先出局。

    接下来,睿王一系,也可以出局了。

    睿亲王仁寿,自然是有儿子的,别说儿子,孙子都有了,问题是,辈分不对。

    睿王自己和小皇帝是同辈的,他的儿子,自然矮了小皇帝一辈,除非小皇帝的堂兄弟中,实在挑不出来,才会往下一辈里去挑——总不成,叫老头子仁寿来做这个皇帝吧?

    还有,睿王这一支,和郑、礼、豫三支,同为“远支”,且较郑、礼、豫三支,远得尤其之过。

    这个“过”,并非单指血缘意义上的疏远。

    老睿亲王多尔衮无嗣,过继了弟弟豫亲王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为嗣,就是说,目下的睿王这一支,其实是从豫王一支分出来的。

    不过,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多尔衮死后得罪,不但削爵,还被逐出了玉牒。对多尔博,世祖稍稍客气一点,只削爵,未逐出玉牒,但既然多尔衮被拆了牌位,多尔博就只能“归宗”,即回归豫王一系。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下诏为多尔衮平反,多尔博才追赐复封睿亲王。

    别看睿王现在挺风光的,又是宗人府宗令,又是宗室银行总裁,但某种意义上,他这一支,也算“罪余之家”,两百年来反复折腾,早就绝了入继大统的可能性了——除非再没有别的候选人了。

    怡亲王载敦,同睿亲王仁寿的情形,十分相似。

    载敦虽然有儿子,但一来呢,辈分不对——载敦和小皇帝同辈,他的儿子,是“溥”字辈,低小皇帝一辈;二来呢,上一任的怡亲王载垣,可是在祺祥政变中被赐自尽的,可以说,就是死在“今上”的手里,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罪余之家”,哪儿有入继大统的可能性?

    好啦,就剩庄亲王和恭亲王了。

    庄亲王有儿子,恭亲王也有儿子,辈分呢,也都对,目测——嗯,都符合要求,都有入继大统的资格。

    不过,就如前面说的,“资格”和“资格”,大不相同。

    本朝从圣祖开始“钦定字辈”,即我们熟悉的“胤、弘、永、绵、奕、载、溥”等。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