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怀疑曾国藩本人的忠诚,但“湘系”的势力实在太大了,不能不适度“削藩”,不然,迟早尾大不掉。何况,不管啥“系”,向地方收权,加强中央集权,集中资源办大事,本来就是关卓凡既定的章程。

    可是,如果曾国藩还在两江总督的位子上,有他这棵参天大树罩着,朝廷的手,就不好硬往里面伸——若要硬伸,大约会碰得很疼的。

    关卓凡掰掰手指头:两江三省,俺真正拿住了的,不过半个江苏;借着剿捻,安徽勉强插进了一脚,可晃晃悠悠的,到现在还没真正站稳,更加谈不上有什么大的作为了;至于江西,正在外边儿望洋兴叹呢。

    若要真正掌握两江,就给将曾国藩请开。

    以曾国藩的勋望、地位,若调离两江,只有两个地方可以安置。

    一个是军机处。

    先不说曾国藩入直军机,对关卓凡合不合适。就算有百利而无一弊,也是不可行的——曾国藩自己绝不会同意。

    旷世勋业经已成就,曾涤生持盈保泰,忧谗畏讥,早生急流勇退之心。他退不下来,实在是旧部故吏太多,个个都要仰仗他的荫庇,他不能不继续留在台上,做这棵大树。

    留任封疆已是勉强,又岂肯入直军机,在中央枢府的涛峰浪尖上挣扎,一口又一口呛咸水?

    若定要曾国藩入军机行走,他必然会告病、甚至告老的。

    绝不能逼曾国藩去职。这既非朝廷待功臣之道,也不是削弱“湘系”的正办。

    军机处行不通,就剩下唯一一个位子了: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为天下疆臣之首,在地方大员中,于实权最大、资源最富的两江,是唯一算得“平调”的位子。除直隶之外,即便两广、湖广,对两江来说,都隐隐然降了半级。

    总督是曾国藩能够接受的行政职务的上限,直隶是除两江外唯一符合曾国藩身份地位的“地头”,咳咳,曾老师,直隶总督的位子,您不坐,谁坐啊?

    曾国藩去两江就直隶,台面上,于公于私,都有极其冠冕堂皇的理由,谁也驳不倒——论资格、论能力,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台底下呢?

    会不会引起“湘系”的疑虑、不安、甚至反弹?

    不会。

    郭嵩焘入军机,已经打了足够的底儿了。

    郭嵩焘是最地道的“湘系”,而且,和刘长佑不同,郭嵩焘、曾国藩两人的渊源极为深厚。

    更重要的是,郭嵩焘以“南人”的身份,打破军机处“汉员不过二”之铁律,这个意义,远远超过一个“湘系”大员,在总督的位子上迁陟流转。

    这两件事摆在一起,疑心最重的人,也无法得出朝廷要“削湘”的结论。

    曾国藩去两江,谁接他的位子呢?

    还用说,自然是江苏巡抚护署啊。

    啊,赵景贤?他的资历……够吗?

    署理而已,又不是真除,有什么够不够的?总督走了,巡抚署理,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

    呃,是,不过……

    没那么多“不过”。赵景贤的任务,只是把另一半江苏拿过来,暂时不及安徽、江西,动作的幅度有限,不会闹出原时空马新贻那档子事儿滴。

    还有,马新谷是外来户,赵竹生却可以算半只本地姜,打下江苏,赵某人有一份扎扎实实的功劳,他的江苏巡抚,也是在本地做上来的,两人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再者说了,俺对老曾和“湘系”,还有后手呢。

    后手?

    是。

    可是……不能永远“护署”下去吧。

    那当然。到时候……嘿嘿,天机不可泄露,反正,到时候再也不用操心两江总督人选这个问题了。

    关贝勒看起来满满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好吧,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放下心来,但这个话题得先放一放了,嗯,拿两位可爱的御姐的话问一问:刘长佑怎么办?

    不敢上烦两宫皇太后厪虑,刘子默有非常合适的去处。

    *

    *

    张六之乱平定后,朝廷马上做了两项人事调动。

    第一项,吴建瀛迁丰台大营左提督。左高于右,就是说,吴建瀛成为丰台大营的第一号人物了。

    第二项,原直隶提督免职,姜德任直隶提督。姜德的任命,酬功赏爵还在其次,关键是有了一省绿营最高长官的名义,就可以开始对直隶全省绿营进行改编了。

    这两项人事变动,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大伙儿的眼睛,都盯着刘长佑屁股底下的那个直隶总督呢。

    上谕紧跟着下来了:召刘长佑进京陛见。

    旨意非常简单,完全没提对刘长佑的具体安排。大伙儿立马议论纷纷:刘子默这个直隶总督保不住了!不仅如此,很可能就此致仕还乡了!

    因为如果是“降级留任”,或者黜到一个级别较低的位子上,直接在上谕中说明就好,不必惜字如金,一默无言。其中,若是后者,刘长佑进京,就是“陛辞”,不是“陛见”。现在,上谕说的是“陛见”——不是好兆头!

    刘长佑自己也是这么判断的。张六乱起,他日日都在煎熬自责之中,收到这份“廷寄”,反倒出了一口长气,如释重负。为免临到头了手忙脚乱,进京之前,他对家人、行李预先做了一番安排。不过,刘长佑宦囊清减,也没有什么太多东西要拾掇的。

    进京后,先到宫门外递了请安折子。刚回到贤良寺,关卓凡的帖子和名刺就到了,邀他至贝勒府“小酌”。

    刘长佑整肃衣冠,打轿到了柳条胡同。手本递进去,不多时,门房小跑着过来,一边递还手本,一边说贝勒爷吩咐,刘制军若到了,请将轿子抬进二门。

    刘长佑大出意外。这位贝勒爷礼贤下士的名声,是早已在外了,但我又不是曾涤生、左季高,且即将落职,这个时候,摆这个姿态,稍稍过了点儿吧?

    轿子抬进二门,关卓凡已在堂前滴水檐下相候。

    刘长佑上了台阶,跪下行礼,第一句话就是:“刘长佑来跟贝勒爷请罪!”

    关卓凡伸手扶起,说道:“默公说哪里话来?咱们其实因祸得福!没有这两千颗人头,今后的盐务,断不能顺顺遂遂地办下来!默公任谤任怨,披荆斩棘,是咱们的‘开路先锋’!我们跟在默公后边儿,走的可就是坦途了!”

    这段话,刘长佑自个儿,既不敢往这个方向去想,更加想不到这么透彻,当下气血上涌,几乎滴下泪来。

    落座看茶后,刘长佑又提起“告罪”的话头,关卓凡微微皱眉,摆了摆手,说道:“这些话就不要再说了。我也不跟默公藏着掖着,为搪塞舆情,默公不能不从直隶地方挪一挪位置——我另有借重大才之处。”

    虽然早在意料之中,刘长佑心中还是微微一沉,他定了定神,平静地说道:“请贝勒爷训示。”

    “我请默公南就云贵总督之职。另外,加一个‘钦差大臣’的衔头,督办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军务。”

    刘长佑目瞪口呆。

    *(未完待续。)

第三章 响锣不用重鼓槌() 
讲起差份的轻重好坏,云贵当然比不得直隶,但是,这是平调,不是降级。

    更紧要的是——“钦差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大臣”?

    道光二十九年,刘长佑助江忠源平李沅发之乱,自此起家,之后平洪杨、平天地会、平白莲教,十数年间,大小百战,一直做到直隶总督,但从来没有“钦差督办军务”过,更何况三省之多?!

    “钦差督办三省军务”,这是曾涤生、关逸轩、左季高之流才能领的差使啊!

    这,这,这不仅没降级,还升官了!

    还有,没听说云、黔、桂那边儿出了什么大乱子啊?这“军务”从何而来?又如何“督办”?

    刘长佑瞠目结舌了好一会儿,才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干涩地说道:“长佑愚钝,要请贝勒爷开示——云、黔、桂地方,小股土匪是不少的,土司……也有不大安分的,可是,似不足为患吧?这个,最近,西南一带,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征伐啊?这‘督办三省军务’……”

    他打住话头,用探询的眼光看着关卓凡。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大的征伐’,最近确实不会有。但——五年之内,大战必不可免。”

    刘长佑浑身一震,说道:“请教贝勒爷——和谁?”

    关卓凡一字一顿:“法兰西。”

    刘长佑的眼睛倏地睁大了。

    过了一会儿,他压低了微微颤抖的声音,说道:“贝勒爷是说——越南?”

    关卓凡心中暗喝一声彩,嘴上说道:“默公!小子眼拙,可不敢错看前辈——默公果然目光如炬!正是越南!”

    刘长佑握紧了拳头,轻轻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浑身的血都热了起来。

    他虽然不甚热衷洋务,但绝非耳目闭塞之人。事实上,督抚之中,刘长佑是最关心“国际形势”的人之一,中国周边的情形,更是念兹在兹。不然,怎么可能写得出那份惊世骇俗的“灭日攻略”?

    关卓凡说道:“越南的情形,默公是晓得的,同治元年的时候,越南和法国签了个《西贡条约》,南圻地方,整个儿丢给了法国,越南三分去其一了!这法国之于越南,狼子野心,其来有自,非止一日,他的胃口,又怎么是一块南圻喂得饱的?这两年,得寸进尺,蚕食不止,咱们若坐视不理,迟早有一天,中圻、北圻,都得给法国人吞了下去!”

    越南的地势,南北狭长走向,习惯上,将全国分为南圻、中圻、北圻三大块。

    刘长佑热血沸腾,难以自控,不禁捏了捏拳头,沉声说道:“贝勒爷明见万里!法国一旦吞灭全阮,必北上窥我南疆!所以,所以……”

    越南其时的国号为“大南”,皇帝姓阮,因此“大南”亦称“阮朝”,刘长佑乃谓其“全阮”。

    关卓凡微笑说道:“默公真正高明!所以,我要请默公南下,屈就云贵总督之职!云南、广西和越南接壤,将来中法越南争雄,不论我军南下,还是法军北上,都必然是云南、广西两路进军的,军事上,云、桂是一体的,所以,默公的云贵总督,前边儿得加一个‘钦差大臣’的衔头,节制云、黔、桂三省的军务!”

    刘长佑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突然,他离座而起,一个千儿打了下去,高声说道:“朝廷有贝勒,真正是国家之福!长佑愿效死力!”

    关卓凡连忙将他扶了起来,说道:“默公,我当不起——我是为国家举贤!”

    刘长佑重新落座,调匀呼吸,说道:“长佑有自知之明,有轩军在,领兵打仗,是用不着我的。我揣摩贝勒爷的意旨,是要我在云南、广西,整肃地方,修葺城池,铺设道路,囤积粮草,储藏子药,做战备的功夫——不晓得我想的中不中式?”

    真正是响锣不用重鼓槌啊。

    “中式!正是要借默公的大才,做战备的功夫!”

    说完这句话,关卓凡双手抱拳,人虽然没有离开椅子,却微微欠身,郑重其事地一揖。

    刘长佑赶忙站了起来,偏身让开。

    “默公,坐,坐!”

    刘长佑重新坐了下来。

    “还有一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