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世界做出了事实上的“亲密接触”——踏入新世界的第一步,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迈出去了。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不能由得你们站在河边看热闹、犯糊涂,俺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耐心,背后伸一脚,直接踢下河去就是。你们喝多几口水,载浮载沉些时候,也就习惯了。

    礼部大堂上的所有人,都和杜立德合了影,包括倭仁。

    事后,每位与会重臣,都得到了留有本人倩影的“照片”一张。看,激进也好,保守也罢;支持“洋务”也好,反对“洋务”也罢,统统就此成为了“洋务”的一部分,成为了新世界的一部分。

    第二天,杜立德进宫“谢恩”。

    两宫皇太后见洋鬼子,又是“开天辟地未之有也”的一件事情。

    *(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女神() 
封爵之后,进宫谢恩,顺理成章;加上杜立德“进京受爵”一事,从消息传出,到宣旨礼成,一直是风助火势,轰轰烈烈。因此,对这个洋鬼子觐见两宫皇太后,朝臣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预期。所以,虽然此事真正是“开天辟地未之有也”,却少见的没有人公开表示反对。

    当然还是有不少人不以为然的,不过,都晓得反对亦无用处。

    见一个洋鬼子算什么?接下来“太后阅兵”,不晓得还要见多少洋鬼子呢!而且,“太后阅兵”之后,美利坚的“访华代表团”就会抵埠,友邦掌国俊彦,万里飘洋,齐聚中华,我“国家元首”怎么可能不予接见?——都是洋鬼子,还都是美利坚的洋鬼子,早见晚见之别罢了。

    这个时候出言反对,除了煞煞风景,给人家和自己都找找不痛快之外,不会有任何作用的。

    另外,礼部大堂上的强烈刺激,以及之前之后关卓凡幕前幕后的一系列操作,确实使相当数量的保守卫道人士开始对新事物“脱敏”。虽然,这个“脱敏”,程度还非常有限,但无论如何,第一步已经跨出去了。

    台面上的争议还是有的,主要是关于礼仪。就是说,不是“见不见”的问题,而是“怎么见”的问题。

    有人说,既然杜立德肯行双膝跪叩礼接旨受爵,那么觐见两宫皇太后,自然依样葫芦办理,最多行完礼之后,仿恭王、关贝勒和某些德高年劭的老臣之例,给予“平身”的殊恩,“站着回话”,以示天朝盛德,“怀柔远人”。

    这么安排,杜立德未必不肯,但即便杜立德肯,关卓凡也不肯。

    前文分析过,杜立德行双膝跪叩礼接旨受爵,虽然能给关卓凡带来巨大的“加持”,但是有副作用的,这个副作用马上就显现出来了:这不,有人顺杆子爬上来,要求杜立德的两个膝盖和一个脑门,继续往地上碰。

    可别忘了,杜立德和华尔、福瑞斯特、白齐文他们不一样,他是美籍,不是华籍,如果杜立德觐见两宫皇太后双膝跪叩,某些人食髓知味,以后再有类似情形,甚至外国使节入觐,也要求“照章办理”,如之奈何?

    那不是又走回了“你不跪,我不见”的老路上,重新把自己装回套子里了吗?

    因此,关卓凡很明确地说,杜立德行此礼,一是其人“受恩深重”,二是其人“向化之心甚诚”,情形特殊,未足循为“常例”。万国公法明载,各国平等交往,杜立德身为美利坚要员,如果觐见两宫,行双膝跪叩礼,传回美国国内,必使“友邦为难”:“访华代表团”衮衮诸公,觐见两宫皇太后的时候,又该如何见礼?

    关卓凡还说,今时不同往日,洋务既不能不办,和洋人打的交道,便只会愈来愈多,不会愈来愈少。皇太后接见外国使臣,就像两宫垂帘、接见臣工一样,祖制虽无,却实在是“形势禁格,不能不行”。不然,难免有人上下其手,“蒙蔽圣聪,潜损圣德”。所以,不可“倒末为本,倒本为末,以重为轻,以轻为重,以细故而害大体”。

    这几句话,甚是厉害。

    再有人质疑两宫皇太后接见杜立德的礼节,就有巧立名目、隔绝两宫之嫌,都属于“蒙蔽圣聪,潜损圣德”——这种话,最容易被永远对臣下投以怀疑眼光的上位者听得进去;而这种事儿,为臣者因为最难自清,也就最需要自避嫌疑。有人还想罗唣,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还要往这个坑里跳。

    这么个说法,关卓凡倒也不怕得罪人。因为整个中国都算上,数他和洋人打交道打得最多——拿自己来作伐子,示天下以大公无私,谁还能说啥?

    至于“倒末为本,倒本为末,以重为轻,以轻为重,以细故而害大体”云云,不声不响的,就将中国传统中最重视的“礼仪”,放到了“末”、“轻”和“细故”的位置上,就算有人听得心里边不舒服,也无法开口反驳。

    最终的“仪注”,是杜立德“行单膝跪礼,礼成平身,肃立回话”。

    杜立德觐见,带班的御前大臣是关卓凡——这是自然的,因为他还得担负通译的职责。这个活儿,换了其他任何一位御前大臣,都是干不来的。

    杜立德和丁汝昌两个,一大早便入宫,太监带到礼部的朝房候着,等例牌的军机“见面”以后,第一例“叫起”的,就是杜立德。丁汝昌不能再跟着了,不过没有关系,关贝勒过来“接手”了。

    说明一下,丁汝昌并不是专为陪同杜立德才进宫的。丁汝昌既然进京,顺便也要觐见述职,杜立德之后,就轮到他了。

    杜立德进京伊始,到宫门外“递折请安”,已经惊叹于紫禁城的巍峨庄严。现在真正进入“内廷”了,一路行去,只见桂殿兰宫,贝阙珠楼,层台累榭,飞阁流丹。九重巍巍,目迷五色,真是看不尽的画栋重檐,碧瓦朱甍,金铺屈曲,玉砌雕阑!杜立德心荡神摇,恍惚之间,竟不知今夕何夕了!

    禁闼肃静,偌大天地,寂静无声,太监、苏拉都靠着高墙根儿走路,路上遇到的人士,包括侍卫在内,见到关卓凡,都默默垂手请安。这番景象,杜立德以前固然没有见过,想也是想象不出来的。“敬慎恐惧”的天家威仪,金碧辉煌的殿阁楼台,共同构成奇特的压力,杜立德走着走着,便觉得背脊有些发凉,脚下有些发软,心里有些发慌。

    终于走到了养心殿门口。

    太监高声报名,杜立德也不知道他尖声尖气地说些了啥。关卓凡领着,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正殿,然后右转至东暖阁门口。再有太监尖着嗓子喊了句什么,里边便有清亮柔和的女声说了几个字。门帘打起,关卓凡先跨了进去,杜立德紧跟着走了进去。

    这时,旁边站着的关卓凡也好,上边坐着的太后也好,杜立德都已经看不见了,他脑子中翻来滚去的,全部是关卓凡事先反复叮嘱的“仪注”。

    杜立德三步走过,撩起袍摆,往下一跪——本来是单膝跪地的,不知怎么搞的,自然而然,两个膝盖一起跪倒了地上。

    这一下,两宫皇太后也好,关卓凡也罢,都愣住了。

    靠,杜立德,你真是给美利坚人民丢脸啊。

    关卓凡迅速地转着念头,顷刻之间便做出了决定:不纠正他。

    杜立德没有发现自己的“仪注”有啥问题,他满脑子想的是接下来还要做些什么?

    还好,没有忘记。

    “杜立德恭请圣安!”

    一声怪腔怪调的中国话,从跪在面前的洋鬼子嘴巴里冒了出来。黄纱之后,坐在左手边的母后皇太后,不由自主,轻轻“咦”了一声。

    杜立德摘下“大帽子”,放到身边的地上,垂首躬身致意——这次还好,动作幅度虽大,但脑门没往地上磕。

    接着起身,走前三步,站定了。

    身后三步远的地上,一顶大帽子赫然在目。

    这是紧张过度,犯了和左宗棠觐见时同样的错误:站起身来的时候,忘记戴回帽子了。

    当然,中国官员起身之后,要“跪近御前”,杜立德则是“站近御前”。

    官员初次入觐,咫尺天颜,大多紧张,仪注出错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像杜立德这个情形,把事先说好的“单膝跪礼”,变成“双膝跪礼”,自动加码,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杜立德当然顾不得这些,他正目眩神移,口干舌燥:御案前摆着一张明黄纱屏,透过薄纱,他看清楚了纱屏后面两位盛装丽人的风姿。

    杜立德心中怦怦直跳:哎呦,女神哎!

    *(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谨遵您的吩咐,陛下() 
中国官员入觐,是不可以长时间直视两宫皇太后的,这个规矩,事先也是交代过的。可是杜立德此时色授魂与,哪里还记得这个?眼睛固然是大睁着直愣愣的,嘴巴也是微微半张着,就差口水没有流下来了。

    两宫皇太后这辈子第一次和货真价实的洋鬼子打照面,是丑是妍,也不大分得出来。不过,此人身材高大,器宇轩昂,腰板儿挺得笔直,加上方才那个出乎意料的双膝下跪,两宫皇太后的“第一印象”,都相当不坏。

    只是这个人半张着嘴巴,一副直愣愣的呆样子,可是有点“失仪”。不过,念在蛮荒远夷,重译而来,礼数上面,粗疏难免。举止言行,就不好求全责备了。

    母后皇太后不虞有他,圣母皇太后却是敏感许多。她不由自主,想起了五年前热河行宫如意洲一片云戏台旁的那个五品马军佐领。这个洋鬼子的眼神,和“他”当时盯着自己的眼光,倒有几分相似!

    慈禧心中微动,再一想,自己应该是看错了吧:隔着黄纱,洋鬼子的眼睛又不晓得是蓝是绿的,许是花了眼了?

    该问话了。

    “杜立德,你是美利坚国哪儿的人氏啊?”

    圣母皇太后的第一个问题,就叫关翻译官愣了一愣。

    因为两宫第一次接见洋人,怕双方说话接不上榫头,彼此尴尬,关卓凡在奏折的“附片”中,“奏明”了在这种场合说话的“惯例”,算是一个委婉的提示,效用和为朱凤标、万青藜拟的那张“单子”仿佛。只是“指点”两宫,不能像对朱、万二人那样,“画公仔画出墙”,得兜着圈来。

    “附片”里边,可没有这个问题呀。

    关卓凡不暇细想,如实地做了翻译。

    如果哪一方的话,过于地不妥当,关卓凡可以“上下其手”,翻译过来的时候,加以增删润色。不过,这么干,不能痕迹过著。因为今日的对话,必然载诸史册,对话双方迟早都会读到,如果改得面目全非,到时候西洋镜拆穿,可就不好看了。

    “陛下,我是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人。”

    “Your Majesty”翻译过来,关卓凡给加上了几个字,变成了“回圣母皇太后陛下”。

    “陛下”两个字,让两宫皇太后都是一愣。慈安还不觉得如何,慈禧的心里,却是起了奇妙的异样感觉,飘飘然微有凌云乘风之意!

    慈禧想了一想,说道:“马塞诸塞州……波士顿?那个地方,距离纽约,似乎不太远吧?”

    这句话问出来,杜立德还不觉得什么,关卓凡却是大大惊异:美国地理,御姐怎么会如此熟悉?!

    他一边转着念头,一边尽量放大自己脸上“又惊又佩”的表情。

    看到情郎的反应,御姐心中十分得意。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