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常情况下,以“翁贝托国王号”的级别,舰长得是一位上校;以“杜里奥号”的级别,舰长得是一位中校。两位爱德华的军衔都是少校,本来是没有资格统带如斯巨舰的。

    不过,“翁贝托国王号”的吨位,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比大小爱德华资历更高的军官,也没有带过这么大吨位的舰只,在这个意义上,大伙儿都是学生,老大别说老二。

    而两位爱德华和中国还在摇篮中的海军,毕竟已经结下了“战斗的友谊”,所以,这两个多少皇家海军军官眼红的位子,最终还是落到了大小爱德华的头上。

    之所以用“管带某舰”这种名义,是因为“舰长”这种战斗部队的实职,必须由中国人出任,所以,大小爱德华这两位事实上的舰长的名头,关卓凡就用了这么一个比较含混的名目。

    现阶段,一百五十名海军留学生中,包括总兵丁汝昌,都还远不够能力坐这个级别的舰长的位子,所以,我的新生的海军,加油啊!

    看着这个阵容,关卓凡想,俺的海军,差不多成了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了嘛。

    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不过不是军人:毕夏普,原“哈兰德和沃尔夫”造船厂副总工程师,出任福州船政局“总办”——相当于总经理。

    这个“哈兰德和沃尔夫”造船厂,就是原时空出品“泰坦尼克号”的那一家了。

    最后,关卓凡在英国人的长长的名单中,发现了一个名字:Lang William M,中文翻成了“朗威利”。

    好熟悉的一个名字啊,“朗威利”,呃,不会是“琅威理”吧?

    再看他的简历……曾在“阿思本舰队”服役——我靠,真的是“琅威理”啊。

    琅威理,原时空的北洋水师“总教习”。

    此时的琅威理,年仅二十二岁。

    关卓凡笑了:小琅同学,幸会。

    关卓凡一身美军军服,和走下舷梯的乔百伦、海曼奇、柯烈福、狄克多、毕夏普、大爱德华、小爱德华等人,一一互礼致意,到了丁汝昌的时候,先互行军礼——这是事前关卓凡电报中吩咐过的,送海军旗到香港的时候,又叫人亲口叮嘱了一遍。

    礼毕,关卓凡给了激动得满面通红的丁总兵一个大大的拥抱。

    热情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关贝子登上了“翁贝托国王号”——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舰上诸事物,许多都给关卓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排在第一位的,不是那一门又一门的巨炮,而是——干净。

    在茫茫大洋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崭新的柚木甲板还是铮亮铮亮的,纤尘不染。

    一点都不夸张,真的是“纤尘不染”——关卓凡蹲下来,用手在甲板上抹了一把,抬起手来,白手套干干净净。

    旁边的乔百伦、海奇曼等英国高级军官,互相交换了一个微带讶异的眼色。

    关卓凡知道,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条例,每天一大早,天还没亮,舰上当班的水手,就要起来洗刷甲板。洗刷干净之后,要用一种叫做“书本石”的长方形浮石进行打磨,必须打磨到每一块木板都铮光发亮为止。

    至于怎么样才叫“合格”,标准是很变态的:值星的士官会脱掉鞋子,换上一对崭新的白袜子,在甲板上从头到尾走一遍。如果他这一趟走下来,袜底变颜色了,那么整个甲板都要重新清洗。

    这个活计,轩军的海军留学生们每天都要做,包括丁汝昌——只要是“学生”的身份,不管什么级别,都要做这个事情,不容一丝假借。

    再看其他的细节:舰上能够见到的金属件的表面都打磨的发亮,看不出海水和盐雾侵蚀的痕迹。这个时代是没有不锈钢的,这些,全靠水手们每天一遍遍无休止地打磨。

    所有的缆绳都盘得整整齐齐,每一个水手结都打得一丝不苟。

    关卓凡心中感叹: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为什么无敌于天下?答案就在这里:最严格的纪律,最严谨的作业,使军舰这种庞大、复杂、精密的机器,最高效率地运转,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原时空,北洋舰队的覆没,说一千,道一万,根子就在这里。琅威理去职,绷紧的弦立刻松了,未被真正改造掉的散漫底子浮了上来,什么都开始变形。就像一架机器,所有的螺丝钉都开始生锈、发松,只能勉强低速运转,强力加之,立刻散架。

    关卓凡终于开始“爱抚”他的“又粗又长”的大炮,但重点不是闪闪发亮的炮身,而是炮口和轮轴。炮口内没有任何锈迹;摸到轮轴,抬起手来,白手套脏了,上面是黄色的油腻。

    但关卓凡却满意地笑了:这是润滑油,大炮的每一个组件都精心地保养着。

    乔百伦等人愈来愈是惊讶。看关卓凡的举止,竟是对海军和舰艇颇识关窍的样子,可是,这位亲王殿下,难道不是一位著名的陆军将领吗?

    英国是没有“贝子”这种封爵的,既然关卓凡的爵位在公爵之上,英国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亲王”了。

    关卓凡进入火炮甲板,只见大炮和大炮之间,都设一张长长的条桌,一端固定在舱壁上,一端用铁件吊在天花上;长桌两边,各有一条长凳,一端也是固定在舱壁上,另一端用铁件固定在地面上。

    舱壁上还有一个橱柜。

    关卓凡明白了:这是士兵们平时用餐的地方。问身边的乔百伦,乔少将彬彬有礼地说道:“亲王殿下好眼力,正是如此。”

    关卓凡发现,船上的所有家具,几乎都是固定着的。他略略一想就明白了;海上风浪大的时候,船体晃动,家具不固定住的话,可能对人员造成危险。

    最后,关卓凡来到了轮机舱。

    机房至少有三层楼高,锅炉已经熄火,但舱内依然热气逼人。透过弥漫着的淡淡的烟雾,身躯庞大的机器和粗细不一的复杂管线,犹如形状狰狞的怪兽。

    一座水平往复式蒸汽机,十座燃煤锅炉,输出五千七百七十匹马力,不错,这正是全世界最凶悍的一只怪兽。

    唔,还有,轮机舱是全舰唯一“肮脏”的地方,在这儿工作的人全都是“黑人”——被煤烟熏黑的。

    关卓凡虽然恋恋不舍,可是不好待太久,不然,陪同在身边的几位英国高级军官的白制服,就要变黑了。

    回到上层甲板,关卓凡来到舰艏,看着在风中飘扬的“红海血睛蓝鲨旗”,只想仰天长啸!

    这时他看到了舰艏的雕塑。

    “翁贝托国王号”的舰艏雕塑是波塞冬,举着一只三叉戟,威风凛凛。这个虽然是洋人面孔,但既为海神,呆在军舰上面,就不算太违和,勉强说得过去。

    但“杜里奥号”的舰艏雕塑就叫人头疼了——是美杜莎。

    您这满头的毒蛇,中国人能看得惯吗?

    咋办涅?

    *

    (三千六百字大章奉上,补一补昨天的数)

    *(未完待续。)

第一四一章 海外飞鸿() 
关卓凡随即对自己的疑问感到好笑:这有什么好烦恼的?中国军队既然可以招用洋人,为什么不可以招用洋神?再说,中国神话中的外来户,本来就一大堆,这个美杜莎活干得好,封她一个啥爵位,派到玉皇大帝那儿当差去!

    还有,军队是讲究“煞气”的地方,各国神话中,“煞气”比美杜莎小姐还重的,可也不多了。敌人见我军即“石化”,这个意头,着实不错啊。

    嗯,就让美小姐在“杜里奥号”头上呆着吧。

    舰艏雕塑可以不动,但“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这两个名字,却必定是要改的。不过,关卓凡打算从日本回来再做这个事情。军舰的命名仪式之后,就是正式入役的仪式,关卓凡的打算是大肆操办一番,借此达到更多、更重要的可以告人和不可以告人的目的。

    这个活动,要把御姐扯进来,人家洋人的巨舰,下水、命名、入役,不都是女王亲自主持吗?还要摔瓶香槟啥的。以慈禧喜爱热闹浮华的性子,这个事情,绝对大有兴趣。

    自己曾经说过,巨舰到埠,“到时候臣等具折奉请两宫皇太后巡阅”,御姐明显大为动心的样子。巨舰已经到埠,可现阶段还没有可能把您弄到上海来,那就天津吧,打完了日本,咱们天津见,这个应该做的到。

    仪式的程序当然不能全盘照搬洋人的,可也不能用回中国自个的那一套,该中西合璧成啥样子,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好好想一想。

    晚上大排筵席,为一众英国军官接风。

    席上,和狄克多交谈的时候,关卓凡才晓得,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是分成海上执勤和登陆作战两个部分的,前者就是狄克多任副司令的舰队分遣队,后者是陆战旅。舰队分遣队以分队为单位在皇家海军所有驱逐舰以上级别舰只上服役,通常负责操作火炮,本质和海军无异。

    派狄克多出任中国海军“助理总教习”,是因为皇家海军陆战队舰队分遣队,熟悉所有大吨位舰型及其上的火炮操作,就是说,某种意义上,狄克多这位舰队分遣队上校副司令,比乔百伦这位舰队少将副司令,还要“广博”,非常适合“教习”一支新生的海军。

    关卓凡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还有点奇怪,英国人干嘛这么重视中国的海军陆战队的建设,难道鼓励俺们出去抢殖民地吗?

    当然,派到中国的英国军官中,也有两栖作战的专业人士:马威达,原皇家海军陆战队第十二陆战旅第三突击队队长,军衔少校。

    关卓凡很快又了解到:这个狄克多,算是“朝中有人”,他的叔叔,在海军本部委员会出任要职。

    英国的海军本部委员会是皇家海军的最高管理机构,委员会主席由海军大臣出任,这是文职,委员则既有文职也有军职,其中最高级的军职委员,称第一海务大臣,后面还有第二、第三海务大臣,分管海军的人事、装备、后勤等工种。

    狄克多的叔叔,正是第一海务大臣,军衔上将。

    这对于中国,是个好消息,说明:在英国人的心目中,派驻中国,不但不是件苦差事,甚至还有一层“镀金”的意味,则英国人和中国合作的诚意,及其对合作重视的程度,可以进一步确定了。

    *

    *

    中国海军“助理总教习”狄克多,在随征日部队开赴日本之前,给他在英国的叔叔写了封信,以下内容摘自该信:

    “我来到中国还不到一个月,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来说,我的所见所闻应该还非常有限,但是已经足够使我在对您描述中国的时候,使用‘令人惊叹的’和‘出乎意料的’这类形容词。

    “这是一个魔幻的国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从未见过这样一个地方:中世纪的愚昧和现代的文明如此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不过,亲爱的叔叔,我想向您强调的,不是大多数绅士们津津乐道的前者,而是后者——是的,现代的文明正已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来。

    “我说的‘现代文明’,首先不是电报、铁路和工厂,这些,有的中国还不够多,有的——比如说铁路——还在勘测和设计的阶段。我说的是——这样吧,看完以下我的一段经历,您也许会明白我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