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斯顿自从接手亚特兰大防御以来,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土工作业。

    他征集了大批黑奴和穷苦白人,修工事,挖战壕。约翰斯顿的军队现驻扎在一个叫多尔顿的地方,大致是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四分之一的位置。从多尔顿开始,一直到亚特兰大,一路上所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段,都被挑了出来,筑起了工事,挖出了战壕。

    这样一来,南军如果被迫从一个阵地上撤离,后方又有另一处防御工事,钻进去就可以继续打北军的阻击。

    话说南军的工事战壕什么的修得是真好,也不止约翰斯顿一家,邦联各部队都是此道好手,北军自愧不如。原因也很简单,战争格局是北军主攻,南军主守,不把战壕挖深一点,怎么守得住?

    美国内战之前,基本是没有战壕这个东西的,战壕算是南军对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始作俑者,就是查塔努加战役很让轩军吃了苦头的朗斯特里特。

    其实约翰斯顿挖的战壕只是单纯的数量上的“多”,从体系和复杂程度上还不够瞧,关卓凡是没见过东线战场上罗伯特?李挖的战壕,那是真正的蜘蛛网,关总司令见了,恐怕会摸一摸自己的下巴还在不在。

    不过关卓凡想:现在我有了全美国最好的工兵部队,我也可以来挖一挖战壕,至于作为进攻方为什么也要挖战壕,关总司令先卖一卖关子。

    约翰斯顿的战略是很明显的:依托坚固工事层层阻击,使北军强攻之下遭受严重伤亡,到了亚特兰大就是强弩之末了。当然,没到亚特兰大就没劲儿了走不动了更好。

    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大,本来“无险可守”,约翰斯顿硬是生生造出一堆“险”来。

    这个战略的重点是拖时间,北军被拖在路上的时间愈长愈好,能不能把北军拖垮不是重点,重点是,再强调一遍:拖时间。

    拖到什么时候?拖到北方总统大选。

    南军并没有抱真正打败北军的幻想,但只要拖到北方开始大选的时候亚特兰大还在手里,东边的里士满也没丢,联邦的以民主党为首的主和派便会在大选中占据上风,如果民主党上台,很有可能会和南方议和,那么不论和平的条件是什么,南方都等于变相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关卓凡不得不承认:老约翰斯顿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一路上深沟高垒,北军每跨过一道坎,都得付出相当的代价、花费相当的时间。亚特兰大本身又是层层设防,算得上固若金汤,留给北军的时间实在不算充裕。

    易地而处,关卓凡也做不出更好的安排。

    那么有没有可能绕过这些障碍呢?

    不可能的,因为其他的方向,没有路,没有铁路。

    没有铁路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后勤补给,十多万大军筋疲力尽、缺弹少粮地屯于亚特兰大坚城之下,这仗怎么打?而且,后路上满是敌军,撤都撤不回去。真这么干,就算在亚特兰大没完全散掉,也肯定被人抄后路、包饺子,纯属自取灭亡。

    所以,只有这条路,路上的这么些骨头,只能一根一根地啃。

    谢尔曼的右路军已经从孟菲斯登上赴查塔努加的火车,东线,格兰特也即将发动对罗伯特?李的进攻了。

    以前,东线北军南下,都是以里士满为战略目标,但总是无法得逞。格兰特看得很清楚,不对南军东线主力北弗吉尼亚军团作实质性的削弱和打击,里士满是不可能拿下来的。而统领北弗吉尼亚军团的,就是南军主帅罗伯特?李。就是说,不跨过罗伯特?李这座大山,摘不到里士满这最后一个桃子。

    所以这一次,北军的目标,破天荒地设定为北弗吉尼亚军团本身。

    之前的罗伯特?李,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心理上,都是北军将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北军在占尽优势的局面下,一败再败于李将军手下,东线北军将领们不可避免地患上了“恐李症”,一和罗伯特?李对阵,就浮想连翩、草木皆兵,结果不是自乱阵脚,就是慎重、慎重、再慎重,行动慢如蜗牛。

    葛底斯堡战役后,北军上下都认为自己侥幸取胜,主力波托马克军团丧失了斗志,主动放弃追击,结果使得罗伯特?李于兵败之后,反有余力派朗斯特里特支援西线。这事也算是美国内战的奇葩之一。

    不过北军的认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葛底斯堡战役中,李突发急病,很大程度影响了他的指挥判断。

    有一点,关卓凡和后世的史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北方以绝对人力物力,始终拿南方不下,罗伯特?李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位天才军人,以一人之力,大大拖慢了战争的进程。

    现在,格兰特要彻底扫除北军的这个悲催的宿命。

    格兰特先从训练和后勤着手,整顿波托马克军团这支疲惫懈怠的“胜利之师”,清除了听到“罗伯特?李”腿肚子就转筋的将领,换上自己从西线带来的亲信。波托马克军团面貌一新,格兰特集齐兵力十二万、大炮三百五十门,准备南下。

    罗伯特?李正中下怀,认为这是聚歼北军主力的良机。他的兵力虽然只有格兰特的一半多一点,但罗伯特?李最擅长利用地形防守反击和运动作战,经过反复拉扯将原本布局严整的敌军撕开破绽。北军进入己境,正可一展所长。

    美利坚大地上战云密布,总计达三十七、八万的军队将同时在东西两个方向,捉对展开厮杀,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

    轩军开拔了。

    查塔努加是总后勤基地,但并非南下的所有部队都同时从查塔努加出发,军队数量太大,查塔努加太小,铁路、公路的负荷能力有限,必须分路、分批出发,然后在南军的第一道防线多尔顿汇合。

    右路军的孟菲斯军团从孟菲斯出发,俄亥俄军团原本驻扎在田纳西州西北部的纳什维尔,就直接从纳什维尔南下;原驻扎在查塔努加的松江兵团和昆布兰军团得在这两个军团到达查塔努加之前出发,把查塔努加的铁路和公路腾空给后面的右路军用。

    离开查塔努加之后,一左一右,便互不干扰了。

    黎明时分,孟春的天气晴好、温暖。无数的营帐一起收拾开拔,人鸣马嘶,战旗飘扬,欢快的军乐从四面八方传来,各团、旅、师列队成行,踏上征途。

    关卓凡在近卫兵们的护卫下,纵马驰上一个小山坡,周围是司令部的参谋们。

    *(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多尔顿() 
山脚下的景象非常壮观。

    沿着大路,一队接着一队的人马开了过来,一面又一面的团旗和军旗迎风招展,头顶的帽徽、肩上的枪械在清晨的阳光下闪闪发亮。他们趟过浅溪,走过长桥,蓝色的巨龙很快南不见首,北不见尾。

    团队之间快活地打着招呼,不时爆发出轰然的喝彩和喝倒采的声音,军乐团起劲地演奏着,指挥官高亢的口令声此起彼伏,中间还夹杂着军犬们兴奋的吠声。

    关卓凡迎着阳光眯起了眼睛,真是美好的一天!

    有人发现了高处的总司令,立刻脱下帽子向山坡上致敬,接着周围其他的士兵也看见了,欢呼声响了起来,一浪接着一浪,无数只手臂向山坡挥舞。

    关卓凡举手致意,这个动作引起了士兵们潮水般的回应,欢呼声海啸般漫过山谷。

    关卓凡侧后方,婉儿骑在一匹皮毛油亮的枣红马上,她看着前方这个沐浴在阳光中的男人,心醉神迷。

    那天晚上过后,江南女儿心中那颗小小的情愫种子,不可抑制地发芽、生长、开花,再见到“老爷”,不论何时何地,女孩的脸儿,浅云深晕,总是红的,美丽的大眼睛总是异样的温润、明亮,心儿动不动就跳得快了。

    关卓凡的眼角余光捉到了婉儿,他偏转头,示意婉儿上前。婉儿涨红了脸,犹豫了一下,催马上前。

    她穿着笔挺合身的军装,披着起花的小斗篷,腿上是过膝的铮亮的软皮马靴,腰间紧紧束着宽皮带,右边扣着左轮手枪,左边挂着短剑,头上是一顶软檐宽边牛仔帽,帽子上装饰着一丛红色的羽毛,正在风中轻轻飘动。

    嫩绿的山坡上,碧蓝的天空下,清澈明亮的阳光中,天地间一朵最娇艳的花儿。

    士兵们发现了总司令身边美丽的“勤务兵”,欢呼声的分贝倏然拔高,军乐团的调子也猛地拉了上去,无数士兵吹起了口哨,唱起了歌。

    关卓凡认得其中的一支曲子:得克萨斯的黄玫瑰。

    他想,我们男人打仗,为了什么呢?为了家乡,为了国家,也是为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吧。

    轩军和昆布兰军团首先到达了多尔顿。

    多尔顿多山,山势一直绵延到亚特兰大,这些山虽然都不算高,可也是山。

    山间溪流遍地,支流汇入干流,先是东西流向,然后变成东北—西南流向,北军的进军路线是由西北而东南,就是说,这条河刚刚好横在北军南下的途中。

    河流在峡谷中蜿蜒曲折,对岸的山上密布南军的防御工事。河面上有两座桥,一座是马车桥,即公路桥;一座是铁路桥。这两座桥是南下亚特兰大的必经之路,桥的尽头,往上看去就是南军多尔顿防线的中央部位。

    还不止,河流的上游还有一个大坝,也在南军的控制之中。

    就是说,如果想接近南军阵地,要么列队过桥,为南军提供打靶服务,要么先爬下峡谷,想法子渡过河,然后再往上爬——还是靶子呀。

    南军高兴起来,还可以开闸放水,把这条河变成北军的一个大游泳池。

    另外,关卓凡也相信,两座桥接近对岸的桥面下,南军已经装上了足够多的炸药。

    关卓凡请安德森上校判断一下炮击对面防御工事的效果,安上校在望远镜后皱了半天的眉,很诚实地说:将军,效果有限。

    有限就有限吧,练练准头也好,上校,先把炮兵阵地布设起来吧。

    安德森上校有点愕然:将军,你确定要这么做?

    是啊是啊,不过什么时候开炮,到点了我再告诉你。

    关卓凡心中赞叹:约翰斯顿大叔,真有你的。

    他算算日子,最迟后天,谢尔曼的右路军应该到了,这一两天,咱们也别浪费了,先做一点其他的事。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约瑟夫?约翰斯顿一直是觉得郁闷的。

    他是地道弗吉尼亚豪门出身,母亲的一个舅舅是开国元勋派屈克?亨利,就是高喊“不自由,毋宁死”那位,美国独立后做过两任弗吉尼亚州州长的大牛人。

    战争爆发之前,约翰斯顿在联邦军队已经做到了准将,这使得他成为加入邦联的原联邦军人中军衔最高、资历最深的一位,当时,罗伯特?李还只是一个上校呢。

    但邦联第一批授予上将军衔的五人中——邦联没有中将,约瑟夫?约翰斯顿仅排名第四,这是他郁闷的开端。

    被打压的原因是:不知为什么,邦联总统戴维斯就是和他不对付。

    约翰斯顿打赢了南北两军的第一次大会战公牛溪战役,后来在指挥作战时又身负重伤,差点送命,算是功劳苦劳都大大的。伤愈后出任邦联西部战区司令,就是相当于北边的关卓凡这个位子,听起来位高权重,但和关卓凡不同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