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1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路,右路纵队的第五十九团、第四十七团,正面强攻丹凤大坝;左路纵队的混合步兵团,取道丹凤西南方的巴兰村,楔入大坝和丹凤之间,以求敌军首尾难顾。

    限于丹凤及其周边地理,没有给骑兵留下什么冲杀施为的空间,混合骑兵团不必参与进攻,只在外围负责“侦查以及护卫部队侧后翼的安全”。

    穆勒建议做如下变更:

    “联合舰队”现已抵达目标水域即丹凤以南红河河段,应即集中整支“联合舰队”的火力,对丹凤大坝进行猛烈炮击,而不必大费周章的分兵绕到丹凤以北的底河河段,玩什么“南北呼应”,

    同时,陆路的右路纵队,亦应立即对丹凤大坝发动正面强攻,而不必等到左路纵队迂回到位,方才行动。

    穆勒的理由是:

    第一,中队的部署尚未完成连防御工事都未完工呢!此时发动进攻,中国人措手不及,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在我猛烈炮火打击下,必定一击而溃!

    如果拘泥于原方案,待我海军“一分为二”了,陆军也“迂回到位”了,中国人的防御工事,大约也修好了,彼时方才发动进攻,必定阻力大增。

    虽然,没有左路纵队的配合,右路纵队变成了单打独斗,不过,就兵力而言,第五十九团、第四十七团拢在一起,依旧对丹凤的守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毕竟,山西地区敌军防御力量之主力,是摆在山西城的,不是摆在丹凤的嘛!

    所以,第五十九团加上第四十七团之一部,尽够用了!

    第二,因为水位大幅上涨,我方的舰炮,已拥有了最佳的射界、射角,我“联合舰队”,对大坝上的敌军,已取得了最佳战术态势;可是,这个“最佳战术态势”,并不能保持多久水位上涨的速度已经减缓,很可能,上游的暴雨已经停止,根据经验和计算,丹凤周边河段的水位,将很快回落,彼时,我舰队的进攻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时不我待呀!

    当然,“变更原先部署,立即发动进攻”,有一个不小的副作用“联合舰队”既未“一分为二”,就无法“阻断敌军获得北援或北撤之通道”,则丹凤一役,只能打成击溃战,不能打成歼灭战了。

    不过

    第一,丹凤一役最重要的目的,是拔除进军山西的障碍,而不是歼灭中国人的多少有生力量,咱们不必孜孜于什么“歼灭战”,不然的话,就不免舍本逐末之嫌、以末妨本之虞了。

    第二,丹凤四周河段,水位有高有低,河面有宽又窄,上游暴雨停歇之后,水位回落,水位较低的河段,大吨位的舰只是不能驶入的,这些水位较低、河面较窄的河段,中国人泅水都能逃的出去,“彻底封锁”,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咱们本也不必硬去做这种吃力未必讨好的事情吧!

    对于穆勒的建议,莫雷尔第一个表示赞成。

    莫师长的算盘是这样子打滴:

    照穆勒的建议,若顺利打下丹凤,陆路的功劳,归第一师独擅,没有那个讨厌的热雷米的份儿谁叫你左路纵队不参加进攻的?

    痛快!痛快!

    若攻击不利,责任当然不在我第一师都是穆勒出的馊主意!本来,咱们可是说好左、右两路纵队同时行动的!目下,只有我右路一家投入进攻,打不下来,有啥子奇怪的?

    阿尔诺沉吟半响,最终同意了穆勒的方案。

    步兵发动进攻之前,先进行炮火准备。

    这一回的火力,较之城头山的那一回,可是更加的猛烈了

    水路,参与炮击的,除了“联合舰队”,还有“西贡升龙”分舰队不比“联合舰队”的半吊子,“西贡升龙”分舰队之驾船操炮者,可都是专业的海军人士哟!

    陆路,则有合成炮兵团之首秀城头山一役,限于地理和天气,陆军的炮兵,并未投入实战。

    因此,这一回的火力密度,将倍于城头山一役!

    哼,如此猛烈的炮火,持续个把小时,就将这个大坝轰塌了,也不稀奇!

    事实上,并不需要“持续个把小时”

    法军排兵布阵之时,大坝上面,便已出现了明显的阵脚松动的迹象;待第一颗炮弹落下,大坝上的蓝色身影们,立即一哄而散。

    第一轮的炮击,只进行了一半,便被叫停了。

    再打下去,就纯属浪费炮弹啦。

    最早登上大坝的法兰西勇士,不是陆军,而是“西贡升龙”分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带队的维克托中尉举目四望,大坝之上,弹坑纵横,硝烟弥漫,一片狼藉之中,一个人影也看不到连尸体都没有一具。

    中国人逃的,实在是太快啦!

    穆勒说的没错儿,中国人果然“一击而溃”!

    丹凤这一仗打的,简直可算是“兵不血刃”了!

    法军人人兴高采烈,唯一一个暗自郁闷的,是莫雷尔中国人跑的太快了,右路纵队尚未发动正式的攻击,中国人就不见了,因此,这个“丹凤大捷”的功劳,只能够算到海军和合成炮兵团的头上喽。        

第九十四章 呵呵,上帝保佑法兰西() 
大坝上的中国守军,数量既不多,战备工作亦做的十分之仓促、粗糙,可是,叫了几个当地的“春水社”教民来问,丹凤战备之前后情形,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个中似乎颇有点儿古怪。

    几个教民都说,之前,丹凤的战备,其实是很严整的,进驻丹凤的中国军队,数量既相当不少——总有三、四千人的样子吧!又修了许多的工事——工事附近,都戒了严,他们无法近距离接触这些工事,不过,远远望着,确实是一派森严肃杀的样子。

    还有,这些工事,一早就完工了。

    前不久,不晓得什么原因,大部分的中国军队,突然撤出了丹凤——撤向山西的方向,只留下了大约不足五分之一的兵力;走的时候,很花了些气力,将所有工事,尽数破坏、湮填——许多工事都是拿炸药炸掉的,轰隆隆的爆炸声,持续了差不多一整天。

    结果,就好像从来没有人在丹凤修过这些工事似的。

    直到今天早上,留守丹凤的那一小部分中国军队,才开始重新修筑工事。

    结果,只修到一半,法兰西帝国的勇士们就杀到啦。

    这——

    嗯……还真是有点儿古怪呢!

    这个情形,同之前的判断,颇有出入啊!

    之前是这样子判断的——北宁战役一过,我军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即对山西发动进攻,大出中国人的意料,很可能,他们在收到我军自升龙开拔的消息后,才开始手忙脚乱的进行相关部署,因此,不论四柱庙还是丹凤,防御工事的构筑,都是一个进行中的状态,都未完工。

    “咳咳!”莫雷尔说话了,“我问你们,‘之前’——即所谓‘丹凤战备严整’之时——啥之前?北宁战役之前吗?”

    教民们:呃……是啊!

    “前不久”呢?——我是说,丹凤中国军队的主力,是啥时候撤走的?北宁战役之前还是之后?

    呃……之后啊!

    嗯……吾得之矣!

    “我认为,”莫雷尔开始发表高见了,“是这么回事儿——”

    “北宁一役,中国人为我痛击,损失惨重——他们也不是傻子,既领教了我军的强悍战力,便做出了如下判断:丹凤既无扶朗之天时地利,无论如何,不可能顶的住我军同样力度的攻击——事实上,我军的攻击的力度,丹凤一役,较之扶朗一役,只会强、不会弱——丹凤一役,才是真正的水、陆夹攻嘛!”

    “总不成,中国人还能再走一次狗屎运——还能再来一次扶朗一役那般的大雾?”

    “哼哼!事实已经证明了——上帝保佑的,是法兰西,不是异教徒!”

    “因此,北宁一役一过,中国人便很见机的将丹凤守军之大部,撤回了山西——与其在丹凤打一场必败无疑的仗,白白损失宝贵的兵力,还不如集中力量,守卫山西;不然的话,丹凤一失,山西十有八九,也是守不住的了!”

    “丹凤的兵力,足有三、四千人——这样一支兵力,对于山西来说,可不是可有可无的!有,山西还有两、三分守得住的可能;没有,山西是一定守不住的了!”

    “当然,也不能全撤了——不然,就是‘不战而逃’了!如是,对‘上头’,对舆论,怎么交代?所以,象征性的留下了几百号人。”

    “只是,这一小支部队,原本就没想着要认真抵抗,因此,事到临头了,才开始马马虎虎的修一修防御工事——只不过摆个样子罢了!”

    “也因此,我军一开炮,这一小支部队,立即作鸟兽散!”

    “至于丹凤的中国军队主力撤退之前,破坏了所有的防御工事——这是很自然的,彼时,我军尚未开拔,中国人既然还有充裕的时间,自然不能将这些防御工事留了下来‘资敌’啊!”

    “克里米亚战争中,塞瓦斯托波尔港一役,俄国人失守马拉科夫要塞,屡次反攻无果,在那种大势已去、万分紧急的情形下,犹于当天夜里,破坏了全部工事之后,才撤出了塞瓦斯托波尔港。”

    莫将军的这篇宏论,除了“释疑”之外,主要的作用,在于强调北宁战役的价值。

    北宁一役,我军予以中国人“痛击”,令其“损失惨重”,以致中国人慑于我军的“强悍战力”,不得不做出将“丹凤守军之大部”撤回山西的决定,则,北宁一役的价值,已不止于呈送巴黎的报告中所说的“使北宁敌军在我进攻山西时,无力对山西提供援助”,而简直是——

    打北宁,就是打山西!

    您看,北宁战役一结束,俺们还没有正经出兵山西呢,中国人就已吓得跑路了!——自动自觉的将通往山西的道路让出来了!

    面对如此惊人的战果,哪个还敢污蔑俺们在北宁打了败仗?

    莫将军之所以得着一个机会,就要强调北宁战役是胜仗、不是败仗,原因也很简单——北宁战役之重点,在扶朗城头山一役,而此役负责主攻的,乃莫将军麾下之第一师。

    另外,既然我军抵达之前,丹凤的敌军就已经被吓跑了,那么,攻克丹凤,海军和炮兵的功劳就很有限了——

    那么,攻克丹凤的功劳,该算到谁的头上涅?

    自然是——谁将中国人吓跑,就是谁的功劳啊!

    哈哈!

    拿塞瓦斯托波尔港一役说事儿,除了替自己的论点增加论据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不着痕迹的捧领导一把——那个马拉科夫要塞,可是俺们阿尔诺将军守住的呀!

    对于莫雷尔的宏论,当然不是个个都以为然的,不过,匪此亦很难解释中国人何以会有撤除丹凤防务的举动;另外,仓促之间,莫雷尔争功海军和炮兵的心思,也没什么人“得之矣”,因此,他的宏论,没有遭到什么人的反驳。

    无论如何,通往山西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而此役的胜利,亦一扫北宁战役失利之阴霾,对于士气,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尤其是河水之涨落——

    法军抵达丹凤之时,河水上涨;攻克丹凤之后,河水即开始回落。

    这给了将士们一个巨大的心里暗示:上帝在保佑我们!

    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