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1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永敏:“学问之学,好坏之好。”

    啊……真的是他!

    这可……有些不大好交代了呀!

    不大好向谁交代呢?

    婉贵妃。

    那是婉贵妃“帝师大拜”之后不久的事儿。

    乾清宫昭仁殿收贮《天禄琳琅续编》六百五十九部,一万二千二百五十八册;另外,其中的“五经萃室”,收贮南宋岳珂所校刻的《易》、《书》、《诗》、《礼记》、《春秋》等五经,算是紫禁城的皇家图书馆之一,婉贵妃作为“帝师”,有时会到昭仁殿查阅资料。

    有一次,关、婉二人在“五经萃室”遇上了,聊起五经之《诗》,因文生意,婉贵妃说道:

    “本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过,有的时候,也会倒转了过来——我那景仁宫里,就有一位小淑女,‘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都是《诗经》中的句子,不过,前者出于《周南•关雎》,后者出于《郑风•风雨》,婉贵妃将二者连在一起,十分自然,也十分巧妙。

    关卓凡的文学底子虽然马虎,不过,这种显浅的诗句还是晓得的,不由大感兴味,而这个“小淑女”,当然不是婉贵妃自己——十有八九,是一个年轻宫女,谈之论之,并不冒昧,于是含笑说道:

    “冒昧请教——是哪一位‘小淑女’啊?”

    “叫银锁——王爷见过的。”

    关卓凡的脑海中,立即冒出一个俏丽活泼的小女孩来,“啊,有印象,有印象!那……‘君子’又是哪一位呢?”

    “贵军的一位兄弟——在咸和左门当差的,姓孟。”

    这可就出乎意料了!

    关卓凡不由自主的搓了搓手,尬笑着,“这——”

    这可叫我不晓得说什么好了!

    婉贵妃从容说道,“银锁那丫头,王爷晓得的,天魔星托生,当然是她先去撩拨人家——姓孟的兄弟,很规矩、很本分的。”

    “哦……”

    “不过,据我冷眼旁观,目下,他们两个,倒是有些……妾既有情、郎亦有意的味道呢!”

    “啊?”

    “王爷放心,”婉贵妃抬起一根芊芊葱指,在《诗》上轻轻一点,“发乎情,止乎礼——他们两个,没有任何逾距越轨的地方。”

    这个微妙的动作,撩的关卓凡心里一跳,差一点儿就“发乎情”了。

    他定了定神,将视线从婉贵妃白嫩的指尖上收了回来,再次“哦”了一声,同时,也略略的放下心来。

    不过,这位姐姐,你什么意思呢?是要替他们两个做媒吗?本来,这也算美事一桩,可是,我们轩军,是有“入役前三年,禁止‘谈恋爱’”的规矩的呀!

    更不要说谈婚论嫁了。

    可是,若是你开口,这个面子,无论如何,不能不给,这——

    这可真是为难了!

    转了一圈念头,决定还是坦然些,于是微笑说道:“出景仁门就是咸和左门,这个……年轻男女,朝夕相见,日久生情,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顿一顿,“请教婉贵妃,这件事情,咱们该怎么办呢?”

    把球踢回给你吧!

    婉贵妃的回答,是关卓凡再也想不到的。

    “麻烦王爷,将这位姓孟的兄弟调开吧!——最好,调离北京。”

    关卓凡不由愕然,“这——”

    我只不过是有些为难,你倒好——干脆棒打鸳鸯?

    婉贵妃晓得关卓凡在想什么,微微摇了摇头,郑重说道,“我不是在棒打鸳鸯——相反,我这是在成人之美!”

    哦?

    “第一,”婉贵妃说道,“银锁今天十六,照规矩,还有两年,才能放出宫去;而孟兄弟,入役亦不过一年多一点儿——据我所知,轩军是有‘入役前三年,禁止谈恋爱’的规矩的吧?”

    咦?你居然晓得这个?

    “是,”关卓凡点了点头,“婉贵妃渊博。”

    婉贵妃嫣然一笑,同时,抬起手来,食指微翘,用中指轻轻的拢了拢发鬓,“这关‘渊博’的事儿吗?”

    关卓凡张了张嘴,没说出啥来,一时之间,只觉得“五经萃室”满室生辉。

    婉贵妃倒也没有要他回答什么,继续说道,“因此,暂时见不上面,并不碍着他们的终身大事。还有,这两年,银锁的终身,归我做主;而孟兄弟,听说是个孤儿——除他一人,全家都殁于洪杨之乱了,因此,他的终身,他自己做主。”

    顿一顿,“我的意思是,这两年里,男方也好,女方也好,都不需要担心……有人横刀夺爱什么的。”

    “这……倒也是。”

    “除非是他们自个儿先变了心。”婉贵妃淡淡的说道,“如是,就说明情不真,意不坚,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可惜的了。”

    “如此说来,”关卓凡含笑说道,“这两年,算是‘考验期’喽?”

    “王爷‘考验期’一说,”婉贵妃的妙目,亮晶晶的,“着实精辟!不错,这两年,就是他们的‘考验期’!”

    顿一顿,“另外,银锁既然是跟着我的,我就多少替她存了一点儿私心——哪个女人,不想着自己的夫婿是个有出息呢?我是这么想的,也不晓得对不对——嗯,将孟兄弟放了出去,多一些历练,立一点功劳,将来,他们两个成婚的时候,银锁嫁的,就正经是一个‘干部’了!到时候,不说他们小两口了,就是我这个旧主子,不也是脸上有光?”

    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而你居然也晓得“干部”这个说法?

    “是,”关卓凡再次含笑点头,“婉贵妃言之有理。”

    “还有一层,亦不能不虑——”婉贵妃平静的说道,“银锁虽然跳脱,不过,也还算懂规矩;孟兄弟更不必说——可是,到底都还年轻!”

    顿一顿,“年轻男女,彼此中意,日日相见,再懂规矩的,再懂道理的,也不敢保证,一定不会干柴烈火……整出点什么事儿来吧?万一……唉,他们自误事小,影响轩军的声誉事大!王爷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关卓凡悚然动容了!

    若真出了婉贵妃说的那种事情,传了出去,就不止于“影响轩军的声誉”那么简单了!一定会有人造谣传谣,甚至会有轩军“强污宫女”、“秽乱内廷”一类的说法出来,那可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至此,关卓凡才明白,婉贵妃之所以要他将孟某调了开去,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考验期”什么的,而她为了银锁的那点儿“私心”,也根本不重要,婉贵妃真正为之打算的,是他轩亲王!

    前边儿铺陈了许多,真正的目的,放在最后才说了出来,也是“不居功”、“不必你见情”的意思。

    因此,反倒不能不格外见情。

    关卓凡心中感激,拱了拱手,“受教,受教!一切皆遵婉贵妃之嘱!”

    既然感激,自然想着投桃报李,婉贵妃要求“多一些历练,立一点功劳”,对于军人来说,最好的历练,最易立功升职的,自然是战争,目下,陆军的战事,集中于越南,而关卓凡又存了一点儿自己的“私心”——一线战斗部队太危险,孟学好如果捐躯沙场,这个“李”,就无从报起了,于是,就将他放到了入越的二线辎重部队里去了。

    孰成想,前边儿的一线主力部队尚未接战,后边儿的二线辎重部队先打了起来,战况又如此之惨烈?

    唉,这个人,是没法子全须全尾的送回去了;到时候,这个差,该怎么交呢?

    *

第三五二章 太岁头上动土() 
    辅政王脸色有异,与会之人,都看了出来。

    施罗德心中嘀咕:这个孟学好,难道果然是因为犯了错,才被“发配”到越南去的?甚至……直接忤逆了王爷?

    不然,怎么理解图林说的“上头的意思”呢?

    可是,对于孟学好,他又实在是欣赏,实在想将其罗致麾下——无论如何,这个人,要保了下来!不能叫王爷改了主意!不然,一黜到底,可就……嗯,那个词儿咋说的?对了——暴殄天物了!

    于是,施罗德说道,“这个孟学好,实实在在,是个可造之材!”

    顿一顿,“哦,对了,还有,我听招兵办的人说,当年,王爷到上海征剿洪杨,招兵买马,这个孟学好,是第一批报名的,可是,年纪太小,给刷了下来,不论怎么撒泼打滚儿,也不收他,不过,倒是因此在招兵办那儿,混了个脸儿熟。”

    “打滚儿”的“儿”,“脸儿熟”的“儿”,都咬的清清楚楚,曹、许两位,险些笑出声来,好不容易忍住了。

    “一俟年满十八岁,”施罗德继续说道,“孟学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到了当年的旧相识,要求加入轩军,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可是,他当初那副死缠烂打的劲头,给人留了很深的印象,大伙儿都还记得他,就给他补了一个名额。”

    介番话,这是对王爷“晓之以情”。

    一旁的田永敏默契于心,干巴巴的说道,“孟学好是江苏人吧?江苏也有轩军,他在江苏入伍,其实也是可以的,怎么一定要跑到北京来呢?”

    田先生是不会做戏的,这个“双簧”,唱的太着痕迹啦。

    “这里有个缘故,”施罗德立即接口,“第一,孟学好认识的招兵办的人,都不在江苏了;第二,他说,轩王爷是他的神,他一定要在轩王爷身边儿当兵,替轩王爷拼命,替轩王爷挡枪子儿!”

    一边儿说,一边儿觑着关卓凡,微微颔首,一副十分感慨的样子。

    “身边儿”,“枪子儿”,哎。

    这一来,连“客人”也要帮腔了。

    曹毓瑛点头赞叹,“忠勇奋发,忠勇奋发!”

    许庚身则说,“德才兼具,果然大有可造之处!”

    关卓凡笑一笑,“施罗德,你不用在这儿添油加醋的——你放心,孟学好不是因为犯了错才调到越南去的。”

    “啊?啊,好,好!”

    “你放心,我不会改主意的,”关卓凡说道,“孟学好的去就,就照方才说的办——”

    微微一顿,“另外,谅山一战,绝地求生,死中求活,可谓奇迹,可谓壮烈!要大力表彰、宣扬!”

    施罗德、田永敏齐声应道:“是!”

    “至于孟学好个人——”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个人的意见,可颁授‘头等勋’。”

    根据《敕命轩军叙勋条例》,轩军的“勋等”共分五等:

    头等勋,授雄狮章,红色领授;

    二等勋,授猛虎章,红色领绶;

    三等勋,授捷豹章,蓝色领绶;

    四等勋,授烈隼章,蓝色领绶。

    在这四等勋之上,设“特等勋”,授“雄狮踏云”章,红色蓝纹大绶,为轩军最高勋誉。

    所谓“领绶”,就是挂在脖子上的;“大绶”,就是斜挂在肩上的那种。

    上述五等勋,皆附“勋记”,即授勋证书,由辅政王亲用“关逸轩印”。

    “头等勋”名为“头等”,其实是二等,不过,这已经是士兵和低级军官能够获得的极峰勋名了,因为“特等勋”非“对战役乃至战争的胜利发生重大影响”不授——几乎不关士兵和低级军官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