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1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位大军机都笑了起来。

    阮朝开朝的嘉隆王,庙号“世祖”,谥“高”,越南内部称之为“世祖高皇帝”;继之的明命王,庙号“圣祖”,谥“仁”,越南内部称之为“圣祖仁皇帝”;继之的绍治王,也即嗣德王之父,庙号“宪祖”,谥“英”,越南内部称之为“宪祖英皇帝”。

    “明命王庙号‘圣祖’,谥‘仁’,”文祥微微皱眉,“完完全全,重了本朝的圣祖仁皇帝……”

    话刚说到一半儿,就听门外卫兵唱名报告:“军机章京领班徐用仪求见!”

    徐用仪进来了,手里捏着封电报,“王爷,日本长崎的急电!”

    *

第三一零章 一向一揆!() 
    中国在日本,江户设公使馆,长崎设领事馆,而日本只有长崎和海外通电报,因此,“长崎的急电”,即相当于“驻日公使馆的急电”,几位大军机的目光,都落在了徐用仪手中那封薄薄的电报上。

    关卓凡接过,用裁纸刀挑开封口,取出电报,只看了一眼,目光便不禁微微一跳。

    几位大军机都在留意王爷的神情变化,很快,王爷脸上的欣悦不见了,变得……面无表情。

    面无表情……也是一种表情。

    看过了,关卓凡抬起头,微微的眯着眼睛,有些出神的样子。

    军机处里,一时变得十分安静。

    大军机们相互以目:王爷这个样子,可是很少见的啊!

    过了一会儿,关卓凡轻轻透了口气,淡淡的说道:

    “日本又乱了。”

    说着,将电报递给了文祥。

    日本……又乱了?!

    电文并不太长,行文疏简粗糙,隐约可以感觉到草拟电文之人的窘急惶迫。

    很快,几位大军机就一一的传看过了。

    内容大致如下:

    “真宗本愿寺派”二十一代“法主”明如上人,刚刚接了“法主”的位子,便离开京都的“本山”西本愿寺,仪从煊赫的来到江户,觐见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两大要求:

    一是“天皇迎还”即将和樱天皇从中国迎回日本。

    一是“大政奉还”即幕府将政权交回给天皇。

    德川庆喜大怒,当场喝斥,“国家大政,岂方外人得妄议?”

    说罢,推席而起,拂袖而去。

    明如上人走出江户内城即幕府将军的“御所”,愤激大呼:“一桥庆喜不肯迎还天皇、奉还大政,则君不君、臣不臣、国不国!”

    一时间,信众聚集,如鼎如沸。

    幕府派出兵丁衙役,驱散聚集人众,你来我往的就见了血,场面失去控制,有人趁机打砸抢掠,还有人放起火来,没多久,大半个江户就乱了。

    德川庆喜下令逮捕明如上人,新选组冲入明如上人驻节的浅草寺,随侍明如上人的僧兵激烈抵抗,双方正在乒乒乓乓,大批武装信众闻讯赶到,加入战团,将新选组打的七零八落,救出明如上人,呼啸驰出江户,幕府手忙脚乱,竟不能阻止。

    于是,明如上人宣布幕府和德川庆喜为“法敌”,号召全国信徒起而“一揆”,推翻幕府,“迎还天皇”。

    电文分成两段,以上为驻日公使徐四霖所拟,而江户距长崎有相当一段距离,驻长崎的领事赵慕云在拍发电报的时候,又加了一小段:

    日本其他地方的情况还不清楚,可是,九州已有“一向宗”的信众,蠢蠢欲动。

    同时,还有一个情形,十分值得警惕原龟缩在萨摩藩的那帮子倒幕的“志士”,“纷纷逸出”,进入其他藩国,不晓得要做些什么?

    徐四霖和赵慕云都说,目下的日本,一片混乱,情形不明,略迟一些,会有更加详细的报告送呈。

    另外,我驻江户、长崎、马关的部队,已进入“一级戒备”。

    与我利益相关紧密者,如别子铜矿等处,也已严密设防。

    大军机中,除了关卓凡,余者对日本,都比较隔膜事实上,不止文、曹、许、郭几位,彼时,整个中国,对日本其实都是隔膜的;而因为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日本相关事务,一向由辅政王本人“直辖”,文、曹、许、郭几位,几乎从不介入,因此,他们都不免有相同的疑问:

    在日本,诸侯求见将军,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个“明如上人”,何方神圣?说见将军,就见将军?而且,在翻脸之前,似乎,德川庆喜对他,还颇为礼遇?

    至于“真宗本愿寺派”、“西本愿寺”

    嗯,隐约晓得,“本愿寺”乃“净土真宗”的“本山”即宗庙,那么,“真宗本愿寺派”、“西本愿寺”,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赵慕云提到的“一向宗”,同“真宗本愿寺派”、“西本愿寺”又是什么关系?

    彼时中国士人,对日本佛教的了解,主要限于禅宗,“净土真宗”是“净土宗”的一派,文、曹、许、郭,都不甚了了。

    还有,考诸电文,不过就是江户城内纷扰了一阵子,加上九州的“一向宗”信众“蠢蠢欲动”似乎,还谈不上辅政王说的“日本又乱了”呀?

    为什么徐四霖、赵慕云的口吻都颇严重,辅政王更加为之……呃,“面无表情”?

    几位大军机都晓得“一揆”是什么意思,不过,这几年来,日本大大小小的“一揆”,本就是此起彼伏的,而规模都不算大,从来没有哪一次的“一揆”,演变成难以收拾的大乱,也没有哪一次的“一揆”,得到过驻日公使、领事乃至辅政王如此的重视啊?

    更何况,那个“明如上人”,只是号召信众“一揆”这个“一揆”,还没有变成现实嘛!

    当然,倒幕“志士”,“纷纷逸出”,还是很值得提高警惕的。

    只是,有什么证据表明这两件事情有所关联吗?

    好吧,能科普的就科普一下吧。

    “‘净土真宗’为‘净土宗’最大的一派,”关卓凡缓缓说道,“目下,大约也算是日本佛门势力最大的一派了”

    势力最大的一派?

    “‘净土真宗’亦曰‘一向宗’,”关卓凡说道,“教主曰‘法主’或‘门主’,讲究佛、佛法、法主三合而一,法主为‘人佛’,所谓‘一向’,就是一心一意的向着这个‘三合一’的意思说的白些,就是一心一意向着他的法主了。”

    原来,“净土真宗”和“一向宗”是一码事儿,只是,这个教义,听起来,呃,有些邪性啊……

    “‘净土真宗’讲究‘肉食’、‘带妻’,,”关卓凡说道,“即,不禁食荤,并且,可娶妻生子”

    啊?

    文、曹、许、郭一齐愕然。

    “事实上,”关卓凡说道,“‘净土真宗’的法主,便是父子相继、世代承袭的。”

    呃……果然邪性!

    “‘净土真宗’自身也是分派系的,”关卓凡说道,“开山祖师叫做亲鸾上人的,弟子众多,各立门户,不少都自成一派,当然,最大的一派还是嫡传的一派,即亲鸾上人的小女儿觉信尼做‘法主’的一派”

    啊?女儿做“法主”?我们没有听错吗?

    关卓凡看到几位下属一脸的愕然,笑了一笑,说道:“是,亲鸾上人将‘法主’之位传给了女儿。”

    顿一顿,“这位觉信尼,一边儿主持教门,一边儿嫁人、生子,啥都不耽误‘净土真宗’不是讲究‘带妻’吗?唉,不能只许‘带妻’,不许‘带夫’嘛!”

    呃……

    “这一派,”关卓凡说道,“以本愿寺为‘本山’,几代下来,势力愈来愈大,其最著名的一件事迹,是在战国末年的时候,同彼时的霸主织田信长,狠狠的打了一仗”

    嗯?

    “这一仗,”关卓凡说道,“一打就是十年!期间,本愿寺的僧军,不止一次大败织田军,杀了织田的好几员大将,彼此称得上势均力敌!虽然,最终还是气力不支,不得不向织田投降,不过,基本算是全身而退,输的并不太过难看。”

    文、曹、许、郭都悚然动容了!

    至此,晓得为什么驻日公使、领事乃至辅政王都对明如上人的“一揆”如此紧张了!

    “如此说来,”文祥说道,“这个‘净土真宗’或者说,这个本愿寺,虽然披了一张‘方外之人’的袈裟,事实上,不啻一方诸侯?”

    关卓凡点了点头,“不错,还是势力最大的诸侯之一!”

    *

第三一一章 和尚造反,无法无天() 
    文、曹、许、郭相互以目,脑海都跳出了这样的几个字眼:黄巾,白莲,以及……太平天国。

    嘿嘿。

    关卓凡好像晓得下属们在想什么似的,“‘净土真宗’同黄巾、白莲,确有相似之处,不过,不同之处也是很明显的——后者在体制之外;前者,本就在体制之内。”

    “体制之内”、“体制之外”?

    咦,好新奇的说法啊!

    不过,仔细一琢磨,还真是……恰如其分呢!

    辅政王的新鲜说法,层出不穷,大军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现在,辅政王的“新词库”中,又多了新成员啦。

    “‘净土真宗’开山祖师法号‘亲鸾’,”关卓凡说道,“这位‘上人’,就是出身‘公家’的,到了明如这儿,已经传到第二十一代了,每一代,都同‘公家’联姻——留意,是‘每一代’,没有一代例外的。”

    “公家”,朝廷公卿。

    “而且,”关卓凡说道,“本愿寺同皇室的关系,也极密切!本愿寺受封‘御门迹’——即皇家寺院,法主则受封‘权僧正’——这是正经的官位,可以名正言顺,任命下属为僧官,建立管治体系。”

    好家伙!真真正正“体制之内”,正正经经“一方诸侯”啊!

    “当然,”关卓凡说道,“本愿寺这个‘诸侯’,并未裂土分茅,不过,若将其信众视作治下的子民,那么,本愿寺大约可算是全日本最大的一个……‘大名’了。”

    顿一顿,“而且,若将本愿寺自身拥有的、以及信众投献的土地拢在一起,大约也不逊于一些较小的大名了。”

    再一顿,“其拥有的武力,则非一班小诸侯所能及了!”

    几位大军机,都微微颔首,神色郑重。

    “本愿寺这个‘大名’,太大了!”关卓凡说道,“因此,不能不一分为二!”

    “一来,自己人生了嫌隙——对战织田信长之时,本愿寺门主叫做显如的,有一个儿子,法号教如,不满其父同织田议和,一俟大战结束,即同显如脱离父子关系,另立门户,本愿寺一派,由此分为东、西两支,显如一支,为西支,教如一支,为东支。”

    “二来,本愿寺太大了,大到上位者无论如何放心不下!到德川家康一统日本之时,单是教如这一支,信众便已达一千万之钜!于是,德川家康替教如另修了一座本愿寺,曰东本愿寺,原来的本愿寺,曰西本愿寺,至此,本愿寺一派,正式一分为二了。”

    “西本愿寺一支,以正统自居,曰‘真宗本愿寺派’;东本愿寺一支,曰‘真宗大谷派’——大谷,本愿寺法主之俗家姓氏也。”

    “这个情形,”文祥沉吟了一下,“倒有些像……达赖、班禅呢!”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