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1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津港在望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小小的插曲——一只奥地利商船,和‘腓特烈大帝号’擦肩而过,彼此的距离,不超过二十五米。”

    “当然,如果发生碰撞,倒霉的是那只奥地利商船,‘腓特烈大帝号’的吨位,比对方大的多,船体也坚固的多,而且,船头还有一只巨大的冲角。”

    “不过,卡尔亲王依旧很恼火,骂奥地利人走路不长眼睛,并且半开玩笑的说,很可惜,现在普鲁士和奥地利不是处在战争状态,不然,‘腓特烈大帝号’该冲了过去,就算不撞沉他,也要将之俘虏,作为战利品,或者在中国就地拍卖,或者带回普鲁士去。”

    “我们都晓得,对于普鲁士‘七周战争’未能进军维也纳、进一步扩大战果,卡尔亲王迄今悻悻,不过,他这个玩笑,其实并不好笑,不晓得他还记不记得,类似的事情,驻华公使李福思就干过一回?而结果,是令人非常尴尬的?”

    “一八六四年,李福思履新中国,船行至天津港外,发现了三只丹麦商船,彼时,正值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期间——卡尔亲王正率领他的第三军,作为德意志联军陆军主力,攻打丹麦的易北河防线——李福思一见三只商船悬挂丹麦国旗,二话不说,立即冲了过去,将三只商船统统捉住了。”

    “丹麦商人诉之于中国政府,彼时的中国首相恭亲王大为恼火,传告李福思,指丹麦商船已入中国内海,非在公海,贵使此举,有违万国公法,‘显夺中国之权’,若不妥善解决,请你打道回府,敝国恕不接待。”

    “李福思自知理亏,不但释放了三只丹麦商船,还主动赔偿了丹麦商人一千五百银元。”

    “如果现在普鲁士和奥地利还处在战争状态,如果卡尔亲王一时头脑发热,捉了奥地利人的船,那么,接下来,面对中国政府‘妥善解决’的要求,他会怎么做呢?他会不会审时度势,像李福思那样,做委曲求全的事情呢?中、普两国的结盟,又会不会受到这个事件的影响呢?”

    “好吧,也许我想的太多了。”

    “‘腓特烈大帝号’终于进港了。”

    “停泊在天津港的军舰——所有国家的军舰,也包括法国人的,都鸣放礼炮,对王储殿下伉俪的到来,表示敬意。”

    “中国政府在大沽口码头,举行盛大了欢迎仪式。”

    “前来迎接‘普鲁士访华代表团’的,辅政王关逸轩之下,有钟郡王爱新觉罗。奕诒、直隶总督曾国藩、军机大臣文祥、外务部尚书钱鼎铭,他们乘坐火车,一天前便自北京到达天津——北京至天津的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半年前竣工。”

    在这里纠个错:奥拓伯爵搞错了,京津线可不是俺们的第一条铁路,俺们的第一条铁路,是津唐线——两年前就竣工啦。

    还有,曾国藩也不是自北京过天津的,直隶总督的治所在保定,他是自保定过天津的,同关卓凡他们,走的不是一路。

    好吧,继续《黄昏与清晨》:

    “排名呢,自然是辅政王关逸轩领衔,他的后面,依次为奕诒、曾国藩、文祥、钱鼎铭。”

    “钟郡王算不上政府要员,他的职务是‘散秩大臣’,这似乎是个不负责什么具体事务的职位——至少,我搞不清楚他具体负责什么事务。钟郡王参加迎接‘普鲁士访华代表团’,排名仅次于辅政王,是因为他是皇室的代表——他是皇帝陛下的亲叔叔,在‘在职’的皇室成员中,他的血缘,和皇帝陛下是最接近的。”

    “辅政王自然也是皇室成员,不过,他是皇帝的丈夫,和皇帝并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血缘关系。”

    “我对这位年轻的郡王颇感兴趣,他清秀、白皙、温文尔雅,可是,我能够感觉得到,他对自己这份临时的工作,非常紧张,目光闪烁,瑟瑟缩缩——总之,很不自信。”

    “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如果钟郡王的排名,居于最末,而非仅次于辅政王,并排在功勋卓著的曾侯爵之前,他会自在的多。”

    “考虑到他的三个哥哥——皇帝的三位亲叔叔的遭遇,钟郡王的这个表现,也许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他的五哥,前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因事涉谋反以及谋杀另一位亲王,被剥夺爵位,终生圈禁——无期徒刑。”

    “他的六哥,前首相恭亲王爱新觉罗。奕?,在三十三岁的盛年,被迫退休。”

    “他的七哥,前醇郡王爱新觉罗。奕譞,因涉嫌刺杀辅政王,并策划大规模的兵变,被剥夺爵位,软禁起来——不过,无论如何,这位前醇郡王的命运,要比他的五哥好多了。”

    “以上种种,辅政王都在其中扮演了最关键的那个角色。”

    “钟郡王在兄弟之中行八,就是说,醇郡王之后,就是他了。”

    “所以,他不晓得,这突如其来的‘重用’,是祸、是福?”

    “不过,据说,他和辅政王的个人关系,还是比较好的。”

    *

第九十九章 铁血皮相,骷髅红颜() 
“站在钟郡王右侧的曾侯爵,形貌和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材瘦小,三角眼,吊梢眉,还有一点驼背。”

    “我颇为意外——相信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的感觉——这位敉平大乱、声名远播的勋臣,居然如此的……貌不惊人?”

    “不过,曾侯爵的气质,亦和左手边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容、沉静,由始至终,我都没有感觉到这位老人的情绪发生过哪怕一丁点儿的变化。”

    “曾侯爵的行政职务是直隶总督,他作为地方官员的代表,参与迎接王储殿下,排名却在中央政府官员文大臣和钱尚书之前,一个自然是因为他的爵位——文、钱都没有爵位;另一个,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曾侯爵还有一个‘大学士’的兼职。”

    “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位,欧洲国家的政治、行政体系中,我找不到可以与之对应的职位——它似乎只是一个荣衔,可是,不同于钟郡王的‘散秩大臣’,有时候,‘大学士’是能够对政务施加实质性的影响的。”

    “文大臣是辅政王在中央政府中的最重要的助手之一,不过,他参与迎接王储殿下,是以‘外务部会办大臣’的身份——就是说,名义上,他是中国政府外交工作排名仅次于辅政王的领导者,钱尚书还得算是他的下属。”

    “不过,我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名义’——李福思曾经说过,他几乎没有和这位‘外务部会办大臣’打过什么正经的交道,事务性的工作,他和钱尚书接洽;涉及重大的决策,从来是直接谋之于辅政王的。”

    “我想,这也不奇怪——不同于钱尚书,文大臣不是辅政王的嫡系,他和被迫退休的前首相恭亲王的关系,似乎更加密切一些。”

    “钱尚书在外交界有很好的名声,原因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语言天才,除了英语流利之外,还能够用法语、德语甚至俄语和他的欧洲同事进行直接的交流。”

    “同时精擅几门语言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得考虑到汉语和拉丁语系、日耳曼语系以及斯拉夫语系的巨大差异,以及——也是最重要的——钱尚书大约四、五年前才开始学习欧洲各国的语言。”

    “最后,我把目光转回最重要的那位人物——辅政王的身上。”

    “我们早就晓得辅政王的年纪很轻,之前论及之时,难免会有不真实的感觉——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居然掌握在一个不过二十八岁的年轻人手里?——特别是,这个年轻人,没有任何皇族的血统,八年之前,还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没有任何背景的士兵。”

    哼哼,在这里,再替奥托伯爵纠一次错,八年前,俺可不是普通士兵——俺是“外委蓝翎长”。

    当然,这个从九品的“外委蓝翎长”,和普通的士兵,区别也不是太大。

    啊,也不对——八年前,老子还没有穿越呢!“俺”——也不晓得是哪个“俺”?

    好吧,这种叫人精神分裂的念头,先放一放,回到奥拓伯爵的回忆录里吧。

    “真见了面,这种不真实的感觉,迅速的褪去了。”

    “辅政王相貌英俊,目光温和而明亮——是那种叫人信赖却不能轻易冒犯的目光。”

    “在亚洲人中,辅政王属于中等偏上的身材,应该不比身后的钟郡王更高,然而,一眼看过去,几乎所有人都会有类似的错觉:辅政王比钟郡王高了半个头——或许还不止。”

    “这是因为,辅政王站立、行走,都是标准的军人姿势,迥异于其他的中国官员——尤其是文官。”

    “我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形容其他的中国官员的那种特殊的姿态——尤其是走路的时候——中国人自己,将之称为‘四方步’。”

    “还有,辅政王穿的是军服,而不是中国官员的标准制服——‘朝服’。”

    “这真是令人惊喜!”

    “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这是辅政王为了迎接王储殿下而特意变更了自己的着装——我们都晓得,在这种场合,欧洲王室的男性成员,一律是着军装的。后来,李福思说,事实上,辅政王很早就开始穿着军装出席正式场合了,皇帝陛下登基之后,这一点,更加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唯一令人困惑的是,辅政王的军装——也即中国国防军的军装,怎么会选用法军的款式呢?”

    “不久,这个问题就得到了答案——是我搞错了。”

    “事实上,中国国防军的军装,是和美军同款,不是和法军同款,之所以会有上面的错觉,是因为美军的军装,除了颜色,基本上就是法军的复制。”

    “确实——法军的帽子和裤子,是红色的,中国国防军的军装,从上到下,都是藏蓝色的——两者还是有不同的。”

    “考虑到辅政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国防军——‘轩军’同美国人的特殊渊源,‘轩军’军服采用美军的款式,也不算一件多么出奇的事情。”

    “主人的着装,给了客人意外的惊喜;反过来——客人的着装,也给了主人意外——不过,只好叫做‘惊异’了。”

    “‘异’在了卡尔亲王的身上——他穿了一身火红的骠骑兵制服,在代表团诸成员中,异常扎眼。”

    “首途中国之前,王储殿下曾派我请问卡尔亲王,‘是否需要代表团提供服装’——这是一个委婉的说法,言下之意,您是否和我们穿同样的藏青色军装呢?”

    “卡尔亲王很明确的回答‘不必’——这就没有法子了,只好由得他特立独行了。”

    “红色的骠骑兵制服本身问题还不大,只不过显得亲王殿下与众不同罢了,问题在于帽子——一顶巨大的狼皮帽子,帽徽的位置,是一只拳头大小的骷髅头。”

    “这不是普通骠骑兵的制服,是第五骠骑兵团的制服——在欧洲,这支部队,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第五骷髅骑兵团’,或者,‘第五死亡骑兵团’。”

    “我们都晓得,卡尔亲王初出茅庐第一战,是镇压巴登的暴乱——那场战斗中,他指挥的,就是第五骠骑兵团。”

    “打那儿之后,卡尔亲王就以‘第五骷髅骑兵团’的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