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1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格朗迪埃尔微微一怔,随即会心的一笑,“不错——慢敌之心!”

    “如此一来,”穆勒说道,“‘蝮蛇号’和‘梅林号’搭载陆战队以‘换防’的名义离开沱灢的时候,就不会引起中国人的警觉,就可以达成对升龙的突袭。”

    拉格朗迪埃尔点了点头,“好!——嗯,这个所谓的‘君子协定’,要不要加入‘相互放弃惩凶和赔偿的要求?’”

    穆勒断然摇头,“不要!——我们不能主动放弃惩凶和赔偿的要求!时机合适的时候,关于惩凶和赔偿,一定要重新提了出来!——这个世界上,不论是谁,只要伤害和侮辱了法兰西军人,就不能不付出代价!”

    “也是,”拉格朗迪埃尔说道,“这五位士兵身上的伤势,战后,可以折算为相当可观的一笔战争赔款呢!”

    穆勒“哈哈”一笑,“正是!”

    “不过,”拉格朗迪埃尔沉吟了一下,“如果中国人提出相关要求呢?——我们若不答应,他们可能会认为,所谓‘谅解’,我方并没有诚意,如此,可能会影响‘慢敌之心’的效果。”

    穆勒想了想,“那就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反正是个口头的约定,到时候,我们概不承认就是了!”

    这就不像是什么“君子协定”了,不过,拉格朗迪埃尔只是皱了皱眉,并未表示什么异议。

    穆勒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微微狞笑着说道,“等升龙城头飘扬起法兰西三色旗的时候,咱们来看一看,中国人会是怎样的一副嘴脸?”

    *

第六十八章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今天,两宫皇太后正式移跸颐和园。

    所谓“正式”,是说钟粹宫、长春宫两宫的箱笼,前儿个就运过颐和园去了,今儿个过去的,是两宫的銮驾。

    关于銮驾的随扈人员,关卓凡曾给过两个方案,请两宫皇太后自择:一个是全男班——王公亲贵随扈;一个是全女班——宫眷及王公亲贵眷属。

    当然,男女混班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安排起来稍稍麻烦些了。

    一大堆人前呼后拥,自然风光,不过——

    慈禧还在犹豫,慈安已经干净利落的将这两个——或者说三个方案都否决掉了:

    “都不必!——我们姐儿俩还没有安顿下来,带着这大几十号人,算怎么一回事儿?——乌泱乌泱的一大群,一块儿逛园子吗?——我们两个‘地主’,还摸不清东南西北,还得靠你带路呢!我看,就你和皇帝——就你们小两口跟着就好了!”

    顿了顿,“其余的人,即便宫眷,我看,竟也不必跟着,等我们姐儿俩安顿好了,再请大伙儿过去逛逛——反正,逢年过节的,大伙儿总要聚一聚的——机会多得是。”

    说到这儿,转向慈禧,“妹妹,你说呢?”

    姐姐您都这么说了,妹妹我还能说什么?

    “姐姐说的是,”慈禧淡然一笑,“就这么办吧——他们两口子跟着就好了。”

    慈安抢在慈禧之前,用这种斩钉截铁的口吻下决断,是很少见的情形,不过,慈禧承认,慈安的看法,是对的。

    不比奉安、谒陵之类的国家重典,“移跸”,就是皇太后自个儿搬一个家,尤其目下两宫皇太后已经“撤帘”,叫一大班王公亲贵“随扈”,并不是十分妥当。

    全女班——宫眷及王公亲贵眷属随扈,自然是名正言顺的,可是,得考虑到另一位皇太后的处境——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将后宫妃嫔全带走了,留下慈丽皇太后一个人“独守空闺”,是不是一件很奇怪、很别扭的事情?

    你又不能叫慈丽也“随扈”——“三宫并尊”,哪有一位皇太后“随扈”另一位皇太后的道理?

    若是慈安说的,“逢年过节的,大伙儿总要聚一聚”,就不同了。

    所谓“逢年过节”,乃泛泛言之,倒不必汲汲于那个“年”字——这主要指的是两宫皇太后的万寿,以及春、夏、秋三季的大节——如端午、中秋等,彼时,慈丽皇太后率领一班后宫妃嫔,到颐和园来,或者替两位姐姐贺寿,或者“阖家团聚”,其性质,相当于妹妹到姐姐家串门儿,既十分自然,也很符合慈丽皇太后的身份。

    至于冬至、除夕、元宵等冬季的大节——颐和园冬天较冷,入冬之后,两宫皇太后会回銮紫禁城,这几个节日,自然是在紫禁城过,并不存在“聚一聚”的问题。

    说过了随扈的问题,再来说说移跸的路线——

    两条路,一条旱路,一条水路。

    旱路没什么可说的,水路的风光,关卓凡可是一早就向两宫皇太后大肆渲染过了。

    严格说起来,颐和园、圆明园一带的水系,由西而东,同西苑的三海、乃至紫禁城的护城河,都是连在一起的,同属于北京中央水系的一部分,不过,所谓“水路”,自然不是出紫禁城就上船,而是出西直门,至万寿寺,方才弃车就船,然后一路西北,过麦钟桥、长春桥、长河湾、金水河,最后达到颐和园,由南如意门入昆明湖。

    关卓凡说,万寿寺至昆明湖的这段水路,俺不但下了大气力疏浚河道,还将两岸种种都精心修整过了,起阁筑亭,遍植绿柳,一路过去,远山如黛,绿波如鉴,端的是人在船上,船在画中,所谓“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嘿嘿,不为虚誉呀。

    两位御姐,当时就听得心旌荡漾了。

    嗯,还有,入颐和园即入昆明湖,入昆明湖即入颐和园——入园之后,不必马上弃舟登岸,御舟一路行去,经蓬莱三岛,过西堤六桥,这个,嗯,长河泛舟,烟波浩渺,绣漪画境,玉峰塔影,长虹引练……最后,船抵两位皇太后寝宫码头——一上岸,就到家!

    是不是很赞涅?

    当然,如果两位皇太后半路上想在哪儿下船逛一逛,也没有问题,很方便的啦,譬如,经过“蓬莱三岛”之一的“蓬莱岛”时,可以下船登岛,到岛上的龙王庙里上柱香,然后再次登船,继续行程。

    至于岛上的“涵虚楼”,臣是奉两宫皇太后临幸过的,就不必多说什么啦。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两宫皇太后的脸,都不由红了一红——她们两位,都在那个什么“涵虚楼”里,同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家伙,做过某种不可描述的事情。

    “还有,”关卓凡继续说道,“请两位皇太后留意,寝宫的位置,在万寿山南麓,这一段水路,却是在万寿寺上船——起于万寿寺,止于万寿山,‘万寿’到‘万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这么一说,两位御姐的眼睛就更亮了,慈安笑着说道:“哎,还真是这么回事儿!——真的太巧了!”

    慈禧心想,未必是“真的太巧了”,选择万寿寺为水路的起点,十有八九,是关卓凡的精心算计。

    不过,算计虽是算计,却是顶好的算计。

    “那么,”慈禧说道,“这一回,咱们是坐船进颐和园吗?”

    “回圣母皇太后,”关卓凡歉然说道,“这一回怕是不成了——天时还冷,一来,河里、湖里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二来,眼下的天时,也是一年之中,水位最浅的时候——总之,不甚宜行船。”

    “嗐!”慈安嗔笑道,“你这个人!总是这个样子,把人的胃口吊起来了,又——嗐!”

    慈禧亦颇觉遗憾,微微一笑,“既如此,只好下一回了。”

    顿了顿,“下一回,可就是明年的事儿了。”

    入冬之后回銮紫禁城,开春之后再次“移跸”颐和园,可不就是明年的事儿了么?

    “这倒不至于,”关卓凡说道,“两位皇太后入园之后,想来时不时的,也要出来透透气儿、溜溜弯儿的——譬如,两位皇太后如至万寿寺进香,不就可以坐了船,倒过来走一遍这条水道了么?”

    慈禧心中大大一跳——这可是没有想到!

    这个“透透气儿、溜溜弯儿”,可不是传过了膳,在廊下院子里打转儿!——这一“溜”,直是远远的“溜”出了颐和园!

    如是,岂非比住在紫禁城的时候,还要自在?

    住在紫禁城的时候,除了奉安、谒陵——哦,还有阅兵——几种极特殊的情形之外,莫说出宫了,就是外朝,都去不了,说是“垂帘听政”、大柄在握,说是“太后以天下养”,其实,不过是金丝笼里的一只雀儿罢了!

    她的心,抑制不住的“怦怦”的跳了起来,看关卓凡的眼神,就变得异样的复杂了。

    这个男人啊……

    慈安没有慈禧想头那么多,不过,也很高兴,笑道:“好罢,算你把话圆了回来!——我虽然懒,可也很想走一次这条水道呢!”

    “是!”关卓凡说道,“都归臣办差——待天气一转暖,臣便着手安排。”

    “好啊!”慈安说道,“我们姐儿俩等着!”

    关卓凡再应了一声,“是!”

    顿了顿,“其实,两位皇太后第一回入园,走旱路也好——旱路自大宫门入园,进去之后就是正殿——第一回入园,按照次序,也该先到正殿,再到寝宫的。”

    听到“正殿”二字,慈禧本已平复的心跳,又快了起来。

    正殿——

    皇太后正殿!

    *

第六十九章 女中尧舜,拟于帝王() 
皇帝、皇夫奉两宫皇太后移跸颐和园。

    皇夫前引,三架“黄金马车”迤逦而入东宫门。

    还在车里,三个尊贵的女人便觉得外头浓荫蔽日了,下得车来,一抬头,哎哟,果然,青石御道两旁,松柏成阵,风过处,涛声隐隐。

    这个位置,若拿紫禁城来比,大致相当于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即太和门广场的位置吧?那儿,可是连一株草也没有的!

    感叹之余,就不免就有些恍惚了,我听到的“涛声”——是“松涛”之“涛声”,还是远处昆明湖水拍岸的声音?

    皇夫在一旁指点:两边儿的房子,是“九卿朝房”。

    两宫皇太后目下是“撤帘”了,不过,修颐和园的时候,她们二位,可还在“垂帘”,因此,“正殿”或者说“外朝”的部分,是有朝房的规制的。

    众人的目光投向“二宫门”——仁寿门。

    “哎,”慈安说道,“这个门……好生别致啊!”

    确实别致,这明明是宫门,属仪门的性质,却采用了牌楼门的样式,但又不是寻常的牌楼门——上部是庑殿顶,下部是棂星门样式,可以说是……嗯,仪门、牌楼门、棂星门的“混合体”了。

    门口的“陈设”,亦十分之特别——不是狮子、貔貅,一左一右,各是一块“皱、漏、瘦、透”兼具的太湖石。

    门两侧的宫墙,也很别致——一左一右,各嵌了一座既十分恢弘、又极其精致的砖雕影壁,这两座砖雕影壁,构成宫墙的主体,红色的墙体本身,反而退居其次了。

    皇夫介绍:影壁的两面儿——也就是墙内墙外——雕花的样式,是一模一样的,曰“苍龙教子”,乃取皇帝仰荷慈怀、孺慕膝下之义。

    两宫皇太后都微笑颔首。

    哦,对了,皇夫说,这个“苍龙教子”,是用“金砖”镂雕的。

    “金砖?”慈禧问道,“就是太和殿地面儿用的那种‘金砖’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