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唐仙侠-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那老婆婆的情形,所说的一番话不应该有假。孟知微吃惊非小:能算到几百里外的朱家村有个姓孟的,那先生的道行该有多高?

    只是用一卦换五十两银子有点无稽,他孟知微也是算卦的,先不说那一卦有多金贵,就算自己愿意给,家里也拿不出来。

    “老婆婆,我们这家底儿你也看到了,象有钱人家的样子吗?”孟知微婉言。

    老婆婆愣了一下,长叹一声道:“小郎君放心,我还没糊涂到不讲道理的地步。只是那先生有交代,我把那一卦画出来就走。”

    “卦我是不敢看的。这样吧,家里还有些银两,我去拿出十两来给老人家作盘缠。”

    老婆婆连忙制止,孟知微已经进了里屋,等他将银子拿出来,那老婆婆在地上早画出一卦:泽山咸。

第三百零九章 喜鹊上梁() 
孟知微要将银子送给老婆婆,老婆婆如何肯收。让得急了,那老婆婆道:“小郎君不要勉强,难道非逼我把银子扔地上不成?”

    见那老婆婆说得实在,孟知微只好罢手。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这老婆婆虽然又孤又穷,也懂得义不苟取的道理。怎么才能帮她一把呢,正想着,就听那老婆婆说:“既然跑这么远来了,我就是想知道,那老先生画这卦到底什么意思?”

    “那老先生没给你讲吗?”

    “哪有啊?他只让我记住就行了。”

    莫非那先生要借自己之手为老婆婆指点五十两银子的下落?孟知微恍然大悟。这道理显而易见,只是冷不丁地有人上门来讨银子,任谁都要疑神疑鬼。结果那老婆婆给银子都不要,孟知微心中释然,才想到另一层。

    “咸者,感也。泽为少女,山为少男。少男礼下少女,感而成悦。利贞,娶女大吉。”孟知微解释。

    “我要是再年轻几十年,遇到小郎君这种人物,这卦倒是还沾点儿边儿。”老婆婆打趣。

    孟知微脸一红:“这是咸卦的本意,是不是跟那五十两银子有关,我得用六爻法推算一下,才能晓得。”

    “那就麻烦小郎君了。”

    孟知微问明那先生画卦的时间,装上“咸卦”的天干地支,定卦宫,排六亲。然而卦中并没有财爻。

    财不上卦,按照六爻法的规则来说,求财无疑缘木求鱼。眼见那老婆婆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孟知微有些为难:“财不上卦的话,倒是可以借用本宫伏财。”

    “怪不得那老先生,这财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只是暂时挪用一下。”老婆婆懵懂。

    “那老先生既然如此说,五十两银子就是这伏财无疑了。”孟知微暗自点头。

    “只是这笔财伏藏在哪儿呢?”

    “伏财的位置在六二之下。六二是内卦第二爻。应该就在您家。或者就在地下埋着也不一定。”

    “要是在地下埋着,那该怎么找啊?”老婆婆不禁叹了口气。

    让一位老婆婆挖地三尺去找银子,跟自掘坟墓也差不多。如果不指出具体位置,这笔伏财也相当于没有。

    孟知微又将那卦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仍然不得要领。沉思了一会儿,口中不禁说道:“也是,那先生用的风角鸟占。”

    “什么叫风角鸟占?”

    “就是在某种场合下,有风吹过,有鸟飞过,手段高明的人就能悟出卦象,进而占出吉凶来。”

    “哦,即景生情一般。”

    “差不多吧,所以要想解开这一卦,我得跟您去宋州一趟。看看当时算卦的场景。”

    “能得小郎君走一遭,老太婆原是求之不得。只是路途遥远”

    “那老先生是位高人,既然让您找到我,其中必有深意。只是能不能找到银子,您也别抱太大希望,我尽力而为罢了。”

    老太太正要千恩万谢,就听一个声音道:“什么高人必有深意。”原来是小白回来了。孟知微将去宋州的事跟它说了。小白当即欢呼:“我早就说这家住不得了。”

    这小虫意儿竟然会说话!?老婆婆惊在当场。

    孟知微简单收拾了一下,银子还有十几两,便全带在身上。拿一把锁将门锁了,便跟老婆婆望宋州而去。

    汴州到宋州差不多有四百里,两人晓行夜宿,一路无话,十来天后便到了宋州。

    老婆婆的家在宋州城东门外不远:一道柴篱围着几间东倒西歪屋,屋前一棵老槐树,正开着槐花。枝枝杈杈盖了半个院子。

    孟知微急于破解那卦,水也没顾得上喝一口,便让老婆婆把当时的情景重复了一遍。

    那先生画卦的地方,就在老槐树下。所画的卦早已湮灭。孟知微便站在曾经画卦的地方,心里想着那卦,一直站到星星出来。

    老婆婆不敢打搅孟知微,怕扰了他的思绪,至此实在不忍,便催孟知微歇息。床铺早已备好,孟知微当夜便在老婆婆家住了下来。

    第二天,孟知微早早起来,正要继续参悟那卦,却发现老婆婆病在床上。

    老婆婆一大把年纪,又奔波了数十天,得病也不是太意外。孟知微少不得端茶倒水伺候,又贴上自己的银子给老婆婆请郎中抓药。

    屋里本来就逼仄,又有个病人,气味可想而知。小白死活不肯住屋里,说要在老槐树上筑巢,孟知微只得由它。

    喜鹊筑巢有个讲究,落在的地上枯枝不能用,这么一来,只能到树上找材料,孟知微也帮不上什么忙。再者只有小白一个,七八天了,巢还没筑一半。

    老婆婆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孟知微的银子越用越少,眼看药也抓不起了。这天孟知微坐在院中发愁,小白衔了一根树枝回来。两天没注意,喜鹊巢有西瓜那么大了。

    孟知微有点惊奇,便问怎么回事?小白答道:“发大水了。树枝好捡了。”

    “哪儿发大水了?”

    “城西。”

    看看老婆婆正在昏睡,孟知微连忙跑进宋州城。城西门没开,城头上满是人。

    孟知微上了城头,但见西边一片汪洋大水,水边有好多人在捞东西,身边的人正指指点点议论着水势。

    “看来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一个人说道。

    “不错,据说水头直奔东南去了。”另一个人说。

    “还是宋州城地势好啊,据说汴州城都淹了。”

    “这消息你听谁说的?”

    “不用听谁说,我邻居捞起了一口衣柜,里面坐着个小姑娘。问了一下,是汴州人,才十四岁。”

    听到这里,孟知微头一懵:家园没了。转念一想:幸好自己和小白来了宋州。

    孟知微失魂落魄地回到老婆婆家,也不知是喜是忧,仰头看见小白衔着一根树枝,绕着它的巢飞来飞去。

    孟知微看了一会儿,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小白衔的那根树枝,比筷子还大一号,又直又长,不好放进巢里。

    孟知微不敢跟小白说话,只是看着它,幸好小白又试了几次,成功了,站在枝上歇息。

    “你搞那么大一根树枝干什么?”

    “梁啊,最重要的东西,当然要大一些。”

    “喜鹊上梁大吉祥”是一句俗话。孟知微当然知道,只是对这句话理解有误。

    孟知微原以为:人家盖房上梁时,见到喜鹊是吉祥事。现在才知道:喜鹊真的会上梁。

    难道有什么好事要来?孟知微仰头看着喜鹊槽上的那根梁,树荫未浓,阳光把梁的影子

    投映在地上。

    孟知微心中忽然一动,那根梁象极了咸卦中的九五爻。地上的影子恰似伏藏的九二。九五遥冲九二,伏财要出现了吗?

第三百一十章 王仙芝() 
卜卦必须虔诚,解卦最讲究灵感。解卦近似于代天言事,灵光一闪的刹那便是天人交汇的时刻。

    没什么道理可讲,孟知微连忙找出一把铲子开挖起来,终于在喜鹊巢的梁的影子的下面五尺深的地方,挖出一个瓦罐。打开来一看,果然有五个大银锞子。

    几十年来,那地坪被踩得溜光水滑,硬度可想而知。孟知微弱不禁风的一个人,干这种粗活儿,也是勉为其难。

    挖出银子来,已经是后半夜了。孟知微捧着那五个银锞子进了屋,忽然听到一声叹息。便问道:“婆婆您醒了?”

    “醒了。”

    “银子找到了,正好五十两。”

    “那我就放心了。”老婆婆的语气并没有显得有多高兴。

    “我点着灯给您看看。”

    “不用了。”

    孟知微愣了一下,老婆婆来回奔波近千里,划拉着自己也到宋州来,不就是为了这五十两银子?

    “还是看看的好。”孟知微要交付明白,这回没听老婆婆的。油灯点着时,孟知微吃了一惊,只见老婆婆满脸泪光看着自己。

    “您怎么了婆婆?”孟知微连忙将银子放在床头。

    “银子找到了,你是不是就要回夷门了?”

    孟知微迟疑了片刻:“家里遭了大水,恐怕我一时回不去。”

    “夷门发大水了?”老婆婆讶异了一声。

    “嗯!”孟知微将白天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

    “说实话,我老太婆还真是有点儿私心,不想放你回去。眼下苦了你,倒好了我这个孤老婆子了。”

    “婆婆您放心,我怎么着也得等您病好了再走。”

    “我这病怕是好不了。”老婆婆长叹一口气。

    “怎么会呢?您不过受了点劳累,气血有亏。赶明儿我去城里,抓些补气血的药,再休息几天就没事了。”

    “你不用安慰我,我的病我自己清楚。”

    这下搞得孟知微无话可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想起:“我得谢谢婆婆的救命之恩,要不是您把我从夷门带出来,恐怕”

    “什么谢不谢的,那是你自己心好。”老婆婆停了一下,又说:“要谢你就谢那位先生吧。”

    “老先生真是活神仙。”

    老婆婆突然两眼放光:“老先生既然都说了,我还等什么?”

    “婆婆的意思是?”孟知微没听懂。

    “没什么,真是舍不得你这么好的一个孩子,能不能让我摸一下。”

    这回孟知微倒不好拒绝,便在床边俯下身来。老婆婆伸出一只手,在孟知微脸上摩挲了一会儿“多好一个孩子。”

    老婆婆的话中满是慈爱,孟知微还是禁不住脸一红。就听那老婆婆说道:“明天先不忙着去城里,你去把本处的里正找来,我有些事要跟他说。”

    “知道了。”

    那婆婆将里正家在何处,姓甚名谁,怎么称呼等等,细说给孟知微,最后说道:“忙了一天了,你也早点去睡吧。”

    第二天孟知微早早起来。在去里正家之前,先到老婆婆房里打个招呼,谁知叫了几声,没人答应。孟知微连忙走到床前,用手一摸,老婆婆身体已经冷透。

    这些日子,两人相处得如同母子一般,孟知微不免大哭起来。老婆婆家住得寥落,四面都没有烟火邻居,孟知微哭了半天,也没一个人过来。

    几年前孟知微曾经发送过师父,但不算正经八百的办丧事。眼下不同了,因为老婆婆生前言及,希望有个好结局。

    怎么着也得帮老婆婆达成这个愿望,但孟知微也知道。办丧事的那一整套他自己根本干不来,想了想,便带着五十两银子去找里正。

    里正倒是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