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唐仙侠-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过了,摔了一‘交’我就不能说两句。”萧玄衣不服。

    “畜生又不会说话,你这跟骂哑巴有什么区别?”盖寓教导萧玄衣。

    “也是,跟它一般见识丢份儿,到了好路上,我让我的白马跑死它。”萧玄衣‘阴’阳怪气。

    “这个机会恐怕不好找,河东就没有多少平地儿。”莫聪笑道。

    “再一个,要论上山下坡,马确实比不上驴子。”鲁奇帮腔。

    “不错,马上山得有人牵着,有时还得遮住眼睛。”盖寓将鲁奇的话证实了一半。

    “驴子踏的是小碎步,虽然没马快,但比马稳当。”李克用纯粹是挤兑萧玄衣。

    “这么厉害,我倒是想见识见识!”

    萧玄衣觉得多说无益,他的白马可是万中选一的天马遗种。

    这天中午,一众人等行到榆次县。榆次虽然不大,却是晋阳的‘门’户,也是从晋阳南下的第一站。

    为了赶路,几个人也没进城,绕到西‘门’外,看看路边有个茶馆,便住了马,就在茶馆外面的凉棚下打尖。

    正饮茶时,只见一个汉子骑了一头驴,得得而来,驴身上搭着两个口袋。那汉子走到茶馆‘门’前,看了萧玄衣等人一眼,停住驴,冲店里喊:“掌柜的在吗?”

    “博士来了!”掌柜的快步迎出。

    “掌柜的喊我?”

    “是这样,俺们家的诗板都满了,麻烦你来一趟。”

    “好说,好说。”

    那汉子下了驴,将驴在棚柱上拴了,把两个口袋取下来。先解开一个口袋,里面掏出一个瓦盆,然后解开另一个口袋,倒出些石灰粉在瓦盆里。便起身进了店。

    “原以为是东郭先生。没成想是个圬者。”唐静说俏皮话。

    “豫让也是干这行的,你怎么不说是大侠呢?”萧玄衣虽然说不过唐静,但犯贱的机会从不错过。

    “东郭先生遇到的是赵简子,豫让遇到的是赵襄子,你还知道赵简子和赵襄子是什么关系啊?”

    “什么关系我不知道,但他们俩的差别我知道。”

    “是不是中间差了一个字啊。”

    萧玄衣正后悔没有及早卖‘弄’,那圬者端着一瓢水出来,将水倒进瓦盆里,然后伸手从腰间‘摸’出一个泥镘子来,在瓦盆里搅了搅。

    “掌柜的,诗板有没有要保留的。”圬者冲店里喊。

    “留什么留,你是不是想省点儿工啊?”

    “万一有个大人物在上面题诗,你可别后悔。”

    “你等等。”

    掌柜的终究不放心,从店里跑出来,对萧玄衣几个人道:“我是个大老粗,几位客官,哪位帮我去看看。”

    “我去!”

    唐静自告奋勇,走到茶馆的诗板前,背着手上下‘乱’瞄,突然笑了起来:“这个叫高并的人也真是”

第二百七十三章 题壁() 
文人题壁之风由来已久,据说可以追溯到汉朝。

    那时候的小吏还是名符其实的“刀笔吏”(写字用笔,删字用刀),由此可见,会写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字写得好的文人,限于当时的条件无法流传,这让他们很痛苦。

    文人一般都是有使命感的,这么好的字儿如果不秀出来,对社会,对后人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痛心疾首之余,文人便把目光瞄准了客栈、驿站的墙壁:这地方不错,来往的人挺多,并且旅途之中,客人们又挺无聊。

    以上差不多就是题壁之风的由来,几经演变后,题壁者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书法。更多是通过文章展现自己的才华。

    题壁之风虽然起源于汉朝,到了大唐才算真正盛行,约略一算,其间还隔着“三国两晋南北朝”。

    好几百年的时间,这么些文人都干嘛呢?难道他们找到了比“题壁”更便捷的传播方法,好像也没有。“题壁”没有如火如荼发扬光大的原因,恰恰在于“题壁”行为的自身。

    普天之下,客栈没有住家多,所以墙壁肯定有限。再扣掉够不着的部分,版面就小得可怜了。唐朝以前流行骈体文,骈四俪六,一篇文章下来,好几百字,那时候的字儿又大,写一篇文章要用好几家客栈。没有哪个文人那么傻。

    到了唐朝,格律诗发展起来,格律诗篇幅短小,比如五绝:二十字,七律也不过五十六个字,这么个篇幅刚好适应“题壁”的版面。

    当然也有比较长的“古风”,“歌行”之类的,文人们比较遵守潜规则,这种长篇一般不往墙上写。

    还有一点,别看格律诗就那么几句,想写好那是相当不容易。“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绝非文人夸大之词。

    所以说一首律诗虽然字不多,只要写得好,一句能令万古传,文人们都钟情于此。这算是“题壁”之所以盛行于唐朝更深刻的原因吧。

    题壁之风在大唐盛行一时,其目的和内容也多样化起来。很多“题壁”不光是为“秀”啦,还有借此生财的。

    老杜有一句魔咒:文章憎命达。大多文人属于穷酸型的。并且文人还有一个毛病,恣情放荡,穷就省一点吧,不行,还经常赊酒喝。比如老杜自己就说:酒债寻常行处有。

    “过夜会”可以讲点感情,酒债不能欠,要不然下次上门,让你先付钱再上酒,这个面子上挂不住。

    所以一些比较有名气的诗人就想出了一招。喝完酒之后,借店家的笔墨来,在墙上赋诗一首,谁想看可以,付钱,敛得诗钱灭酒账。

    不管怎么说,这也不失文人风流。更有一些题壁:某城某巷某人包治不孕不育,治不好不要钱。这就纯属不经了。

    好像有人说过,唐朝是诗的国度,长安街头扔一块砖,砸着十个人,有九个是诗人。诗人一多,墙壁明显不够用了。

    文人这点不太像话,肚子里有诗不让吟出来不行,客房墙壁不够用了,就写在厕所墙壁上,有的写在大堂地板上、廊柱上。

    物以稀为贵,再一个诗人多了,难免良莠不齐。大部分作品没有观赏价值,反而污染环境。客栈老板渐渐对题壁之风产生了抵触情绪。

    文人都是有几个心眼儿的,客栈老板不让写,他们就另辟奇径。有时候,等客人走了,老板收拾床铺,便发现床板上写着一首诗。

    还有的文人技术高,巴掌大的地方能写上千字。店家一时看不到,时间长了才发现:窗棂上一块黑斑原来不是虫蛀,而是一首五绝:店主狂似狗,蚊声大如雷

    几经较量,客栈老板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让人说话不行,再一个:堵不如疏。于是就有了“诗板”的出现。客栈旁边专门砌几面墙壁,随便写,写满了,找个粉刷匠一刷,还能“再来一瓶”。

    文人们题壁本打算“恒久远”的,给刷了能行?但人家老板都提供诗板了,还想怎么着?文人们大多圆通,倒也想得开:过把瘾就行了,不能较真。

    当然题壁诗里也有千古绝唱,比如著名的题壁大家崔颢,游玩黄鹤楼时曾经题诗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以楼传,楼以诗名。黄鹤楼因此名扬天下。哪个客栈能得到这么一首题壁诗,不但蓬荜生辉,足以流芳百世了。

    萧玄衣等人打尖儿的那家茶馆,门外也有两块诗板,茶馆掌柜无疑也怀着上述矛盾的心理,请人粉刷诗板的同时,也请个斯文人掌掌眼。

    见唐静发笑,几个人便走过去,其中也包括茶馆掌柜。看那诗板上,写着一首五言诗: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诗很长,把一块诗板都写满了,最后的落款是:洛城高并。

    “诗写得好吗?”掌柜的探着脑袋问。

    “当然好了。”唐静笑道。

    “这块诗板先留着。”掌柜的对圬者说。

    “只是——”

    唐静正欲有言,萧玄衣听出话音,抢过话头:“诗写得不错,但明显有不通之处。”

    “你也看出来了?”李克用问。

    “那当然。”萧玄衣煞有介事:“这第三句就开始不通了。”

    “说来听听?”唐静好奇。

    “北上太行山,意思是:从北面上太行山,这跟咱们走的方向是一样的。眼下咱们还没过太行山,写诗人肯定也没过太行山,哪来的‘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文人嘛,喜欢想象。”李克用解释道。

    “就算他是想象,还有两句也解释不通: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你从北面来的,怎么想着东归呢?”

    “对,我也就这句看不明白,一个燕子朝南飞,尾巴朝西,难道是歪尾巴燕子?”

    “可见写诗的人没有什么方向感,出门很容易迷路。”萧玄衣断言。

    “也只能这么解释了。”李克用同意:“老三,没想到哈,士别三日当刮目。”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也就是即景生情。”

    听两个文盲论诗,莫聪和唐静一直忍着,现在听萧玄衣介绍经验,再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你们夸人的方式还挺别致。”萧玄衣莫名其妙。

    “什么呀,这首诗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行八径() 
这首五言长诗,原是曹操的苦寒行。

    官渡之战后,为了扫除袁绍的残余势力,曹操从邺城出兵,翻越太行山,北征高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

    曹操大军经过太行径的羊肠坂时,风雪载途,大军行路艰难。曹操联想时事,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苦寒行。

    所以诗中第一句“北上太行山”,不是“从北面上太行山”,而是“北征经过太行山”。

    唐静这么一解释,萧玄衣的脸上有点儿挂不住:“你说这话有没有根据啊。‘北上’为什么要解释成‘北征’?”

    “这有一个传说。”莫聪道:“上古时期,共工与颛顼争帝,共工大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古人认为大地的形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往北走叫‘北上’,往南走叫‘南下’。”

    “至于那句‘思欲一东归’更好解释,曹操老家谯郡在太行山之东。”唐静接着说。

    “我问你了吗?我还没问你就说啊说,就显你知道的多?”萧玄衣冲唐静嚷。

    “我怕你不好意思问,又想不明白,所以先说出来,省得你问了。”

    “你不用怕,我好意思得很。”

    “当着这么多人争什么呀。”鲁奇怕萧玄衣丢人丢到外面去,出声劝阻。

    萧玄衣环顾了一下,发现茶馆掌柜和粉刷匠都在痴痴地望着他,尤其是那个茶馆掌柜,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萧玄衣气哼哼地走到另外一块诗板,实际上是退出战团,仍装模作样的上下浏览。唐静未免得意洋洋,这时李克用问道:“阿静,刚才你看诗板时笑什么啊?”

    “这高并题的是曹孟德的诗。”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也未尝不可吧。”

    到了唐朝,题壁未必一定要写自己的作品。比如元稹和白居易名满天下时,邮亭、驿壁上到处都是“元白”诗。所以李克用这么说。

    “写曹操的诗也行,关键是你要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