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唐仙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丝能丝过乞丐吗屌能屌过神仙吗请看这曲逆袭的狂歌
 69159

第2章 抱歉!() 


引子 忘归一箭()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都城在大梁,夷门是大梁城的东门。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在此地,故事里有个高士候赢,就是大梁城看大门的。唐人诗里有记载:赢乃夷门抱关者。

    候赢看管的是不是大梁的东门,已很难考究,但“夷门”这个名字却流传下来,后来竟然成了大梁城的代称。

    历史上大梁曾多次改名,秦朝时改为浚仪,汉朝时改为开封,北周时改为汴州。 但“夷门”这个名字,却一直没改。后来后梁和北宋相继在此建都,此地便大大有名了。

    本回故事的开始在这里,时间是唐朝末年。当时,这个地方叫“汴州”,又称夷门。

    夷门位置居天下之中,周围地势平坦,北临黄河,东靠汴水。古代交通不便,运输以水运为主。所以夷门的位置非常重要。

    虽然刚经过庞勋之乱,但没有波及到夷门,此处还是相当繁华的。勾栏酒肆,青楼管弦。

    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有鲜衣怒马的贵公子,有狐假虎威的奴才,有估衣卖浆者之流,也有衣衫褴褛的乞丐

    乞讨是一门很古老的职业,据说和妓女一样历史悠久。但很难看出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很少有乞丐去**。

    既然是一门职业,便有敬业与不敬业之分。有的乞丐,会唱莲花落,并且也很吃苦,每天走街串巷,讨到的东西也比别人多。

    有的乞丐则属于游手好闲那种,“来往的,大爷们,可怜可怜小乞丐吧。”就会这么两句,讨到的不多,自己吃饱了,就到大相国寺门口去晒太阳。或者是在大相国寺门前晒太阳,暖和了再去讨饭。

    大相国寺的旧址相传是信陵君魏无忌的故居,始建于北齐年间,原名“建国寺”。唐睿宗未登基之前,被封为相王,封地就在汴州,后来君临天下,就把“建国寺”改名为“大相国寺”。

    此时的大相国寺门口,确实有一帮乞丐在晒太阳,看来没有职业道德的乞丐还真不少。

    艳阳高照,青石台阶上,几个人或坐或卧,有一个更夸张,四仰八叉,乱蓬蓬的头发盖着脸,象挺尸一般。

    大相国寺按说也是佛门圣地,怎么容许这帮人胡作非为。但这帮人是乞丐,命运已经烂到底了,用善恶有报很难开导他们,再一个,游手好闲的人都有点无赖的品质,惹恼了跟你撒泼玩命,寺僧们也是没办法。

    一帮东倒西歪的乞丐们,在夷门的春天里,眯着眼睛,但肯定是没睡着。既然没睡着,又不说话,肯定在想一些事情。有的乞丐可能在想天下第一笼的包子,有的乞丐或许在想万花楼的某个风尘女子。

    终于有个头缠白布条的乞丐耐不住寂寞,开口说道:“老萧,给大家伙讲个故事。逗逗咳嗽。”

    这话虽然不是喊出来的,但在一群沉默的人群里,大家应该都能听到,然而没人搭理。

    “老萧也是你叫的?”终于又一个乞丐欠起身来。

    头缠白布条的乞丐笑着干咳了两声:“对,萧帮主,劳您驾给大伙讲个故事。”

    “算你识趣!”

    四个字阴阳怪气的说出来,说话的就是台阶上挺尸那位,所谓的萧帮主。

    萧帮主懒洋洋地坐起来,用手将盖着脸的头发捋上去,脸上的妆化得兵荒马乱,却分明是个半大孩子。

    “说点什么呢?”萧帮主有气无力的问大伙。

    “讲讲你是怎么遇到李三哥吧。”一个乞丐道。

    “对我当上帮主表示怀疑?”萧帮主有点生气。

    “哪儿呀,你当帮主跟我们一文钱关系都没有,干嘛要怀疑你。”另一个乞丐道。

    “怎么没有关系呢?我是你们的老大。”萧帮主道。

    “是老大,不让我们养活,有事还能帮我们顶缸,你不当老大谁敢当啊。”又一个乞丐说。

    “还讲故事给我听,太伟大了这个。”

    “服了你们了!”萧帮主面上露出笑容:“弄口水润润嗓子先。”

    一个乞丐连忙把腰间的葫芦递上去,萧帮主拔出塞子,咕咚咕咚灌了几口。最后含了一大口水,嘟着嘴,对着太阳滋出,水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这件事说起来,都好几年了。”

    萧帮主咳嗽了两声开讲道:“有一年夏天,我在汴河洗澡。恍惚间飞过来一只白鸟,说时迟,那时快,我一把水撩过去,那只白鸟落了下来,我伸手接过来一看,你们猜是什么?”

    “乌鸦!”一个乞丐道。

    “白痴啊你,有白色的乌鸦吗?”萧帮主喝斥了一句。

    “黑乌鸦太平常了吧。”那乞丐分辨道。

    “有见地!”萧帮主冲那人竖了一下大拇指:“其实它不是一只鸟,而是一只白色的雕翎箭。”

    “雕翎箭!”众人都很惊诧。

    萧帮主对这个故事的开头很满意,若有所思地说道:“当时,我吓了一跳,谁要谋害本帮主?没理由啊,那时我还不是帮主。我慢慢地看着那支箭,箭簇两寸,箭杆笔直,尾羽雪白,实在是太漂亮了,翻过来,突然看到箭杆上刻着三个字:李克用。”

    “帮主好像没进过学堂吧。”有个乞丐委婉的质疑。

    “不讲了。”萧帮主一时语塞,赌气躺倒。

    “象帮主这么聪明的人,别说识字,自己造字都行。”

    有个乞丐把质疑那位训了一顿,萧帮主这才懒懒的坐起来:“你识字,你来讲!”

    质疑的那位连忙赔笑道:“我哪识字啊,帮主接着讲。”

    “当时李三哥还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他是谁。但本帮主想,既然你吓了我一跳,不能白吓。”

    “对,得找他去。”众人符合道。

    “我穿上衣服,过了汴桥就往东走,为什么往东走,你们知道吗?”

    “箭是从东面飞过来。”

    “聪明。射箭的人肯定是在东面。”

    “我一边往东走,一边打听李克用,一直走了五天六夜,在宋州地界总算有了他的消息,正在跟庞勋大战。”

    “对啊,李克用正在徐州打仗,怎么跑到我们汴州来了。”一个乞丐提醒道。

    “李三哥没有来汴州啊。”萧帮主道。

    “他的箭怎么回事?”

    “射过来的。”

    “这有点过分了吧。宋州到我们这最少三百里。”

    “这其中的原因你就不明白了。”萧帮主说罢,再次躺倒:“有点饿哈。”

    一个乞丐连忙摸出半拉烧饼,递给萧帮主:“先垫垫。”

    萧帮主也不客气,接过烧饼,一边啃,一边说道:“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庞勋手下有个大将,叫王弘立,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在柳子河狭路相逢,王弘立舞着狼牙棒来战李三哥,李三哥也不迎战,立马横槊,看看快到近前,李三哥左手摘弓,右手取箭,一道白光,王弘立载落马下。这支箭射穿王弘立的咽喉,去势不减,一直向西飞去,就到汴州了。”

    “李克用神箭天下无双,应该是射得准,但射几百里远,太夸张了吧。”

    “没学问,你不知道古代有一种神箭,名叫‘忘归’?”

    “忘归?”众人开始思考这名字的含义。

    “接下来的事,我就不用说了吧,李三哥见我长得帅,就跟我结拜为兄弟,然后封我为汴州的丐帮帮主。”

    看见众人陷入沉思,萧帮道:“靠!越吃越饿,我要开工了。”

    说罢,萧帮主站起身来,扬长而去。

    看着萧帮主远去的瘦削身影,一个乞丐说:“李三哥封他为帮主,不靠谱吧,封人得皇上才行吧。”

    “怎么了,不服李三哥?”一个乞丐扬声说道。

    “服!服得我都想找谁拼命!”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一章 萧帮主() 
萧帮主走在夷门的大街上,三月的风吹来,萧帮主脚跟发软。走起路来象一个醉汉,踉踉跄跄。

    虽然刚吃了半个烧饼,象他这种连骨头带肉一起长的年纪,半个烧饼显然不够。他得马上开始工作,否则真要埋在这个春天里了。

    马道街的一家估衣店门边,有一块长条形的大青石,这里就是萧帮主的岗位。

    估衣店就是收旧衣服的,浆洗修补之后,再卖出去。在那个年代,布料是很贵重的东西,官府发薪水,有时候银子不够,就用布料代替。

    死人下葬还要穿着衣服,实在是很大的浪费,萧帮主经常和他们做这种生意,所以和估衣店的老板还熟。

    再一个,萧帮主一身褴褛,简直就是估衣店老板的反面广告,老板经常对顾客们说的一句话:还嫌衣服破,瞅瞅门口那位兄弟,这衣服比他新多了。

    估衣店门口理所当然就成了萧帮主的安身立命之处,动物学里有个名词叫“共生”。

    萧帮主躺在大青石上,算是开工了,这青石不知什么来路,早几年,萧帮主躺在上面刚好,这几年长了个子,躺在上面也是刚好。

    萧帮主也不是没打听过,估衣店的老板也说不清楚,说他记事时,这块石头就存在,他也问过他父亲,他父亲听祖上说,有次黄河发大水,全家去逃荒,回来就有了这块青石。

    萧帮主躺在青石上,意识渐渐模糊,进入似梦非梦的境界。

    萧帮主不是萧峰,本名萧玄衣。十三、四岁的年纪。庞勋乱之后,李克用名满天下。而萧帮主正是要找人崇拜的年龄,十五岁的李克用,理所当然成了他的偶像。

    崇拜这事不好用常理解释,萧帮主一度得了妄想症,编造了一些李克用的故事,还往自己身上扯,于是成了萧帮主。

    虽然大家也都叫他帮主,其实只是一个噱头,还是叫他萧玄衣吧。

    萧玄衣是一个孤儿,他也搞不清自己的身世。他从记事时就跟着他娘讨饭,后来他娘死了,他就自己讨饭。

    估计他也没什么显赫的身世,因为他娘从来不曾提起,可能是他娘觉得没什么好讲的吧。关于他父亲,他除了知道姓萧,是个男的,别的情况一无所知,就这两样,还是他推测出来的。

    他曾经问过他父亲在哪,他娘总是说:“那个杀千刀的,早就死翘翘了。”如果再要追问,他母亲就不用嘴巴来回答他了,可能是打狗棒。

    萧玄衣开始也不叫萧玄衣。他一直到五岁时都没有名字,有一天,他娘把捡到的一百多块布头,织在一起,做了一件衣服给他穿。他穿上之后,他娘让他转了几圈,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十分高兴。?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萧百衣”。

    他一直觉得“萧百衣”这个名字太难听,并且还有暗示。有次听人说书,太宗皇帝的玄甲军很厉害,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萧玄衣”了。

    在道上混,名号很重要的,并且那时候乞丐没有户口,改个名字也不需要办什么手续。当陌生人问起他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自己叫萧玄衣,当熟人叫他萧百衣的时候,他说:“改名了,以后叫我萧玄衣吧。”就这么简单。

    他娘对改名的事也没有多加干涉,因为那时候他娘已经死了。

    春天应该是乞丐最好过的季节,无冻馁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