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朝仙侠传-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诚面露微笑,将书信放下,而后很随意的说道:“这个褚蒜子倒是有些意思,常言江左人文荟萃,才子佳人多如过江之鲫,想来此番能见到不少了!”

    周诚说的随意,可是桓温却一脸尴尬,直呼太后名讳,就算桓温如今也不敢。

    只见周诚说罢,身前一张空白信笺自动飞起,似乎有光晕在上面流转,桓温看得不是很清楚,只觉得那信笺上好像凭空多出了一些字。

    随后信笺就在桓温的注视下,翩然的飘出了船舱,接着化作一道流光射入天际。

    片刻之后,一纸信笺出现在云台观上空,信笺如枯叶飘落,正好落入云台深处,那座精致的绣楼中。

    很快留守云台的弟子就发现,掌教别院旁,有一方光彩四溢的锦帕升起,上面隐约还有一个秀丽绝伦的身影。

    眨眼之间,那锦帕便化作一道流光,向着江东方向而去。

第111章 何为圣人?() 
“真人,前面就是建康的门户石头城。过了石头城,只需小半日便可入建康,城中有一秦淮河,夜间灯火辉煌,两岸景色宜人,若真人喜欢,我这便命人先行安排。”船头之上,桓温指着远处一座巨大的石山对周诚说道。

    “建康啊!这里我曾经生活了数年之久,那时候这里还叫建邺。”周诚目光越过石头城,看到了更远处繁华熙攘的城池,目光之中满是回忆之色。

    桓温闻言微微一愣,建邺这个叫法如今已经非常陌生了,他虽然近几月来都在周诚左右,也没想到周诚竟然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刚刚得到消息,会稽王带领朝臣在朱雀门迎接我们,随后太后与皇帝会在宫中赐宴,不知如此安排,真人是否觉得可行?”桓温继续说道,将健康朝堂安排的行程告诉周诚,不过言语之中却多有询问周诚的意思。

    几日前接到司马昱的书信,在周诚的示意下,桓温便让三万大军驻扎在了武昌,没有继续向建康进发,倒是让双方关系缓和了不少。

    如今司马昱率群臣亲迎,皇帝太后又在宫中设宴,礼数上倒也算是足够了。

    只不过这番礼数从表面上看,皆是在迎接桓温这位功臣,倒是有意在忽略周诚。

    “到了再说吧。”周诚依旧目视前方,无所谓的答了一句。

    当桓温的楼船距离建康城近在咫尺的时候,王羲之也来到了东山之中。

    在山中景色秀丽之处,有一片屋舍与数亩良田。

    屋舍简易,多为竹屋茅舍,田地之中种植着蔬菜瓜果,似乎这里的主人住在此地,就能够自给自足。

    远远的从那茅屋之中还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

    王羲之走向其中一间最大的茅舍,渐渐的能够清晰听到其中传出的声音。

    当王羲之站在屋外时,看到里面正端坐着十余个孩童,这些诵读声正是孩童们发出的,他们所背诵的,是一片道家经典文章,先秦庄子的知北游。

    王羲之没有走入茅舍,而是立在外面静静的看着,在这些孩童前方,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席地而坐。

    这男子相貌清雅,虽然身上衣着普通,却难掩名士风流。

    此人正是王羲之的至交好友,曾经患难与共的谢安。

    “停。”忽然谢安竖起一掌,出声让屋内孩童停止了背诵。

    孩童们的声音戛然而止,看得出来这些孩童对谢安很尊敬,也很惧怕。

    谢安叫停了孩童们的背诵,却没有看向屋外,也没有招呼王羲之,而是继续对着孩童们说道:“知北游你们已能尽背,我且问你们,何为圣人?”

    座下有孩童跃跃欲试,谢安看了这孩童一眼,对他微微点头示意。

    而后这孩童便起身,对着谢安躬身一拜,随后朗声答道:“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可知何意?”见这孩童将原文背出,谢安又自然的问了一句。

    “小侄尚不能明其理。。。。。。”刚才答问的孩童有些尴尬的低下头说道,声音也没了先前那般洪亮。

    “哈哈。。。。嘻嘻。。。。。”茅舍之中其他的小孩顿时低声的笑了起来。

    “嗯?”谢安见这些子侄取笑刚才的孩童,鼻中冷哼一声,顷刻间茅舍之中又安静异常。

    谢安的目光扫过这些孩童,最后又落在那个站起来回答的孩童身上,而后开口说道:“谢冲敢于回答,也能直面自己所不知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何可笑?”

    “你们又有谁人,能解这其中之意?”谢安继续说道,目光又一次从每一个人身上扫过。

    原本那些嘲笑谢冲的孩子纷纷低下了头,面露惭愧之色。

    这些孩子基本都在十岁左右,庄子的文章本就晦涩难懂,他们大多是这两日才勉强能背诵,谢安也还没有讲解其中的意思,让他们解释其中含义,确实有些难度了。

    不过当茅舍之中大多数孩子,都惭愧的低下头时,却有两个孩子依旧目光平视。

    这是一男一女两个孩童,女孩年纪稍大,约有十二岁。男孩稍小一些,看起来不过十岁的样子。

    他们二人也是刚才唯一没有嘲笑谢冲的人。

    “知道的人没有去嘲笑不知道的人,同样不知道的,反而嘲笑起他人来。”谢安目光落在这两个孩童脸上时,神色缓和了不少,又说了一句有些感慨的话。

    谢安的话让那些低头的孩童越发愧疚,不过这种教育也确实深入人心,让这些孩子从心中认识到了自己刚才行为的错误。

    “谢玄,你说说看。”谢安看向那个十岁的男孩,叫出了男孩的名字,让他解释一下何为圣人。

    这个谢玄也是谢安的侄子,是他长兄谢奕的儿子。

    因为谢安学识渊博,虽然没有入朝为官,却早已名动天下,他在东山办族学,谢氏便将所有子弟都送到了这里让他管教。

    谢玄自幼便有远超常人的聪慧,或许这一切也与他的母亲有关,他的母亲阮容,正是竹林七贤中阮籍阮咸的后人。

    听到自己叔父叫自己,谢玄立刻起身,对着谢安也是恭敬一拜。

    而后缓缓开口道:“小侄也只明字里行间之意,先圣庄子思想浩若烟海,也不知我所理解对与不对?探究了天地的伟大,才能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顺应自然无所作为,不妄加干涉天地运转,这样的人才是圣人。”

    谢玄先是一番自谦之言,而后才将自己的理解道出,抛开他对文章的理解不说,也可以看出,谢玄确实拥有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稳重。

    “这便是你心中的圣人?”谢安忽然一问,却并没有品评谢玄的回答。

    谢玄也是有些意外,他从知北游中理解的圣人,便是刚才所说的那样,但是自己的叔父问自己,这是不是自己心中的圣人,让谢玄一时无法作答。

    “我还有一问,若四时之法混乱,万物之理不明,圣人又当如何?”谢安忽然站起身来,对着座下十几个谢氏子弟问道。

    以庄子的原文来看,谢玄解释的那种圣人态度,应该是存在于‘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的状态下,这是一个前提。

    而谢安现在问的则是,当这个前提消失,甚至与原本背道而驰的情况下,圣人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勉强能听明白,却也只有一脸茫然。

    此刻甚至就连屋舍外的王羲之,他的脸上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谢玄也缓缓的低下了头,眼神之中不断变化,似乎想到了许多,又被自己否定了许多,最终也陷入了纠结之中。

    整个茅屋内外,此刻只有两人神情自若,其中一人便是提问者谢安。

    而谢安的目光也很自然的与另一道目光对视,这道同样神情自若的目光,来自谢玄身后的少女,那个同样没有嘲笑谢冲的女孩。

    “谢姜,你的心中已有答案?”谢安叫出了少女的名字。

    同样他的心中也非常好奇,因为这个问题,谢安也是最近几日才想通的。

    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子侄中,原本最不起眼的谢姜,最近几月却突然大放异彩,现在连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自己这个年幼的侄女似乎都有了答案。

    “若天地失其序,万物失其法,圣人当以雷霆手段,扫荡天地污浊,重塑朗朗乾坤。若因一人乱法,圣人便杀一人。若有千万人乱法,圣人当屠千万人!”

    谢姜缓缓起身,稚嫩的脸上一脸严肃,那童音未消的声音中,竟满含肃杀之气。

    一句话,让谢安以一种完全陌生的眼光,看着自己原本熟悉的侄女。

    谢姜身前,他的亲弟弟谢玄,也回过神身来,一脸诧异的看向了自己的姐姐,只不过在年少的谢玄眼中,诧异之外还有明显的崇拜。

    茅屋外王羲之同样一脸惊容,那大袖之下的手微微颤抖。

    不知何时?他已经下意识的握住了紫毫笔。

第112章 周府() 
茅屋内外针落可闻,只有交杂错乱的呼吸声,忽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古怪的沉静,接着王羲之的身影出现在茅屋门口。

    王羲之目光落在谢姜身上,这个谢氏家族的女子,王羲之以前也曾在这里见过,不过谢姜一直表现的很普通,身上更是看不出一点出彩的地方来。

    却不想数月不见,今日谢姜给王羲之带来了如此大的震撼。

    “逸少兄来了。”谢安看向王羲之,如往常一般随意的招呼了一声。

    “见过右将军。”茅屋内的谢氏子弟齐齐对着王羲之行礼,他们都不止一次见过王羲之,也都知道这位右将军与自家叔父关系莫逆。

    “你们自行学习,我出去片刻。”谢安见王羲之一直盯着谢姜,便拉着王羲之的袖口向外走去,同时向屋内的子侄吩咐。

    待谢安拉着王羲之离开,屋内的谢氏子弟看向谢姜的神色都变得有些怪异,对于这些异样的目光,谢姜倒是泰然自若,还冲着这些兄弟姐妹笑了笑。

    “阿姐,真有你的。”谢玄一脸崇敬的溜到谢姜身旁坐下,脸上满是笑意的向谢姜竖起了大拇指。

    “好好读书,一天少油嘴滑舌。”谢姜瞪了谢玄一眼,伸手轻轻的在谢玄头顶敲了一下。

    虽然谢姜颇有姐姐的威严,但这原本严肃的动作,在谢姜做来,反倒难以掩饰对弟弟的疼爱。

    “嘿嘿。”谢玄也是傻傻一笑,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头顶,在自己姐姐面前,他反倒没了先前的成熟与稳重。

    没有了谢安的学堂,这些谢氏子弟终究是十来岁的孩童,很快便露出了孩子的天性。

    而谢安拉着王羲之,走出了园舍,来到了外面的田埂之上。

    田埂旁王羲之与谢安相对而立,在这山野田间,两人像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刚才那是谢姜?安石兄觉得她讲的如何?”王羲之首先开口,不是讲自己的来意,而是谈到了谢姜。

    谢安神情已经恢复了从容淡然,先前谢姜的表现令他也惊讶不已,不过此刻他的心中却是高兴,因为在他的心中谢姜的回答与他的答案相差无几。

    “姜儿这几月确实变化有些巨大,但她所说的,便是我心中所想。乱世之中,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