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朝仙侠传-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了。”周诚的声音从屋内传出,他起身弹了弹身上的灰尘,便打算去建初寺看看热闹。

    建初寺外,滕修锦衣玉带,一副大权在握的样子。

    他身后上千披甲执戟的精锐列阵以待,将建初寺围的水泄不通。

    这一次滕修不仗神通,也不是以一个修道者身份来建初寺,而是以吴国司空的身份,大张旗鼓的带着大军,摆明车马了要对付建初寺。

    “不知司空驾临,贫僧有失远迎,还望司空恕罪。”建初寺门处,康僧会带着合寺僧众,摆出一副迎接滕修的样子。

    “今日本官来此行些公事,还望诸位大师行个方便。”滕修懒洋洋的拱了拱手,嘴上虽然说得客气,却没有一点朝廷重臣的样子,反倒像一个纨绔子弟的模样。

    “不知司空所谓何事?”康僧会心知滕修来者不善,不过表面依旧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

    滕修看着康僧会,不急不慢的上前走了两步,继续懒洋洋的说道:“佛门自诩大开方便之门,今日却是有件事需要贵寺开一开方便之门。。。。想来大师不会拒绝吧?”

    康僧会突然神色一变,滕修冠冕堂皇的一番话,确实让康僧会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请司空明示。”康僧会硬着头皮说道。

    “今上的昭明宫修建过半,如今却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修建宫室所需良才一时欠缺,而今连朝中重臣都去山中督工,军中营房都被拆卸不少,然而依旧杯水车薪。贵寺阿育王塔乃太祖出资所建,今日也该贵寺回报朝廷的时候了。本官今日就要拆了阿育王塔,为今上修建昭明宫。”滕修开始随意的说道,越到后面声音越大,当最后说到要拆了阿育王塔的时候,声音已经变得极大,甚至百丈外那些围观的人群都能听到。

    “这个滕修啊。。。。”已经站在远处围观的周诚忍不住笑了出来,心中对滕修这一招,也是暗暗竖起了大拇指。

    他倒是没想到,这个滕修竟然直接以修建昭明宫的名义来为难建初寺,而且一来就带着宫中禁军,直接扬言要拆了阿育王塔。

    孙皓修建昭明宫的事,这两个月已经弄得整个吴国鸡飞狗跳了。朝中不仅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全部围绕着昭明宫在转,不是去山中督促伐木,就是运送石料,监督工地。甚至因为所需材料巨大,连军营的围墙和部分营房都拆了。

    现在滕修直接以修建昭明宫为理由,来拆了阿育王塔,这个理由确实也说得过去,任谁也想不到这竟然是滕修的私心。

    “亵渎我佛。。。。你们将要下十八层地狱。。。。”康僧会身后一个汉人信徒气的浑身颤抖的说道,一看就是气的不轻的样子。

    “嗯?你敢诅咒陛下?无难军听令,入寺拆塔,如有阻拦,格杀勿论!”滕修忽然气势一凝,直接当众下令,没有留下一点余地。

    无难军便是吴国禁军的封号,这支军队是皇宫的护卫,也是吴国最精锐的一支军队。

    滕修虽是修建昭明宫的主要负责人,但是他原本也无权调动无难军的,不过他的姐姐是皇后,皇后却可以调动禁军。

    这次滕修便是以修建皇家宫殿之名,用皇后的印玺调动了无难军。

    可以说滕修行事滴水不漏,一切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没有给人留下一丝可以挑出毛病的地方。

    “动手。。。。”滕修大手一挥,身后无难军轰然一动。

    无难军踏着整齐厚重的步伐,一步步向着建初寺而去。千人齐动,脚步踏在地上,仿佛整个大地都被震动。

    康僧会站在寺门外,即便面对上前大军的压迫,依旧面不改色,可见此人心性却是不俗。

    面对大军紧逼,康僧会突然双手合十,缓缓的闭上双眼,而后口中念念有词,竟然就这样站在寺门,一副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样子。

    康僧会身后的胡人僧侣还有那些汉人信徒,神色虽然没有康僧会这般从容,却也都站在原地,学着康僧会的样子,闭着眼睛开始念诵经文。

    滕修身处大军之后,双手笼在大袖之中,嘴角浮现出丝丝笑意。

    眼看无难军已经逼近建初寺的僧人,最前排的长矛距离康僧会已经不足三尺。一些远处围观之人,已经下意识的转过头去,谁都知道这些胡僧如果不让开,无难军绝对会毫不留情的杀掉他们。

    “滕国舅且慢。。。。。”建初寺外的街道尽头,一辆马车疾驰而来,马车未至,从车中就传来一道急促的声音。

    这声音听起来有些尖细,却又给人中气十足的感觉,对滕修却不是以官职相称,而是以国舅相称。

    “动手。”滕修神色微变,没有理会这马车中人,连忙抢先下令。

    滕修的声音很大,连马车中人也听到了。

    “陛下有旨,无难军听旨。。。。。”此人连忙再次出声,这次却不是向滕修说的,而是直接对无难军喊道,还带着吴主孙皓的旨意。

    无难军终究是孙皓的心腹军队,当听到皇帝旨意的时候,所有行动戛然而止,而后齐齐转身看向了越来越近的马车。

    人群早已为马车让开了路,很快马车便停在了滕修身前。

    车帘撩开,一个年约四十,白面无须,看起来颇为精廋的男子缓缓走下车驾。

    “见过国舅爷!陛下有旨,无难军返回驻地,不可亵渎佛门静地。”精瘦男子一脸笑意,先是对着滕修微微施礼,而后才朗声对着寺外的无难军宣旨。

    “中常侍岑昏。。。。。原来是你呀!”忽然滕修眉宇舒展,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看着岑昏似有所指的说了一句。

    滕修没有因为无难军被叫停而发怒,也没有理会岑昏有何反应,他说完这句话,就大袖一甩,出乎意料的转身便走了。

    周诚一直关注着滕修,滕修的突然离去,让周诚也感觉到了蹊跷。甚至在周诚的感觉中,滕修今日如此大张旗鼓,做了这么多事,似乎仅仅是为了等这个岑昏的出现。

    现在岑昏出现了,滕修似乎也达到了目的,建初寺反倒变得无关紧要了!

第35章 一别永诀() 
滕修离开建初寺,无难军也因一道圣旨,返回了驻地。没了热闹可看,围观的人群自然也就渐渐散去。

    随即建初寺也寺门紧闭,周诚远远看了一眼,便也夹杂在人群中离开了。

    滕修离开建初寺后,并没有返回自己府邸,而是径直去了皇后寝宫。

    一入皇后寝宫,滕修便感到今日宫中气氛异于往日,那些宫人奴仆看上去都有些心不在焉,一脸愁容难以掩饰。

    “站住,宫中发生了何事?”滕修还未走入殿中,便在殿外叫住了一个宫女询问。

    “婢子见过国舅爷。。。。”宫女是滕皇后的近侍,对滕修并不陌生,当即施礼问候。

    “今日有传言,说陛下欲废除皇后之位,幸得太后阻拦,陛下这才作罢,不过。。。。不过。。。。”侍女小声说道,有些担忧又有些唯唯诺诺。

    滕修脸色一变,沉声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陛下另赐予了三位贵妃皇后印绶。。。。”侍女低着头,声音越来越小。

    “知道了,下去吧。”滕修挥了挥手,转身便走入了滕皇后寝宫。

    寝殿之中,滕皇后静立于一面墙壁之前,那墙上挂了一幅画卷,画中不是瑞兽仙人,也不是山水风景,而是一副山川地图。

    “山雨欲来风满楼。。。。如今这雨,可要洒遍天下了。。。。”滕修还未走近,便已听到了滕皇后低吟婉转的声音。

    “姐姐放心,只要弟弟一日不死,你就是吴国唯一的皇后!”滕修轻轻的踏着脚步,言语轻柔,似乎生怕惊扰了自己姐姐。

    “这皇后做与不做,又有何妨?我只求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如今看来也是奢望。。。。。”滕皇后转身看着滕修,脸上露出了无奈的一笑。

    “我已知晓了吴国祸根所在,此人便是岑昏无疑。”滕修走近滕皇后,直接道出了岑昏的名字。

    滕皇后闻言略一思量,而后幽幽说道:“蜀之黄皓,吴有岑昏,合起来便是黄昏二字。。。。。难道这真是天数?”

    “所谓天数,不过是加于弱者身上的无形枷锁。便是天数,我也会为姐姐去搏一搏的!”滕修所修九转元功,只相信自己的力量,在他心中没有什么天数命运,即便有那也是可以打破的。

    滕皇后看着自己弟弟,伸出手为滕修整了整衣襟,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似乎每当看到自己这个弟弟,无论多少烦忧,都能被忘却。

    “姐姐只想看到你平平安安,咱们就不要去争了。。。。”滕皇后少了往日母仪天下的气势,仿佛看开了许多事。

    滕修没有回话,他已经习惯了对滕皇后有求必应,虽然他是滕皇后名义上的弟弟,可是从小到大,滕修其实更像一位兄长,他从没有对滕皇后说过一次拒绝的话。

    这一次滕修同样没有说出那个‘不’字,他只是对着滕皇后拱手一拜,而后便转身离开了皇后寝宫。

    很快整个吴国都传遍了孙皓想要废后的传闻,同时他大肆赐给后妃皇后印绶之事也不胫而走。不过在太后和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中,滕皇后的皇后之位还是保住了,只是她与吴主孙皓的感情却是日渐疏远。

    似乎也因群臣阻挠,孙皓变得更加昏庸暴虐起来,大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同时中常侍岑昏越发得到孙皓重用,许多堪称昏聩荒唐的政令不断颁布,越来越多人将岑昏与前蜀国的黄皓联系起来。

    而一旦有心之人将这二人一比较,就发现这两个并无交集的人,一生轨迹竟然出奇的相似,随后许多人都猛然的发现,眼下吴国也正在走着当年蜀国的老路。

    同样都是君主昏聩,内有佞臣当道,大将军领兵在外,朝中重臣各行其事一盘散沙,一时间吴国许多高层权贵都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吴国越发日薄西山,可晋国却是如日中天,关中之地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得到了大力发展,晋国渐渐出现了一些盛世气象。

    此时晋帝司马炎又在太原王氏‘京陵公王浑’的建议下,任命大将羊祜为荆州都督,在襄阳一带做起了伐吴准备,又任命弘农人王濬为益州刺史,在长江上游的巴蜀之地建造战船训练水军,同样做着攻吴准备。

    王浑乃是太原王氏当代领袖,此人更是被公认为才比贾诩、程昱的绝世谋臣。也正是因为此人,此时的太原王氏比之琅琊王氏更为显赫。

    而更为巧合的是,琅琊王氏也有一个王浑,便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父亲。

    如此晋国内有王浑统筹,外有羊祜王濬为将,一场灭吴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即便此时,吴主孙皓依旧沉迷酒色,等着住进即将建成的昭明宫,终日里就是带着岑昏纸醉金迷,一副亡国之兆显露无疑!

    这山雨欲来之象,甚至影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长江一线百姓大量举家南迁,或投奔亲友,或暂避烽火。

    不过唯独建邺城中的建初寺依旧香火鼎盛,信徒香客络绎不绝,每日笼罩着寺庙上空的香火都经久不散。

    似乎乱世将至,无助的普通人,只能惶恐的寄托于这些虚无缥缈的信仰上。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便到了昭明宫建成之日,这庞大的宫殿群,几乎耗尽了吴国所有的财富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